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德人物生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8:58

在威尔逊山天文台任职期间,巴德与弗里茨·兹威基和埃德温·哈勃共同探索了超新星和星系的奥秘。他们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100英寸望远镜,巴德首次在仙女座星系内部揭示了单个恒星的精细结构。他提出了星族理论,将恒星分为两类:星族Ⅰ,主要由年轻的恒星构成,聚集在星系的旋臂中;星族Ⅱ,由年老的恒星组成,分布在星系的中心区和晕的球状星团中。[1]


二战结束后,巴德转战帕洛玛天文台,利用新购的200英寸望远镜,他揭示了星族Ⅰ和星族Ⅱ各自的造父变星族的独特性,即星族Ⅰ与星族Ⅱ的周光关系存在差异。[1]


哈勃曾误将星族Ⅱ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应用于仙女座星系的星族Ⅰ,导致距离估算错误,约为80万光年。巴德纠正这一误解,重新计算得出距离为200万光年,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星系距离的认知,也使宇宙年龄的估计值从20亿年提升到50亿年,消除了地球年龄比宇宙年龄更大的矛盾。[1]


1948年,巴德的成就并未止步于天文学的前沿,他发现了小行星伊卡鲁斯,其轨道近至离太阳仅3000万公里,比水星更近,因此被命名为已知最接近太阳的小行星。尽管他以一种幽默的口吻称小行星为“天空的害虫”,但他的发现并未结束,他还发现了10颗小行星。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天文学家,小行星1501号、月球上的环形山、月谷以及麦哲伦望远镜之一都冠以他的名字“巴德”。[1]




扩展资料

沃尔特·巴德(13―1960),德国天文学家,在美国度过了大部分科研生涯。巴德提出了两类星族的概念,正确区分了两类造父变星,并对宇宙距离的尺度做出了重要的修正。 巴德13年3月24日出生于德国的施勒廷豪森,青年时期曾在蒙斯特和哥廷根大学求学。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汉堡大学的贝格多夫天文台工作。1931年巴德移民美国,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1948年又进入帕洛玛天文台工作,1958年退休。退休后巴德回到哥廷根,1960年6月25日逝世。[1]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