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1、 课时目标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乘10、100、1000的乘法,会把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 小数点位置变化 扩大10倍 向右 一位 扩大100倍 向右 两位 扩大1000倍 向右 三位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纽扣问题 教师指导 1、 提出: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2、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师生写出乘法算式:0.05×10=0.5(元) 学生活动 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交流
教学程序 总结规律 运用规律 试一试 练一练 教师指导 3、 提出:100枚钮扣多少钱?学生会后写出 :0.05×100=5(元) 4、 提出:1000枚纽扣多少钱?让学生计算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1、 提出:观察上面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2、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1、 出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列算式并试算。提示:算完后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2、 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检验的结果。重点使学生知道,3.87×100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鼓励学生自己完成。 1、2、3题 学生活动 计算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 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自己列算式并试算 交流 独立完成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课时目标 小数点向左移动的桂规律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除以10、100、1000的除法,会把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会运用规律口算小数除以10、100、1000的除法,会把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 小数点位置变化 缩小10倍 向左 一位 缩小100倍 向左 两位 缩小1000倍 向左 三位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平分彩带 教师指导 1、 提出: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解答。 2、 交流学生的答案。根据把5米平均分成10分,可以用除法表示;每份5分米,可以写成0.5米,师生写出除法算式:5÷10=0.5(米)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并自主解答 交流答案
教学程序 总结规律 运用规律 试一试 练一练 教师指导 3、 提出:把5米彩带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每份各是多少米?要求学生写出除法算式、结果用小数表示。 4、 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板书算式。 1、 提出:观察着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点相左移动的规律。然后,比较小数点相左、向右移动的规律。 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算,并用计算器验算。 2、 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重点关注丫丫的问题,使学生知道,53.8÷1000小数点相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要在5前面补一个0占位,点上小数点并在整数部分写一个0。 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 做1、2、3题 学生活动 写出除法算式、结果用小数表示 交流 自由回答 总结规律 试算 全班交流 试算 独立完成后交流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1课时 课时目标 小数乘整数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又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信心,能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计算器 小数乘整数 1.8×3=5.4(元) 答: 0.95×12=11.4(元) 答: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超市购物 教师指导 1、 呈现五种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事物和价格信息。 2、 解决问题(1)。 (1) 提出问题(1),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活动 了解其中的事物和价格信息 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 说想法
教学程序 练一练 教师指导 (2) 师生列出1.8×3的算式和竖式,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3) 让学生用计算器验算并交流计算的结果,使学生确信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3、解决问题(2)。 (1)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先估算。 (2)师生列出竖式,并提出:0.95有两位小数 ,怎样把它变成整数?计算出的乘积怎么办?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计算。 (3)交流学生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演。重点指导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把0.95扩大100倍,先算95×12的得数,再把得数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 4、鼓励学生“利用超市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用竖式解答。然后交流。 做1、2、3题。 学生活动 验算 先估算 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 检验 交流 独立完成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课时目标 小数乘小数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借助计算器和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板 书 设 计 小数乘小数 4.8×3.6=17.28(平方米) 竖式 1.8×0.85=1.53(平方米) 竖式 0.45×0.9=0.405(平方米) 竖式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1、 教师谈话,介绍客厅面积和有关数据信息,提出问题(1),师生列出乘法算式。 2、 提出估算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活动 列式 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客厅面积
教学程序 沙发占地面积 茶几的面积 试一试 练一练 教师指导 3、 提出:用竖式计算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的乘法怎么办?师生讨论并计算。使学生理解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要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1、 读(2)题并观察沙发图,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写出算式,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并用计算器验算。 2、 交流学生试算的过程和结果,计算和验算中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3、 在横式中写出得数。告诉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积中小数的末尾有0时,横式中可以不写。 4、 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1、 让学生读题并观察茶几图,了解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列式并试着用竖式计算。 2、 交流学生自主计算的结果。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的。 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做1、2题 学生活动 讨论并计算 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验算 交流 总结计算方法 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列式并试着用竖式计算。 交流 独立完成后订正 独立做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课时目标 小数乘小数和求积的近似值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再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求积的近似值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需要在前面补0,会用四舍五入发求积的近似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自己确定的近似值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理解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需要在前面补0,会用四舍五入发求积的近似值。 相应课件 小数乘小数和求积的近似值 0.08×0.6≈0.048(千克) 竖式(略) 0.14×0.6≈0.08(千克) 竖式(略)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含糖量问题 1、 教师介绍猕猴桃的含糖量,提出问题(1),鼓励学生列出算式并试着用竖式计算。 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使学生明白:0.08×0.6的积 应该是三位小数。而8×6的积48 只有两位,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需要在48的左边补一个0 占位,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要写0 。 列出算式并试着用竖式计算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试一试 练一练 2、 提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的要求,启发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办。然后,教师说明,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3、 提出问题(2)和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4、 交流学生自主计算的结果,重点说说0.084保留两位小数得0.08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试做。交流时说说是怎样保留整数的。 做3、4题。 自己用竖式计算 交流自主计算的结果 试做。交流时说说是怎样保留整数的。 独立完成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 备课 教师
