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子琴上的和弦弹法

2020-10-12 来源:易榕旅网


电子琴上的和弦弹法

电子琴上的和弦弹法天天开心

一、自动和弦与手动和弦。

自动和弦,可以说是电子琴所独有的,也是电子琴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在电子琴上打开这个功能,于是键盘的左边一块区域就变成了自动和弦区。单指和弦的区域一般是最左边的14个黑白键。多指和弦的区域一般是最左边的19个键(以61键的琴为准)。如果不一致的话,可以自己试出来。因为音色与音效和键盘右边区域不一样。在打开节奏的基础上、弹一个和弦,然后手离开,琴会一直发出这个和弦的声音效果,直到停节奏或弹下一个和弦为止。

要注意的是,关着节奏的时候,弹和弦听上去和开着不一样,也和左边的旋律区不一样。并且,手离开键盘时,和弦的声音会停止。

自动和弦区设在左边是因为:旋律常是中高音,和弦常是中低音,而且现在通行的键盘乐器都是左低右高。自动和弦几乎只用左手弹。

自动和弦中,换弹一个别的和弦只改变音的高低,不改变长短、强弱与和弦音色组合。因此对于音高变化不敏感的人,可能听不出来。没关系,“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同理,

1

“弦听万遍,其音自辨”。。特别是和弦用错了、与旋律打架时,就比较明显了。

自动和弦状态中,如果乐曲中不同的小节用了同一个和弦,那么可以再弹一下同样的和弦,也可以不再弹奏。效果不变。

相对于自动和弦,还有手动和弦。这是一个通俗叫法。那就是每一个音都要亲自动手弹出来了。自动和弦并非人情,而是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一定程度上把左手解放出来去做变换音色、节奏、速度、运用滑轮、加副旋律等工作。

手动和弦与自动和弦的音乐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二、单指和弦与多指和弦。

简介:先有多指和弦,再有单指和弦。多指和弦是从长期实践中提取出来的自动和弦,单指和弦是多指和弦的进一步简化,单指和弦的能表现的种类少,可在入门时用。易上手。 -

多指和弦是怎么“提取”出来的呢?

同种和弦是千变万化的。比如C和弦,它是由do、mi、sol组成的。这三个音同时弹是C和弦的效果,按六种不同顺序一个一个分着弹或着先弹任意两个再弹一个,也是C和弦。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音高八度或低八度或重复两个八度出现,也是C和弦。三种乐器分别演奏这三个音中的一个,合起来也是C和弦。

在电子琴的自动伴奏中,过多的细化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需要把它的总效果给再现出来就够了。于是索性把它们归为同一类,用最简单的“在和弦区同时弹相邻的do、mi、

2

sol”来代表各种C和弦。所以它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与抽象。它不能100%地精确再现一个乐队的原始演奏的每一个音。但是它从宏观上完全具备那种效果。

多指和弦需要同时弹三个或四个音,然后琴来识别并发声。单指和弦一般只用弹一两个音就能发出同样的效果。但单指和弦只有4类共48种,约为多指和弦种类的十分之一。所以,学到中高级程度需要过渡到多指和弦。但是初学者往往顾不上记忆并操作那么多的和弦变化,所以初学时相当多的人用它。在现行的业余考级大纲中,考一级可以使用单指和弦。

另外,现在有的琴有“智能和弦”就是自动识别演奏者弹的是单指还是多指。还有的卡西欧琴有“全键盘和弦”就是在和弦区演奏和弦时既有和弦声音,又有主要音色的低音的声音。

一、三类最常用的和弦。

最常用的三类和弦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与属七和弦。我们从写法上可以区分它们。 -

(1)、大三和弦。一个大写字母,或带升降号的大写字母

(2)、小三和弦。一个大写字母,或带升降号的大写字母的后面跟一个小写的m。

(3)、属七和弦。一个大写字母,或带升降号的大写字母的后面跟一个小写的7。

二、单指和弦弹法。

3

此处要知道基础知识:音名与唱名。简单来说,do 又叫 C,re 又叫 D,mi 又叫 E,fa 又叫 F,sol 又叫 G,la 又叫 A,si 又叫 B。还要知道全音半音与黑键名称。详情请参考其它帖子,过两天我会做链接。

注意:C 这个字母既可能指 C 这个音,也就是 do 这个音,也可能指大三和弦中的 C 和弦,也可能指 C 大调。在乐理中它至少有三个意思。

(1)、大三和弦单指弹法:

大三和弦的单指弹法只用到一个键。C 和弦就弹 C 这个音,也就是 do。#C 和弦就弹 #C 这个音。D 和弦就弹 D 这个音,以此类推。

(2)、小三和弦单指弹法:

小三和弦是两个音一起弹。一般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同时弹就可以。卡西欧琴和别的琴不一样。

a、先说一般琴:先找到大写字母对着的那个键。比如 Cm,先找到 C,然后再弹 C 左边挨着它的那个黑键。最左边的 C 没有更左的键,所以 Cm 要往右移一个八度。(相邻的两个同名的音距离“八度”)。即从左数第二个 do 和它左边的 Ьsi。

