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技能中涉及的一些名词
导论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3. 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4. 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5. 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6. 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7. 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8. 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9. 阳虚外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10. 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11. 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12. 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1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14.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15. 平肝和胃法: 又称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16.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17.子病及母:即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18.滋肾养肝法:又称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19.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藏象
1.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
2.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3.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5.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肾阴到达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则转变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阴。
6.肾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和温煦作用,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则转化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阳。
7.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糟粕。它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一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在经脾运化输送到全身;二是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8.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
9.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意思。
10.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形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其生理功能“藏而不泻”,类似于脏,故称为奇恒之腑。
11.气:作为一个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12、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3.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化生而成。
14.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之气。
15.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
16.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性质较清稀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的称为液。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7.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故称“肝肾同源”。
18.孤腑:是指三焦。人体五脏六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以匹配,故称之为孤腑。
19.中精之腑:是指胆,胆汁由肝产生,贮存于胆,为清净精微之液,故称“胆者,中精之腑“。
20.汗为心之液: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又称“汗血同源”。
病因病机
1.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2.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3.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气候
4.伤寒: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者
5.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
6.疠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外邪
7.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8.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
9.瘀血: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10.实证: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11.虚证:正气不足表现的证候
12.气滞: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
13.气逆: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14.气陷: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有关根、根茎、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
(一)根入药的品种有45种
何首乌(块根)怀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柴胡,北
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远志,地黄(块根),草乌(块根),苦参,红参,川木香。
注意:根入药的37种:怀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川乌(母根),附子
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苦参,红参,川木香。
其中块根入药的8种: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
(二)根茎入药物的品种有24种
北豆根,白术,苍术,延胡索(块茎),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
注意:根茎入药有14种:
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8种: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山药、天麻、白及。
其中以鳞茎入药的2种:川贝、浙贝。川贝浙贝是鳞茎。
(三)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有9种:
大黄(根与根茎),威灵仙(根与根茎),甘草(根与根茎),龙胆(根与根茎,)徐长卿(根及根茎),丹参(根及根茎),茜草(根及根茎),紫菀(根与根茎),山豆根(根与根茎)
注意:威灵仙、龙胆、徐长卿、茜草、紫菀为马尾状根类。根及根茎马尾根(5种),
剩下:大黄、丹参、甘草、山豆根不是马尾状根类。
中药炮制方法总结
■ 先煎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赭石、自然铜; 2.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 后下
1.气味芳香类: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
2.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
■ 包煎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
3.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 烊化(溶化)
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
■ 另煎: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水牛角。 ■ 对服: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 冲服: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
■ 煎汤代水:葫芦壳、灶心土。
中药鉴定学常见显微鉴别特征及主要药材
中药鉴定学,显微特征鉴别这一块儿是难点,也是重点,内容琐碎,难以记忆。结合教材以及题目中的知识点,大概列举了一些常见中药材显微鉴别特点和综合归类,对大家的学习希望能起到促进作用
1.草酸钙簇晶 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 、金银花
2.草酸钙砂晶 牛膝 麻黄 细辛 枸杞子 钩藤 秦皮 洋金花 3.草酸钙针晶 (束)麦冬 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
4.草酸钙方晶 麻黄 细辛 甘草 苦参 石菖蒲、枳壳 栀子 鸡血藤 厚朴、黄柏、红花
5.草酸钙柱晶 补骨脂 沉香、肉桂 6.草酸钙棱晶 五倍子
7.草酸钙结晶 防己(细小杆状) 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 豆蔻 浙贝母
8.晶纤维 鸡血藤、黄柏、番泻叶 苦参 石菖蒲 9.晶鞘纤维 番泻叶、甘草
10.树脂道 人参、三七、西洋参
11.石细胞 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
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 、肉桂 、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 山楂 吴茱萸 连翘 枸杞子 栀子 槟榔 砂仁 12.油室 当归 川芎 枳壳 吴茱萸 丁香、木香、苍术 13.油管 小茴香、防风、柴胡 14.乳管 桔梗、党参