共 1课时 第 1课时 课型 新授 1、经历自主解决现实问题和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的过程。 能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简便运算 。 课2、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时目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 方法一:13.4×2=26.8(元) 16.6×2=33.2(元) 42+26.8+33.2=102(元) 方法二:(13.4+16.6)×2 =30×2 =60(元) 42+60=102(元)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1、 出示文字和情境图,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的机会。 学生活动 试着自主解决问题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购物问题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可能性大小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时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目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棋子 可能性大小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二、摸棋子实验A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1、教师提出摸棋子的活动和用“正”字记录黑白棋子的出现次数的要求,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2、交流学生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发表自己的意见 全班同学轮流摸棋子 交流统计的情况,把结果记录在表(一)合计栏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三、摸棋子实验B 四、摸棋子实验C 五、可能性大 六、课堂练习与问题讨论 3、提出:观察全班摸棋子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9个黑的,1个白的,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 2、让学生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然后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黑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1、提出:如果把盒子中的棋子换成1个黑的,9个白的,让学生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然后整理统计结果,填在表(三)合计栏中,并和大家猜的结果进行比较。 2、提出: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次摸出白色棋子多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1、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摸中哪种颜色的棋子的次数跟盒子中棋子个数有关系吗?得出盒子中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中的次数就多,反之就少。 2、教师介绍可能性大小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可能性大小描述实验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表意见后,全班进行摸棋子实验。然后整理统计记录 观察描述统计结果 发表自己的意见 猜一猜摸中哪种颜色棋子的次数多,再摸 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总结 独立完成练习后订正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1 课时 等可能性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 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课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时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目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标 公正意识。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硬币,乒乓球 等可能性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 教师指导 1、由篮球比赛怎样确定场地的谈话引出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读书。 2、交流从图中观察到的信息。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讨论:这种方式公平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明白这种方式是公平的。 学生活动 读书 交流 讨论说理由
教学程序 二、体验等可能性 三、摸球游戏 四、做一做 教师指导 4、教师参与讨论并介绍等可能性的意义。 1、教师谈话并提出抛硬币的要求。 2、交流抛硬币的实验结果。 3、用举手的方式把全班学生抛掷的结果进行分段整理,填写好统计表。 4、讨论全班统计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教师进行对话和引导。 1、教师谈话,引出红红亮亮摸球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内容和规则。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验证猜测的结果,同桌两人按照这种游戏规则亲自做一做。 1、了解做游戏制定游戏规则的具体内容。 2、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3、鼓励学生合作制定游戏规则。 4、交流学生制定的游戏规则。 让学生读书,了解题中的信息,再自主判断,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 学生活动 交流结果 讨论全班统计的结果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了解游戏的内容和规则 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桌两人按照这种游戏规则亲自做一做 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合作制定游戏规则 交流 读书,了解题中的信息,再自主判断,交流时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 2、能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用分数表示。 课3、在判断、讨论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许多实际时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目 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在判断、讨论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 二、求可能性 教师指导 师生谈话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两个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让全班讨论交流。 1、教师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谈话,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概述。 学生活动 全班讨论交流 思考后回答
教学程序 三、尝试练习 四、设计游戏 五、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2、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 3、教师启发性提出“每一种可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每种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1、教师谈话并拿出骰子,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2、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知道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1、教师提出用扑克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试做。 2、交流学生设计的方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 讨论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 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发表自己的意见 独立思考并试做 交流设计的方案,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课时目标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新授 备课教师 第1课时 课型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 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50分=25角=2.5元 2.5×2=5元 5÷2=2.5元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教师指导 1、 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 针对5号电池。 A:学生猜价格。 B:复习元角分知识。板:250分=25角=2.5元(可引: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可能不可能?加个什么单位就可能了?) C:渗透意义。提问: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2.5×2=5元) 猜价格 列式计算 学生活动
教学程序 二、探知。 三、 巩固 四、 小结 五、作业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 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独立列式 题,独立列式。板:5÷2=2.5元 2、 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尝试竖式计算 法板演)。 4、 引导算法。 小结:通过这道题可 以知道,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 余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添0,继 续除) 出示情景图二 列式 1、 根据信息提问题,列式 估算说方法 2、 估算结果,说估算方法。 尝试竖式计算 3、 尝试竖式计算。(1人板谈论交流 演) 4、 小组内讨论交流:商的 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列式估算 对齐。 找问题 出示情境图三 1、 列式估算结果,说出估 算方法。 2、 出示错误竖式计算,让他评论后回答 学生找问题。 3、 强调:当整数部分个位学生独立完成,说注意上不够商1就在个位上写0继续除。 问题。 4、 讨论:为什么有的商大于1,有的商小于1。 1、 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2、 应用题。一艘轮船9小时 航行了196.2千米,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练一练,5)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5÷2.5=?想一想竖式如何计算?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的过程。 课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时一位小数的除法。 目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标 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观察 学生活动