再如 Fm 和弦,找到F这个音(也就是fa),再与 mi 左边的黑键(Ьmi)同时弹。再如 ЬBm就是弹 ЬB 的那个音(Ьsi)和 Ьla 这两个音。

b、卡西欧琴是这样的:把一般琴的那个黑键换成字母左边的白键。比如 Cm ,先找到 C 然后再找 C 右边的白键,也就是 re,do 和 re 一起弹就是了。Fm 和弦就是F

4

这个音(也就是fa)和 fa 右边的 sol 这两个音一起弹。ЬBm 就是弹 ЬB 的那个音(Ьsi)和它右边的 si。

(3)、属七和弦单指弹法:

属七和弦在一般琴上是两个音一起弹。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卡西欧琴和别的琴不一样,要三个音。

a、一般琴:是找到大写字母对着的那个音键,再同时弹一个它左边挨着它的白键。如 C7,弹键盘区从左数第二个 C(do)和do左边的 si。F7 就弹 F(fa)和 mi。ЬB7 就弹 ЬB 这个音(Ьsi)和la。

b、卡琴是先找到大写字母对应的那个音,再弹它右边的两个白键。比如 C7 就是 do、re、mi三个音一起弹(好麻烦呀),F7 就是fa、sol、la一起弹。ЬB7 就弹 Ьsi、si和do。

三、多指和弦弹法。

多指和弦在各琴上都是一样的。大三、小三和弦同时弹三个键。属七和弦是同时弹四个键。

补充知识1:半音。相邻的两个音的距离是 1 个半音,如从 mi 到 fa 。隔一个音的两个音的距离是 2 个半音,如从 do 到 re 。以此类推。从 #fa 到 #la 是 4 个半音。自己数数,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补充知识2:根音。一个和弦的大写字母对应的那个音叫这个和弦的根音。C 和弦的

5

根音是 C 这个音,也就是 do。 G7 和弦的根音是 G,也就是 sol。

(1)、大三和弦多指弹法:

先找到根音,再往上,也就是往右,数 4 个半音(也就是大三度)。这是第二个音。再往上数 3 个半音(也就是小三度),就是第三个音。这三个音一起弹起来就是大三和弦。 -

如,C 和弦先找到 do ,数 4 个半音是 mi,再数 3 个是 sol。C 和弦就是 do、mi、sol 三个音一起弹。

A 和弦就是 la 、#do、mi 三个音。注意,同时说很多音时,一律是从低往高说。这里的#do 是最左边的 la 的右边的 #do 。F 和弦就是 fa、la、do。一定要亲自数数啊,不然学不会呢。

大三和弦的公式就是:“大三度+小三度”。

(2)小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多指弹法:

小三和弦的公式是“小三度+大三度”。试数一数

Am: la、 do、 mi

Dm: re、 fa、 la

Cm: do、 Ьmi、 sol

6

算对了没?

属七和弦的公式是“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试数一数

G7: sol、 si、 re、 fa

D7: re、 #fa、 la、 do

#F7: #fa、#la、#do、 mi

大三、小三、属七这三类和弦对于初学者的使用,占到了 95% 以上。所以先讲三类就可以了。有兴趣和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相关材料。

有了这三个口诀,就能算出三类中所有 36 个和弦的多指弹法。和弦不是背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记住口诀很重要。让我们再来巩固一下三个公式:

大三和弦:大三度+小三度。

小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

属七和弦: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

四、多指和弦的省略。

大三、小三和弦没有省略。属七和弦可以省略一个音。

7

按公式计算之后,可以把第三个音省去。如

G7 和弦中的 sol、si、(re)、fa 中的 re 可以省。

D7 和弦中的 re、#fa、(la)、do 中的 la 可以省。

在琴的多指自动和弦档中,省不省那个音,琴都能识别出来,效果是一样的。手动和弦也经常会省略这个音。效果变化并不明显。

五、和弦的转位:

在多指和弦区内,一个和弦的任意一个音都可以移高八度来弹(相邻的同名的那个音,比如从 do 到另一个 do ),只要不出界。比如 C 和弦可以弹 do、mi、sol ,也可以弹 mi、sol、do ,还可以弹 sol、do、mi。都没出和弦区。

这就叫转位和弦。在自动和弦区,无论怎么转,只要都是这几个音,效果就都完全一样(有些高端琴转和不转略有差别)。如果不转,就叫原位和弦。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我发现很多地方都有不少学生,知道 sol、do、mi 是 C 和弦,但不知道 do、mi、sol 为何物。这就不好了,怎么着都得知道原位吧?反正先讲原位,必须用几次,才讲转位。

转位是为了连接的时候方便。比如 C 和弦接 Am ,如果是 do、mi、sol 接 la、do、mi, 就要来回地蹦。但要是 do、mi、sol 接转位之后的 do、mi、la,就只需要把大拇指张开一点就可以了。

有一点要注意:转位是不改变根音的。 C 和弦无论怎么排列,根音都是 do 。研究属七和弦的省略和转位时,先省略之后再转,以免省略错了音。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