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监测及数据分析

2024-04-16 来源:易榕旅游
施工技术 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7月 某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监测及数据分析 吴锐刚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对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并对极坐标法的精度进行简要分析。在水平位移监测中,通 过采用极坐标法,并配合高精度全站仪,能在确保测量精度的情况下提高测量效率,缩短测量时间。 关键词:基坑监测:水平位移;极坐标法 1引言 方法主要有: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前方交会法、自由设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 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和其他地下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大多都 需要开挖基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 定程度上改变周围建筑物的正常状态,可能造成基坑塌方等险 情。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水平位移是基坑边界上的观测点垂直于基坑边界向基 坑内外移动的距离。只有对基坑水平位移进行全面监测,才能对 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了解, 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 要的措施化解各种险情。 2工程实例概况 本工程位于市区中心,工程所在地原为低层民居,后经过拆 迁后形成一个大的地块。本工程拟建三组高层商住楼,建筑面积 约12.7万m:,地下室3层,首层楼面标高±o.o0,负三层地下室地 面标高一12.75m,首、2层为商业,3层为餐饮及绿化架空层,四层 及以上为住宅。建筑最高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室占地面积约 1.5万m ,三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4.33万m2,地下室周长约 489m,大面积开挖基坑平面尺寸为125mx126m。本工程±O.o0标 高暂定珠标3.80m,现场场地标高约为珠标3.0 3.80m。工程地下 室底板面标高为一12.75m,局部为一13.70m,基坑大开挖深度暂定 为13.7m,局部为14.60m,大。 由于本基坑工程深度较大,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北面及东面 为市区道路,南面为住宅楼,基坑边离住宅楼最近只有16m,西 面为住宅楼及办公楼,西北角为地铁出口,环境对基坑支护结构 变形的控制要求较高,基坑支护结构采用连续墙加设两道钢筋 混凝土内支撑的方案,内支撑的环梁下设钻孔灌注桩支撑。 基坑的平面图详见图1。 3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测定基坑水平位移的 ・194・ 站法、极坐标法、GPS测量法及综合测量方法等。 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度法、前方交会法,极 坐标法。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对基 坑的水平位移监测,分析如下: 3.1视准线法 视准线法是沿基坑某一边沿的两头距离基坑一定距离外建 立两个基准点,从而构成一条视准线,基坑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布 设在视准线上,然后每次在基准点上架设精密经纬仪精确测定 观测点与视准线的距离。本工程由于基坑外场地较狭窄,且基坑 平面尺寸较大,边长达到125m,照准目标读数时由于视线太长, 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故不采用。 3.2小角度法 小角度法是在基坑一定距离以外建立基准点,选定一条基 线,然后每次在基准点上架设精密经纬仪精确测定基线与测站 点到观测点的视线之间的微小角度变化,再通过公式计算出水 平位移的变化。本工程由于基坑外场地较狭窄,且基坑平面尺寸 较大,边长达到125m,照准目标读数时由于视线太长,目标模 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故不采用。 3-3前方交汇法 前方交会法是利用两个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构成一个三 角形,测定这个三角形的一些边角参数,从而求得变形观测点的 位移变化量。由于前方交会法观测工作量大,计算过程较复杂, 且基坑监测任务较重,故不采用。 3.4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利用高精度全站仪,架设在一个固定测点上,选 择另一个固定点作为后视点,分别测定各变形观测点的平面坐 标,然后将每次测量的结果与首次测量结果比较,得出总的水平 位移变化量。这种方法观测和计算比较方便,且克服了视准线法 和小角度法的不足,是一种比较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故本次 工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 4极坐标法监测基坑水平位移精度分析 极坐标法测定变形点P点坐标的数学模型为: %=XA+ssinzcosOt;yp=yA+ssinzsinet (1) 式中:z为P点的天顶距;s为斜距;0【为P点的方位角。 对(1)式求微分得:  1dx=dsinzcos +scoso【cosz堕一ssinzsina 4 P P 、  lay=dsinzcos0l+scos仪sinz堕一ssinzsina旦 【 P P 写成中误差的形式: 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7月 2 2 施工技术 最大的点为S一12,该点位于基坑南面的中部位置,由此可知,基 、M: 2 i…2。s2Gt.+S2C082zCOS2(3/.