教学程序 三、竖式计算 四、尝试运用 五、课堂练习 后 记 教师指导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 算完后交流 交流过程及结果 发表自己的意见 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 说想法 自己计算后交流 独立完成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共1课时 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 过程。 课2、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时3、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目 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计算器 312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 1、学生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教师记录下几组典型数据。 2、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么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电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电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 3、教师谈话并介绍节能冰箱与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让 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 观察数据讨论
教学程序 二、解决问题 三、竖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后 记 教师指导 学生计算两种冰箱每月的耗电量。然后交流。 1、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果。 1、教师谈话,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问题,并板书竖式,提出:0.34有两位小数,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怎么办?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把除数0.34转化成整数34进行计算,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25.5也要扩大100倍。 2、学生自主计算,并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对比,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3、提出“节能冰箱每个月的耗电量够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4、提出“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5、提出“用自己的话说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 6、提出第二个倍数关系的问题,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 计算 学生自己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果 学生自主计算,并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对比 自主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用竖式计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课时 目标 混合运算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程序 三、尝试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 交流 讨论 自己计算后交流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独立完成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商的近似值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课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时问题的联系。 目 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计算器 商的近似值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计算 教师指导 1、师生对话。由“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到“自然灾害发生时哪些人战斗在第一线及经常发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队员慰问解放军的问题情境。 1、提出“平均每个果篮中有多少钱的水果”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2、交流计算情况。让计算出不同位数的同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使学生体验商的小数位太多啦。 学生活动 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交流计算情况
教学程序 三、求近似值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计算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确信158除以7除不尽。 1、教师说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师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取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读书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计算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 发表自己的意见 读书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独立完成练习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循环小数 新授 备课教师 第1 课时 课型 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课3、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时目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计算机 循环小数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谈话,由树上结果实的话题,引出教材中的问题。教师口述大枣、核桃的价钱信息,并板书出来。 1、提出“估算一下大枣和核桃的单价哪个便宜一些”的问题,要求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2、平均每千克大枣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 学生活动 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教学程序 三、循环小数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用竖式计算。当板演的学生除到三位小数时,停止计算。 汇报计算的情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结果的机会。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出现的原因。 3、平均每千克核桃多少元。 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提示:边计算边观察商有什么特点。 交流计算情况,讨论除得的商有什么特点,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和想法的机会。 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提出“想一想”的问题。 用计算器验算。 1、写出58.6÷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 2、让学生观察58.6÷11的商,讨论商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从商的小数部分,第二位开始,重复出现2和7两个数字。 3、介绍58.6÷11商的书写方法和表述方式。让学生写出10÷3、83÷11的商并交流。 4、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的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 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交流不同结果 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出现的原因 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交流计算情况 用计算器验算 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 写出10÷3、83÷11的商并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混合运算(第1课时)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情境,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会进行小数一般三课步混合运算。 时3、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目 标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会进行小数一般三步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1、两地距离
教师指导 1、请两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先表演同时向前走,再表演相对而行,请其他同学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同时”、“相对”等词语的理解。 2、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并板书出来。 1、师生共同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活动 两名学生到前面表演 其他同学评价
教学程序 2、相遇问题 三、混合运算 四、课堂练习 后 记 教师指导 2、讨论: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解“相遇”的含义。 3、提出“北京和郑州相距多少千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4、全班交流。 5、归纳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比较两综合算式,说一说哪个算式比较简单。 在解决问题、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并理解数量关系。 6、教师介绍“速度和”“相遇时间”等词,鼓励学生总结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1、出示文字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2、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列表法,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介绍。 3、归纳求相遇时间的数量关系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再鼓励学生总结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4道混合运算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讨论 自主尝试解决 全班交流 比较后说说哪个简单 理解数量关系 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交流 学生总结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独立完成
教 学 内 容 共1课时 课时目标 混合运算(第2课时) 第 1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会进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会进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问题。 混合运算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通过在公园里划船的经历引出问题情境。 2、让学生读题并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 1、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 2、交流解题思路和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 学生活动 读题并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 尝试解决 交流解题思路和算法
