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24-01-29 来源:易榕旅网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专 业 名 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学 校 名 称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负责人 刘冬香 学校所在地 广东省、广州市

项目负责人:

刘冬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吴文弘(广州金迪电子公司 总经理)

项目组主要成员:

张茂贵、唐杨波、翁桂鹏、王先彪、邵玫、申利民 龙耀军(广东先朗照明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肖尚舟(广州得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支柱产业,珠三角作为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1/3左右,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1.4万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总产值同比增长17%。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带来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电子生产企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这就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为本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2.人才需求预测

为支撑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08年广东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人数为313.5万人,比2007年增加33.6万人,增长12%,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5.7%。在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制造业的人数较多,分别为221.1万人、71.8万人、10.1万人,占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0.5%、22.9%、3.5%。

目前广东省省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急需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装配、工艺与品质管理、产品维修、简单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 3.专业建设基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6成为学院重点专业,2009年成为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制造业,能从事智能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校学生181人,经过十年的办学积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1)实践基地建设领先

初步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SMT生产实训车间。有1条SMT生产线和1条THT生产线的SMT生产实训车间,能够进行生产性实训,实现车间与教室的一体化,教师和师傅的一体化,学生与学徒的一体化。

初步建成具有研发能力的综合实训室——有印制板生产工艺设备、函数发生器(扫频)、频谱分析仪、LCR测量仪、逻辑分析仪、泰克300M示波器、6位半数字万用表等设备,能够完成企业项目的研发。

有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8家——能够接纳学生的顶岗实习、成为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场所,同时也是专业教师研发项目的来源。

(2)“赛课结合和企业项目入课堂”模式新、效果好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赛课结合”培养模式和引企业项目入课堂的培养模式,在

人才培养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参加2009年教育部和工信部组织的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参加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学生技能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学生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各项比赛和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共获得奖项近30项;专业在2010年承办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高职院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赛取的完满成功;专业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达到98%,就业对口率达到85%,其中有15%左右从事研发工作。

(3)社会服务形式多

校企联合开发电子产品——为企业开发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电子病床、智能楼宇对讲系统、电子荧光板、全自动果蔬消毒清洗机控制器、全自动摇篮等已经投产的产品6种,共计收入10万元。

为企业生产电子产品——SMT生产实训车间为佛山柏达安全防范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加工生产各类电路板组件(PCBA)、组装调试产品共计五万多片(件),共计收入5万元。

家电维修服务周边居民——专业老师带领学生为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周边的居民和边远山区的农民维修电器,年维修电器超过3000件。

社会培训项目逐步扩大——2008年为企业员工培训两期SMT工艺与操作共计100人,2011年培训全国高职教师30人。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学团队12人(专任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90%,近三年专任教师承担院级以上课题7项,承担企业横向课题5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35万元;另外从企业聘请10位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和大部分企业顶岗实习课程,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紧密联系,相互提高,已初步形成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经过两年的建设,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以及特色鲜明的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

1.引企入校和建教师工作室,创新机制体制建设。 (1)引企入校建“校中厂”。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引企入校,共建“校中厂”,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探索新机制下“校中厂”运行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加强顶岗实习,强化实践育人,引入三方多元评价方式。

(2)创新机制建教师工作室。

创新管理机制,建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与教师个人教师提升考核、荣辱升降有机融合,创新激励机制。实现专业教学实训、项目技术研发、技能竞赛培育 “三合一”。

2.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产品导向、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校企合作、专业产业对接培养高质量人才。 依托学院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平台,与广东先朗照明有限公司和广州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深度合作,对接花都区产业发展规划,培养电子产品生产装配、工艺与品质管理、产品维修、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和技术推广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加强顶岗实习,强化实践育人。 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完善和实施“产品导向、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和三段式(校内工艺、校外装配和校外毕业)顶岗实习,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中高职衔接。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4)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开展以赛促学和引企业项目进课堂等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和其他院校一起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专业数字化平台,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3.互聘互派,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关键点,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派互聘,选派专业教师到金迪电子公司、广东先朗照明有限公司等担任企业管理层或技术支持人员,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和实训指导,校企人员“互聘互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建成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至2013年,新进专业教师2人,新聘兼教师8人,使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达20人,承担50%专业课及实践教学课。培养双师素质教师9人,使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引进企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4名,培养市级以上教学名师1名。专任教师带项目分年度下企业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1项技术服务,三年内建成市级教学团队。