15.油细胞 厚朴 肉桂 辛夷 五味子 砂仁 豆蔻 石菖蒲
16.淀粉粒 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 豆蔻 17.糊粉粒 苦杏仁 补骨脂 小茴香 豆蔻 18.菊糖 桔梗、苍术、党参、木香 19.钟乳体 穿心莲
20.薄壁细胞含核状物 地黄
21.薄壁细胞含糊化的淀粉团块 白芍、延胡索、 22.气孔不定式 细辛 金钱草 青蒿 川贝母 23.气孔不等式 金钱草、大青叶
24.气孔平轴式 补骨脂、蓼大青叶、番泻叶 25.气孔直轴式 广藿香 穿心莲 26.气孔近环式 枳壳 26.气孔内陷 麻黄 27.菌丝 茯苓、猪苓 28.保卫细胞哑铃 麻黄
29.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薄荷 30.硅质块 砂仁 31.蓝黑色色素颗粒 蓼大青叶 32.薄壁细胞含紫色素 紫草
中药化学-关于提取方法的小结
方法 操作 优点 缺点 适用药物 煎煮法 加水煎煮 操作简单 ①需加热,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②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的中对热不敏感的药药,用水煎煮物 后药液黏度较大,过滤困难,不宜使用。 ③对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 浸渍法 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操作简便 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 ①出膏率低; 遇热不稳定的成②以水为溶剂分,或含大量淀时,提取液易粉、树胶、果胶、发霉变质。 黏液质的中药。 渗漉法 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适用于遇热不稳鲜浸出溶①溶剂消耗量定的成分,或含剂,使其渗提取效率高于大; 大量淀粉、树胶、过药材,从浸渍法 ②耗时长,操果胶、黏液质的渗漉筒下作麻烦。 中药。 端出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 使用易挥发的溶剂回流法与连续回加热回流流法 或连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
效率较高。 ①对热不稳定成分不宜使 用; ②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
方法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总结
③耗时长。
中药鉴定中药材鉴别特征代表药物总结:
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五加皮
乳汁管:桔梗、党参、香加皮、南沙参、桑白皮、蒲公英、莴苣、榕树、罂栗、番木瓜
油管:防风、白芷、石菖蒲
晶鞘(晶鞘纤维):黄柏、石菖蒲、甘草、苦参、苦楝皮、番泻叶、葛根
嵌晶纤维:麻黄、巴戟天
粘牙中药:大黄、川木香、茯苓、姜半夏
钟乳体:桑叶、穿心莲
橙皮苷结晶:薄荷叶
硅质块:阳春砂、白豆蔻
鉴定中常见的入药部位总结:
以果实入药的:如五味子、山楂、金樱子、枸杞子、连翘、楮实子、牛蒡子、瓜蒌、蛇床子、女贞子、苍耳子、蔓荆子、栀子、鸦胆子、火麻仁、砂仁、白豆蔻、地肤子、冬葵子、吴茱萸、小茴香、川楝子、佛手、香橼、山楂、使君子、紫苏子、马兜铃、蒺藜、补骨脂、益智仁等;
以种子入药的:如淡豆豉、王不留行、苦杏仁、青葙子、木蝴蝶、决明子、核桃仁(种仁)、郁李仁(种仁)、薏苡仁(种仁)、桃仁(种仁)巴豆、柏子仁、菟丝子、千金子、牵牛子、草豆蔻(几近成熟)、肉豆蔻(种仁)、草果、车前子、荔枝核、莱菔子、槟榔、南瓜子、榧子、芥子、沙苑子、葶苈子、白果、胖大海、酸枣仁、白扁豆、莲子肉、马钱子等。
近成熟果实入药:木瓜,乌梅。
未成熟果实:枳壳
以块茎入药的有 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 白及。
以鳞茎入药的2种:川贝、浙贝、百合。
鉴定中常见的化学成分总结:
黄酮类:沙棘叶,虎杖、升麻、防己、地榆、苦参、葛根、甘草、黄芩、黄芪、三七、桔梗、天南星、半夏、麦冬、知母、射干、苏木、鸡血藤、桑白皮、淫羊藿、罗布麻、辛夷、槐花、款冬花、金银花、菊花、红花、蒲黄、木瓜、山楂、沙苑子、补骨脂、枳壳、酸枣仁、小茴香、菟丝子、栀子、砂仁、麻黄、槲寄生、紫花地丁、金钱草、荆芥、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
皂苷类:黄芪,人参、柴胡、商陆、牛膝、威灵仙、地榆、葛根、甘草、远志、白蔹,西洋参、三七、续断、桔梗、党参、沙参、重楼、麦冬、知母、木通、枇杷叶,槐花、金银花、款冬花、地肤子、木瓜、山楂、金樱子、酸枣仁、连翘、瓜蒌、砂仁、豆蔻。
环烯醚萜苷:北玄参,鸡屎藤、地黄
中药鉴定中测定方法总结: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胆南星、川贝母、黄精、玉竹、麦冬、莪术、香加皮、淫羊藿、槐花、西红花、金樱子、枸杞子、半枝莲、石斛、紫芝等。
气相色谱法:艾叶、丁香、小茴香、砂仁、豆蔻、广藿香、石斛、乳香、冰片等。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别:蕲蛇、乌梢蛇、川贝母
分泌组织总结
(一)
1.人参 2.西洋参 3.三七 树脂道三人洋 (二)
1.地黄 2.鸡血藤 分泌胞鸡地黄 (三)
1.党参 2.桔梗 乳汁管桔梗党 (四)
1.半夏(含针晶) 2.麦冬(含针晶) 3.肉桂 4.5.大青叶(含芥子酶分泌细胞) (五)
1.当归 2.前胡 3.川芎 4.木香 5.白术 6.7.丁香 8. 枳壳 9.吴茱萸 油室当前川芎木,丁香枳壳二术吴。
中药鉴定中关于科属的总结
麻黄科:麻黄+麻黄根
樟科: 桂枝+肉桂、荜澄茄、乌药、樟脑
唇形科: 紫苏子、香薷、荆芥、薄荷、夏枯草、黄芩、藿香、丹参、益母草、泽兰
姜科: 生姜、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高良姜、郁金、姜黄、莪术、益智仁
