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热衷于短文的创作。长的三两千字,短的几百、几十,甚至几个字。比如,我写巫山的一副对联:‚巫山夹巫峡;红叶染红枫‛,写奉节的一幅对联:‚名城名门配名坑名缝;诗仙诗圣偕诗鬼诗禅‛,似乎也算两篇短文。前年底,我把这些短文收集成《半轮秋》一书,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深受欢迎,现已第四次印刷。而且此书还曾经连续三个月上了重庆新华书店文学类图书销售排名榜的第一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和阅读体会,讲三个问题,供参考。
一、短文的定义。
近年来,文坛上出现了一种热门文体,叫做短文。如《革命导师短文》、《鲁迅短文》、《流沙河短文》、《余秋雨短文》、《毕淑敏短文》等等。
那么,什么叫短文呢?短文就是指那些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的文类。当然,篇幅的长与短,那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相比,它算是短文了。而为什么文章短小有时侯反而影响很大呢?因为文章是精神产品,不是钢铁煤炭,是不能以堆头大小来衡量其价值的。比如《大学》,含标点符号只有1052字。《中庸》含标点符号也只有4281字。还有那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1
名,非常名‛的《道德经》,也不过才7000余字。试想这些典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大。还有《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新编》等短文读本,更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我们共产党人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对经典短文非常喜爰。毛主席一生坚持写短文、讲短话。他说,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党内有识之士也认为 ‚文章要短还要短,简报要简还要减‛。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党内出现了诸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陶铸等一大批善写短文的高手。第四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是由毛主席吩咐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的。当时,周恩来正重病在身,作报告的时间不能太长,结果小平同志为总理起草的这份工作报告全文只有四千多字。那是何等地简短。
下面,我再把短文的各种门类,做一个基本的分析。我以为短文可分为:文学类短文,新闻类短文和应用文类短文等三种类型。
先说文学类短文。我们知道,现代文学一般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戏剧电影剧本和文学评论几类。我们通常把记事说理为主的散文体归纳为文,把咏怀抒情的韵文体归纳为诗,把用于唱念舞打的表演类文体归纳为戏。短文当然要突出‚文‛的品性,那么一般来说,文学类短文主要是指散文、杂文、文学评论和报告文学那些篇幅不长的作品了。
再说新闻类短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读者把优秀
2
的新闻类作品也列入了短文行列。比如《革命导师短文选》中,就选编了马克斯、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大量政论、新闻、特写、评论入集。我们知道,‚五四运动‛后,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报刊文体空前活跃,出现了一些新生的文体类别,如消息、通迅、巡礼、调查报告、社论、评论、短评、按语、编辑部文章等等。这些文体,通过报刊的传播发育,使他们的特色愈来愈分明,作用愈来愈显著,影响力也愈来愈重大。因此,新闻类短文的出现,使短文的品类更丰富,时代特色更鲜明,我们非常爱读它。
再说应用文类短文。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大量使用一些应用性的文体,如决定、请示、报告、批复、总结、证明、广告、贺词、留言、碑文、铭文、祭文、说明文等等。其中的佳作影响也很大。比如去年6月25日,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这是重庆市委多年来最薄的一份全委会《决定》:7页纸,3480个字,73处数字表述,10条举措,一条一个分号。真是字字千钧,句句白银,真金白银,老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这样厚重的应用文短文,我们当然要称道。
近几年春节到来时,成都军区政治部每年都要给军级单位的政治部发来新春祝语,千把字。既充分肯定当年度本单位几项有特色的政治工作,又激励未来,祝福新春,
3
很有文彩,很有情感。这样的应用体短文,我们当然要倍加珍惜。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教学单位、出版社、新华书店又从短文的内容特色上进行了分类。分为:精美短文、哲理短文、讽喻短文、闲适短文、情感短文、励志短文、景物短文、动物短文、美食短文、搞笑短文等等。比如,对鲁迅的作品,多称为励志短文;胡适的作品多称为哲理短文;冰心的作品,多称为情感短文;梁实秋的作品,多称为精美短文;周作人的作品,多称为闲适短文;李敖的作品,多称为麻辣短文;余秋雨的作品,多称为文化短文等等。
二、短文的价值
先提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古往今来,是谁的书籍发行量最大?换一句话说,是谁的著作最受欢迎?
答案是:《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并包括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等著作。毛主席的这些著作,据统计,从1953年第一次印刷到1976年‚文革‛结束,一共发行46.3366亿册(套)。当时,全世界才39亿多人,这样算来全世界每人一册还多。
还有一人,那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撰述600余万字。病逝前,他亲手编订的著作就达24种。仅小说集《呐喊》,建国前就正式印行了三十多个版次。这一统计,还未包括各种盗印本、解放区印本和海外译本。199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作过统计,鲁迅著作版本就有3000余
4
种。据有人推算,目前国内外鲁迅著作版本总量当在一万种以上。
我们还可以说出许多革命家、作家、学者的短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坛甚至历史上,都产生了经久不息的影响。比如陈独秀的《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的《文学革命论》、瞿秋白的《俄乡纪行》、《赤都心史》、方志敏的《清贫》、《可爱的中国》,还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郁达夫的《沉沦》、丁铃的《沙菲女士的日记》、朱自清的《背影》、孙梨的《荷花淀》、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杨朔的《雪浪花》、邓拓等人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秦牧的《鬣狗的风格》等等。这经典短文的作用和意义著作,谁敢轻视它。