4.整合多方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校企合作,在校内建功能明确的三大生产性实训中心:佛山柏达电子产品研发中心、广州得创电子产品生产中心、广州金迪电子产品维修中心;

按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每年新建2个校外实训基地,分别在元器件封装、小家电、新工艺方向进行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之后有1个能够达到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5.依托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多形式开展社会服务。 以教师工作室建设为平台,为珠江三角洲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每年新增项目3项,收入达到15万;为企业提供订单生产服务等每年收达到10万元;坚持竞赛项目培育和专业实训、企业项目的齐头并进,从技术协作、订单生产、技能大赛、培训和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承担对口支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建设专业,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教师、指导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等任务。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1创新机制体制建设

(1)依托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建“校中厂” ①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引企入校

对接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引进“广州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柏达安全防范设备有限公司”与专业SMT生产实训车间一起,建“校中厂”。 校中厂技术人员定期参加专业研讨会议,完成人才培养、订单生产、技术服务的工作任务,按生产订单量的比例进行效益分成。校中厂承担佛山柏达安全防范设备有限公司的电路基板的生产、检测;承担每年50位学生的半年顶岗实习;承担《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承担1项院级专业教师工艺与管理的课题研究。

②探索新机制下“校中厂”运行制度建设

为保证学院、产品订单企业、产品生产企业的紧密型合作,在工学结合示范园的总体规

划和统一下,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制定《校中厂合作协议》《校中厂运作管理办法》《校企双向兼职和共享生产实训设施实施细则》《SMT生产实训车间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有关运作、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保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环境。

(2)创新激励机制,建教师工作室

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名字命名建立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与教师个人教师提升考核、荣辱升降有机融合,创新激励机制。教师工作室以专业实训室为依托,实现专业教学实训、项目技术研发、技能竞赛培育 “三合一”。

①张茂贵工作室以项目为载体,对接专业目标与企业项目

张茂贵工作室与珠三角中小型电子企业如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广州逸歌电热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中山波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合作,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建立横向课题合作,年合作经费不低于20万元,同时申请专利不少于1项;将企业的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到课程的实践中,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进行技能大赛培育、完善的管理与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教、学、研与技术创新的接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②翁桂鹏工作室以工程项目和现场服务为载体,对接能力培养与服务 翁桂鹏工作室与诺星电子信息有限公司长期合作,以企业的电子设备安装工程和家电维修现场服务为载体,将企业真实任务引入工作室作为教育技术研发课题、技能竞赛培育项目和学生生产性实训内容,形成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较为完整的教学、教改与实习、实训体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年培训不少于200人次。

(3)引入三方多元评价机制

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遵照有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公正性的原则,强调能力标准及考核的整体性,重视评估手段和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形成学生、教师、企业的三方评价主体,评价活动嵌入到职业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的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思路

①面向区域经济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链及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仅深圳就有超过6800余家的中小规模电子信息企业,集中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需要大量研发辅助、生产管理、技术支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开发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服务三个方向。实施“产品导向、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电子产品组装、检测、调试、工艺管理及销售与售后服务等能技能的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②推进中高职衔接。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每年招收三二分段学生50人。

(2)工学结合,实施“产品导向、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 ①引企入校和引项目入校相结合,提高专业内涵建设的内驱力

根据专业的特点,引项目入校建成了“电子产品研发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和自身建设相结合建成“电子产品生产中心”;通过走出校门、服务社区建设“电子产品服务中心”。每个项目都有课程与之对应,都有专门的教学团队负责跟进与落实,丰富的

