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展望|产教融合迎来新时代

2023-12-13 来源:易榕旅网
展望|产教融合迎来新时代

前言:

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后文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深入推动产教融合的背景

一、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亟待优化

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源素质和结构还不甚合理,这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本整体素质低,高端人才比例低;二是没有形成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正在努力发挥职业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社会功能,在整体提升现有人力资本素质的同时,重视培养能够真正实现“技术转化”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没有发挥出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公民提高劳动就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功能,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建立晚辈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结构比例还不尽合理,特备是我国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规模比例任然较低。 综上,人力资源的成才成长归根结底源于高校的培养,确切地说,是需要有一个更好地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继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滞后 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现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想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2、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

由于企业尚未获得合作教育带来的利益,对产教融合认识不足,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仍有待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多数校企合作项目、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松散,捐助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实训实习基地后续建设以及利用、培训员工等进停留在表面上。 3高等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突出

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少院校的管理者和师生参与热情不高,产教融合任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和内容的束缚。 (2)部分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单一,没有结合学院实际,认真思考和探索可行的产教融合模式,

第 1 页 共 3 页

并没有与相关企业积极进行广泛深入的联系和合作。

(3)部分院校产教融合实施效果较差,未能依据国家关于开展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应可操作的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实施时不仅没有明确的预期目的和措施,而且缺少监督和评价。

(4)许多院校产教融合仍然套用传统的方式安排学生实习,合作伙伴跳不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圈子。

《实施方案》重要内容及意义

《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培育遴选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梳理总结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还将扩容产教融合储备项目,在“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库中,新增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纳入储备项目库且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重点支持。并且在重点行业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一、多方协同“握指成拳”

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多元,如何“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是产教融合走向深入的关键。实践层面,特别需要强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方作用,促进教育、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

一系列目标的提出,将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促进产教融合长期、可持续发展,保证职业教育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 二、 双赢驱动促进校企双向奔赴

学校和企业,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要素。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是校企相互满足合理需求的双向奔赴,更是站在不同利益视角的协同发展。

必须看到,企业方侧重于产品创新、拓展销路、提高利润;院校方则更加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和示范影响力。校企合作需要以双赢为基础,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

首先,校企合作必须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升级障碍、创新瓶颈和技术难题,就是产教融合的主攻阵地。

对此,《实施方案》提出了一批重点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

其次,学校、企业各司其职,找准自身定位。将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校的用人实力结合,让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标准、建设条件适配企业的技术迭代发展进度,培养出真正能被市场接纳的高素质人才,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共赢。

在教育端,《实施方案》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鼓励引导职教院校优先发展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从而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在产业端,《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其三,在校企合作的头部阵营中优先形成有效互动机制,以企业发展拉动人才培养各个环

第 2 页 共 3 页

节的改革进程,以人才培养快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要。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职业学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一要求拥有着较好的现实土壤。一方面,伴随职业教育优势专业和品牌效应的聚集,职业院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逐渐增强。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和院校共享优质资源,企业出题、联合组队,能够在共享技术平台中实现企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培养,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促进科教融汇。 三、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校企联合培育人才的根本使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应更加关注人本身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标准的优化,最终是让人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需要,提升人的能力引领未来行业企业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意味着,未来将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联盟)、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作用,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思想境界、职业道德、生命质量和生活福祉。

《实施方案》要求,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这是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但同时也应看到,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施过程,更是企业知识创新和学生职业知识、能力、素养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科学的实践性教学设计和合作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

持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传承工匠精神,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产品优化设计、改善生产流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升产教融合的内在动能。

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或协同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都是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和保障,通过不断优化创新思维,进行探索实践,在职业领域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蓝山河教育在产教融合道路上的负重前行

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途径,迎来了新一轮的政策支持。蓝山河教育作为一家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近年来,一直在持续深耕产教融合教育,探索多途径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构建出职业教育生态化发展新态势,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及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但就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及办学条件看,单靠政府的扶持还远远不够,《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支持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融入政府、机构、企业、高校、教育机构、产业园区等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贯通性和多样性,提高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开放水平,构建一个生态化、灵活性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蓝山河教育在产教融合上将技术、师资和行业资源进一步融合,构建出了产教融合新模式,力争将产教融合模式贯穿于整体,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生态化发展之路,期待未来蓝山河教育能为职业教育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