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后的重型坦克M103,它的消亡真的只是因为坦克故障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2:32

M103,一款二战后美国研发的重型坦克,在诞生之初曾备受美军青睐,计划大规模装备,然而最终仅生产了约300辆,且因其在使用中频繁出现故障而备受诟病,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坦克,最终在70年代全面退役。那么,M103重型坦克的退役,仅是因为其性能不可靠吗?

实际上,M103在问世之初确实有着不凡之处。它在装甲防护上采用了铸造的椭圆形结构,提升了整体防御力,车体首上装甲厚达127毫米,炮塔正面更是达到了254毫米厚,在50年代初期,这样的装甲厚度几乎无人能敌,只有IS-8等重甲坦克的正面装甲有较大可能不被击穿。

在火力上,M103装备了120毫米线膛炮,并配备自动装弹机,每分钟可发射5发炮弹,即使在1000码距离上,也能够击穿60°倾斜角下的124毫米钢装甲,当时全球仅有少数坦克具备这样的能力。此外,M103还配备了早期的弹道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系统虽显不足,但在60吨重的坦克中也尚可接受。

然而,M103的退役原因更多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它延续了二战的轻、中、重型坦克设计思路,作为装甲战的中流砥柱,与中型坦克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模式。这种设计观念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坦克工业的进步,技术条件允许使用一种底盘搭载大口径坦克炮,同时保持足够的机动性和防护性能。主战坦克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这一背景下,M103与第一代主战坦克如T-55、百夫长等相比较,已不再具备优势。以百夫长MK Ⅳ型为例,其车体正面装甲厚76毫米,炮塔正面厚152毫米,虽然防护能力不及M103,但在火力和机动性上全面超越了M103。百夫长坦克装备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不仅尺寸更小,穿甲力更强,极限射速也超过M103。在机动性方面,百夫长更加轻盈,转向等操作更灵活,进一步提升了作战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M103虽然采用了先进技术,但整体上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其厚重的装甲防护虽强,但无法抵御最新式坦克炮的威胁;其火炮虽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但仍无法超越主战坦克的性能;机动性上更是无法与新一代坦克相比。因此,M103逐渐被淘汰,走向末路,这不仅是性能问题,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