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一般多集中在老年人患者、由于局部的营养障碍,或者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身体中毒、辐射等,都是白内障的形成重要因素,那么白内障形成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白内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白内障形成原因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白内障药物治疗没有确切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情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未能改善。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眼药水或口服的中西药。
2、手术治疗
(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同时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视力低于0.3,或白内障的程度和位置显著影响或干扰视觉功能,患者希望有好的视觉质量,即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2)白内障囊外摘除 切口较囊内摘出术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排出,吸出皮质,但留下晶状体后囊。后囊膜被保留,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可立即恢复视力功能。因此,白内障囊外摘出已成为目前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式。
白内障的预防方法
1、防止眼睛接受长期、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老年人在太阳光强烈时出门应戴可防紫外线的太阳镜。
2、防止身体脱水
人体脱水时,体内液体代谢紊乱,会产生一些异常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发生;而对已有白内障的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应该及时补充水分。
3、加强营养,宜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的食物
多吃苹果、香蕉、圣女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多吃菠菜、上海青、西兰花等深绿色系蔬菜;多吃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4、预防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是白内障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控制糖尿病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
5、避免白内障易感因素
晶状体对各种电离辐射敏感,如X线、红外线、紫外线等。生活中多种化学毒物及药物可引起白内障,如药物中的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等,化学制剂中三硝基甲苯(TNT)、氟化物及各种重金属离子等。
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应避免剧烈远动,尤其注意避免眼部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伤。术后3个月后,有些患者需要做验光检查,有残留的屈光不正,需要配镜矫正。
结语:关于白内障的问题,小编就先说到这里,同时也建议大家,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用眼的时间,尽量不要熬夜,同时可以多吃一些营养品,少吃脂肪高以及辛辣等食物,多吃果蔬,加强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