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要的是葫芦》 识字教学设计

2021-10-22 来源:易榕旅网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识字教学)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的二年级识字教学的教学研讨课,注重了学生对字词的读写,注重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根据这一节课的特点,我就简单、扎实地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说、好读、好说、读好、说好.

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这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并配有内容一致的插图。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也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教学目标:

1.会认文中的6个生字,会写“哇、挂、每、言”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活跃课前紧张气氛。

简介葫芦丝这种民间乐器。

2.直接导入

出示葫芦的图片认识葫芦。

你觉得葫芦像什么?可爱吗?(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出示课题,齐读,强调“葫芦”这个词中“芦”读轻声。

两个字连着会读,分开来会读吗

认读“葫、芦”两个生字,老师板书葫芦两字.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见葫芦,出示葫芦图可以让学生见识一下,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又让学生跟葫芦打招呼来学习葫芦的芦的不同的读音:轻声、第二声。)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在不认识的生字旁边作上记号,最少读满

三分钟.(初读尤为重要,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

带音生字认读。

去拼音读、男女生赛读……

巩固生字,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注意提示轻声的读法和带后鼻音的词语的读法。

4.生字、词的句子

A.细长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C.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D.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词到句,既训练词句的扩展,又能巧妙地过度到下一环节)

品读感悟,巩固生字。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过渡语:是呀,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可爱的小葫芦长什么样子呢?你能在文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可爱的小葫芦哇!

这么可爱的葫芦,你喜欢吗?能把这种喜欢读出来吗?

抽生读、抽组读、同桌互读(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师做好最后的范读) 生再齐读。

5.课件出示

过渡语:词语娃娃可真淘气,你能把它们揪出来吗?

()葫芦藤

()葫芦花

()小葫芦

生填出后齐读。

6.教学“藤”

A.抽生读音,注意后鼻音读准,再抽生读

B.除了“细长的藤”,还看到了什么藤?(说完整话:西瓜藤、葡萄藤……)

7.老师板画

边画边说:“细长的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夸夸它们)抽生范读,齐读。

8.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让小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9.教学“哇”、“挂”字。

过渡:孩子们,还有哪些词你喜欢?

老师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藤上的小葫芦正随风摆动,好像在快乐地舞蹈呢!咱们把这个可爱的字写一写。(指导书写“挂”)

找形近字。

(1)观察字形,找部件。

(2)师范写。

(3)生临写,你认为哪个字你写得很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一夸自己写的字。(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4)“挂”字写得不错,朋友“哇”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这个字你会写吗?也写一个。

10.过渡:有一个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

那个人每天都会去看几次。

(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抽生读这句话,你来——你再来——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这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好几次,他看的是什么啊?他看的是——他的眼中只有——

A.他要的是——

B.你每天都做过什么事?

C.指导书写“每”

(1)找“每”的朋友:梅、海、悔、霉、莓……

A.师范写,提示每的笔顺,生书空后在田字格中书写。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学“盯”

“盯”指集中自己全部的精力,瞪大眼睛,一直看,不放松。让我们也盯着这个字喊三次名字吧!

“盯”与“钉”、“叮”的区别

B.教学“自言自语”。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抽生读)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得轻还是重?(抽不同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什么是自言自语。)

C.指导书写“言”

拓展质疑:

孩子们,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可是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下节课帮他找找原因吧!

孩子们,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常用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而《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看看吧.

教学反思

一、字词教学比较扎实

1.识字方式多样化

识字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在教学中,有的生字跟学习课文相结合,如在学习“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有的生字通过做动作在理解的基础上既可以记住它的形,也可以记住它的音。如:教学“盯”时让学生先做动作理解,知道眼神一动不动地专注地看就是“盯”,要用眼去“盯”,所以“盯”字是目字旁。理解了“盯”的意思,也记住了它的字形。

2.好句子、好词语积累,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重视朗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读的层次,读通——读懂——读透。

我一共设计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读:

1.第一次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向遍,第二次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

2.指名读出葫芦样子的句子,边读边想。

3.指名读,读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

4.同桌互读,读出喜爱的事情。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识字教学在整个课时中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朗读、理解比较急,比较浅。在读的指导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不多。

总之,很多不足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正与完善,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