这里就有一种文学现象也值得我们深思了,那就是在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写了一辈子书,有长篇,有短篇,有散文随笔,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短文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长文、超过了鸿篇巨制。比如,一战时德国作家都德,创作了《小东西》、《塔拉斯贡城的达达兰》等反映资产阶级生活内容的长篇小说。但是这些长篇,都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印象,倒是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三五千字,影响很大。
魏巍八十年代初写了长篇小说《东方》,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但与三十年前写的特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相比,其影响力未必能及。
5
那么,短文的意义为什么这么重大,在当代社会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反证。
一是阅读疲劳,收益不大。当前社会上许多长文章、长著述、长报告、长小说之类的大部头作品,泛滥成灾,造成了我们阅读上的疲劳。还有一些大部头作品,即使获了这奖那奖,读起来也很费劲,甚至读不下去。有的读者说:读一两部云里雾里的、说起来多么有名的长篇文本,还不如去读几篇好的短文章收获大。有位很有名的作家写了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书里写了一百五十八个人,这些人物大多数都是有各种毛病、缺点的,而且原形又大多是他老家的街坊邻居。出书后,特别是获奖后,他自己反倒不好意思回老家了。要是回去,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觉得这部书中的那些人物,伤了家乡人的面子。几年后,他硬着头皮回到老家,说起出书的事,结果家乡无一人看了这部书,他才顿时轻松下来。试想,一部写家乡人的作品,家乡人都不去读它,要想有多少外乡人去读,怕也难。
二是书写方便,出书容易。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字书写和印刷,有一个由难到易、由繁而简、由成本高昂到成本低下甚至无成本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竹简文的刻字记事多么艰难,绢帛材料上的书写多么昂贵,活字印刷的排版多么麻烦。所以愈古的人写字,就愈是困难,就愈是成本高昂。因此,文字也就愈简洁,愈惜墨如金。而
6
今天的电脑打字,方便多了。一分钟快手可以打出上百个字。有些资料段落,还可以移动粘贴。由于先进的生产工具的重大突破,可以在某一个时间内迅速实现,而优秀的精神产品的产生与发展,往往相对滞后于物质生产的客观规律,于是,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那些装璜门面、毫无新意或者无可奈何的长篇报告、讲话、文章、文学作品,也就大量涌现出来。这样的‚裹脚布‛,我们当然不愿接受。这倒反而使得那些精美的各类短文,更加弥足金贵。
三是阅读品类增多,文化消遣多元。‚文革‛前,可读作品不多,每出一部小说什么的,人们都争相阅读。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文化消遣方式还是很少,许多大城市的上班族中出现了‚一个面包一顿饭,一本杂志看一天‛的文化饕餮(音:涛铁)现象。当今社会文化消费多元化,除了文字阅读外,我们还有看电视、看录像、上网络等多种消谴方式。特别是大量电视剧的出现,占据了我们许多时间。有的人可以不看名作原著,而是通过看电视剧轻松自如地掌握原著精神。而短文,包括十分精美的短文,是不会拍成电视剧的。因此,我们也只有通过文字阅读的方式,去领略它的风采。
四是老龄化的到来,阅读能力的下降。现代社会老年人愈来愈多,己经是‚报纸看题、读书看皮‛的时候了。但是他们也坦言,对报刊上的一些小块、高质量的文章,也还是读的。
7
五是时间观念的增强,工作节奏的加快。过去我们常常把出公差、等飞机、坐火车、住宾馆的大量间隙时间用来阅读,后来不知不觉间发现:这样等人、等交通工具的情况愈来愈少了。过去我们出差,总要带上一两本长篇小说看。有时看完了,中途还要再去买。后来发现,根本用不了带那么厚的书,因为途中看不了几页文字,事情就办完了,就打道回府了。于是就换成出差带杂志,再后来发现杂志也看不完了,因为没那么多时间看杂志,也就只好带上一两份自己喜欢的报纸,途中翻翻,翻完扔掉。这种变化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我们己进入信息化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办什么事情,提前就联系好了,等人、等交通工具的时侯大大减少。特别是上班时工作节奏大大加快,要偷闲用来阅读大部头著作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在工作间隙中读点短文章,还是办得到的。
六是报刊容量的猛增,网络文体的形成。过去我们只听说港台的报纸一天出几十版,现在内地一座小城市的报纸也如此厚。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网上博客、短文铺天盖地而来。这也给我们有鉴别地阅读短文,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短文的写作
本来‚将无常谋、水无常势,文无常法‛的。文章如何写,得失寸心知,全靠自己去感悟,去练习。鲁迅是写短文的高手、圣手,他也只写不讲。要讲也是讲《小说史
8
略》之类,粗线条地分析文章的流脉。他还说:小说法则那些书,都是骗青年人腰包的。不主张看,也不主张买。
但是我们相信,短文的写作是一门学问,总归是有规律可循的。短文到底如何写?鲁迅先生曾经对杂文有过这样的要求。他说:杂文应当是攻防的手足,感应的神经。是投枪、匕首,是战斗的‚阜利通‛(即小品文或社会论文)。
魏明伦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认为,文章要有 ‚三独精神、二民主义‛。‚三独精神‛就是,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述。‚二民主义‛就是,形式:民族风格;内涵:民主风骨。归结起来讲,那就是短文一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集合体,一定是短小精悍的好文章,一定是浓缩了的艺术精华。为了写出这样的短文,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短文的选题。短文的选题是短文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写作行话讲:题好一半文。这个‚题‛,其实就是题目,就是主体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内核。欧阳修说过:他的文章出自‚三上‛,这就是‚枕上,厕上,马上‛。我理解,这文章的‚三上‛,就是平常就要去琢磨好文章的题目、框架、材料、文眼等等,写时一气呵成。而不是到写的时候,才急时抱佛脚,才去苦思冥想。