( ̄L sin2zsin2oL( ) 2 2 、M=ms sin zsin2  2Ot+S  COS zsin 0l(【 )+s sin ZCOS。 仅(o【( —m )ot) M:= + = sin +s c。s z( )+s sin z( ) 2 f \2 坑的中部位置变形最大。由于S一12的累计位移值为27mm,已 经超出水平位移报警值,故需要将观测结果及时上报给施工、监 理及设计等施工主体各方,经各方研究验算确保基坑安全的情 况下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通过基坑进行监测,提供及时的、准确 的基坑变形数据,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一般情况下,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天顶距的精度可视为相 厂■—■— _=_ 6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处理 同。另mz=mc ̄=mB,则m - ̄Vm:+sin‘z+【 l s V \P/ m 0l。+(bpp ) (4) 在基坑开挖前对水平位移监测点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建 立初始数据,规定向基坑内位移为正,向基坑外位移为负,以后 x轴或Y轴与上期的差值即为本期位移值,与初始观测值的差 值即为累计位移值,由于观测点数量较多,观测周期短,数据量 大,因此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计算,简单快捷准确。并利用 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绘图功能,绘出报警值曲线以及水平位 测距中误差m 的计算可按站仪的标称精度用下列公式进 行计算: (5) 本次观测采用徕卡TC2003高精度全站仪,该全站仪测距标 称精度为(1~10-%)mm,测角的标称精度为±0.5”。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等水平位移测量变形点的点位中 误差为±1.5mm,而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中表6.2-3,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设计控 制值≤30mm时,监测精度要求为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5ram。 根据上式计算可知,最大距离为130m时,点位中误差为1.48, 小于规范要求的1.5mm。根据计算结果,用坐标法测量,徕卡 TC2003高精度全站仪测1个测回,即可满足一等水平位移测量 变形点监测的要求。 移一时间曲线图,使变形数据一目了然。 7结语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是基坑监测最基本的监测项目,在实施 监测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 法。如经济条件许可,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对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 进行观测,并采用极坐标法,能提高监测的速度和精度,节省工 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5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位移值计算与分析 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频率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o497— 2008).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o07).中国计划 出版社.2009. [3]华锡生.黄腾.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1)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 不应少于三次。 (2)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土方开挖 阶段支护结构变形每天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3d测一次, 并可逐步延长。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 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每次监测 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监测简报及处理意见。 采用徕卡TC2003高精度全站仪对该基坑变形点进行1测 回极坐标测量,至建筑物施工到±0.o0时,共进行242次观测,表 1为基坑开挖到底后测得的基坑南面连续墙支护顶的水平位移 观测值及位移变化值,为第186次观测。 表1 观测点 S—09 (作者单位: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X坐标数值或Y坐标数值(m) l17.654 l17.655 117.66l 初始观测值 上期观测值 本期观测值 本期位移值 累计位移值 (mm) (mm) 1 7 S一10 S—l1 S一12 S一13 S-14 S一15 l17.672 l17.694 117.682 I17.663 l17.679 l17.658 117.673 117.696 117.685 l17.665 l17.68l l17.659 1l7.689 ll7.7l7 117.709 117.685 117 692 117.666 1 2 3 2 2 1 l7 23 27 22 13 8 基坑南面连续墙支护顶的水平位移观测值的计算,计算过 程可在Exce12003电子表格中直接编写公式进行计算,坐标系 的建立与基坑轴线方向一致,计算公式如下: f本期水平位移值=本期观测值一上期观测值 I累计水平位移值=本期观测值一初始观测值 根据基坑的设计文件和监测方案,本基坑的水平位移报警 值为25ram,控制值为30ram。本期基坑水平位移的累计位移值 ・1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