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与布局专题研究
调查人:学号 :
课程时间:2011年4月
调查地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摘要:作为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武汉大学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大学之一”。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华中师范大学时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从校园总体环境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浓
厚的人文色彩。
关键词: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环境景观 布局 建筑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既肩负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成果。作为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这次我们专门参观了武汉地区几所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大学校园内的相关
方面。
武汉大学
布局分区合理。校舍有明显的分区:教学和学生生活区
均布置在珞珈山麓和狮子山一带,教师居住去在珞珈山东南麓,农林试验场则在磨山。教学活动区一图书馆委主体,文学院和法学院左右护持,前有教学休息室。山上有饭厅和礼堂,
山下不远处便是体育馆。
依山就势,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校址建设运用了“依山
就势”就一传统造园手法,利用一块三面环山(狮子山,火石山和小龟山所围合成带)、西向开口的低洼地作为小区下沉式中心花园和运动场,从而凭借三面的山势布置主题建筑和建筑群。
学生宿舍利用狮子山南向坡,依山就势布置,建筑平面采用不同的层次,依山组合,巧妙的顺应了地势变化,借助于山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工学院建筑群下临中心运动场,显示
出宏伟的体量,上以珞珈山山麓为背景,构成生动的画面。通过中心运动场轴线,理学院建筑群与
工学院遥相呼应。
绿化的合理性。经过精心的营造,形成彼此相连、或片或带的
绿化景观。建筑群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忽隐忽现,与绿化
融为一体。以珞珈山为例,从平面分布上看,珞珈山东头有常绿针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西头有落叶林,充分体现了绿化的
生态原则。樱园、梅园、桂园等,形成各自独特的环境气质。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教学实验综合楼位于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中心位置。北距校园主入口雄楚大街150m,南临南湖及桂子花园小区,东侧为规划市政道路,西侧为已建的学生宿舍及食堂。该项目综合了数学、实验、行政
办公三大主要功能,是南湖校区未来的教学中心与标志性建
筑。
周边环境的整合。综合楼建筑群体位于整个校园中心位置,西
侧为校园主要道路,与新建的学生宿舍及食堂相对。建筑外围连续的围和界面屏蔽北侧和东侧现有杂论的环境形象,使群体内部空间更加纯粹。景观长廊延伸至南侧的水边,打开了一
条向南的视觉通廊,将湖岸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建筑功能的组织。综合楼共有教学区、实验区、行政办公区三
大部分,教学区主要由普通教室、语音教室、报告厅三部分组
成。作为学生日常使用最多的功能,教学区布置在西侧和南侧,最接近人流的方向。教学楼利用通
高的中庭解决内廊式建筑局促呆板的形象,增加了课间休息与交流的场所。教学区两个报告厅布置在一层,中心广场内靠近综合楼群体的开口位置,方便人流的疏导。实验区面积较大,体形较长,设计以富于变化的形体围和处内外庭院空间,折线型的实验平面及标准的柱网结构是实验区后期的功能区块划分方便、清晰。行政办公楼以内筒为核心,布置紧凑,由连廊连接与教学区和实验区相连。从布局上三栋建筑相互呼
应,相对独立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了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校园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
全。
布局:广场、道路、绿地、旗杆及
塑像基本上轴线对称布置。由大门发出的两条斜向道路与轴线对称的教学楼围合成三角形广场,建筑
为苏式风格,宏伟、稳重而严谨,广场中央矗立这高大的毛主席塑像,主入口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广场西侧的斜向道路由于通向按小雨主干道因而使用频率高,道路笼罩在高大常绿树浓荫之下,两侧植被情况
木的
良好,是晨练和读书的好去处。高大乔木既是空间围合的屏障,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色彩。主校区西边的一个校内园林,华科青年园。面积40000平方米。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特别是武汉酷热的夏季这里却格外的清凉。那里鸟语花香,成群的小鸟在树上嬉戏打闹或者在草地上闲庭信步,直接无视人的存在,因为那里是人和鸟雀最和谐的乐园!桂花香浓满园
飘,桂花洒落遍地黄!红鲤池中任我游,莲花绿丛处竞冒! 通过以上3所大学的参观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高校各具特色,但是基本的就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是景观设计与
绿化设计、建筑设计相结合,把各个因素都考虑周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