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3:40
陈创天于1962年大学毕业,北京大学物理系推荐他跟随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卢嘉锡院士,进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始了为期3年的化学学习,专攻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和群表示理论等,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化学基础。在卢嘉锡的支持下,他于1965年选择了非线性光学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理论计算,计算出钛酸钡晶体的非线性系数,进一步探索了其他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提出了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
1977年至1997年间,陈创天担任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组组长,运用自己提出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经验,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结构选型、晶体生长和实验测试等。1978年开始,他以紫外光谱区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为目标,与团队共同研究,发现了BBO和LBO等新型晶体,并在1980年首次成功生长出厘米级的BBO单晶体,证明了其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1983年,他的成果引起了国际激光界的关注。
1987年,陈创天团队又成功研发出LBO,其紫外截止波长有所提升,并在激光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陈创天开始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以解决产生深紫外光谱区谐波光的问题。1998年,他调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负责组建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并不断吸引国际青年科学家,提升研究团队实力。
2002年,陈创天研究组研发出氟硼铍酸钾棱镜耦合装置,而2006年,他们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首次成功建造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使用KBBF-PCD器件,对固体材料的电子特性研究产生了性影响。2008年,陈创天的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使用自主研制的仪器观察到了新的电子耦合模式。
陈创天,材料科学专家。1937年2月18日生于浙江奉化斗门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8年始,担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提出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合作发现了β-BaB2O4(BBO)、LiB3O5(LBO)、KBe2BO3F2(KBBF)和K2Al2B2O7(KABO)等非线性光学晶体。与他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Nd:YVO4激光6倍频谐波光和Ti:Sapphire激光5倍频谐波光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