伞形科: 防风、羌活、白芷、藁本、芫荽、柴胡、独活、小茴香、阿魏、南鹤虱、川芎、前胡、羊红膻、 当归、北沙参、明党参、蛇床子
马兜铃科 :细辛、寻骨风、广(木)防己、关木通、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 菊科: 苍耳、鹅不食草、牛蒡子、菊花、蒲公英、野菊花、漏芦、千里光、青蒿、豨莶草、雪莲花、佩兰、苍术、茵陈、木香、北鹤虱(天明精)、小蓟、大蓟、艾叶、红花、刘寄奴、旋覆花、紫菀、款冬花、冰片(大艾)、白术、墨旱莲 木兰科: 辛夷、厚朴、八角茴香、五味子
百合科: 葱白、知母、重楼、土茯苓、芦荟、薤白、川贝母、浙贝母、韭菜子、百合、麦冬、天冬、玉竹、黄精、大蒜
桑科: 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火麻仁(大麻)、楮实子 马鞭草科: 蔓荆子、臭梧桐、紫珠
毛茛科: 升麻、黄连、马尾连、白头翁、牡丹、赤芍+白芍药、威灵仙、乌头+
附子、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九节菖蒲
豆科: 葛根、淡豆豉、决明子、苦参、苦豆子、山豆根、绿豆、番泻叶、海桐皮、鸡骨草、刀豆、槐花、降香、鸡血藤、苏木、儿茶、皂荚、合欢(树)皮、黄芪、扁豆、甘草、补骨脂、沙苑子、胡芦巴
禾本科: 芦苇根、竹叶、淡竹叶、薏苡仁、玉米须、大麦芽、稻芽、谷芽、白茅根、竹茹+竹沥、天竺黄、浮小麦、糯米根须
葫芦科: 天花粉+瓜蒌、丝瓜络、冬瓜皮、葫芦、南瓜子、罗汉果、绞股蓝、甜瓜蒂、木鳖子
茜草科: 栀子、白花蛇舌草、红芽大戟、鸡矢藤、茜草、钩藤、巴戟天 马钱科: 密蒙花、马钱子 苋科: 青葙子、牛膝、鸡冠花
芸香科: 黄柏、白鲜皮、吴茱萸、花椒、橘皮、化橘红(柚)、枳实+枳壳(橙)、佛手、香橼
龙胆科: 龙胆草、秦艽
木犀科: 秦皮(白蜡树)、连翘、女贞子 小檗科: 三颗针、淫羊藿 忍冬科: 金银花+忍冬藤
爵床科: 穿心莲、青黛+板蓝根大青叶(马蓝部分)
十字花科: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荠(荠)菜、莱菔子(萝卜)、白芥子、葶苈子
蕨类: 贯众、狗脊、
蓼科: 蓼大青叶、青黛(蓼蓝部分)、拳参、金荞麦、大黄、萹蓄、虎杖、羊蹄、何首乌
木通科: 大血藤、木通
败酱科: 败酱草+墓头回、甘松、缬草 鸢尾科: 射干、藏红花 防己科: 北豆根、金果榄、青风藤、粉(汉)防己 真菌: 马勃、茯苓、猪苓、雷丸、灵芝 橄榄科: 青果(橄榄)、乳香树、没药树
茄科: 锦灯笼、地骨皮+枸杞子、洋金花(白曼陀罗)、华山参 紫葳科: 木蝴蝶、凌霄花
苦木科: 鸦胆子、椿皮(臭椿)
大戟科: 地锦草、甘遂、(京)大戟、巴豆、千金子、泽漆、珍珠草
蔷薇科: 委陵菜、翻白草、郁李仁、木瓜、石楠叶、玫瑰花、绿萼梅(梅花)+乌梅、山楂、鹤芽草+仙鹤草、地榆、桃仁、月季花、苦杏仁、甜杏仁、枇杷叶、覆盆子、金樱子
桔梗科: 半边莲、桔梗、党参、南沙参 兰科: 山慈菇、白及、天麻、石斛 玄参科: 生+熟地黄、玄参、胡黄连
萝藦科: 白薇、香(北五)加皮、隔山消、白前 石竹科: 银柴胡、瞿麦、王不留行、太子参
规定其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400mg/kg的十味中药:除了山药、天麻、党参外,还有牛膝、白芍、白术、天冬、天花粉、山药和白及。
一些中成药的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
1.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2.中毒机制 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人服用5~10mg即可中毒,一次服用30mg即致死。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而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
3.中毒表现 初期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紧张、吞咽困难;进而伸肌与屈肌同时做极度收缩,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痉挛,甚至角弓反张,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1.含蟾酥的中成药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2.中毒机制主 要毒性成分是强心配糖体(蟾酥毒素),还含有儿茶酚胺类化合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3.中毒表现
(1)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1.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等。 2.中毒机制 毒性与其所含生物碱及有细胞毒的二萜环氧化合物有关。 3.中毒表现
(1)消化系统初期表现为胃部不适、口干、上腹灼热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上腹剧痛、腹泻,以及肝区不适、黄疸。
(2)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唇甲发绀、心悸、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
(3)泌尿系统初期表现为少尿、腰痛,继而出现尿毒症症状,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4)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昏、眩晕、周身不适、肌肉疼痛、脱发等。
(5)慢性中毒常发生于治疗过程中,表现为食欲锐减、胃脘饱胀、腹泻、恶心,以及口唇黏膜及眼角糜烂,皮疹,脱发等。
1.含雄黄的中成药 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追同丸、蟾酥丸、醒消丸、紫金锭等。