教学程序 三、混合运算 四、尝试应用 五、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1、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2、交流、讨论写出的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讨论:为什么要加括号?使学生了解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运算一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交流讨论 讨论问题 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课时目标 混合运算(第3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教师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能说明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服装问题 1、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谈话,直接说明本节课要解决的服装加工问题。 2、请学生读题和观察情境图,了解文字及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试做。 3、交流计算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活动 读题和观察情境图,了解文字及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试做 交流后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学程序 2、混合运算 3、检验计算结果 二、皮球装箱 1、解决问题 2、混合运算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1、提出“把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改写。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先让学生汇报改写的算式,再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讨论:为什么要给660-75×3加上小括号?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说法的机会,然后,自己完成脱式计算。 1、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检验的时间和充分交流不同检验方法的机会。 1、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1、教师说明:把分步计算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只有小括号不行,要用中括号,并边读边写出混合算式。 2、根据分步计算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计算。 3、 师生总结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自主改写 交流 讨论后自己完成脱式计算 交流 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交流计算结果 完成脱式计算 独立做题 后 记 县教育局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认识公顷 容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教 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及探索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教学关系的过程。2、了解公顷是测量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知道1公顷=10000目标 平方米,会解决关于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3、对周围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会解决关于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重难点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 1、师生谈话,让学生说一说去过哪些地方。 2、教师简单介绍昆明,提出读书要求,学生自己读书。 3、学生交流从报道中搜集到的信息,说一说数据表示的实际意思。 4、先提出“想一想,哪个面积大,为什么”,再提出“观察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认识到面积单位公顷比平方米大得多。 学生活动 说一说去过哪些地方 读书 交流信息 发表自己意见
教学程序 二、认识公顷 三、感受1公顷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1、介绍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并画出示意图。 2、提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推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1、让学生分别指出学校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从哪儿到哪儿是100米,然后教师介绍测量结果。 2、让学生说一说学校周围1公顷的范围内有哪些建筑,然后估计一下学校的占地面积够不够1公顷。 3、教师介绍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并试着推算 全班交流 分别指出学校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从哪儿到哪儿是100米 说一说学校周围1公顷的范围内有哪些建筑,然后估计一下学校的占地面积够不够1公顷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 后感
教学内认识平方千米 容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备课 教 师 新授 1、经历认识平方千米以及平方米、公顷之间关系的过程。 教学2、了解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目标 =1000000平方米,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换算的有关问题。 3、对土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环保的意识。 教学了解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重难1000000平方米,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换算的有关问题。 点 教具 学具 板认识平方千米 书 设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认识“平方千米” 教师指导 1、交流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情况,请几个人读数学小日记。 2、选择学生提到的地方,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在的省份,再找到其他省份在地图上的位置,最后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图,说说我国地图的形状。 1、介绍我国的土地面积,说明“平方千米”是比“公顷”大的单位,介绍平方千米的字母表示。 2、提出“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推想,然后教师介绍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 学生活动 交流 几个人读数学小日记 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在的省份,再找到其他省份在地图上的位置,最后观察我国地图,说说我国地图的形状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感受1平方千米 四、课堂练习 五、课外调查 教师指导 3、提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的问题,让学生同桌讨论得出结论。 然后,师生共同推算我国陆地面积。 1、提出“算一算”的要求,先让学生估算一下教室长和宽各是多少,教师再介绍实际数据,然后自己用计算器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对1平方千米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搜集资料的要求。 学生活动 让学生同桌讨论得出结论 先估算一下教室长和宽各是多少 然后自己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方法 独立完成练习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土地资源问题 容 备课教 师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经历获取数据、计算、比较等认识我国陆地面积与人均面积现状的过程。 教学2、了解我国土地面积与人口面积的实际情况,以及全球土地荒漠化问题,能目标 借助计算器解决大数目计算的问题。 3、体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客观性,培养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祖国、关心环境资源问题的意识及责任感。 教学了解我国土地面积与人口面积的实际情况,以及全球土地荒漠化问题,能借重难助计算器解决大数目计算的问题。 点 教具 学具 板土地资源问题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人均土地问 教师指导 1、交流学生课下调查的情况,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2、提出“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3、让学生读表,并交流从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提出“我国人均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的问题,讨论计算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 3、让学生独立计算其他三个国家的人均陆地面积,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交流 回答问题 读表交流 讨论计算方法后在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 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土地荒漠化问题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4、提出“把我国人均面积和加拿大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师生共同完成计算。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的结果。 5、提出“把其他国家人均陆地面积与我国比较一下”的要求,学生计算完后,全班交流。 1、让学生谈教材上的两组数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提出“算一算:全球荒漠化面积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全班交流。 3、提出“把全球荒漠化面积与四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比较”的问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比较结果,重点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发表对土地荒漠化现象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的结果 计算完后,全班交流 学生谈教材上的两组数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用计算器计算后,全班交流 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比较结果 发表对土地荒漠化现象的感受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植树问题 备课 容 教 师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小组合作解决植树问题,讨论植树方案的过程。 教学2、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目标 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教具 学具 板植树问题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进行路边树之间距离的对话,引出李大叔植树的问题,并播放课件。 2、结合课件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株距、行距的实际含义。 1、小组合作计算,各需要树苗的棵树和投资的钱数。 2、全班交流小组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做法的机会。 3、讨论两种种植方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与教师对话 小组合作计算 全班交流小组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讨论两种种植方案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三、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独立完成练习题 读题,理解题意,交流分析后,解答。 教 后感
