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案

2022-07-11 来源:易榕旅游
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课题

申 报 表

(2009 年度)

课题名称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所在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课题负责人 周英芳

通讯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松涛街208号 申请日期 2009、5、20

起止年月 2009年5月 —— 2010年3 月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编制

申报者的承诺

自愿申报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认可所填写的《申报表》为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申报表》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课题管理方拥有本课题开发成果的完整产权和所有处置权。该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课题管理及其委托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遵循科研规范,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非课题组成员)。

3.课题名称、课题的组织、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必须向课题管理方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4.正确表达课题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5.遵守财务规章制度。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合理有效的使用项目经费。

负责人:

说 明:

一、本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1

二、本表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三、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一、申请人资料

课题名称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职 称 学 历 所在省(市)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课题组成员 姓 名 王顺华 周英芳 讲师 研究生 性 别 女 职 务 民 族 教师 汉 出生日期 1970、07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研究 6 本专业从事年限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电子信箱 *************** 邮政编码 215123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69173156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1970.12 部门主任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 教师 课程与教学研究 教师 教育管理与研究 教师 教学研究 本科 本科 本科 学历 职称 工作单位、部门 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教学工作部 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专业建设部 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专业建设部 研究生 高级讲师 高级讲师 讲师 章虹 1971.10 陈玉英 1975、10 琚敏敏 1982、11 助理讲师 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专业建设部 2

二、课题设计论证

3

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运用的反思性研究,开发和设计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完成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培养符合未来劳动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中职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在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所涉及到的子课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子课题一:《计算机及网络基础项目课程开发探索》 本课题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关键知识和能力方面基本因素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方案和教学资料,在实施、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设计,编写出相应的项目校本教材。 子课题二: 《Excel项目课程开发探索》 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excel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excel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 子课题三:《Powerpoint项目课程开发探索》 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powerpoint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powerpoint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 子课题四: 《Windows项目课程开发探索》 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windows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 子课题五: 《Word项目课程开发探索》 通过对中职生应具备的word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具体运用和实施,验证、总结能培养出学生计算机基础关键能力

4

的、行之有效的word项目模块并编订成册,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 本课题主要观点: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教育职能的改变,促使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促使中职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因地制宜的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项目教学法之所以成为近年来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热点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拟通过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以期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既适合中职生的实际特点,又贴近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能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项目教学方法,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可推而广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项目设计和活动方案,最终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总结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的课程资料,使之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同时,对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总结出研究的论文。 本课题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践研究是将目标定为在一般的中职生身上,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来研究的。希望通过这次的探索和研究,寻找到一条既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切实能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基础关键能力的项目教学方法,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可推而广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项目设计和活动方案,最终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总结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的课程资料,使之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同时,对所做的研究和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总结出研究的论文。 5

2.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从现代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要求的调查和研究入手,探索中职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应具备和形成的关键能力的具体结构,进而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探索,通过这些具体的研究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可信、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项目教学法和校本课程方面的国内外的文献,以及其他学校有关计算机方面涉及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调查研究法:深入职业院校和企业调查、分析当前社会对中等专业人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具体要求,分析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教学的有效做法,研究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行动研究法:通过校本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indows、word、excel和powerpoint各部分任务项目的开发和具体运用, 形成校本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项目教学授课方法的具体模式,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验证性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方法的项目开发、运用、探索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形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实施阶段( 2009.5 ~ 2010.1) 第一阶段:( 2009.5 ~ 2009.7) ①在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上报课题委员会进行开题论证 ②调查、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和中职生应形成的关键能力。 第二阶段:( 2009.7 ~ 2009.9 )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windows、excel、word、powerpoint部分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分析探索,初步完成能体现这几个方面知识点的具体工作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小结研究初步成果,完成相应的教案设计。 第三阶段:( 2009.9 ~ 2010.1) ①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调整,并付之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验证所设计的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②在开发与运用校本性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情况,对相应的项目内容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完成与教研有关的论文撰写。 2、 总结、结题、鉴定阶段( 2010.1~ 2010.3 ) 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完善研究报告、课程资料和有关论文。 6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我们拥有一支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周英芳, 1993、7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文凭。讲师职称,教育学学士、硕士。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以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有:1.《教育领域内的拨乱反正》(《教苑求真》1999、9),2.《更新教育观念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河南教育科学探索》2000、1),3.《以宽容精神构建中职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科技经济市场》2006、8), 4.《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个别化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希望月报》2007.8上○),5.《中职计算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学交流》2007 .12)。6. 《加强实训室“6S”管理,促进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08年的市创意论坛和省创意论坛上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7. 《加强实训基地“6S”管理,(提升)中职计算机实训成效》于2008、12发表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参与的教研课题有1.2004年3月参与许昌理工学校市级课题《如何加强和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子课题《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中职生的偶像崇拜》的研究工作,已于2005年9月结题,被评为二等奖。2.2006年6月起参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市级课题《职业院校营造企业环境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职业院校引入企业‘6s’管理环境的运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已于2007年12月结题。3.2007年主持的校级课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已于2008年12月顺利结题并被评为校级优秀课题。 王顺华,男,1970年12月生,本科学历,工学学士,高级讲师职称。94年6月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苏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2005级工程硕士班学生。08年2月任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现任学校教学工作部主任。现担任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负责“计算机系统操作员(中级)”、“计算机操作员(高级)”、“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维修工(中级)”的鉴定工作。96年被苏州市劳动局授予苏州技工学校教坛新秀称号,97年被江苏省劳动厅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07年获校级优秀工作者。 主要的教科研成果:市级刊物论文《浅谈教学改革之趋势》,2006年出版;主编《计算机操作系统标准教程》,2006年10月出版。2007年11月参与区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整合的研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8年12月《略谈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获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意论坛征文比赛三等奖。 章虹,章虹,女,1971年10月生,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高级讲师,双师型教师。论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类比”法的应用》、《用Visual Foxpro实现

