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创作的长篇小说。读者如何看待这部书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篇一
一九三六年初秋到一九三九年春的西班牙内战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今天已不大为人们所提及。然而它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线的序幕,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进步力量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以文学形式来反映这一页历史的作品为数不多,而今天尚被人推崇、文学阅读的恐怕就只有这一部《丧钟为谁而鸣》了。
这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说,但全书情节局限于三天之内(一九三七年五月底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写得紧凑非凡。那时候,由于三月中政府军在首都东北瓜达拉哈拉城附近大败意大利侵略军,首都已转危为安。戈尔兹将军这时正准备在首都西北向瓜达拉马山区叛军山上防线发动进攻,为了切断敌人的增援路线,派美国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到敌后深山中和游击队接上关系,等战斗一打响,炸毁一座铁桥。本书即从老向导安塞尔莫带乔丹到桥头哨所侦察写起,接着两人就向游击队的营地进发。老人唤来了小组头头巴勃罗,乔丹和他立刻进行了交锋,矛盾就一步步展开了。巴勃罗当年原是马贩子,给部队和斗牛场供应马匹,后来在斗牛场做帮手时结识了和斗牛士菲尼托同居的比拉尔,菲尼托被牛挑伤死去后,她跟巴勃罗待在一起。革命爆发时,巴勃罗率众在家乡小镇包围了民防晕的兵营,逮捕了所有的法西斯分子,把他们都处死了。三天后,遭到反动军队的反攻倒算,撤至深山中打游击,一年来,袭击了几次敌人的据点,炸了一次火车,弄到了几匹马,开始酗酒,意气消沉,只求能在这山区混下去。他得悉了乔丹的来意,当场提出他所谓的狐狸的原则:要在一个地区待得下去,就只能到别的地区去活动,不然会被敌人赶走。比拉尔是个直爽热情的妇人,和几个苦出身的斗牛士生活过来,多少尝到了些人间的欢乐,因巴勃罗当初富有男人气概而倾心于他,但如今年近半百,看他堕落成个鼠目寸光的酒鬼和胆小鬼,心里非常懊恼,和那些苦大仇深的游击战士一样,正苦于无法为他们所热爱的共和国作出贡献。在这节骨眼上,共和国派来了爆破手。当晚大家聚集在山洞里,比拉尔带头反对巴勃罗,赞成炸桥,大家一致表态支持她,她豁出来说:“这儿我作主。”在这剑拔弩张的关头,乔丹不由得伸手按在手枪上,巴勃罗屈服了,但后来出尔反尔,处处只从他个人的安危出发,乔丹不得不在比拉尔和大家的帮助下,克服了他的破坏活动以及敌机敌骑兵的干扰所带来的困难,于星期二早晨及时完成了炸桥任务,但不幸以身殉职。
海明威发挥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丰富多彩的对白,紧紧环绕着罗伯特·乔丹的行动,一气呵成地把这故事讲到底,同时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及回忆,使这个主人公的形象非常丰满……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篇二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很早就看过他的《老人与海》,非常佩服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尤其对人物矛盾心理表达的淋漓尽致。
《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描写战争的宏大场面,而是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讲述一个爆破手在敌后组织当地游击队执行一个在大战开始前的炸桥任务。中间穿插着主人公罗伯特和玛利亚短暂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初期,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法西斯的实力非常强,虽然大家革命的热情积极高涨,但处处处于劣势,前景还不太明了,在比拉尔回忆巴勃罗进行造反暴动的残忍情景,反映了革命初期一些草根革命家的盲目错误思想,对革命的曲解,造成了一些无辜的杀戮,体现了一些草根革命者思想局限性*。老向导安塞尔莫每杀一个人都要为他祷告,从他的思想中体现了宗教的根深蒂固和一个人性*最朴实的对生命的珍爱,即使对敌人,生命也是值得尊重的。“聋子”和比拉尔代表了毫无畏惧的忠实革命者,他们置一切于不顾,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对革命抱有十足的信心,并为之付出一切。玛利亚与罗伯特美丽的爱情在残酷的战争中穿插着,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事时间跨度只有四天,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下几万字,可见作者对细节刻画的深入。人在遇到问题时,思绪是混乱的,总会零零碎碎去想很多东西,这些思绪是片段的,毫无章法可言,作者却很好的用语言将这种矛盾心理直观的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进入人物角色*的心理,去体味人物那时的复杂心理。这种描写手法是高超的,会让你不知不觉跟着书中人物的思绪去发展,犹如置身其中,成为书中的一员。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篇三
从《丧钟为谁而鸣》的书名开始,一直读完最后一页的那首诗。那首像是对所有的世界人民发出号召一般的诗,是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始终都在被一种精神震撼着。
三天在作家的笔下通常是短暂的,而海明威却用大量笔墨将这区区三天时间刻画的历历在目。当我的目光在白纸黑字间流淌时,我的心就已经跟着主人公罗伯特一起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天。我为罗伯特得到了爱情而高兴,为巴勃罗的畏缩不前而厌恶,为罗伯特失去战友而难过,为罗伯特的英勇牺牲而惋惜。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感受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直到读到最后一页,我才真切感受到作者所宣扬的精神是多么博大,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更温暖充盈着整个世界。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无数国家走到了一起;经过印度尼西亚的巨大地震,无数孤儿又重获家庭;经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汇款和物品散发着人性的温暖,经过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体现出世界人民的友谊与热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它们充分地说明了这个世界被一种博爱的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包围着,呵护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每人都应该将自己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个角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将爱与温暖永远传播下去。
在二千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孔子就已经对世界提出了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子曰:“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所指的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念。人人都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同生死共进退,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越是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和人性的伟大。
没有人是自我一体的孤岛,人人都是世界本土的一份泥土。无论是谁被海浪给冲走,都使这个世界不再完整。当丧钟再度响起时,它不再只为一个人而鸣,它是为全人类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