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规范描写手法答题步骤:
规范描写手法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第三步,简析这各手法的作用,即有效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常考描写手法:
一、正面侧面 二、虚实相生 三、动静结合 四、渲染烘托 五、细节白描 六、视角变化 七、色彩对照
主要手法讲解:
一、侧面烘托: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形象突出。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例:
1、《陌上桑》: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
2、《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虚实相生(请参阅《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物、虚象、虚景、虚境,也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觉见虚景:
纯粹想象之景,此是虚景之根本。后三者也均从想象出发,但相对特殊。 鬼怪世界,仙府梦境:李白《梦游》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往昔未来: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苏轼《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刘过《柳梢青 送卢梅坡》:“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指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伤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
(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从对方写: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杜甫:《月夜》:“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动静结合: 1、以动(声)衬静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山居秋暝》 2、动静结合
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弯,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以静写动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化静为动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摩天。” 四、渲染烘托
演染:通过对景物或环境的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表现力。重在氛围的营造。
烘托(衬托,映衬):即为“烘云托月”“众星拱月”“绿叶红花”,最主要的是有主有次。“云”“月”“绿叶”只是陪衬,以此突出主体事物。重在心情的曲达。烘托与一般衬托有一定的区别:侧重在气氛上的衬托。
渲染与烘托不同。但诗歌中往往先渲染出气氛,再以此烘托出情感;局部描绘一般是渲染,全局描绘一般是烘托,渲染是手段,烘托是目的,是通过渲染而达到烘托的目的。即直接用描写景物来渲染,然后烘托出作者的心情。
因此高考诗歌鉴赏题与现代文阅读题中一般连用。
它们的作用一般表述为:“渲染了……氛围,烘托了……心境”。 典型类型:
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悲情。 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例:李白《蜀道难》:“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前例《陌上桑》属衬托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属渲染
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属烘托(托体能反映主体,但托体并不是主体的表现形态,二者既不相似,也不相属)
五、细节白描
细节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的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
崔颢在《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白描:用最精练、最节省、最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的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鲁迅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六、视角变化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视角:远近,高低,视觉,听觉,触觉等变化。 层次: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天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水北流。”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006天津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生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诗首句写的是远景,显得阴沉抑郁,次句写的是近景,情调昂扬。以上两句一抑一扬,一暗一明,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第三句听觉、视觉、意觉沟通起来,描绘了色彩厚重的西北边塞风光,第四句全是虚景,一个“应”字凝聚的是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七、色彩对照:
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 如《沁园春 长沙》
又如陆游的《好事近》,向子諲的《减字木兰花》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