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基处理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处理统一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降水方式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本工程有较丰富地下水,地基处理统一采用强夯处理,若单采用强夯,由于土体中地下水的渗透性小,难以及时排除,造成了土体内存在有较大的水阴压力,致使强夯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强夯之前首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所以才用轻型井点降水法降低本工程地下水。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结构
由于场地已经开始施工,在本次补勘中场地已经过平整处理,除局部地层未出现,其它地层与详勘报告一致。现从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1打桩杂填土
杂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含有砖块、碎石及建筑垃圾等,于初勘阶段陆续回填至今,为新近填土,未进行分层压实。该层顶标高~,层厚~,全场分布;
①-3塘泥打桩
灰黑色,流塑,饱和。含有机质、腐殖质,有臭味,原为塘底淤泥,土质差。该层顶标高~,层厚~,仅在SB24、SB25、Z62、Z181、Z306处分布;
②-1打桩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塑,饱和。含云母、氧化铁等,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局部为粘质粉土。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②-2打桩粘质粉土
灰黄色,稍密,湿。含云母及有机质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②-3打桩砂质粉土
灰色,稍密,湿。含云母、有机质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局部为粘质粉土。该层顶标高~,层厚~,全场分布;
②-4打桩砂质粉土夹粉砂打桩
灰色,稍密,湿。含云母及有机质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夹粉砂。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⑤-1打桩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
灰色,流塑,饱和。含腐殖质、有机质及贝壳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夹粉砂薄层,底部粉砂含量较多。该层顶标高~,层厚~,全场分布;
⑤-1夹打桩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稍密,湿。含云母及有机质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薄层。该层顶标高~,层厚~,仅在总装厂房区域分布;
⑦-2a打桩细砂打桩
灰色、青灰色,中密,湿。含云母、石英及有机质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该层顶标高~,层厚~,仅在成套厂房区域缺失;
⑦-2c打桩砾砂
灰黄色,中密,湿。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约占25%~30%,磨圆度一般,呈棱角状,粒径一般为~2cm,最大可达5cm,成分为石英砂岩,局部为粉细砂及粘性土,呈半胶结状。该层顶标高~,层厚~,在成套厂房、转子厂房、配送中心及综合楼区域分布;
⑧-1a打桩粉质粘土
灰绿色,硬可塑,饱和。含有机质、氧化物斑点等,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⑧-1c打桩粉质粘土打桩
灰黄色,硬可塑,饱和。含有机质及铁锰质条纹等,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⑧-2打桩含砂粉质粘土打桩
灰黄色,可塑~硬可塑,饱和。含有机质及铁锰质氧化物等,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局部含有粉砂、砾砂。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⑧-3a打桩粉质粘土打桩
灰黄色,硬塑,饱和。含有机质及铁锰质斑点等,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⑧-4a含砾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硬可塑,饱和,含砾砂。含有机质、铁锰质斑点及高岭土团块等,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局部含有砾砂、角砾。该层顶标高~,层厚~,零星缺失;
⑩-2打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成块性差,呈碎块状、土状,少量块状岩石用手可折断、捏碎,岩块碰击声沉,无弹性,轻敲易碎,干钻不易进尺,局部含有角砾。该层顶标高~,揭露层厚~;
⑩-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呈柱状,原岩结构较完整,风化裂隙发育,泥质胶结,敲击声嘶哑,易击碎,偶见少量砾石。该层未揭穿。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据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地下水存在三类地下水,即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 ①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土层中,其渗透性较弱,分布广泛而连续。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垂直蒸发排泄为主,地下径流微弱。其水位受季节及大气降水控制,动态变化较大。勘察期间处于雨季,其实测水位埋深在~之间。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及季节影响有一定变幅,年水位变化约~。
②孔隙承压水
场区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⑦-2层中,承压含水层埋深~,其水位受气候影响不明显,径流较慢,一般以人工掘井为主要排泄途径。根据掌握的附近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粘性土充填情况,⑦-2层中地下水单井出水量Q=100~500m3/d以上。
③基岩裂隙水
本场地基岩裂隙水埋藏深,水量贫乏,对本工程的施工几乎无影响。 3、工程难点
(1)本工程施工任务主要为强夯施工,且施工时有交叉施工问题,施工顺序和施工组织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
(2)强夯工程施工最怕下雨,施工前应充分考虑下雨所造成的影响。 (3)由于施工机械设备多,应合理布置施工区域和场地;
(4)施工过程要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生产调度、工期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运行体制;