企业资源提高了专业内涵建设的内驱力,课程项目对应表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项目与课程结合一览表 合作企业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佛山柏达安全防范设备公司 广州诺星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对应课程 智能电子产品开发 负责人 张茂贵 邵玫 翁桂鹏 998FJ11-JD电路板生产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多媒体设备的设计与安装 音像设备技术与安装维护 ②兼顾技能与素质培养,把职业资格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选考《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二选一必考《表面贴装(SMT)》高级职业资格证(信息产业部CAPC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证)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CAD)高级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3S+学分”(即计算机资格证、英语等级证和技能证+要求学分)的毕业标准,毕业生100%以上能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③五途径实施“产品导向、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项目,学生夯实基础。 •企业项目,学生参与开发。 •科研项目,学生参与实施。 •出校进厂,学生顶岗实习。 •引厂入校,学生担当员工。 3.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开发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合作企业分析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合职业资格标准,对“设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维修技术员、销售工程师”等四种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典型工作任务 1.电子产品系统设计 2.电子产品硬件设计 3.电子产品联调测试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课程) 1.电路分析 2.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 3.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 4.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智能电子产品开发 电子产品 硬件设计 1.电子产品软件设计与编写 电子产品 软件设计 6.C语言程序设计 1.电子产品生产 2.电子产品组装 3.电子产品测试 4.品质管理 8.电通信电子线路分析 电子产品 技术支持 9.电子仪器仪表使用 10.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电子产品 生产管理 7.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1.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2.电子产品维修与保养 1.同类产品市场调研 2.电子产品销售 电子产品营销 11.电子产品营销

图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过程

(2)整合课程内容——赛课结合、企业项目与课程一体化

①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与技能竞赛结合的课程: 竞赛的初体验——院级技能竞赛:《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与万用表组装竞赛相结合;

竞赛的选拔和提高——市级技能竞赛:《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竞赛相结合;

竞赛的终极目标——通过营造竞赛氛围,加入企业项目的日常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②专业课对接企业真实项目:

电子产品的设计——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产品研发项目与《智能电子产品开发》课程对接;

电子产品的生产——佛山柏达安全防范设备公司的生产任务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对接;

电子产品的服务——广州诺星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的项目工程与《音像设备技术与安装维护》课程对接。

(3)课程的组织实施

采用多种形式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有学期内课程相对集中组织(主要针对一体化课

程,采用4节或6节连排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分散”+“集中”分段组织(主要针对项目式教学的课程,采用项目任务推进+实做的方式)、三段式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按培养能力的不同,分成三段组织,第一段在校内生产实训车间,学习生产工艺;第二段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产品装配和企业管理;第三段,毕业预分配顶岗,主要是岗前的职业能力的实习)如图2所示。

图2 分段式教学组织安排

(4)教材的建设——校企共建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

结合企业的项目,结合学院的资源,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编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已出版了:《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清华大学出版社、《protel dxp 2004电子CAD教程》科学出版社、《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规划2012和2013年的教材编写和出版如表2。

表2 课程建设规划一览表 年度 2012年 2013年 课程名称 1. 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 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 2.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负责人 刘冬香 王先彪 申利民 邵玫 (5)教学资源库建设

(1)开放式专业资源库建设

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包含专业标准库如表3、课程资源库如表4、实训资源子库如表5、培训资源库如表6等。

表3 专业标准库建设任务表

子库名称 专业标准库 内容 专业标准子库 企业信息子库 职业资格子库 ▲ 课程资源库

表4 课程资源库建设任务表

子库名称 课程 课程 资源库 《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 1.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2. 3. 4.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 《智能电子产品开发》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 实践教学资源库