我不是专业作家,特别是在位的时候,有许多本职工作要作,写作只能靠一早一晚、或者某个双休日去完成。
9
这就要求自己写文章时,平常打好腹稿,写时一天半天就绪,尽快结束战斗。因此,我打腹稿的时间比较长,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三上‛、‚四上、‛‚五上‛了(比如再加酒桌上、会场上)。
那么,究竟短文的题目从哪里产生呢?我认为,它不在天边,不在地角,就在身边,就在眼前。说白了,就在我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就在我们熟悉的身边人物中。以鲁迅的文章为例,也几乎都是从身边人、身边事写起的。比如他短篇小说里的狂人也罢,闺土也罢、祥林嫂也罢、华老栓也罢、阿Q也罢,吕纬甫(《在酒楼上》)与魏连殳(《孤独者》)也罢,都能从他的生活中找到这些人物的原型。他散文里的腾野先生也罢、范爱农也罢、白莽也罢,刘和珍也罢,或者是他的师长、或者是他的学生、或者是他的朋友,几乎没有什么陌生的人物。他大量的杂文作品,或者是从他熟悉的民生疾苦中谈起,或者从官场丑闻谈起,或者从社会突发事件谈起,无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文章的选题来自身边,来自社会,来自生活。这始终是经验之谈。
短文选题的另一种类型,那就是从历史文献中获取,从传统文化中获取。比如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可以说是当代文人论著的巅峰之作,也是由大量的短文组成。这些短文,几乎无不是从历代经典著作中选出的题目,从一个字、一句话、一个典故、一个句群、一首诗
10
歌、一篇文章中找出题目的。
文化学者余秋雨的选题,我觉得又是一种类型。这就是他善于从文化遗迹、文化底色、文化伟人中选出题目。他最有影响的两本著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就是佐证。其中的《道士塔》、《阳关雪》、《莫高窟》、《十万进士》、《风雨天一阁》、《苏东坡突围》、《遥远的绝响》》等等篇目,都充分说明了这个观点。
散文大家梁衡,又可立为一类。他善于从领袖人物的生活、工作、家庭中发现题目。比如,他围绕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领袖人物,写了大量的政治性短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我们归纳如下,短文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多个渠道产生。
一是可以从身边人、身边事中产生。这又叫做写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
二是可以从历史文献、文化遗产中产生。这叫做发思古之幽情,为现实服务。
三是可以从人文、自然景观中产生。这叫做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抒写心中之所有。
四是可以从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中产生。这叫作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攀登,让伟人为我所用。
五是可以从各级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中产生。这叫做引导有术、匡扶有方,趋利避害,激浊
11
扬清。
总之,选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叫做 ‚事事洞明有题目,处处留心出文章‛。
(二)短文的采访。短文需要采访吗?需要采访。有人可能认为,千把两千字的短文,是才子倚马可待,一挥而就,还采访什么!其实错了。纯议论性、表态性、问侯性的短文,某些时侯我们是可以一挥而就,不一定采访。但对纪实类的短文,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命题性的短文,宣传陌生的风光名胜地短文,还包括许多知识溶量极大的碑文、铭文、辞赋、对联等等,那都一定是要采访的,而且还需要深入细心的采访。如何采访好呢?
一是采访要少记,多听、多看。不可像电影、电视里的那些记者一样,拿着笔记本、端着照相机,随时都在记、随时都在照,那是在演戏。高明的作家、记者,是带着眼睛、耳朵采访的。只记一些人名、地名、时间、数据等。目的是让你全身心臵入被采访的环境,真切感受那种氛围、场面、质地。有的旅行家有这种体会,真正的旅游者是不能入团、不能带家人朋友去旅游的。最好连照相机、录像机之类的物件都不带。就是独自一人,净身进入,真切感受美景的价值。我以为,我们的采访应与旅行家的旅游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丢开一切杂碎,静心静气地感悟、体验和记忆被采访的对象以及环境。
二是采访要多问。多问是采访的重要方法。这对那些
12
不善言谈的被采访者很重要,提问可以发现了解许多材料;而对那些滔滔不绝的被采访者,适时提问也很重要,这可以把他的思路引导到我们关心的内容上来。通过提问,我们能与被采访者交心,能弄清一些自己过去不明白的问题,能证实一些自己过去设想过的问题,能探讨一些看法不一致的问题。
三是采访少用录音机。录音机为采访提供了记录和便利,但也有一些弊病。一是弄得双方生分起来,不自然。二是事后调寻资料也不方便。要记住,采访不是给领导人录音,不是取得法律文书,不要那样庄严、呆板,而要善于用眼看,用心记。
四是采访要一脑多用,既分神又集中。分神:就是要一边听人讲述,还要一边构思写作提纲,一边回忆材料的分配使用,哪里够了,哪里不够;集中:就是在关键时候,对关键内容、关键的细节,要集中精力询问,集中精力记忆,不能粗枝大叶。
(三)短文的资料积累和提取。短文的写作,特别是杂文和一些知识性强的散文的写作,资料的积累和应用极为重要。如果没有资料的运用,仅仅是一些逻辑推理,素描淡写,其文必然空洞乏味,毫无厚重感。
多年前,我写过两篇杂文。一篇是《你会答话吗》。这篇稿子是在告诉人们,在领导、同事、朋友面前说话办事,不要言过其实,不要巧言令色,更不要阿臾奉承。其中用
13
了这样一则资料:1949年秋天,国民党的要员张群随国民政府溃退到重庆。据说,他琢磨出了一句上联 :‚四川重庆成都‛,求下联。这句上联内涵非常深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四川、重庆、成都‛三个地名。因为重庆抗战时曾经是国民党的首都,我们又可以理解为现在四川的重庆,又成为了国民党新的首都。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既然现在重庆成了国民党新的首都,我们当然应当重新‚庆祝‛。可能因为张群和周恩来有过一些交往,张群就把这幅上联托人转告了周恩来。周公一时对不出来,但他并不隐藏事实真相,而是如实相告张群。我觉得这是做人诚实的表现,至少比巧言令色好。我把它放在这篇短文里,真使文章增色不少。
另一篇稿子,是当时军区政治部一位首长吩咐写的,叫《解读匿名信》。稿子首先分析到了产生匿名信的种种原因,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写信人怕领导打击报复,不敢署名。文章要阐述这样的观点,作为杂文来讲,最好是通过材料的分析来巧妙证明,而不宜直说。此时,我回忆起了关于苏共民主集中制中的一则资料。资料说,赫鲁晓夫位居苏共政治局时,官位不可谓不大,但一句反对斯大林的话也不敢讲。而斯大林去世后,赫氏在一次给苏共领导干部讲党员民主权利时,在大会上公开批判斯大林的暴政。其时,就从会场下面传上来一张纸条,说:赫鲁晓夫同志,你当时也是其权力核心成员之一,为什么不起来反对斯大林的
