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图书馆的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分析

2024-01-25 来源:易榕旅游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的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分析

武艳春

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42

摘要:图书馆作为当前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其文献收集和文献整理一直影响着当前人们对于文献资料的接受和理解。这也是图书馆所展示出的明显文化建构特征。图书馆作为公共文献资料查阅场所其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中的文化选择有待我们进行探究分析。本文将针对当今图书馆中的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两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与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学;文化建构;文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

G251

引言

总结当前图书馆的文化本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图书馆是当今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其二图书馆自身所包含的内容构成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三图书馆对可以构建当前文化内容,影响人们对于文化内容的理解。但是现阶段对于图书馆文化本质的认识仅局限于图书馆是特殊文化产物这一方面内容。这种认识是及其片面的。

1 基于工具论认识下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其概念是集搜集、整理、文献收藏为一体,供人们进行阅览、参考的公共机构。作为图书馆的工具论,其定位反映在图书馆的概念中。在工具论的认识中图书馆被定义为特定文化中的产物。由于这种认知方式使得在研究图书馆价值内容中一直将其视为特定文化下的产物[1]

。从古至今图书馆的定义始终是基于工具论的认识下进行描述的。工具论认识下强调图书馆具有一般工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具论来将图书馆的文化与图书馆学的本质内容进行分离。

1.1 工具论下图书馆的被决定地位

工具论下将图书馆视为实用性工具,这种对于图书馆的性质定位是由人进行决定的。因此当人将图书馆性质定义为什么,那就会根据人对其的定义来决定图书馆的性质。图书馆的性质定位完全取决于人对其的理解和需求。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2]

。这也正是图书馆作为当今社会中的组成工具而为人们提供多种服务,满足人们对于图书馆提出的多种需求。正因如此就要求当今图书馆要时刻根据人们需求意识的变化而进行性质转变。如果图书馆不能满足人们需求意识变化而提出的新要求那么就会强制图书馆进行改革创新或者将图书馆从社会中淘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人们一味提出过分的需求导致其职能变化超出了图书馆本

质的可接受范围内,那这会对图书馆自身所具有的本质文化进行压制。无法实现当前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图书馆文化理论的构建。

1.2 工具论认识下导致图书馆走向趋同

图书馆的本体性质和在基于工具论的本质性质认识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图书馆的本质其优劣势的主要区分方法是要看其内容是否适用于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3]

。其中最佳的适用标准就是能够达到图书馆对于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大化。但是从古至今的图书馆在作为工具时都具有共同的用途特征,而不将图书馆视为工具,将其视为文化本体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我国古代时期,藏书楼与当今社会的图书馆就有这本质差别,他并不像现代的图书馆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而是包含着文化的内在本质,高度体现出了古时的人文精神。这种文化的内在本质使得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如若单纯地将藏书楼视为工具,那么现代复兴一系列的古代藏书楼工程就毫无意义,因为其作为工具对人们所提供的功能并没有图书馆强大。

2 图书馆文化本质的全面确认

图书馆的产生是基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内,并且图书馆的文化本质是归属于其产生时所在的特定文化环境中。在图书馆不断发展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图书馆在文化构建时对于文化的选择[4]

。因此,不能将图书馆的职能仅仅定义为一种工具,图书馆的存在也是当今文化存在的根本所在。图书馆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其展现出了在文化建构中的能动性特征。首先是图书馆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展现出的文化传递态度。在进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时图书馆本质会受到特定文化的禁锢,但是这收集文献资料的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图书馆自身的文化构建。其次是图书馆在文献整序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选择性。最后是图书馆在

图书情报\2018年第6期\11

文化教育

文献资料的利用方式中展现出的文化构建能力。通过对馆内的文献资料进行资源重组二次分配来影响人们对于图书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

3.1 重视图书馆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研究

作为图书馆中的主体对象,图书馆员和读者用户在图书馆活动中担任着不同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职能。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中主要负责的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读者用户在图书馆中则是使用其职能来实现文献资料的查阅。二者共同作为图书馆中的主体要对其所展现出的文化主体和个性特点进行研究。例如,通过科学证实手段和数理统计后得出的“影响因子”给作为主体的图书馆员和读者用户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5]

但是作为图书馆中的主体引用文献资料中的行为具有复杂性,引文的动机也大不相同。还比如在文化被动产物视野中的知识组织,其只单纯的注重语言系统中的相关组长规律,这使得虽然形成了词汇与语法结构件的相关理论结构但是也忽略了系统外的制约因素。知识组织则是需要作为主体的图书馆员与读者用户间的互动关系和语境作为成立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将重视图书馆活动中以人为主体性的研究,使图书馆学成为可以立足于文化的本体。

3.2 重视图书馆活动中民族性的研究

图书馆员和读者用户虽然作为图书馆中的主体,但是并不代表其就不会受到当前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制约。图书馆员和读者用户这些主体不仅作为图书馆活动中的主体,也是当前社会和历史语境中的主体。这其中也包括民族精神,正因如此重视图书馆活动中民族性的主体不仅是重视个人主体的必然神话也是当前图书馆文化构建中的逻辑推导。不同民族在文化表述和文化内容上都有着很大差异,这也正体现出了图书馆中民族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但是我国自清朝以后,图书馆中的民族性研究被西方图书馆学所影响,导致我国的图书馆学在研究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对应的理论基础,这种情况长此以往的发展最终造成图书馆中民族性的研究发展成为一种“无根”学术。

3.3 重视图书馆学研究成果

图书馆学在众多学科中并不具有特别深远的影响

12/2018年第6期/图书情报

力和突出地位。但是图书馆学却因为长期吸纳其他多种类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导致其自身的研究成果无法与其他学科进行资源共享。图书馆学除了作为一门学科外还属于一种文化现象。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具备文化构建主观能动性[6]

。正因如此,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科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具备了学科所独有的自主性。只要图书馆自身可以突破其作为工具为读者用户提供文献资料查阅功能的束缚,其就可以成为自身功能发挥的主体。除此之外还可以掌握图书馆学的自身研究与发展的主动权,使其能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支持,最终实现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研究成果共享。

4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虽然作为当前特定文化中的固有产物,但是在图书馆执行自身职能为读者用户提供文献收集、归纳、整理、保存等功能服务时反作用于其所从属的特定文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文化建构体系。本文也针对当前基于工具论条件下图书馆的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文化选择两方面内容进行了内容阐述。全面的揭示了当前图书馆的文化本质内容,以及图书馆学在文化选择中的研究过程,希望对有相关方面需求的读者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凌,龚蛟腾.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综述[J/OL].图书馆论坛,2018,5(5):1-12.

[2]龚蛟腾,方雯灿.“2017年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6):7-17.

[3]马海群.国内图书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J].情报资料工作,2017,16(1):12-16.

[4]范并思.图书馆学理论道路的迷茫、艰辛与光荣——中国图书馆学暨《中国图书馆学报》六十年[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1):4-16.

[5]刘君.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中国图书馆学反本质主义批判的理性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5):4-25.

[6]黄毕惠.文化自觉:对图书馆文化传承与创新行为的反思[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1(6):11-14. 作者简介:武艳春(1977—),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职称:图书馆馆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