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拜寄风俗在现代社会中承载了哪些社会功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在拜寄关系中,干子女对干父母的义务包括履行孝道,两家之间的互动如同亲戚一般,成年后还需在生活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反过来,干父母在干儿女的重大生活事件,如婚姻、生育和房屋变迁中,也会提供关心和必要援助。


对于非人类的干父母,如树、石、水,无论节日还是困难时刻,人们会在其旁进行祭拜,如焚香、献祭,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亲缘纽带,这种关系融入了社会关系网络。拜寄风俗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载着社会功能,并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和优化。


尽管科技时代,人们敬畏自然,通过各种习俗寻求心灵寄托,如祈求丰收、平安。面对灾难,人们仍会依赖古老观念寻找解释。因此,拜寄指向自然时,它不仅是保护,也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人类作为大地之子,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是不可取的,功利性的拜寄行为曾经是社会竞争的工具。


拜寄起源于爱心,但随着社会进步,世俗功利开始显现,人们利用拜寄关系谋取政治地位或财富。例如,古代君主收养义子,以获得忠诚力量。这种“拟血亲化”现象在保护自身权力和家族利益上发挥关键作用。


拜寄的义子们,多为战争孤儿,他们对恩惠格外感恩,成为忠诚的盟友。在乡土社会中,拜寄形成互助网络,强化村落间的联系,如春种秋收、红白喜事时的互助。在一些地区,如广西南丹,党员干部通过拜寄形式资助贫困学生,既提升自身威望,又扩大了人际关系,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学者认为,村落间的拜寄是传统资源的复兴,是对民间智慧的运用,它在重建社区关联和挖掘民间力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拜寄这一民俗,在中华灿烂丰富的民俗风情中,绽放出的更多是温情的花朵,无论它们是带着难免世俗的功利色彩,还是简单得近乎原始而纯朴地憧憬平安,它们五颜六色、姹紫嫣红地缀饰在各族人民向往和谐融洽、平和安康的社会理想之中。本文即是试图通过拜寄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来分析这一民俗现象的历史脉络和社会心理依据,同时对它所产生的社会功能进行思考和归纳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