教学内容 共1课时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备课 教 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教学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目标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重难 点 教具 学具 板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教师指导 1、教师说明本节学习的内容,呈现书中两组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第一组图中的涂色部分。教师进行活动性评价。 2、提出:第二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填出相应的分数。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分数。鼓励学生大胆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知道第二组分数的分母和分子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 2、教师说明两组分数特点不同,先介绍真分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个真分数。 3、介绍假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说出假分数和1的关系,然后举出一个 学生活动 用分数表示第一组图中的涂色部分 独立思考后,共同填出相应的分数 观察比较两组分数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举出一个真分数 说出假分数和1的关系,然后举出一个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认识带分数 四、尝试应用 五、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假分数。给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说法的机会。 1、提出分苹果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每人能分几个苹果。得出: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分1个多。 2、提出“小组合作,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 3、交流各组分的方法和结果。在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分法的同时,了解比较简单的分法。 4、提出“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的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在肯定5÷4=5/4的同时,师生共同完成除法算式:5÷4=1 1/4(个)。 5、讨论:5/4和1 1/4两个分数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有何不同? 6、老师结合1 1/4介绍带分数各部分名称和读法,接着让学生写出一个带分数,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整数部分可以是哪些数。最后形成完整的带分数概念。 1、让学生观察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自己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重点使学生了解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讨论 动手操作 交流 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讨论 写出一个带分数,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整数部分可以是哪些数。最后形成完整的带分数概念。 观察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自己填写 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 教 后感
教学内容 共1课时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分数互化 备课 教 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过程。 教学2、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目标 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3、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分数互化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2、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重难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点 教具 学具 板分数互化 书 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整数化成假分数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把1化成与它大小相等的假分数”的要求,指名回答后,讨论:能说几个这样的假分数? 1、提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了解:1里面有3个1/3,2里面有(2×3)个1/3。教师出示标有1、2、3、4、5、的直线,将3/3和6/3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2、提出“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让学生试做。交流时,教师在直线上标出假分数。 3、提出:怎样把整数化成假分数?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整数,把它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最 学生活动 讨论:能说几个这样的假分数? 回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试做后交流 任选一个整数,把它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后交流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假分数化带分数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后讨论:整数和自然数中哪个数不能化成假分数?为什么?总结出整数化假分数的方法。 4、提出“观察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了解改写的假分数的分子与整数和直线上的小格的关系。 1、出示只有1、2、3和标出点的直线。提出“把下面直线的点用假分数表示出来”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提出“用带分数表示直线上点”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空间。 3、让学生观察每个点对应的假分数和带分数,并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 4、让学生试着写出假分数并化成带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讨论 观察、交流 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观察后发表意见 试着写出假分数并化成带分数 独立完成 教 后感
教学内容 共1课时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分数的大小比较 备课 教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认识通分和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教学的过程。 目标 2、知道公伴唱数,认识通分,会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3、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认识通分,会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重难点 教具 学具 板分数的大小比较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索 教师指导 1、教师谈话,由介绍《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引出书中红红和亮亮读书的对话情境。请两名同学表演对话的内容。然后交流从对话中了解到的信息。 2、提出 “谁看得多”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1/2是这本书的一半”回答问题。 1、教师指出:可以把1/2和2/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尝试。 2、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做法的机会,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介绍公倍数的概念,并得出比较的结果。 谈话 表演对话 后交流 自主尝试 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尝试应用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练习 教师指导 3、提出 :举例说明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分倍数,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4、教师简单总结并介绍通分的概念。让学生读,找出概念中重点词语加深理解。 1、学生试着完成“试一试”中的练习。 2、交流学生比较的结果和方法,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师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让学生说,最后,教师简单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学生读,找出概念中重点词语加深理解 试着完成“试一试”中的练习 交流比较的结果和方法,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学生说 独立完成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最小公倍数1 备课 容 教师 共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教学公倍数的过程。 目标 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2、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重难 点 教具 学具 板最小公倍数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 1、师生谈话,由交流学生打字的速度引出红红和聪聪打字比赛的情境。 1、教师提出“谁打得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2、交流比较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如果把分母化成12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介绍。 3、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了解24和12都是6和4的公倍数。 