2.中毒机制 雄黄主要成分含二硫化二砷(As2S2),此外还含有少量三氧化二砷(As203)。砷盐毒性较大,进入体内后,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脾等内脏及指甲、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危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并直接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可使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并可引起肝、肾、脾、心脏等血管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3.中毒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为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类似霍乱。
(2)各种出血症状,如吐血、咯血、眼结膜充血、鼻衄、便血、尿血等。
(3)肝肾功能损害而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血尿、蛋白尿等。 (4)严重者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5)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疱疹、痤疮样皮疹等。
关于中药鉴定里火试与水试的中药总结
水试:
青黛:将本品撒于水面,浮于水面而不下者为质优,若有沉淀或水液变色说明掺杂质或假冒。
苏木:取本品粉末加水反复振摇浸置,或将碎片置热水中浸泡,其浸液显桃红色,若在紫外线灯下,显黄绿色荧光,浸液加酸则变成黄色,再加碱则呈猩红色。若为伪品小叶红豆,其浸液成淡黄棕色,置紫外线灯下显蓝色,浸液加酸变成淡黄色,再加碱则变成深绿色。
常山:取本品粗粉加水浸渍,其浸出液显蓝色荧光为正品,否则为伪品。 番红花:取本品少许浸于清水中,柱头膨胀成喇叭状,水被染成金黄色。不得显红色,不得有沉淀,不得有油状物飘浮于水面。
厚朴花:用沸水泡开后,花瓣厚,手揉之显肉质为质优。 红花:将本品投入水中,水变成金黄色,而花本身不褪色。
玄参:取本品碎片或粗粉投入清水杯中,水浸液呈黄棕色,在日光下或紫外线下观察,浸液显碧蓝色荧光。伪品核桃楸皮,水浸液显浅黄棕色,无荧光。 地榆:取本品粗粉浸入水中,水呈淡黄棕色。 楮实子:取本品粗粉少许,浸于水中,水液变红色。
菟丝子:将本品投入水中,加热煮沸,表面有粘性,当种皮破裂时,会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伪品无此现象。
牵牛子:取本品少许入水浸泡,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粘滑感。 天仙子:取本品少许用清水浸泡,不膨胀不发粘。伪品广天仙子,水浸泡后立即膨胀散开,粘性也大。
葶苈子:取本品少许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北葶苈子透明状粘液层较厚,厚度可达种子宽度的1/2以上,南葶苈子透明状粘液层薄,厚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 车前子:取本品1 g,加水5 ml,煮沸30 s,冷后即呈粘稠状。
胖大海:正品手摇无响声,用水浸泡后为海绵状,其体积可比干品大约3倍。若伪品圆粒萃婆,用手摇动时有响声,用水浸泡膨胀虽亦呈海绵状,但体积仅大1.5~2倍。
天麻:将其隔水蒸后,嗅之其中有马尿样臊气味,用水久煮不散者为真品,反之为伪品。
黄芪:用水浸泡本品无粘液,有豆腥气味为真品,伪品黄蜀葵水浸泡会产生粘液,无豆腥气。
牛黄:取小粒样品投入1杯静置的冷水中,吸收水分后不变形,而且不易溶化为真品,反之为伪品。或将水煮沸,然后取天然牛黄粉末少许撒在沸水中,翻滚的大水泡马上消失即为真品,否则为伪品。或取少量牛黄粉末加清水调和后涂
于指甲上,则指甲染成黄色不易擦去(习称挂甲)。伪品则易擦去。
熊胆:取小粒熊胆置于水面,呈一条明显的黄色直线下垂至底部而不扩散,且能完全溶解,若为牛胆或猪胆等伪品,投入水中其溶解较慢,色素较淡,尚有絮状不溶物等。或以清水1碗,水面撒草木灰,取熊胆仁少许入水面,则水面凝尘豁然分开。 燕窝:用水浸泡,呈银白色的晶亮透明体,柔软而膨大,以手轻压有弹性感,两手扯拉可伸缩而不断为正品,水泡后膨胀成海绵状,捏之有弹性,质脆易碎者为伪品。
蟾酥:将水滴在样品的表面,水滴处呈乳白色隆起为正品,反之为伪品。 哈土蟆油:将样品置于清水中浸泡适当时间,遇水膨胀快,且浸泡后体积膨大10~15倍,手摸之有油脂状润滑感为正品,反之膨胀慢,仅膨大4~5倍,手摸之有粗糙感者为伪品。
麝香仁:取样品少许,用开水冲后或煮沸后倒入烧杯中,搅拌、静置。正品微溶于水,大部分沉淀,水溶液呈淡黄色,香气浓而持久,无纤维、淀粉、砂粒及动物内脏等异物,水面不得浮有油珠。掺有植物组织者,多不溶解,且可见纤维不溶物混悬于水中;掺有动物组织者,可见油珠浮于水面;掺有泥砂者,可见泥砂沉于水底。
血竭:取样品粉末少许,放在水中振摇,粉末不溶解,水不染色为真品,掺伪者色素溶于水,则水染成红色。
琥珀:加水煮沸,不溶化变软者为正品,反之为伪品(树脂变软化)。 乳香:加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浮液。 没药:加水共研,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液。 阿魏:加水共研,呈白色或浅黄橙色乳液。 藤黄:加水共研,呈黄色或黄绿色乳液。 苦杏仁:加水共研,产生苯甲醛特殊香气。 降香、沉香、没食子、亚麻仁、楮实子等以入水下沉者为质优。
桔梗、远志、绞股蓝、柴胡、皂角刺等加水振摇,以产生持久性泡沫者为正品。否则为伪品
火试:
麝香 取少量麝香撒入炽热的金属片上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无毛,肉焦臭,无火焰、火星出现。其掺伪物有熟蛋黄、动物肝脏、肌肉、血块、锁阳粉、桂皮粉、儿茶粉、淀粉、铅粉、铁粉等。
血竭 血竭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熔化,无油迹扩散。对光照视呈鲜红色,火燃呛鼻,伴有苯甲酸样香气。伪品一般由松香、猪血、红色染料加血竭伪造而成,用纸烘烤,易熔化变黑或成块状,且有油迹扩散,以火烧之,冒黑烟,有强烈的松香气。
