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廉洁勤政心得体会感想

2021-12-22 来源:易榕旅网

  近段时间读的《廉政镜鉴丛书》常常引起我的思考,甚至在家庭中,朋友中引发了许多激烈的争论。

  争论之一: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清朝的和绅,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当代的李真、王宝森、诸时健、许运鸿,身边的朱荣国、乐祥通等等。从一般办事员到省部级高官,甚至中央委员!中国的贪官越来越多,越来越贪,犯罪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涉案金额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贪官犯罪更加隐蔽,常常是在外表上给人一种好人模样,敬业者,为民书记等等,他们批着伪善清廉的外衣,说着冠冕堂皇的言语,一副勤政为民的样子。殊不知,在其内心深处是何等的贪婪,敛财的手段是何等的疯狂!现在的贪官犯罪又呈现集团犯罪现象。往往是“拔出萝卜牵出泥”,一人案发,就会带出一大帮犯罪者,从家庭、亲属到单位,从一般干部到副职到一把手,有的甚至是一锅端!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呢?

  争论之二: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许多地方出现的“卖官书记”、“卖官部长”就是官场腐败的典型。你想当官就得交钱,你想办事就得花钱。钱能使鬼推磨,能让一把手奴言屈膝,乖乖给你办事。钱能让一个人失去灵魂,丧失理智,出卖国法、道德和民意。而那些靠钱买来官的人,当然不是当官为民,而是当官为钱,把失去的钱找回来,捞更多的钱,买更大的官,赚更多的钞票!

  争论之三:个体户的儿子能靠钱读上名牌大学,而且呼风唤雨,得意非凡。市长的儿子靠自己的真本事考上名牌大学却要为交不起学费而犯愁。这是为什么?一句话,现在的社会是功利社会。大学的校长忙创收,大学的导师忙赚钱。人家只认钱不认人,不管素质高低,有钱就行!

  这些争论,使我阵痛,细细想来,又有所感悟。

  感悟之一:中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强化法制建设必须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反腐败的立法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反腐败预防、惩戒、监督等方面的法规,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反腐败法规体系,使反腐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腐败高发期和重灾区,治乱要用重典,所制订的法规要加大惩罚的力度,量纪量刑要从重,要增加腐败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政治和经济上要给予腐败分子沉重的打击,使其在党内无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克服执法中的“软骨病”,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要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问题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要依法严惩,以震慑腐败分子,教育干部,使之“不敢腐败”。

  感悟之二:监督机制急待加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等一大批高级干部纷纷落马,无不是因为权利失去监督制约,致使他们权倾一时,大权独揽,恣意妄行,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该肯定,我们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不少党内监督的好制度和经验。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监督体系,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掌握着各级和各部门单位最高权力的党政“一把手”,由谁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没有明确的规定,更缺乏经常有效的具体监督措施,导致对他们的监督“失控”,违法违纪的比例上升。因此要积极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等,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作用。要按照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纪律对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国家公务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这是防止贪污、贿赂、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明确便于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监督的方法,同时要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要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尝试给予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调查权、评论权、曝光权,使之不失为制约腐败的锐利武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使领导干部“不便于腐败”。

  感悟之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总是从自我修养的腐化开始的。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而这种自我修养的腐化堕落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从心态的不平衡开始的。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群体间的利益格局已不是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一大二公”格局,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出现差距,甚至出现了分配不公的现象。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成为一些人顶礼膜拜的人生哲学,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剥削阶级思想沉渣泛起。

  在这些方面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滋长了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有的与个体户、大款、大腕比,甚至与某些搞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人相比,总觉得自己在物质利益上吃亏了。有的“退一步”与自己过去的同事、同学比,觉得他们不见得比自己辛苦,甚至能力、水平、文化也不如自己,为什么他们能富,而自己不能,出现了心态的不平衡。当这种心态不平衡累积到一定程度,在领导干部心态层面上权和法、利和义的天平就必然倾斜,加之自制力较差,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党的准则,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招呼,不守规矩,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现象。有的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变动,权力增大,头上的“桂冠”多了,听到的恭维声、赞扬声就会逐渐增多,如果不经常提醒自己,不从严要求自己,就很容易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之中,轻则刚愎自用,重则居功自傲,甚至当个人愿望和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觉得自己贡献大,党和人民给自己的太少而产生心理失衡,这时候封建的官本位意识就会占据大脑,认为自己得到补偿理所当然,适当享受一下是应该,把手中权力用来为自己捞取非法的私利,寻求经济补偿,求得自己阴暗的心理平衡,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的领导干部受“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夫贵妻荣”、“父贵子荣”这样的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出现了一种愧欠心态。比如现在的“59岁现象”,就是有的领导干部感觉到自己政治生命到头了,忙忙碌碌一生,也没有留下什么钱财,难以面对家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感到在退休之前要抓紧机会捞一把,不然就没有机会,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益变动中摆正心态很重要。作为领导干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经常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这三个问题,经常想,反复想,深入想,自觉联系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时时慎独,及时小修,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想正确、相透彻,保持心态的平衡,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升华。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领导干部要时时拿起扫帚清除思想中的尘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的是“要经常反思群众在我们心中占有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只要群众利益的砝码在心中重于一切,就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写到这儿,想起一位领导干部的一句话:“无私无欲,喜气洋洋,追名逐利,终日惶惶。”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始终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