表5 实践教学资源库

子库名课程 称 电子产品研发中心 建设标准 主要责任人 张茂贵 邵玫 翁桂鹏 陈政锋 完成时间 2013年 2013年 2013年 2013年 5. 6. 7. 8. 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 课程的考核标准 课程的教材、教案、课件等资料 课程的题库 课程的相关资源 案例及分析 课程相关的作品及建档资料 建设标准 主要责任人 刘冬香 唐扬波、王先彪 邵玫 申利民 张茂贵 翁桂鹏 完成时间 2012年 2012年 2012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主要责任人 刘冬香、唐杨波 张茂贵、王先彪 翁桂鹏、邵玫 完成时间 2012年 2012年 2012年 1. 实训项目列表 2. 实训计划、总结、考核标电子产品生产中心 准 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中心 实践教3. 实训条件列表 学资源校内生产线实践教学 4. 企业项目的协议或合同 库 5. 实训产品或作品存档及实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 训相关的建档资料; 6. 实训项目的作业指导书 ▲ 培训资源库

表6 培训资源库

子库 名称 课程 建设标准 张仁朝 2013年 主要责任人 完成时间

1.每次的电子大赛的组织方案; 电子大赛培训2.每次电子大赛的培训资料; 张茂贵 素材库 3.每次电子大赛的作品及相关资料的建档。 1.企业项目培训的协议、内容、组织、考核等资料; 2.新技术培训的协议、内容、组织、考核翁桂鹏 等资料; 3.基础技术应用培训的相关资料; 4.师资培训的相关资料建档 2013年 培 训 资 源 库 培训信息库 2013年 1.家电产品维修资格认证的建档资料; 2.调音员资格认证建档资料; 专业资格认证3.维修电工资格认证建档资料; 库 4.SMT资格认证建档资料; 5.单片机能力资格认证建档资料; 6.电子产品组装资格认证建档资料 王先彪 2013年

3.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1)创新“四大机制” 建设,激发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建立校企双方互兼工作岗位、互派专业人才、互聘技术职务、共同培育教师、共同解决教学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的“互派共育”机制,制定、完善《教师准入实施细则》;制定《教师职务评聘机制》把“双师”素质、下企业锻炼经历、企业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教师岗位评价标准,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服务企业和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测评、教师互评、督导评价、行业企业评价等多方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调动系部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工学结合,多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模式,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培养 专 任 教 师 引进 聘请 企 业 兼 职 教 师 科研 培训 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 和教学能力,提高实践 技能、项目开发和科研 能力,促进持续发展的 专业能力 横向项目 企业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四个”工程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兼职教师 双师团队 特色的 “双师型” 师资 队伍 图3 工学结合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框图

如图3所示,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下,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建设专任教师队伍;通过聘请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行业的专家等,建设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采取国内外的培训、科研项目、企业横向项目、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措施,实施专业带头人工程、骨干教师工程、兼职教师工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工程四个工程的建设,最终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①以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重点,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各类技术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通过境外培训、学历教育、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理念,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②以团队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横向课题的开发,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开展科技革新活动。

③专业教师联合企业从事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活动,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通过企业锻炼使教师拓展眼界,学到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丰富教学项目,使教师的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

④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到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岗位上,以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水平,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⑤根据兼职教师构成的多层次性、来源多样性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兼职教师的授课采用多形式,可以进行课堂授课、可以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也可以聘为学生创新工程、技能大赛等项目的“项目导师”,把“实训室进企业”和“生产车间进学校”统一起来。

⑥建立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机制,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实现对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将兼职教师融进整个师资队伍之中,形成“合力”。

建设目标:

——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企业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市级以上教学名师1人;

——培养校内骨干教师4名,完成对骨干教师培养的目标。

——建成具有20名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确保平均每学期至少3人以上到学校授课,确保专业课学时的30%以上由兼职教师承担。 4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以“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服务”为主线,围绕“校厂融合、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校内生产线实训基地,如表7所示。

表7 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内容 (万元)

