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我国传统的文化以及让劳动者获得合理的休息时间,我国以立法的形式对一些传统的节假日统一安排放假,这些节假日放假的天数是不同的,那么法定假日及国家劳动法放假规定标准是怎样的?
一、法定假日及国家劳动法放假相关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五十一条都和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法定休假日(全体公民放假日)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并支付工资报酬。因为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工作的,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外,应当征得劳动者同意,并按劳动合同规定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法律没有所谓法定假日放假的最低或者最高标准。
《劳动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国务院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二、节假日工资如何支付
节假日的工资支付计算标准分为不同的情况: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以上知识就是律师对“法定假日及国家劳动法放假相关规定”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劳动法等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定的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等,而节假日是没有最低标准的,都是统一的。 该内容由 朱凤翔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