14
独裁?赫氏把那张纸条当众念了一遍,大声问道:‚这条子是谁递上来的?请站出来。‛会场上一阵骚动,没人站出来。赫鲁晓夫哈哈笑道:‚你们瞧,现在我们这样民主,又这样无须恐怖,而写条子的同志还是不敢站出来说话,试想,在斯大林独裁时期,我敢公开站出来顶撞他吗?‛这个资料真是‚四两拨千斤‛啊!什么苏共官场的‚一言堂‛,高层领导也怕打击报复的真实心理,提倡面对面开展批评斗争的艰难性,还有赫氏随机应变的政客本色,都一有百有了。
要运用好资料,其实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资料的积累,二是资料的提取。我认为积累就是多看、多记,多剪贴,除此别无他法。积累材料中,既要注意阅读那些带有经典性质的书籍,从中获取资料。因为这属于‚通用粮票‛,好使用,好提取,电脑一点就出来。但又要注意阅读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籍和资料,因为这些资料的最大优势在于他很新鲜,使用的人不多,使文章有新奇之感。我刚才说的赫鲁晓夫念纸条的那条资料,就出自《随笔》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再就是资料的提取。有人说,我也读了哪些资料,就是记不住。我说,干哪行得关心哪一行,对作家记者来讲,获得一则好资料,就如同得了宝贝一样,要尽力记下来。如果要忘记,那就笔记,或闲时多回忆,反复记忆,也就记住了。另外,还要善用工具书,善于使用电脑上的‚百
15
度‛引擎之类。最怕的就是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根本没接触过这些资料,脑子一片空白,一点线索都没有,再有先进的搜索工具,也无法查找。那就跟穷小子没有存蓄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四)短文细节的选取与描写。短文,特别是写人记事的短文,对于细节的要求十分重要。可以说,许多短文能传承下来,就是因为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而获得成功的。我们说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如果其中没有鲁镇酒店格调的‚曲尺性‛的描写,没有孔乙己‚分回香豆‛,‚多乎哉不多也‛的描写,没有‚回字有四种写法‛、‚偷书不为偷‛的描写,没有酒店‚水牌‛上孔乙己名字和欠账数目消失的描写,那么,这篇短文是不可能有那么强的感染力的。还有鲁迅的短篇小说《药》,整个文章都是围绕‚人血馒头‛这个重要细节而展开的。据鲁迅自己回忆,吃‚人血馒头‛,这是当地民间的一种偏方,认为吃了‚人血馒头‛能治痨病。鲁迅根据这个传说,而把它敷衍成了一篇短篇小说,说明了这样一个主题:辛亥革命是多么不成功,愚昧的群众竟然去吃掉革命者(秋瑾)的鲜血。试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贯穿全篇的重要细节的出现,鲁迅是难以完成这篇小说的。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一些细节,也很感人。比如,父亲不顾肥胖的身体而翻爬月台,去给自己买桔子的描写;文章结束时,父亲说自己年纪已高,身体不适,投箸举筷,多有不便、估计大限之期不远矣的描写,
16
同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最近,成都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旗报》刊登了军区联勤部部长张烨同志的回忆文章《要紧的是忠诚》,文中讲了三个细节都很感人。试举笫二个细节:这说的是他四十年前当新兵时学擦枪,不慎把通条棍弄断了丢在枪管内取不出来。他以为大家都在忙活,无人能知道是自己弄断的,也就打马虎过去了。事后内心斗争很激烈,终于忍不住去向连长认错。当他走到连部门口时,万万没有想到,班长已先到了连部,他己取出了通条,并在连长面前承认自己没有带好新兵,造成了这一差错,责任是自己的。这件事不大,但它蕴藏的思想却很深刻,说明了做人要诚实,而且这种诚实,是要通过具体的小事情体现出来的,是要通过‚传帮带‛形成氛围,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我的散文作品《买票》中,也有一些细节的选取和运用,比较有趣。比如说,你当了干部,在省城里工作,乡下人以为你有多大的官,大事小事都想求你。特别是春节后,他们要外出打工,自然会赶到城里来求你买票。而乡下人进城,也是‚走人户‛,决不好意思空手来的,总要送一点礼物。送什么礼物好呢?他们往往是临走时捆上一只公鸡,用麻袋装好,到了你门前。你又没有下班,又生怕公鸡在麻袋里敝死了,于是就解开绳子,取出公鸡透气。于是,你下班回来时,就会发现你门前往往会有一摊鸡屎。第二天早上,你宿舍里又会传出‚鸡打鸣‛的叫声。注意,
17
这里的‚一摊鸡屎‛和‚鸡打鸣‛的叫声,就是非常好的细节,就是编都编不出来的细节。有了这些细节,才使得这篇两千多字的短文,生动传神。
再举《邓老太爷面面观》中的三个细节的选取加以说明。90年代中期,我写过一组四篇关于我父亲邓老太爷的散文,在军内外影响较大。其中,第一篇就是《邓老太爷的文化观》。说的是乡下的文盲父亲邓老太爷,对文化很尊崇,对文字很敬重。自己儿子入伍后在连队当了文书,他逢人便说:儿子在部队做‚文案‛。‚文案‛二字,现代人是说不来的,只有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才说得出来。这是第一个细节。
儿子写的信,文盲的父亲认不得,于是就请人读信。读者,从邻居的学生娃娃一直请到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据说,还要请区委、县委书记来读。因为这区委书记是从我们那个地方出去的,儿子信上的字迹太潦草,读信的人认不完,找人读信就成了他赶场天的一大乐事。除了读信还不算,还要让人在回信时,把那些认不得的字临摹出来寄给我,要求儿子下次回信时必须说明这些字读什么,是什么意思。而且父亲还到处炫耀:‚还是我儿子的学问深,他写的这些字,家乡有几个人认得。‛这是第二个细节。
但是,父亲很快发现儿子认的字并不多,学问也并不深。那就是家乡有小伙子要结婚,父亲带儿子去喝喜酒,
18
看见了新房的墙上,有一幅龙飞凤舞的狂草,围观的人认不得,父亲就让儿子去认,结果自己的儿子也认不出来。于是,父亲又感到儿子给自己丢了脸,儿子的书还是读少了,自己送他读书也还不够,立即产生了自责。这是第三个细节。
这里把文书叫‚文案‛、请人读信、要求儿子辨认书法体作品等三个细节,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的描写,才生动感人地刻画了这位朴实无华而又尊重文化的农村老人的可敬形象。
获取细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平常注意熟悉生活、观察细节。现在一些电影、电视剧,描写战争的也好,反特的也好,军营生活的也好,按说故事还是编得不错,波澜起伏,但就是作家的生活底子薄了,生动传神的细节少了,所以,电视剧一看完,人物全忘了。
当然,短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不是什么细节都要写上,那就显得纤细冗长,使作品缺乏容量和力度。短文中的细节描写,要注意选裁得当,疏密有致,以一当十。文眼放在哪里,细写放在哪里,它与主题关系如何,都要认真分析,巧妙安排,布局合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短文的情彩宣泄。短文要有情彩,才有读头。我这里说的‚情‛,是指文章的感情,才情;这里说的‚彩‛,是指语言的文采,细节的出彩,篇章的风采。短文情彩的宣泄,实际是一种感觉的倾吐。由于感觉比觉笼统,不好