实训基 地名称 拟投资金 主要内容 主要功能 佛山柏达电子产品研发中心 包括电子实训室、EDA/PROTUES实训室、高频实训室和电子综合实训室。模拟仿真设备,单片机开发软件和设备、嵌入式开发仪器,通信测试仪器、电子产品安规测试设备, PCB制作系统、LED照明测试设备、电源开发系统仪器。 1.可完成基础电子、检测技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汽车电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等课程的实训; 2.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考证的培训; 3.可承办技能设计大赛工作; 4.可承担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技术开发(包括开关电源的开发、LED照明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嵌入式产品的开发等); 能高效承接SMT代加工; 1.可完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课程实训; 2.可承担SMT生产和培训任务; 1.可完成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课程实训; 50 62 包括“校中厂”广州德创电“校中厂”子科技有限公司、校内SMT生产实训车间和电子产品得创电子高速贴片机等设生产中心 装配车间。备波峰焊机、回流焊机、THT插件线相关设备等。 包括家用电子产品实训室和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室。电视机、 金迪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中心 2.可完成“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和 “调音员”的考证培训; 3.可承担家电义务维修服务; 4.为企业提供产品的售后服务 50 合 计 162 建设路径;

——改造2间教师工作室

增加部分高端仪器设备如LED积分球光色电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开关单元系统 、交直流测试系统,从技术协作、订单生产、技能大赛、培训和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去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改造3间一体化实训室 为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专业基础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现有的3间实训室——电

子实训室、EDA/PROTUES实训室、高频实训室改造成一体化实训室。

——改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间

现有SMT生产实训车间,通过改建,实现具有50个工位的具有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实训基地,将增建1条高速SMT生产线,能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生产能力达到贴片70万点/天,插件15万点/天的生产规模,每年能够承担顶岗实习的岗位有9800人日。

——建设具有真实环境的企业生产车间1间 引入广州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具有真实环境的企业生产车间,每年能够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在目前已有8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计划每年新增加2家校外实训基地,分别在元器件封装、小家电和新工艺上有合作,规划如表8所示。

表8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序号 1 新增校外实习基地数 新增2家电子元器件封装的电子公司作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新增2家生产小家电企业 新增1家新型生产工艺企业 建设时间 2012年 合作方式及内容 项目合作、专业顶岗实习、教师与工程师的互聘 项目合作、社会服务、教师与工程师的互聘 专业顶岗实习 2 3 2013年 2013年 ——新建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4家

与广东粤晶电子高科有限公司、佛山蓝箭电子公司、佛山的万宝金品电器公司、东莞市洁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联系,在项目合作、专业顶岗实习、社社会服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互聘等方面进行合作。 5.社会服务建设 (1)技术服务

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电子产品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每年新增技术服务项目3项,建立横向课题合作,年合作经费不低于10万元,同时申请专利不少于1项;将企业的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到课程的实践中,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企业对本专业的认同,增进专业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空间,同时提高学院的知名度,表9所示为建设期间新增的服务项目。

表9 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情况表 现有的项目 工作室 合作企业名称 技术服务项目 2012年 2013年 东莞台昶电子无线视频传输系1.全自动摇床 有限公司 统 2.各种电热器控制东莞庆腾电电子病床 器 教师工作室2子有限公司 个 佛山柏达安智能楼宇对讲系3.煤气炉具报警系全防范设备统 统 有限公司 4.申请专利1项 广州聚人前电子荧光板 拟新增项目 1.LED节能灯 2.LED应急灯 3. LED路灯控制电路 4.申请专利1项

线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正奥环全自动果蔬消毒保实业有限清洗机控制器 公司 中山波比许全自动摇篮 多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东莞台昶电无线视频传输系子有限公司 统 (2)生产加工——校企合作的实体

以校内SMT生产实训车间与“校中厂”企业——广州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平台,校企共建4条SMT生产线和1条THT线,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校内SMT生产实训车间年产值10万,能够承担顶岗实习的岗位有9800人日。 (3)技术培训——面向社会

依托校中厂SMT设备,建设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开展中职师资培训和新技术高技能培训;依托学院技能鉴定中心,和花都区炭步镇委会,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培训;依托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与花都区中小型企业局,开展中小型企业新员工培训,积极主动送教上门,表10所示为建设期间新增的培训项目。