7

题库建设》、《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作品发展性评价的思考》发表于国家级刊物;论文《分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和《加快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在省级刊物发表。主持“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课题—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各专门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已顺利结题。 陈玉英, 1998、7月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文凭。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能力。先后有《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设想》(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2004、8);《谈谈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行为导向教学”浅谈》(园区教育第3期,2007、3)等教研论文发表。2007年还参与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编写和和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编写,编写的校本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已经在校内使用。 琚敏敏,女,于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师范),本科文凭,理工学士学位。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能力,2007年编著的校本教材《网页设计》已经在校内使用。 3.我们已进行了相关的专题研究并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 (1)我校从2006、9年新学期开学开始,在学校教学计划的规范下,在专业建设部的具体领导和要求下,计算机教研组的各位教师在计算机基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已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进行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将近三年的教学实施和探索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为本次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 (2)2007年,由本人主持的校级课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已于2008年12月顺利结题。通过此次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已经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为下一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做好了充足的前期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3)已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主要有: 潘志安:《高职C语言的双循环项目教学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凌云:《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陈均:《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例》(交谈职业教育,2005年第2期); 胡劲松:《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 6期) 白山:《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积极参与》 (职教论坛,1999,4) 黄均生:《企业办学:职教发展的新路子》 (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2)

8

顾继虎:《行业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 (职教论坛,1994,4) 王振岭 习伟:《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 (中国教育报,2006.6) 4.我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体系 (1)我校设有局域网,每位教师配备有电脑,可为课题组教师网上搜寻资料提供了保障。为了确保获得充足的研究资料,除订阅职业教育类和企业管理类杂志外,将继续选择添置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准备为每位教师办理独墅湖高教区图书馆的借阅证,以方便教师及时查阅各种相关资料。 (2)我校建有各种计算机实训室21间,虽然实训的方向不同,但都能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能保证全校学生(一人一机)同时在实训室做实验项目,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包括资料的添购、外出培训、专家指导、鉴定、成果印刷出版等费用。 (4)学校已经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学习制度、交流制度等,在研究时间和研究经费上给予研究者充分的保障。每学期安排专家来校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定期举行观摩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累经验,撰写论文,并应用与实际,形成办学特色,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我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建设,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的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实验平台。

9

四、完成课题的背景分析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流行多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其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出来。大量的研究也证明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德国“双元制”职教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之一,在德国职业学校或在职业培训中心,项目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推行新课程体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内地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已经被各界所接受,面向企业、面向岗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落脚点。国内在项目教学法的探究和研究方面已经在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中展开。其探索大部分都集中在对项目教学法理论的探索和某一具体学科在实施过程中的研究。如:《高职C语言的双循环项目教学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潘志安);《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弓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系,凌云);《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例》(柳州市交通学校,陈均);《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胡劲松)等等。 五、预期研究成果及推广价值

1、阶段性成果有: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设计方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案。 2、最终成果有: ⑴《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项目教科书;《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配套光盘。 ⑵ 相关的教研论文集。 ⑶ 结题报告

10

经 费 预 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所在工作单位的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