19
表述,我这里且通过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在具体事物面前的反应来进行分析。
《水浒传》笫三回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说的是花和尚鲁智深为救助金翠莲父女,在状元桥肉铺前反复调理郑屠后,连打三拳,致使郑屠丧命。这三拳,不正面描写鲁达如使劲用力 ,而着重宣泄郑屠挨打后的感受:笫一拳打去后,书中这样写道:‚正打在(郑屠)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注意,这里是味觉宣泄;笫二拳打在郑屠眼眶眉梢处:‚只打得眼绫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绸缎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注意,这里是视觉宣泄;笫三拳‚正打在太阳夕上,却似做了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注意,这里是听觉宣泄。我们想想,用这样的情彩来宣泄鲁达的铁拳头,文章当然感人。
再举一个典型的‚嗅觉宣泄‛。多年前《四川日报》登过一篇回忆知青生活的短文,其中有两个关于‚气味‛的描写也很精彩:第一个说的是这名知青当年前在大巴山区插队,当上了人民公社的放影员。他来到山里给老百姓放电影,那时山里还没有通电,就只好用汽油发电机发电。晚饭后,山村打谷场上电影幕布挂起来了,汽油发电机‚突突‛地响起来了,社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电影。当他们快到电影场时,就纷纷议论说:‚嘿!我们都闻到电影味味
20
了。‛原来,老乡们说的‚电影味味‛,就是指发电机工作时发出的汽油燃烧的味道。这个‚电影味味‛,城里人闻不到,因为城里空气已不新鲜,汽油燃烧了,他们也不觉得有汽油味。同时,城里人看电影也不新鲜,在电影场上心情也不激动,当然也就闻不出这个味道。第二个‚味味‛说的是二十年后,改革开放了。这名知青自驾小车,重新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地方。老乡们一下围上来,又议论说:‚我们又闻到了‘汽车味味’了‛。这里老乡说的‚汽车味味‛,虽与当年的‚电影味味‛的嗅觉原理是相同的,但背后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第一个‚味味‛,说明了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多么低下,一场电影就可以使他们显得很兴奋。第二个‚味味‛,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快,当年的知青都可以买汽车了。这两个嗅觉的描写看来文字很平凡,但却生动传神,还很有思想嚼头。 在情彩宣泄中,拟人化的描写是最有威力的一招。因为人是最有情感的,把物化作了人,当然物会生情。这里试举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同志的一篇短文《江山红叶》加以说明。此文在《人民日报》、《红岩》杂志等报刊发表后,又制成音像作品公开发行。并收入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七年级下册。在这篇文章中,周勇同志首先尽情宣泄了三峡红叶的状美后,随后就展开了对三峡红
21
叶的拟人化描写,这一描写把三峡红叶的品质、特色、地位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请看原文。
我更爱三峡的红叶——一个养在深闺、人尚未识的精灵,一个追随秋天的冬日精灵。它虽无西山红叶的文气墨香,也没有京都红叶的精雕细琢,更没有米亚罗红叶的神秘粗犷,然而——
三峡红叶有男儿的雄壮。岚天北屏,清水龙缸,重峦迭嶂,莽莽苍苍,如长城连绵,逶迤千里;虽身在荒野,却心雄万夫,如斜阳西沉,铁血雄浑(注意:红叶比男儿)。 三峡红叶有女儿的柔美。红,是她的本色;秋,是她的本季。卓尔不群,俏不争秋,寒冬绽放,为肃杀的冬日挽住秋天的斑斓,为不舍的峡江拥留温暖的光芒,翘首迎望新春的曙光(注意:红叶比女儿)。
三峡红叶有傲岸的气质。虽为草芥,却不甘平庸;伫立悬崖,傲视大江;云山烟雨,相拥夔门,染尽‚天下雄关‛气势,世人不能轻慢(注意:红叶比傲岸的气质)。
三峡红叶有执著的精神。壁立于神女峰下,执著地守望,看江流千古,演绎吟哦。不弃不离,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一份信念存于心中:任世事沧桑,终是英雄的寰宇(注意:红叶比执著的精神)。
22
……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短文情彩的获得,首先要求作家眼里要含情,心中要有情,观察分析问题要用情,下笔才会生情。这里的‚情‛,可以溢‚彩‛;‚彩‛可以生‚情‛。‚情‛、‚彩‛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六)短文的思想提炼。短文不仅要文字少,情彩浓,同时还要思想深刻,鞭辟入里,才能至产生出振聋发聩的威力。要能这样,就要求文章结构要有纵深,思想主题要反复提炼。试举三例。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有一篇不足三千字的短文,题目叫《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是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案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南昌起义时隔一年多,中共中央机关还在上海,党内极左路线还很盛行,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暴动还并没结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在初创阶段,许多人对‚红色割据‛、‚建立红色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毛泽东以政治家的锐利眼光,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并写出了这篇历史性的短文。他提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在边远山区存在的四条原因,发人深思。
第一条原因,红色政权不能建立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
23
家中,也不能存在于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而只能存在于像中国这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和他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国家,往往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红色政权一建立,就容易被消灭,而中国这类国家则不会。