表10 建设期间新增培训及鉴定人数计划表

培训人数 培训项目名称 2012年 中高职教师培训 技能鉴定培训 岗位培训 联合培养学生 合计

(四)预期效果

项目 2012年 机制体制创新 1. 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 2. 制定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专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实施产品导向、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课程建设 1.按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建设《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2门优质核心课程; 2.同步建设《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单1.按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建设《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2门优质核心课程; 2.同步建设《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预期绩效 2013年 1. 总结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2. 申报省级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 1.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申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1项; 3.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企业项目。 2013年 50人次/年 100人次/年 100次/年 15人/年 265人次/年 30人次/年 50人次/年 50人次/年 15人/年 145人次/年

片机应用系统设计》2门网络课程; 教学资源建设 《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2门网络课程; 1. 完成专业标准库(包括专业标准子库、1. 完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印企业信息子库、职业资格子库)的建设; 2. 完成《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两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3. 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电子产品研发中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中心、校内生产线半工半读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建设; 刷电路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 2.建设培训资源库(电子大赛培训素材子库、培训信息子库、专业资格认证子库)的建设; 3.继续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电子产品研发中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中心、校内生产线半工半读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建设; 实训实习条件 1.建成具有研发能力的生产线实训中心,1.建成具有研发能力的生产线实训中心,每年为企业研发产品(项目)3项,年收入15万元。 2.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不少于2项。 每年为企业研发产品(项目)3项,年收入40万元。 2.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不少于2项。 1. 继续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称为市级教学名师; 2. 继续培养骨干教师,教学团队申报至少不少于1项的科研课题和2项横向技术课题; 3. 确保平均每学期至少5人以上到学校授课,确保专业课学时的50%以上由兼职教师承担。 师资队伍 1. 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企业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市级以上教学名师1人; 2. 培养校内骨干教师4名,完成对骨干教师培养的目标。 3. 建成具有20名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确保平均每学期至少3人以上到学校授课,确保专业课学时的30%以上由兼职教师承担。 服务能力建设 1. 为企业研发产品不少于3项; 2. 培训中高职师资不少于30人; 3. 派出1名教师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培训。 4. 为企业加工生产电子产品收入10万元。 1. 派出1名教师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网络课程建设培训; 2. 为企业岗位培训不少于100人次; 3. SMT生产SMT生产实训车间,为企业加工生产电子产品收入10万元; 4. 家用电器工作室每年为社区开展集中义务维修不少于4次; 5. 为企业研发产品不少于3项;

(五)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重点专业名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资金预算及来源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广州市政府投入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合计 小计

重点专业名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资金预算及来源 合计 小计 180 360 6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59 2 小计 180 4 广州市政府投入 2012 年度 72 3 2013 年度 108 3 合计 1.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优化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完善 3.教学模式改革(包括人才培实习耗材) 养模式改革 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包括顶岗实习) 5.教材建设 6.课程资源建设 小计 1.培养专业带头人 2.培养骨干教师 教学团3.培养企业兼职教师 队建设 4.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小计 电子实训室 Proteus/单片1. 电机/EDA实训室 实验实子产训条件品设张茂贵工作室建设 计中(电子综合实心 训室) 高频电子/电子121 2 3 3 6 6 6 12 3 3 6 6 7 13 3 6 6 23 4 4 5 4 17 3 6 6 23 3 4 7 6 12 12 46 7 8 5 4 24 6 3 6 30 1 2 3 6 3 6 31 2 2 5 4 13 12 6 12 61 4 4 5 16 107 40 20 2 20 2 30 30 20 20

重点专业名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资金预算及来源 合计 小计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小计 广州市政府投入 2012 年度 2013 年度 测量实训室 家用电器实训2电子室 产品服务家用电器维修中心 实训室 SMT生产实训车3电子间 产品制造电子产品装配中心 车间 4汽车电子汽车电子检修检修车间 中心 小计 校企合1.管理机制建设 作、工学结合2.运行机制建设 运行机制建设 小计 1.技术创新和研发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对外技术培训与鉴定 3.对口支援 小计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40 40 70 2 2 4 2 3 9 10 10 10 4 2 3 9 80 2 10 12 8 4 6 18 32 3 3 2 2 4 50 10 10 2 2 4 82 10 3 13 4 4 8 162 25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