(5)地基降水方式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 二、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强夯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第一次主夯 第一遍夯后间歇 第二次主夯 监测 监测 场地平整 井点降水 施工准备 第一遍夯后间歇 第三次主夯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 间歇 整平 监测
三、主要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
主要技术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我司对场区的强夯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施工前设置轻型井点,形成降排水系统,降低施工区的地下水位,疏干场区内积水,以确保强夯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根据填土的含水量及土体饱和状态等土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强夯施工工艺。对含水量大于40%的饱和粘土采用强夯置换的方法,抛填建筑垃圾和干土料等,形成石块墩;对于填土含水量在25%-40%间的非饱和土体,施工中易夯成橡皮土或地表隆起,施工时采用在夯坑中推填干土料或部分块石的置换施工方法,以形成强度较高的置换墩体,并吸收填土中的自由水,达到降低其含水量的目的;对于填土含水量较低(小于25%)接近击实实验最优含水量(%)的非饱和土体,采用直接强夯的方法。
(3)考虑到粘土渗透性较差的因素,施工中夯击次数宜少,夯击遍数宜多,每遍之间间隔时间不小于1-2周,这样才有利于土体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4)夯点均采用梅花形布置,强夯置换点间距一般为锤径的2-3倍,强夯点间距为,满夯一遍1/2压锤。
1、强夯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措施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2)施工前用推土机将场地分区整平,整平标高允许误差为±100mm。整平后进行初步压实,以便施工机械行走。
(3)强夯施工前应对原状土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与强夯处理后的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处理效果。
(4)强夯施工现场设置配电箱,一个为维护用电,一个为照明用电。
(5)地下水位较高时,在各施工区设置轻型井点,以保证整个强夯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低于始夯面2m。
(6)由于每遍点夯后根据底层条件设计要求一定的间歇时间,为保证吊车连续施工,施工时以每台吊车一周可完成的工作量为基准划分施工区域,以便完成一个区域后直接进入下一区域进行施工。 、强夯施工的基本要求
(1)施工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的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配备无缝钢管或角钢门架,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当场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3)强夯施工应严格按规定的强夯施工设计参数和工艺进行,并控制或做好以下工作: 1)起夯面整平标高允许误差为±100mm。
2)夯点位置允许偏差为200mm。当夯锤落入坑内倾斜较大时,应将夯坑底填平后再夯。 3)夯点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为:每个夯点达到要求的夯击数;要求达到的夯坑
深度;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小于原体试验确定的值。
4)强夯过程中不应将夯坑内的土移出坑外。当有特殊原因确需挖除部分土体或工艺设
计为用基坑外土填入夯坑时,应在计算夯沉量中扣除或增加移动土的土量。
5)施工过程中应防止因降水或曝晒原因,使土的湿度偏离设计值过大。
、施工参数 (1)夯锤
夯锤选用重200kn、直径左右、锤底静压力40kPa、锤底带有4个对称排列圆形气孔的钢锤,气孔直径宜为250mm。 (2)夯击遍数及夯击能
强夯工艺采用二遍点夯,完成后进行一遍满夯。主夯、次夯的夯击能为3000kN·m,满夯的夯击能为1000kN·m,施工前要通过钢尺检查提升高度,以保证夯击能,要求强夯时提升落距为15m,满夯时一夯挨一夯、一夯压半夯,每点夯击数宜为3-5击,最后两击宜小于5cm。 (3)夯点间距
强夯夯点布置按梅花形布置,夯点间距第一遍夯击点间距;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间。满夯要求夯印搭接,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的1/2。
(4)夯击击数
主、次夯的击数约为12-15击。主次夯的击数尚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①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5)遍间间歇时间
为保证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充分消散,每遍点夯完成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间歇再进行第二遍点夯的施工,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和饱和度较大的软土地基应不少于2周,对于渗透性较好且饱和度较小的地基,可以连续夯击施工。 、强夯施工
本次强夯采用多遍夯击,次序为:主夯-次夯-满夯,能级依次减小.每遍夯完后应将地面推平碾压。
强夯后要求达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强夯影响深度不小于6米。当细粒土强夯地基表面存在松动薄弱层时,应予挖除处理,再铺设相应厚度的人工填层。 (1)夯架拼装
强夯机采用履带吊车,配相应无缝钢管或角钢门架,夯锤脱钩采用自动脱钩器。门架起增大机械设备的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作用,同时防止落锤时臂杆回弹。在现场逐一拼装,并确保拼装牢固。 (2)夯击步骤
①清理并平整施工现场;
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吊车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 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段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⑥重复步骤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并做好夯击记录;
⑦重复步骤③至⑥,完成第一工作区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然后进入第二工作区施工第一遍点夯;
⑧用推土机将填料推入夯坑,平整场地,并测量场地高程;
⑨在间隔时间后,由第二工作区返回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2、3遍夯击,最后进行低能量普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施工监测