第二条原因,中国红色政权必须是建立和存在于有过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群众才会相信,才有基础。比如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
第三条原因,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还要依靠于全国向前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这样,才能使红色政权感到有前途、有希望。
第四条原因,要有相当正式的红军力量的存在,这样才有力量保卫红色政权。
毛主席这篇短文,这么早地就提出了: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走武装割据的红色道路。这一思想多么深刻,这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可以说是开天辟地似的。
再举一篇杂文,这就是魏明伦先生的一封短信,题目叫《帅才不及帝王术》。这是多年前魏氏写信给某电视台《淮阴侯韩信》剧组的。信中说:‚你们对韩信悲剧的评价,基本符合史实,但韩信好名,登坛接受刘邦拜帅,近似杨秀清接受洪秀全参拜。未央宫诛韩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致命弱点……那就是韩信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每打一次胜仗,即为自己的下场,预设
24
了一场埋伏。拜将台埋伏着断头案,封侯路埋伏着葬身路。‘十面埋伏’扩大成‘百面埋伏’;而埋伏何止在战场?埋伏贯穿于旧中国封建王朝二十四史!‛
一看这段话,我们就知道这是魏明伦的董狐笔,麻辣烫。短短数语,道出了历代帝王夺取政权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要杀戳功臣的历史规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不仅仅是韩信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统治者为延续自己的统治,而不得不采取的专制措施。这就是谁阻碍他们的的统治(往往身边有职有权的功臣最有条件),就叫谁灭亡。
还有前不久,《战旗报》上发表了报社老领导李松柏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文章:《一次‚有点意思的采访‛》。说的是作者1985年上老山作战地采访,经过反复挖掘、思考、比较、鉴别,写出了《‚靳开来‛为何能够活着?》的报道。我们知道,靳开来是《高山下的花环》里一个副连长,他有一句名言:‚当了个送死的官!‛结果,果然因找水而踏响地雷牺牲了。当时,这个部队战事也紧,而且刚打过一场硬仗下来,副连长一个也没死,整个部队伤亡都很小。这说明了什么?文章总结出了‚战场管理很重要、与敌人斗智斗勇很重要的‛的经验。结果此文一出,惊动了当时的军区司令员、后来的总长傅全有。他也写来稿件赞扬这篇文章,而且又深挖了主题,提出了当时的边防作战,要‚巧用兵、多用智、少用弹‛的观点,就更加发人深思了。
25
因为当时的边境作战任务己不是那么急迫,何况我们己占领了一线主要制高点,多用智、少用弹,以尽力减少牺牲非常重要。这篇报道经过采访者、被采访者和军区司令员的不断提练、深华,终使文章的思想深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充分说明了短文写作中的思想提炼,多么重要。
(七)短文的结构组合。短文的结构组合相对其它文体,要容易、简便一些。我们通常注意采用这样一些结构。
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通过自己顺江而下游览长江的经历,通过三天时间的推进,把长江三峡的景物描写得清楚、明白。
二是视觉顺序。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描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里作者通过眼睛,分三个顺序结构,对醉翁亭的全貌描写,逐步展开:先看滁州周围,群山环绕;再看西南诸峰,林壑优美;继看两峰之间,山泉之上,有亭翼然而立。看看,欧阳修通过视觉顺序把复杂的场景描写得多么清楚,交待得多么明白。
三是逻辑顺序。短文的结构要讲逻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逻辑特征分明的事物,我们容易把握一些,而逻辑
26
特征不太分明的事物,我们要安排好结构顺序就比较困难了。
近些年,我为重庆高速公路的修建和突出成就的取得,先后写过四篇碑文。但在写第四篇碑文的时候,感到难度很大了。因为前三篇碑文己经把话说得差不多了,这笫四篇碑文要写,就必须另辟蹊径。于是我作此文时,就对修建的动机、过程一笔带过。而对高速公路修出后的感官印象,则浓笔重彩地描写。而感官印像这种东西,比较虚幻,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易把握。因此,我在写作时,特别注意对这种印象之间的细微差别,上下衔接、先后顺序,做了冷静的思考和严密的布臵。
现摘其笫四篇碑文《重庆高速公路两千公里通车记》的后半部份,加以说明。
……
予观乎,巍巍巴渝路,翩翩何所似?
看形,形如骏马奔腾,状若经络密布:‚环‛似黄金项链,‚射‛如银河流淌。(注意:这里的‚环‛和‚射‛,指的是重庆高速公路的形态结构,‚二环八射‛)仰视蜘蛛网,俯察八阵图:人流如潮,胜铜梁龙蜿蜒而去:名流不绝,赛金佛山紫气东来!(注意:这里的‚看形‛,实际就是写高速公路的自然形状,分布结构。这是第一层印象)
察神,神似敦煌美女之飘带,又似大漠落日之余烟:还似苏东坡之大江东去,王羲之之曲水流觞:郭沫若之飘
27
渺街市,戴望舒之悠长雨巷。合似《英雄交响曲》与《歌唱祖国》之双重大合唱!(注意:这里的‚察神‛,实际是写高速公路的内在精神风貌,气质神韵。这是第二层印象)
观行,行赛天马腾空,玉龙入海;后羿射九天箭,悟空驾筋斗云;铁扇女摇芭蕉扇,红孩儿踏风火轮!(注意:这里的‚观行‛,实际就是写高速公路行车的神速和繁忙景象。这是笫三层印象)
然则,究其九章算数之妙,确又演示了一则‚加减乘除‛之数学题;沿途群众就业加大,经济发展加快:出口海岸拉近,城乡距离减短,信息传播提速,人流物流翻番:贫穷落后消除,九州百姓欢颜!(注意:这里是在‚论质‛,实际就是用‚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演算出高速公路修成后的综合价值。这是第四层印象)
再探生命活力安在哉?路漫漫其‚修‛远兮,野茫茫其‚道‛大矣:综合国力须继续增强,改革开放须继续扩大;眼界规划是关键,资金体制是保障;‚五个重庆‛建设,是清清渠塘水,滚滚动力源。(注意:这里是在‚探源‛,实际就是揭示出重庆高公路建设的动力源。这是第五层印象)
‚二环八射‛渝高路,尔来通车四千里。展大西南之门户,成长江上游之枢纽,立吾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之又一里程碑也!(注意:这里是在‚展容‛,实际就是向也世人展示重庆交通建设的伟大成就,总体意义。这是第六层印象)
28
以上,我们由六个逻辑严密的印象结构,完成了全篇碑文的写作,把虚幻的感觉印象,变成了严密的有层次、有递进的实体观察,景物描写。使这篇碑文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四是类型顺序。即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进行归类,有点像代数里的‚合并同类项‛。然后花开数朵,各表一枝。说得条理分明,眉清目秀。