学生活动 谈话 自己尝试解决 交流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最小公倍数 四、短除法 五、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1、提出“4和6的公倍数有哪些”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然后交流学生找的方法和结果。 2、提出: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3、介绍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提出“想一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知道因为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 1、教师谈话,说明除了找公倍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指出书写形式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样。鼓励学生自己完成短除式。 2、交流学生试做的短除计算,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 3、教师说明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短除式求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然后交流学生找的方法和结果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发表自己的见解 试着自己完成短除式 交流 根据自己的短除式求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最小公倍数 备课 容 教师 共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1、经历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教学数和最小公倍数异同点的过程。2、会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知目标 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在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比较的数学活动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会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知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重难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 教具 学具 板最小公倍数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最小公倍数 教师指导 1、师生对话,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1、出示3组数,提出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去做。 2、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对话。 3、提出“说一说”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初步了解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和方法。 学生活动 对话 自主尝试去做 交流计算的结果 发表自己的见解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尝试练习 四、方法比较 五、课堂练习 六、问题讨论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试一试”中的要求,学生尝试直接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出示20和48,让学生观察数据,了解不能用口算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用短除法。 1、提出用短除法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尝试完成。 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教师进行板书。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4、交流各组讨论情况,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先让学生明白题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组织讨论并试算,最后交流推算的想法。 学生活动 尝试直接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观察数据,了解不能用口算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用短除法 自主尝试完成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分组讨论 交流各组讨论情况 独立完成练习题 讨论并试算,最后交流推算的想法 教 后感
教学内容 共1课时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备课 教师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总结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方法的过程。 教学2、知道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目标 3、在用已有经验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知道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重难 点 教具 学具 板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索 教师指导 1、师生进行动物中谁跑得快的对话,教师介绍羚羊和鸵鸟1分钟跑的距离。 1、教师提出“谁跑得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2、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赛跑比较的过程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4、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生活动 对话 试着自己解决 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结合赛跑比较的过程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尝试练习 四、课堂练习 五、数学冲浪 教师指导 1、“试一试”第1题,分数化小数。教师要先作提示: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必须除到第三位。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过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试一试”第2题,小数化成分数。教师提示: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 试做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独立完成练习题后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分数加减法 备课 容 教师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计算的过程。 教学2、会进行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和连加计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目标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克服困难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会进行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和连加计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难点 教具 学具 板分数加减法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分数加法 教师指导 1、师生通过折纸的谈话,引出教材情境图。 2、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了解丫丫和红红对话中的数学信息。 1、提出问题(1):他俩一共用多少张纸?列出算式,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1/2+2/3。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把异分母分数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 2、提出计算1/2+2/3等于多少的要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3、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明确:通分时用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活动 谈话 了解丫丫和红红对话中的数学信息 讨论 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分数减法 四、分数连加 五、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1、鼓励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提出问题(2):红红比丫丫多用了几分之几张纸?列出算式后,由学生试算并交流各自算法。 3、师生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 1、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然后介绍“退耕还林”的意义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找2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板演。 3、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三个分数连加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完成了计划的11/10就是超额完成了计划,即超过1/10。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试算并交流各自算法 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读题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列式并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讨论 独立完成练习题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分数加减法 备课 容 教师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经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教学2、会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问题。 目标 3、在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问题。 重难点 教具 学具 板分数加减法 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教师指导 1、师生通过爱喝什么饮料的对话,引出教材的内容。教师口述饮料的品种和分数,并板书出来。 1、教师分别提出“三种饮料的总数可以看作什么”“求苹果醋占三种饮料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列出不同的算式。 2、提出“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尝试。 