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很快,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膀胱癌靶向药有什么?具体哪些?
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性质,可将主要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
2.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抗HER-2的单抗,如赫赛汀。
抗EGFR的单抗,如C225 (Cetuximab, erbitux)提高了5-Fu和CPT-11治疗后失败的结肠癌患者的获益率。
3.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克唑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4.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和达沙替尼(Dasatinib);
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Bevacizumab(Avastin);
6.抗CD20的单抗,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7.IGFR-1激酶抑制剂,如NVP-AEW541;
8.mTOR激酶抑制剂,如CCI-779;
9.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如Bortezomib;
10.其他,如Aurora激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等。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对原有的肿瘤治疗学观念与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疗效的预测问题,若能预见性地使用于可能有效的患者,则可避免不必要的经费投入;怎样与传统治疗方法配合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问题等等。相信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作用机制将会进一步阐明,药物应用的个体化将会成为可能,更多的肿瘤患者将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