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一共十一条,就是按照自由主义的错误类型、性质,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分析其表现,拿出其解决的办法。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共也是十一条。词作者通过十三段歌词,因为头尾还各有一段综合性的歌词,一段一段地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各项条内容,唱得一清二楚,条款分明。我们应当学习。
(八)短文的语言运用。一切文学作品,都非常讲究语言的运用,短文尤其如此。我以为,短文的语言要力争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语言要准。我们戴表,首先时间要紧。军人打靶,弹道要准。搞装修、贴瓷砖,线条要准。说话写文章,语言要准。
据说,肖华当总政主任的时侯,对机关的公文写作,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你起草一份文件或者通知,一定要让人只有一个意思可以理解,这就对了。如果可能理解成几
29
个意思来,那就错了。这一个意思的理解,就是指短文的准确性。我们写文章语言不准,实际主要是说你的语言在传情达意上,还是一个概略瞄准,没有把那些细微的意思或者比较抽象、空灵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原因出在哪里?我以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对问题没有想清楚,脑子里还是一锅粥,故而也就写不清楚。二是语言贫乏,词不达意,虽然自已也想清楚了,领导也说清楚了,但手中的笔不听招呼,写出来不清楚。
解决的办法就是:一要提高思想水平、思维层次,把细微的意思想明白。二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掌握单词的数量和谴词造句的能力,得心应手地组合文章。
二是语言要活。就是指短文的语言要鲜活,生动、精巧、传神。读起来活蹦乱跳,过目不忘。这里,试赏析明代散大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驾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张岱这篇散文,全文只有三百多字,我摘录的是其中
30
的一段加以分析。这一段,真是语言鲜活的典型代表。
文章说的是西湖因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鸟都消失干净了。这天凌晨后,作者驾一叶扁舟,穿皮衣、带火炉,前往湖心亭看雪。快到湖心亭时,看见什么了呢?下面几句话,就是文章最生动传神之处。
他说,此时他看到的是:上下山水一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注意这个‚痕‛,就是说长堤只剩下一条‚痕迹‛。‚湖心亭一点‛。 注意这个‚点‛,就是说,湖心亭成了一小‚点‛大。‚余舟一芥‛。 注意这个‚芥‛,就是说,我的船变成了一条豆角。‚舟中有人两三粒‛。 注意这个‚粒‛,这就是说,因天气寒冷,舟上的人已萎缩成几粒豆子一样了。这里的‚一痕、一点、一芥、三粒‛,真是神来之笔!
下面再看一篇《关于我》的简历。简历这类应用文体,容易写得干巴。而这篇不是。
邓某某,四川西充人氏。珍宝岛一声炮响,顿悟杨炯乐府大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于是毅然投笔从戎,有心报国,无意求官,功名利禄,未曾想也!
敝人个矮头圆,有张松之貌,无晏婴之才。生一头茂发粗且坚,喜时油光可鉴遭人羡,怒时刺破青天锷未残。军中为文四十余年,各样文本体奉命摸过,唯暗喜杂文、散文似情人:常有转载获奖,偶入全国教材。多部文集也堪回首,部份篇目名扬海外。自度今后依然是:热眼偷闲
31
看社会,顾影自怜写丹青。董狐秉笔、讯翁妙笔,何有于我哉?
至于道德文章,窃以为,做人应做至诚君子,为文当效出家和尚:法无定法,打一‚枪‛换个地方。平素喜听京剧川戏,闲时也爱植柳弄梅。最恨打出广告不报价,又烦陪着老婆逛商场。最大乐趣是:一早去公园,听鸟啼,读闲书,观社情,野鹤闲云自乐也。
这篇简历语言灵活,半文半白,朗朗上口。且对人物的籍贯出身、工作成就、音容笑貌、形体特征、内心世界、兴趣爱好等,都用洗炼传神的文字交待出来了,可一读。
三是语言要实。短文语言要实,就是说短文的语言功底要厚实,语意要诚实,文风要朴实,句子要短实,内容还要扎实。怎么做到呢,我觉得就是要把那些废话、套话、大话、空话、没用的话,统统扔进垃圾堆。真正明白,短文的写作时,我们许多常用的语言,是不能选用的。
一是陈词滥调的话不能用。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曾说过:‚惟陈言之务去‛。什么一说时间快,就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说发财,就是‚财源滚滚通四海,生意兴隆达三江‛;一说过春节,就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说拜年话,就是‚春节快乐,恭喜发财,万事亨通‛等等。其实这么一大串话,还不如一句拜年短话有劲:‚我,给您拜年了——‛。你愿怎么理解怎么理解。鲁迅一篇杂文就讲过:‚大雪纷飞‛这话,用滥了,却不如《水浒传》中
32
说的:‚那雪下得正紧‛有神韵。记住:凡是用滥了、用过了的话,非说不可时,则尽量少说,或停一段时间再说。这套用大画家黄永玉的一句名言:话是好话,就是太老。因他画了一只乌鸦在叫,旁边写了一段话是: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二是空洞无物的表态性的话不能用。什么我们要以冲天的干劲,高昂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的豪迈气概,迎难而上地完成好各项任务。其实这不如说: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还有我们一些普通干部爱说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常说的那些话,都属于这种类型。
三是肉麻、过头,缺乏分寸感的话不能用。比如,一个小伙子向姑娘求爱,见了姑娘就说:‚我非常非常地爱你!‛、‚我只爱你一个!‛这话就说过头了,让姑娘可以理解为:你一定还假爱过我;莫非你还爱过其她人。其实这里就一句话:我爱你。
四是某些空洞的介词不宜用。比如,西方的新闻教材就认为,要报道官方正办一件事情,一开头就是‚为了如何如何,所以去办这件事情‛。这种‚为了结构‛的语言不宜用,因为用了这种结构的语言,就一句话说到头了,就会省掉许多必须交待的重要事实。这是一种偷懒的表达方法。
五是‚学生腔‛不宜用。什么‚今天真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烂灿的好日子。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敬爱
33
的某某爷爷来到了我们校园。‛这还不如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某爷爷来到校园,真让人高兴。‛。
如果我们在短文写作中善用‚减法‛,严格筛选、把关,就可以使得语言变得干净一些,更生动传神一些。