3、交流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 对话 讨论并列出不同的算式 自主尝试 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尝试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教师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 教 后感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学内繁荣的菜市场 备课 容 教师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结合菜市场的问题情境,经历观察、讨论、解决购物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 目标 2能对“购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处理购物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能对“购物”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处理购物中的简单数学重难问题。 点 教具 课件 学具 板繁荣的菜市场 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谈话 回答问题 交流 思考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交流到菜市场购物的经历引出繁荣菜市场的问题。 二、镜头之一 1.课件动态展示三幅图中的内 容,让学生说 一说了解到哪些事情。 2.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交流从中了解到的事情 3.呈现第二幅图,提出:阿姨是怎样计算要花多少钱? 4.呈现第三幅图,提出:阿姨和叔叔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使学生了解:买菜时遇到总价几元几角几分时,一般情况下会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镜头之二 四、镜头之三 五、镜头之四 教师指导 把“分”舍弃。 1.课件动态呈现镜头之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 2.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提出:叔叔买青椒要花多少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算法的机会。然后了解情境图中的计算方法。 5.提出“怎样可以付钱?”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 6.呈现第三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叔叔是怎样付钱?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讨论: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理解售货员这样做的道理。 1.课件呈现问题情境,了解事件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这堆西瓜能卖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3.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谈话,让学生根据课本第27页的菜价表。 学生活动 了解信息 回答 自己试算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发表看法 讨论 了解 自主解决 交流 谈话 教 后 感
教 学 内 容 共 1课时 课时目标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探索乐园(36-37)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结果搭配的过程。 2、能用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找出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的规律。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能用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找出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的规律。 一张用过的火车票,空白表格每人一张。 教学程序 一、 创设问题 二、探索活动一 教师指导 1、师生说话从奥运会各项比赛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印象。 1、介绍2008年奥运赛场上女排所在的小组要进行几场比赛。 2、让学生猜测这4个队共要赛多少场,鼓励学生大胆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让学生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测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小组比赛的场次。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印象。 猜测这4个队共要赛多少场 大胆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验证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探索活动 四、探索活动二 教师指导 4、交流学生验证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方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介绍画线列表等方法。 5、让学生读书、了解列表法,然后鼓励学生介绍列表法,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1、教师谈话,说明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车票都写着什么。 2、介绍石家庄与北京的特快列车停车情况,提出“需要准备几种火车票”的问题,让学生把结果填在课前准备的空白表格中,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填表时间。 1、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文字、交流发现的信息,重点使学生理解“单循环打”和前几局红红、丫丫、亮亮赢的局数相同的意思。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给学和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推算比赛的结果。 学生活动 交流 读书了解列表法 说说车票都写着什么。 把结果填在课前准备的空白表格中 阅读教材的文字、交流发现的信息 思考 推算比赛的结果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旅游费用(63) 教 学 备课内 容 教师 新授 共 1课时 第 1课时 课型 课时目标 1、在估计、计算旅游费用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4、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旅游费用 往返车费的计算 住宿费的计算 门票费的计算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二、费用调查 教师指导 1、师生谈话,请旅游过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旅游见闻及感受。 2、提出亮亮家的“十一”计划出游的事情和出发、返回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亮亮一家谈话的内容。 1、读消费项目和费用表,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2、估计表内未填的费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旅游见闻及感受 观察情景图,了解亮亮一家谈话的内容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解决问题 四、课外延伸 教师指导 1、提出“帮亮亮计算他们家去北京旅游大约需要带多少钱”的要求,鼓励学生按自己认为合理的费用计算。 2、全班交流。请学生展示不同算法,并对自己计算的费用做出合理解释。 教师谈话,肯定学生的各种预算,然后鼓励学生对亮亮提出旅游建议。 学生活动 学生按自己认为合理的费用计算 全班交流 对亮亮提出旅游建议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课时目标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平行四边形面积(96——97) 新授 备课教师 第1 课时 课型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公式的过程。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感受公式的确定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公式的过程。 课件、长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平行四边形框架、直尺。 平行四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S=axh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指导 1、复习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出示不规则的图形。 3、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 1、独立尝试。(提出书中操作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提出“议一议”的问题 学生活动 自由回答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四、尝试应用 五、课堂练习 六、问题讨论 教师指导 2、讨论、交流。 3,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4,用字母表示公式。 试一试”中的两个练习题。 (1)说一说图中数据表示什么? (2)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认真观察,判断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交流想法。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字母表示公式 说一说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做练习后订正 完成问题 交流想法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1 课时 课时目标 1, 2, 3,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三角形面积(98、99) 新授 备课教师 第 1 课时 课型 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的面积 体验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和公式的确定性,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 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重难 的面积 点 教具平 行四边形纸片,3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 对) 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x高/2 板 S=ah/2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 (二)探索新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指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一起回答 算? 1,师生共同回忆平行四边 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启发提问:我们要研究三角形面 积,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生操作 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全班交流拼的方法和结果。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尝试应用 (四)课堂练习 (五)问题讨论 教师指导 (3)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结论:用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3, 观察讨论: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2)一个三角形面积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那么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 ×高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2 师 : 为什么要除以2呢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2 5,讨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 1,共同解决红领巾面积的问题。