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句

2021-07-07 来源:易榕旅网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选登

语不惊人死不休

——炼句

漳州普教室 李都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分选词和炼句,这一节课只讲“炼句”。

显然,选词与炼句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教材的编写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列在一块。但是,不管是选词还是炼句,内容都十分丰富,一节课想完成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教学,恐怕难度非常大。又因为尽管这两方面的内容有些交叉,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从适合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考虑,我在形式上把它们分开,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只在“工具箱”的“总提”和“炼句”中作了简单的陈述,而“炼句”也只是对“简洁”和“连贯”作简要介绍。只有这一些内容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炼句”的需要的。因此,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依据教材并对教材作适当的扩充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有如下设想:

以前人炼句的事例先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炼句的重要性,并对其成功的原因作必要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学习教材关于炼句(简洁、连贯)的内容并作适当的扩充,理解和掌握炼句的基本方法。最后,以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应该说,学生对于炼句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尽管这一些知识是零碎的,但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必需的。但是炼句的作用,学生未必有足够的认识;其次,对中学生来说,从整个语境来考虑炼句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同时也可能是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的培养,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学习应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的编写意图,促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2.“炼句”作为一种语文的实用能力,既是体现为一种语言技能,又以语文的素养为背景,“炼句”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往往与语文素养的强弱密切相关;同理,提高学生“炼句”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也可能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强化。因此,“炼句”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对语境中的句子理解与选用。这一点是本设计所力图体现的。

3.语言文字应用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能力,并不排斥必要的知识;相反,它还必须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或者复习诸如句式的知识是必要的。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炼句”的重要性。

2.理解并掌握“炼句”简洁、连贯的技能。

3.掌握句式的一般知识,并学会在语境中选用恰当的句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炼句”简洁、连贯的技能。

难点:根据语境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句”。这“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呢?

(可以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

述》的诗句,意思是: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炼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死也不肯罢休。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他的这种对语言执着的追求,使他的很多诗作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品。

教材借用他的这个诗句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一方面说明古人对选词和炼句的重视,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语言表达必须重视词句的锤炼。

1.前人炼句的经验(板书)

[课堂活动一]说事例,谈体会。

请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名句,并说出它们成为“名句”的原因。

(学生说原因时不一定说得清楚,但只要说的有道理即可加以肯定)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名句都是一些脍炙人口并流传千载的句子,可见精彩句子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啊!今天,我们吟诵这一些名句的时候,这一些作者的形象,他们所体验的情感都宛如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心里,依然是那样的可感,那样的令人动容。那么,这一些句子是不是可以脱离诗篇的意境而成为名句的呢?老师也说一个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名句。

[多媒体展示]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家知道吗?在他之前,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写过这样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

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蔼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诗句在原作里一点都不出名,到了“抄袭”的作品里反而出名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也可与学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教师可以对两首诗的意境作适当的分析(能说明句子与语境的关系即可)。

明确:

与诗歌的整个意境密切相关。可见,炼句不能脱离语境,好的句子能够有力地表现语境的意义。(板书) 那么,教材是怎么说的呢?

2.教材学习

(请学生打开教材,阅读“炼句”的内容)

(学生阅读之后,请学生概述其内容)

问题1:“简洁”的要求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明确:以少胜多,言简意赅。学生的例子能说明问题即可。

问题2:既然炼句要求简洁,教材为什么举了鲁迅把简洁的句子改成“不简洁”的表达?

明确:简洁是一般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当考虑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说,该简洁时就简洁,该铺开时就铺开。

[小试身手]

要求学生阅读必修5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雪”的描写,说说其修辞效果。

附:解说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

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选自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程郁缀)

问题3.做到句子连贯有什么要求?

明确:

“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照应。(教师应对三个条件作适当的点拨)

问题4:既然“连贯”是由这三方面组成的,为什么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只讲句式?

明确:句子的连贯是炼句的基本要求,而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有力,而且,选用句式来表达也需要讲究连贯。

问题5: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常用的句式呢?

明确: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包括双重否定),长句、短句,主谓倒装句,宾语提前句,还有排比句、反问句等。

根据这一些句式表意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些句式。

[小试身手]

以下是我们以“现在”为话题写的作文的开头,其中有一些词语用得不够准确,一些句子用得不够简洁,试加以修改。

[幻灯片展示]

常听有人叫苦,时光短暂。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阴,犹如历史长河中一个过路匆匆的旅客,如现在水面一颗轻飘飘的泡沫。确实,人生用短暂来形容也极为恰当,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我们能做的,并把它做好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握现在。

(学生修改,教师于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明确:

1.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生是短暂的,人们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2.修改示例:

常听有人叫苦,[删去]时光短暂(人生苦短)。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阴,[删去](每一个人都只是)犹如[删去]历史长河中一个过路匆匆的旅客(的匆匆过客),如现在水面一颗轻飘飘的泡沫[删去]。确实,人生用短暂来形容也极为恰当,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删去]我们能做的,并(努力)把它做好的唯一方法[删去]就是把握现在。

以上的修改:1.避免重复;2.注意辨析词义;3.选词注意上下语句。可见,句子的锤炼也涉及到词语的选用。

根据以上内容,再做一次修改,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

[幻灯片展示]

人生苦短。每一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们能做的,并努力把它做好的就是把握现在。

修改示例:

人生苦短。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黎庶草民,每一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那么,我们就只能来人世间空走一回而不能有所作为么?当然不是。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未必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但,每一个人所能做的,并努力把它做好的就是把握现在。

小结: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炼句”,即学习了别人怎样炼句,自己也一试身手。但炼句作为一项语言技能,并不是这一节就能完全掌握的。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学习作为一个新起点,在今后语言文字的表达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3.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下面各题。

①以下四句顺序如何排列,全段才连贯。

(1)四周的景色秀丽异常。(2)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顽皮的小虾儿,在眼前游来游去。(3)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4)像慈母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语言的形式,A 能是美的,B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C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D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E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F 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A B C D E F ③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写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参考答案】

①1、3、4、2 ②A之所以 B因为 C所以 D也 E尽管 F但是③A 七.教学反思

“炼句”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一节课要完成所有内容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并不是学生对于炼句的完全学习。这一节课所作做到的是让学生强化“炼句”意识,并学习和掌握炼句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在今后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不断揣摩,提高炼句的能力,进而强化语言文字的修养。因此,本设计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依据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

由于选修教材在编写上为执教者留下的空间较大,本设计在努力体现编写意图的同时,也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了一些内容的补充,目的是体现教学内容能在可能的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言文字的应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模块。因此,本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中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应用的方法。

(漳州普教室 李都明)

八、点评

专门开设一门语言文字应用的选修课,主要就是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梳理一下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方面这样的课就并非“重起炉灶”,而要充分注意与初中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出现过的相关知识的衔接,这正是这门课程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这样的课也就不是“炒冷饭”,而要补充新的内容,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落脚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言文字知识教学应是“淡化”对待,而不是“淡出”处理,我们认为语言文字知识的缺失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利的,但靠死记硬背去掌握语言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害的。本设计者尝试着把过去的语言知识讲授课转变为学生参与的活动课, 语言知识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设计强调学生要梳理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对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形成一个很基本、很清晰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领悟经典语言例子的奥妙,进而动手操作训练。这应该是“语言文字应用”这一课程教学的有效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