四是语言要短。也就是句子要短小精悍,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句式太长,不要成份太多,不要让那么多副词、介词、代词之类充斥字里行间;不要夹杂那么多状语、补语之类。先把这些副词、虚字、复句放一边。因为虚词一多,句子就不干净;复句一多,文章就不利索。这就要求我们文章写成后,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删去那些可有无的字句,留得清瘦。还要善把一切复句,尽可能变成单句。
我们看看这一段文字:‚是夜,奇寒。抱膝微吟,脚凉如冰,遂渡步取暖。有玉人叩窗曰:‘相公饥乎?’‛
这是古人笔记体短文中常有的段落描写。我们看看,‚是夜‛两字,代替了具体时间,这也说明,无须告诉读者准确时间,文字省了。‚奇寒‛,又只两字,但一个奇字用得很好,很传神,使人顿生凉意。‚抱膝微吟,脚凉如冰,遂渡步取暖‛三句,写出了作者在干什么,而且有姿态,有神情,有转折,有递进。最后一句:‚有玉人叩窗曰:‘相公饥乎?’‛这里顿使短文波澜突起,因为有美女来了,要出故事了。而且其中一个‚玉人‛的‚玉‛、一个‚叩窗‛的‚叩‛、 一个‚相公饥乎?‛的‚饥‛,都用得很准、很传神。再看全篇,没有一主语‚我‛,但谁都知道在写我。
34
除一个副词‚遂‛外,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因此,句子很干净、传神。我觉得这就是语言要精、句子要短的代表。
五是语言要有味。语言像京剧,很讲究韵味。我们读名家的文章,一看就知道是谁的手笔。而且不同内容的文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故乡》)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鲁迅《孔乙己》)
这两段文字,分别是鲁迅两篇短篇小说开头的第一个自然段,是个过度性的段子,一般需要它的语言流畅自然,简洁明了。所以我们一读,就顿时品出了这段文字的‚平实味‛。这种平和、诚实的味道,就像领导班子里的长者,德高望众,朴实无华、不事长扬。
再读下面的文字。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毛泽东诗《送瘟神》引言)
35
章,又有不同的韵味。我们且读这些文字。
一读以上两段,就感到这些文字的清新活泼,足以表达出作者挥笔作文赋诗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我们把这类文字称为‚甜蜜味‛。
再读下面的文字。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学生闻之,国贫而君忧,君忧而臣辱,君辱而臣之死矣!(杨慎《策论》)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写出了诸葛亮决心率师出征的紧迫心情。笫二段文字大家可能生疏一点,这是明代状元、新都人杨慎当年参加殿试时写的一道策论的头一段话。杨慎写这道策论时,正是正德六年(1511),明朝到了国弱民穷的地步。杨慎在这段文字中,写出了自己忧国忧民忧君的焦虑心情。据说,武宗皇帝看了这段话后,深为感动,遂点杨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这两段文字又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急迫感、‚焦灼味‛。我们能够体会到局势的严峻和问题的严重,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鲁迅的《伤逝》中,读出一种‚忧郁味‛:什么‚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从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读出一种‚激越味‛:‚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
36
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那到底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从孙犁的散文里读出一种‚恬淡味‛:‚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前面,我挑选的语言段子都是各有味道,各有特色的。我们只有对这类段子读多了,写多了,优秀短文的味道品足了,语言特色也就随之而养成了。
六是开篇要出味。短文不象长文,回旋余地大,可以先不急,慢慢见味道,这叫‚凉水泡茶慢慢浓‛。而短文不行,短文文字不长,我们字字句句都要珍惜它。这就要求我们开篇就要有味,一上来就要传情,一两句话就要见到文字的功力。这种‚开篇见味‛的写法,我把它叫住‚定调‛在先。这调定不准,好像后面的行文就没有劲。《三国演义》开篇词讲得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红楼梦》笫一回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开篇诗更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安娜卡列妮娜》的引言更绝:‚幸福的家庭大体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我前面讲的‚语言要有味‛中的若干援引语段,全都是文章开头的话。因此,写短文时,锤炼好笫一个自然段,推敲好头一两句话,非常要紧。
(九)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标点
37
符号是‚小儿科‛,什么人都会用。其实用好标点符号也有学问。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的作用的。新式标点,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到英国考察时第一个从英文中引进来的。原来,我们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读它时,第一个任务就是断句。所以古人读完书后,满篇都是圈圈点点。
现在我们的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3大类24种之多。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这7种为点号;引号 、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这9种为标号。以上两类是常用的;其余还有注释号 ※ 隐讳号× 等8种才叫符号,相对用得少一些。
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派准用场,让它各负其责。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中尽量不用标点,特别是不要滥用引号,它容易使题目显得做作。
2、一些确需加引号的单词,在行文中第一次使用时可加,以后可尽量不用,以便文字显得干净。
3、不要用逗号代替句号。句号的使用是一层意完了、一句话完了或者变换主语了,都应用它。这里不要用逗号代替句号,也不要用分号代替句号。
4、为了文章的精炼,短文的句子要注意在状语后,谓语、补语前,内臵主语前,适当注意使用逗号或顿号,以
38
便使得句子变短、好读。
5、感叹号要防止滥用,以免显得情绪没有节制。 6、省略号要控制使用,以免使人说你,黔驴技穷又要掩盖。
7、陈述句式中有疑问或祈使内容时,一般使用逗号或句号,而不用疑问号或感叹号。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