先测量数据,再计算并交流。 2,提出“试一试”中的要求。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1,第二题让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2,第三题、四题,先让学生读题,再独立完成,并交流。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生活动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课时目标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三角形面积问题(100-101) 新授 备课教师 第1课时 课型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感受数学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运用的现实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能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三角形面积问题 板 书 设 计 135÷9==15(块) 15×2===30(块) 140÷9===15.....5(分米) 15×2==30(块)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1,谈话: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三角形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三角形的布质的东西? 2,出示医院包扎巾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描述它的形状,并用手比一比它的边长。 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制作包扎巾的问题。 1, 出示课本100页练习题。让学生试算。 2,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活动 自由说 观察、描述它的形状,并用手比一比它的边长。 试算 交流 一、问题情景 二、解决问题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课堂练习 四、问题讨论 教师指导 3,提出书中的问题(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试做。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第一块白布可做30块三角巾,那么第二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 师:那么实际能做出34块吗?请同学们画图看一看,讨论一下。 师: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多动脑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看课本101页第一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2,“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计算出钢板的面积。 (2)提出问题:估算这块钢板有多重。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4题,结合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计算。 1,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圆木和瓶子的堆放特点,然后试做。 2,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做法。 (1)逐层数相加的方法。 圆木:1+2+3+4+5==15(根) 瓶子:1+2+3+4+5+6+7+8==36(个)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得出: 圆木:(1+5)×5÷2==15(根) 瓶子:(1+8)×8÷2==36(个)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只要你注意观察,多动脑筋,多思考,你就会变得越来 越聪明! 学生活动 试着做一做 讨论一下 自己读题并解答 计算出钢板的面积 估算 独立完成再交流 计算 观察圆木和瓶子的堆放特点,然后试做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做法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梯形面积(102、103) 教 学 备课内 容 教师 新授 共1课时 第 1课时 课型 课时目标 1,经历小组探索、讨论、归纳等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3,获得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感受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经历小组探索、讨论、归纳等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梯形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教师指导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课件 (单位:厘米) 2.提问 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 3.指出自己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1.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 计算 回答 量数据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质疑 (四)应用 (五)课堂练习 教师指导 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2。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订正时,让学生叙述并演示转化的过程。出现方法不一致时,进行比较,比较后达成共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利用幻灯演示。 订正后完成下面填空: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____。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____。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 (2)总结概括。 提问:你认为梯形面积该怎样计算?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b)h÷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出示例题 2,先了解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 3,认真观察示意图,弄清题意后,再独立计算 4,练习 学生活动 操作 叙述并演示转化的过程 填空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思考回答 质疑解疑 独立完成试一试 集体交流 独立计算 练习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组合图形面积104、105页 教 学 备课内 容 教师 新授 共 1课时 第1 课时 课型 课时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交流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3,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课件 组合图形面积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二)自主探索 教师指导 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2、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出示地基图。 1,鼓励学生试着计算地基的面积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观察动画 自由回答 试算 交流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三、课堂练习 四、问题讨论 教师指导 1。地板问题 现在,有个叫小华的同学他家里面要装修,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2,“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3,“练一练”第二题,结合示意图弄清题意,然后试算,再交流。 1,出示“问题讨论”的图,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说一说地砖的形状和特点 师:你见过这样的地砖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让学生实际测量附页中六边形的尺寸,根据尺寸求出一块的面积。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试算,再交流。 说一说地砖的形状和特点 学生试算,全班交流。 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共 1 课时 课时目标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公交车上的数学(94、95页) 新授 备课教师 第1 课时 课型 1、经历了解、整理公交车上的数学信息,小组合作解决公交车每天卖票收入的过程. 2、 能发现整理公交车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获得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经历了解、整理公交车上的数学信息,小组合作解决公交车每天卖票收入的过程. 若干空白的发车时间表和同时发车时间表。 公交车上的数学 22:00-6:00=16(小时), 16×60=960分钟, 960÷8=120(次)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 二发车时间。 教师指导 师: 同学们数学知识到处都能用到,这节我们来研究公交车上的数学。 教师出示情景图 师: 请大家分组讨论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把1路车和6路6时到7时的发车时间填在老师发的表格中。 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出示情景图。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及1路车和6路6时到7时的发车时间填在老师发的表格中。 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2收入问题。请算一下你一天的收入? 师:你是一个司机你最关心什么? 师;每班收入大约50元,下面请算一下你一天的收入? 师 :还有其它的算法吗? 师:你发现一小时发几次车. 师:做的非常好,考虑的很周到。也可以先算一小时的收入再算15小时的。 3.6路车的一天的收入。交流数学信息进行正确的计算。 师 : 接下来谁来说6路车呢 师:6路车每班收入大约60元,如何计算6路车一天的收入? 4提出我和朋友同时分别做1路车和6路车,几点可做上车的问题。 师:如果我和朋友同时分别做1路车和6路车,几点可做上车? 师: 瞧,在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到处都有,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 后 记 学生活动 收入 120×50=6000(元) 先算一小时发几次车. 因为一小时是60分,60不 是8的倍数,两小时是12分 钟是8得倍数,因此应算小 时发几次车。第一个小时8 次第二个小时7次,共15 次。 生板演:22:00-6:00 =16(小时) 16÷2=8 8×15=120(次) 120×50=6000(元) 学生自己算 答 生板演:21:00- 6:00 =15(小时) 60÷10=6(次) 6×15=90(次) 90×60=5400(元) 思考回答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领导 签字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 教 学 内 容 领导 签字
共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课时 课型 教学 重难 点 教具 板 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河西小学教案专用纸(副页)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