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概括探究感悟考点指导
【一】命题热点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概括文段大意。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性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 5.探究古文中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根据文章内容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二】考点指导
一、概括文意
1.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 2.理清思路,了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3.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5.抓住关键,筛选信息。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如“《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________’”,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辨认一下,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次,是理解性筛选。如“谈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的话的不同”。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用反问句,十分肯定地表达了她的偏爱之情,她是热情的;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加上她地位低微,因而她是畏怯、顺从的;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6.领悟分析,读懂情感。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重要语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重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内容探究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所以在答题时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三、感悟延伸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三】真题例析
(一)(2019·重庆A卷)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 .
(2)佁然不动 ________ ..(3)俶尔远逝 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 ________ .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含义。(1)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2)句意:鱼儿静止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3)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4)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清:凄清。
【参考答案】1.(1)大约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忽然 (4)凄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2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注意重点字词含义。(1)“澈”,照;“布”,映。(2)“势”,形状;“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参考答案】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思路点拨】第3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斗折蛇行”对溪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因此D项表述有误。
【参考答案】3.D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①②③④
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
【思路点拨】第4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分析这道题需要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小石潭记》主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柳宗元被贬后内心的压抑,欲扬先抑,同时结合材料得出对统治者的不满,结合具体语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4.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
(二)(2019·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①②
(二)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
③④
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达于诸侯不求闻以伤先帝之明..A.闻 B.明
隔篁竹,闻水声明灭可见..
兵甲已足陛下亦宜自谋..C.足 D.谋 不足为外人道也肉食者谋之..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掌握。A.出名/听到;B.英明/明亮;C.充足/
值得;D.均为“谋划”的意思。因此选D。
【参考答案】1.D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思路点拨】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句中重点词有:“由是”,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2.因此感奋激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语段(一)的前两段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作者追述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3.(1)对先帝的感激之情。(2)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3)兴复汉室的决心。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思路点拨】第4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看出他有政治远见。从“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等句子可看出诸葛亮忠心赤诚、感恩图报。从他劝说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看出他治国有方。从(二)中“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可看出他用兵仁义。因此,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
4.(1)颇具政治远见。(2)忠心赤诚。(3)感恩图报。(4)治国有方。(5)用兵仁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