乳香 乳香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掺假品一般含有松香,烧之有松香气。
海金沙 海金沙置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存。掺伪品以黄土和海金沙溷合而成,烧之有较黑色灰渣残留。
青黛 正品青黛火烧时产生紫色烟雾,且时间较长,可与伪品区分。
沉香 正品沉香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伪品烧之
无浓烟,无沉香气,无黑色油状物渗出。
巧记《中药鉴定学》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话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别小看这短短的一句诗,其实它帮你记住了很多内容。
“四大怀药在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这句话可以让我们形象地记住四大怀药: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和怀地黄。
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这样拆: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含有油室的药:“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血竭的性状鉴别可归纲为:“外色黑似铁,研粉红似血。火燃呛鼻腔,香像苯甲酸”。
金樱子的性状鉴别可归纳为:“倒卵似花瓶。顶端有花萼,棕色赤小点。拨开花托后,内有小瘦果。包有黄绒毛,美人把衣脱”。
蕲蛇的性状鉴别为:“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佛指甲”。 性状鉴别的内容在教材里有好长的一段,就不用我说了吧,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 名称有“子”,却非种子的果实类药有:“牛郎织女会,鹰蛇也起舞”。即牛蒡子、栀(织)子、女贞子、金樱(鹰)子、蛇床子、枸杞(起)子、五(舞)味子。执考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题,要是再考到的话,想想牛郎和织女吧! 某些比较枯燥乏味的语句可用联想法来记忆:
何首乌有云锦状花纹,我们可以联想到“乌云”。 商陆有罗盘纹,联想到“商人用罗盘,不然没方向”。 银柴胡有珍珠盘,联想到“银色的珍珠盘”。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芥子苷,联想到圣经中的“十诫(芥)”。 樟科植物肉桂,可联想“獐肉”。
肉桂主产广西,广西的简称不就是“桂”吗?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想到“水滴石穿”。
山东(鲁)、河南(豫)主产金银花,不妨想想“路遇(鲁豫)金银,好爽啊!”
广地龙的动物来源是参环毛蚓,联想“广东——深(参)圳”。 含有分泌细胞的红花,想到“分红”。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想到“白毛女”,并据此推断赤勺也是毛茛科植物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的是双子叶植物,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陆无双”。 巧记《中药鉴定学》26种药材
在《中药鉴定学》中,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这么多该怎么记呢?我们可以联想成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1.豆砂包(豆蔻、砂仁);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含蒽醌、皂苷、香豆素和环烯醚萜苷类的药材总结 含有蒽醌类及游离蒽醌类:大黄,虎杖,何首乌,茜草,巴戟天,大血藤,番泻叶,决明子。
含皂苷的药材:牛膝、商陆、威灵仙、地榆、葛根、甘草、黄芪、远志、白蔹、人参、西洋参、三七、柴胡、续断、桔梗、南沙参、土茯苓、麦冬、知母、木通、槐花、金银花、款冬花、木瓜、山楂、金樱子、酸枣仁、连翘、瓜蒌、砂仁、豆蔻。
含香豆素及其苷类的中药材 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蛇床子、秦皮、穿心莲、青蒿、茵陈 含环烯醚萜苷类的中药材 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
药剂中常用的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苯甲酸水溶性较差;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应用方便。一般用量为0.1%~0.25%。防腐作用依靠其未解离分子,在pH4以下的药液中,绝大部分为游离分子,防腐效力较强。
(2)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类):有甲、乙、丙、丁四种酯,抑霉菌作用较强,一般用量为0.01%~0.25%。可在酸性、中性及弱碱性药液中发挥防腐作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碱性溶液中,可因酚羟基的解离、酯的水解,防腐力降低。各种酯可单用,但合用效果更佳。
(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常用浓度为0.15%~0.25%,对细菌和霉菌均有较强抑菌效力,在含有聚山梨酯的液体药剂中仍有较好的防腐效力。
(4)其他:浓度为20%以上的乙醇、30%以上的甘油,中药挥发油等也有防腐作用
封闭特训班,考前冲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