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流变史茶、槚、设、茗、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3:50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这种植物。世界其他语言中“茶”的词汇,皆源于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的方言音译。古代中国,用于表示茶的字词种类繁多,如“茶”、“槚”、“设”、“茗”和“荈”,它们各有不同的含义和起源。
在唐前,主要的称谓是“荼”,它曾有多种含义。最初,“荼”是指一种苦菜,后来扩展至指茅草的白芒,再引申为芦苇花和紫蓼等。《尔雅》中提到的“槚”,则是一种苦茶,从木部,表明与木本植物有关,而非草本的苦菜。《尔雅》的成书时间可追溯到西汉,这表明“荼”用于指代茶的时间不会晚于西汉。
陆羽在《茶经》中统计的资料表明,“荼”是中唐以前对茶最常用的称谓,占总数的70%。而“槚”作为木本植物的象征,偶尔被用来借指茶,但不如“荼”普及。茗和荈则分别指茶的嫩芽和老叶,与“荼”有相似之处。
“茗”字最早源于草木嫩芽的含义,后来专指茶芽,并扩展到指代茶。而“荈”则是指粗老茶叶,因其苦涩味重,常用于描述。这些称谓中,只有“设”是借指茶具的香味,且为方言用法。
“荼”字虽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多义性,为解决误解,后来出现了“槚”字,再进一步演化为“茶”和“搽”。陆羽的《茶经》推动了“茶”字的普及,尽管在唐代初期,《茶经》中仍保留了“茶”字的多种写法,如“擦”和“茶”,但最终“茶”字逐渐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