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6: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2:48
神经元胞体的结构与普通细胞相似,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神经元的细胞膜覆盖了细胞体表面和突起,由单位膜构成,除了突触部位外,膜厚且均匀。膜上分布有各种受体和离子通道,这些通道和受体由不同的膜蛋白构成。当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如乙酰胆碱或γ-氨基丁酸时,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及膜内外电位差会改变,进而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活动。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大而圆,异染色质较少,多位于核膜内侧。核内常染色质多,分布于核的中部,着色浅。当细胞发生变性时,核通常移向边缘并偏移。细胞质位于核周围,富含高尔基复合体、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及溶酶体等结构。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在其胞质中还含有分泌颗粒。
尼氏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质内物质,由许多发达的前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它在一般染色中会被碱性染料染色,呈斑块状或颗粒状,分布在核周体和树突内。尼氏体的数量、形状和分布会因神经元的类型和不同生理状态而有所变化。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数量最多,呈斑块状分布;在脊神经节神经元的胞质内,尼氏体呈颗粒状散在分布。尼氏体参与合成神经活动所需的大量蛋白质,对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原纤维是直径约为2-3μm的丝状纤维结构,呈棕黑色,在银染切片中清晰可见。神经原纤维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向树突和轴突延伸。在电镜下观察,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神经微管组成。神经丝是直径约为10nm的管状结构,参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神经微管是直径约25nm的细长圆形结构,可延伸到神经元的突起中。这三种纤维共同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的运输活动。
脂褐素是一种位于大型神经无核周体一侧的棕黄色颗粒状物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经电镜和组织化学证实,脂褐素是次级溶酶体形成的残余体,其内容物为溶酶体消化时残留的物质,通常包括异物、脂滴或退变的细胞器。某些神经元,如下丘脑的分泌神经元,含有直径100-300nm的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肽类激素,如加压素和催产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