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瑾莉
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年第08期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为河南省高等教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遵循。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河南省高校深化“一带一路”合作进行了全新战略布局,为未来一段时期河南省高校开放办学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培养实践要求和现存问题,积极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加快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放办学水平。
一、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全方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务实合作,深入推动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文化交流,是河南省各级各类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新要求,紧贴建设经济强省需要,促进构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交流、融合新格局的时代使命。 二是加快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与沿线国家共享资源、互通有无、互鉴经验,是打破河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瓶颈、促进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扩大国际影响力,办好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是全面提升河南省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急需大量既懂国际通行规则,又有丰富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社会文化、政策制度、培养模式差异明显,国际化人才培养涉及专业广泛、培养规格多样、教学要求各异,在推动境外实体办学等方面仍有诸多体制性障碍。这些巨大挑战必将促进河南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模式等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带来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地方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河南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不断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步伐。截至2021年5月,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的合作)有百余个,位居各省份前列。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在豫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7763人,来
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教育层次和类别全覆盖。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20年5月,河南省先后在格鲁吉亚等国家建设了12所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培训学员近5万人。但总的来看,河南省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笔者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多年来深入实施开放活校战略,国际化办学起步早、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目前,学校有“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150余人,覆盖本、硕、博3个层次,还与英国提赛德大学等8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河南省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校国际化办学发展不均衡。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时,以学历教育为主、互派交换生为辅,来华留学生相对较少,缺少高层次国际间科研合作,国际化办学类型不够丰富,层次也有待提高。同时,在国际化课程开设、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国际知名专家讲学等方面急需加强。
第二,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较弱。一方面,教师开展国际化教学的主动性不强,他们虽然能够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但实际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开展国际化教学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外语能力相对较弱。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还有17%的教师不能使用外语教学;海外研学机会稀少,超过一半的教师没有出国经历;国际化教学内容偏少,融合国际前沿学科知识、国际化特色内容等不充分。
第三,国际化办学保障措施不到位。缺少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軟硬件设施,如外文图书资源不丰富、外籍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出国学习交流机会少、国际化办学环境氛围营造不够以及学生交流学习奖助金和课程免修等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第四,学生国际化素质不高。一是学生外语水平普遍较低。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外语能力不过关,仅有33%的学生外语能达到熟练水平。外语语言为俄语、韩语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是零基础,学习困难较大。二是学生海外学习经历欠缺,93%的学生从未出过国。三是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训练不够,知识结构单一,国际化视野亟待提升。 三、地方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高端引领,开展高水平联合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应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的联合培养,提高办学层次;深化内涵建设,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学历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动成立中外合作办学实体机构。比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俄罗斯百年名校乌拉尔联邦大学合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在马来西亚设立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合申办孔子学院等,都是河南省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化办学的代表性成果,有效提升了学校国际化办学影响力。
(二)主动依托国际组织,促进教育多边合作交流
地方高校应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新丝绸之路高校联盟”“亚太大学联合会”等平台建设,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增进与友好城市或联盟学校的科技人文交流,促进教育领域多边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广阔国际平台。比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度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先后成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此外,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等,国际化育人平台进一步拓展。
(三)加快更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
首先,学生的政治素养要过关。地方高校要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具备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能力。其次,学生的知识储备要过关。地方高校要培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急需的通晓国际规则、熟练使用外语、懂得现代管理、熟悉多元文化、具备专业知识及当地人文地理知识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最后,学生的能力要过关。除了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地方高校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国际化运作、信息处理、团队合作、快速适应、改革创新等综合能力,以帮助学生应对国际化合作复杂多变的环境。 (四)优化调整国际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和针对性
地方高校应重点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土木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等基础建设人才,贸易金融、物流交通等经贸活动人才,以及文化旅游、政治法律等人文交流人才的培养。此外,要加大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鼓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小语种+专业”合作办学,缓解非通用外语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比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优先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测绘工程和建筑学四个专业与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了双方优势特色资源的融合创新,贴合了“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需要。
(五)不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地方高校应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加强跨领域多学科知识学习,加强国际化特色课程开发,增加外语尤其是小语种的学习与训练;变革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质量数字资源,开展国际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新協同模式,联合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产业经济带、经济走廊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比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注重国外先进文化元素的吸收,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既注重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培养,又强调跨文化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学校着力打造“理论+外语+应用技能”国际化课程体系,融合引进外方师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数字资源、管理理念等优质资源,创新采用“2+2”“1+3”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沈鹏熠.“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1). [2]单春艳.“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编号:2021-DJXM-010);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2020〕-JKGHZDZB-0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158)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责编:初 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