搜索

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学标志(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5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导致外周多关节肿胀和疼痛。

在RA的生物学标志物被发现之前,它和强直性脊柱炎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当时医学界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为“中轴型风湿性关节炎”,而将RA称为外周型。

直到1940年,Waaler才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指出外周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一种血清标志物,并将其命名为类风湿因子(RF)。

实际上,RF在此之前就已经被发现了。1922年,Kurt Meyer在柏林的两名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RF,但他当时并没有将其与外周型风湿性关节炎联系起来。

Waaler对RF的系列研究证实了RF是一种针对IgG的抗体,在大多数外周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上都检测到了这种抗体。

这一系列研究推动了RA作为一个疾病的确认。后来的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基因研究和针对两个疾病的放射学研究都表明,RA和强直性脊柱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因此,在196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宣布将这两个疾病。

在发现RA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RF)之后,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其他RA的生物学标志物。

本文除了讨论RF之外,还将涉及以下内容:

一、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针对IgG Fc段的抗体。通常检测的是IgM型的RF,但实际上也存在IgG、IgA等类型。

高滴度的IgG型RF可能预示类风湿血管炎的发生,因此,如果条件允许,进行RF的分型检测是有益的。

1、检测方法

最早的检测方法是使用人血IgG致敏的绵羊红细胞作为底物,然后观察检测对象的血清是否能够引发底物发生凝集反应。

后来出现了使用人血IgG包被皂土颗粒、人血IgG包被乳胶颗粒等方法,以替代绵羊红细胞作为底物。

北京协和医院在1980年代比较过使用北京厂商的乳胶颗粒、上海的乳胶颗粒和绵羊红细胞的效果,最终发现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初步数据显示绵羊红细胞的敏感性最好。

如今,我们还有免疫透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

目前还没有完全标准化的RF检测方法,但通常认为,自动化方法(如免疫透射比浊法、ELISA)的可重复性通常比人工方法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IgM型的RF血清阳性可能带来许多检验误差。

例如,许多地方在检测IgM型新冠病毒血清抗体时,RF阳性可能导致虚假的新冠病毒血清阳性。

2、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已知在不同疾病人群中,RF是阳性的。

目前,大约70%至90%的RA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RF。其阳性率有时甚至不如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患者。

而且,健康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存在血清RF阳性。对于那些在献血时是健康者,而后转变为RA的人群进行研究,大约30%的血清中发现了RF。

但是,研究也证实:大多数无症状的RF阳性者并不会转变为RA患者。

当RF的滴度越高,RF的类型越丰富多样时,未来转变为RA的可能性越大。

而始终表现为“低滴度RF阳性”的人群,转变为RA的可能性很低。

3、我们什么时候测RF?

不要对任何无症状的看似健康者进行RF检测。哪怕对方是一个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的健康者。

因为对于无症状者在进行RF检测之前,他们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很小。

已知中国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病率是0.3%至0.5%(请注意,这并不是发病率。我们许多医学参考书将患病率与发病率混淆,这是很不应该的。)

RF的特异性约为85%;即100个没有RA的人中,有85个没有RF,15个有RF阳性。

RA的敏感性约为70%;即100个RA患者中,有70个存在RF阳性。

假设10万个普通中国人进行RF检测,患病率是0.5%。这意味着500人将是RA患者。

那么计算结果如下:

即人群中存在14925+350=15275人RF阳性。但真正的RA患者只有500个。

那么,对一个无症状者进行RF检测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为你根本不能从此找出那些可能发展为RA的病人。

如果大家感兴趣,还可以计算不同“检验前概率”下的RF检查有多大帮助。限于篇幅,本主题不再讨论。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