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4)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4)压实及整平
强夯完成后用推土机进行整平、压路机压实,要求整平面高程偏差为±100mm。 (5)强夯施工质量与验收
①检查施工过程中设专人检查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②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试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
③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对一般建构筑物,每个建构筑物地基的载荷试验检验点不少于3点;对重要的建构筑物,每个建构筑物地基应增加载荷试验检验点的数量。
④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通过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取样和平面载荷试验)或土工试验确定。
⑤强夯地基经检测后,当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达不到原定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夯等其它措施。
2、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措施 、井点管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轻型井点降水联合强夯加固方法旋工存在一定的相互干扰,若施工方案或者施工程序不能合理协调,不但影响施工效果,而且也影响施工工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两遍降水。按正常设计,分为两遍插管,两遍降水. 、井点管成孔工艺
我司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选用以下三种井点管成孔工艺: (1)水冲湿法成孔
水冲湿法成孔,就是利用高压水枪的冲力,边冲边晃动,水力成孔。此法成孔速度快,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于软土地区井点管成孔。但是此法易形成地表明水,尤其是在上部地 基土不均匀、渗透系数大或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影响施工进程。
(2)干法成孔
本工程试用了钻机施工干法成孔和机械振动干法成孔:钻机干法成孔,工艺较简单,易控制多余水量;但速度太慢,成本高,无法适应大面积施工。机械振动成孔,工艺较简单,速度较快,成本较低,适合大面积施工;但振动成孔,插管封管后,试验结果表明,难以抽取地下水,存在漏气现象。研究发现,机械振动成孔后,孔底残留粘土较厚,易封堵井点管过滤管部分。
(3)机械振动+水力洗孔联合成孔法
先用机械振动成孔,然后用低压水枪洗孔,待成孔后,插入井点管。此方法,工艺较为简单,易控制多余水量,成孔速度快,成本低,适应大面积施工。低压水力洗孔,清除了孔内残留粘性土,有利于井点管的埋设。
我司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及各专家激烈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机械振动+水力洗孔联合成孔法,工艺较简单,成孔速度快,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施工,所以在此项目中选用机械振动+水力洗孔联合成孔法。 3、测量放线施工 、控制点布置与保护
对建设方提供的建筑施工控制方格网、控制点、高程基准点等关键部位应重点保护,并列详细文字资料备案。同时对建设方提供的测量标志、图纸资料进行复核和复测,结果一周内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施工控制点应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用40×40×100cm现浇混凝土柱放置。为方便施工,在施工区内部加密布置临时控制点。所有临时控制点也应严格保护,
防止机械或人员扰动,并且应不定期进行复检,发现异常或偏差超出规范要求之后要立即进行纠正。
施工过程中对总包方提供的测量标志必须妥善保护,施工过程中覆盖的测量标志应妥善移出,施工完成后准确将原标志恢复。 、桩位(夯点)测放
桩位(夯点)测放及标高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和塔尺。
桩位(夯点)测放前,应根据施工图和厂区坐标系计算出各控制点和桩位(夯点)的坐标,经复核无误后,填写《施工桩位(夯点)坐标一览表》,以备测放桩位(夯点)时使用。向全站仪内输入坐标时应两人进行复核,防止出错。
桩位(夯点)可根据施工进展用极坐标法分批测放。桩位(夯点)采用白灰做标识,夯点测放误差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与保护
①测量放线采用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先由现场技术员进行复测检查,再由质检员检查确认无误,然后由项目总工审定,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签字。
②检查验收可分阶段进行,即在每批夯点测放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线报验单》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进行施工。不经验收的桩点严禁使用。
③技术人员负责将已验收的夯点向施工机台进行交接,交接后的夯点由施工机台负责保护,发现桩点被破坏时应及时上报现场技术人员处理。
四、质量控制及检验 1、质量控制体系
(1)根据ISO9001体系我项目部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①强化质量管理,增强职工质量意识。 ②确保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
③严禁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杜绝一般质量事故,努力克服质量通病。 (2)质量标准 ①保证项目:
强夯地基施工的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及各夯击点的夯击数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强夯的夯击遍数和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必须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②基本项目:强夯后,场地表面不得有松土。 ③允许偏差项目:
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1 2 3 4 项目 夯击点放线位置 夯击点中心位移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mm) 50 150 ±20 30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全站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3)本工程应遵循以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4)文件和资料统一由资料员收集,包括:
①公司新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有关支持性文件。
②各类技术标准,规范;验收标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方案;作业指导书;设计变更;技术变更;技术标准;图纸会审,工程质量记录等。
③项目部质量记录按职责分工分别由各专业人员负责填写,做到内容真实齐全,字迹清晰,内容齐全,并与工程进度同步,并统一汇总到资料员处。
④对于施工中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坚决予以返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5)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由公司牵头,工程科技部具体负责,项目部设技术负责人、设专
职质检员,并明确施工技术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督促。
①质量检查程序
每道工序的施工应按技术规范的要求,班组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施工员及时进行工序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检验报告单交质检工程师检查,经检验合格签证后将自检资料报监理工程师查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认真进行整改,直至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的程度,并吸取教训,以免产生类似的问题。
每一单项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中间交工的检验。现场施工员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项目、方法、频率进行自检。符合要求后报送监理工程师检验,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该单项工程即可计量支付。
质检过程中,质检人员应认负责,检测方法正确,检测频率符合要求。 2、质量控制
(1)为保证地基加固效果,在设计范围内布置夯击点位。 (2)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
(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4)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5)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①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时间需记录。 ②用水准仪对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记录。
③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④记录最后2击的夯沉量,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 (6)控制措施
控制原则:工程质量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照本公司ISO9001:2015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进行过程控制,争创过程精品。坚持对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苗头阶段。质量评定坚持优良标准,一切以数据说话,严禁凭想象办事。
1)组织上进行控制
①在公司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建立项目经理领导责任制,形成有生产责任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资料员参加。
②质量回访制度:对已完成工序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进行分析,为提高今后的施工水平提供经验指导。
③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日常工作中定期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有效保证质量的高水平。
④建立相应质量奖惩制度,公司与项目部、施工队等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与经济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严格兑现。
2)技术上进行控制
a、各施工班组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要求和根据强夯试夯测定的强夯施工参数进行施工,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
b、施工前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基准点,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订立好施工基准线,以此放准夯击范围和夯点点位。
c、施工前认真阅读施工技术文件,并层层进行技术交底,做到所有施工人员对设计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心中有数。
d、在施工图纸上,以纵坐标1、2、3、4……表示,横坐标A1、A2、A3、……表示;每打一个夯点,记录员应如实对号进行记录,并在施工图上标注圈记,避免错位和漏夯。
e、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f、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g、施工时,落锤应平稳,位置准确,当坑底出现倾斜时,应及时回填土整平后再行夯击。 h、认真做好每一个夯点的每一击沉降测量记录,并计算出该夯点的总夯击数和每击沉降量。特别是对每个夯点的最后几击沉降测量应准确并填写相应的夯点记录表。满夯施工时采用锤印搭接的方法施工。
i、如遇松软土层,夯击击数已接近最大锤击数而每击下沉量仍很大应在停下来填满夯坑,先打附近其它点再补夯前点。
j、及时整理好资料,并按每次夯击资料添好内部强夯施工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表格。 k、施工过程中对已放夯点应进行保护。
l、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沉降量。 m、强夯施工中应根据场地地形考虑,排除地面积水。 3、检验
(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低能量满夯的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结束28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9点,其中:动力触控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以确定强夯加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满足如下要求:
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设计文件要求
有效加固深度内地基土应满足松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变形特性满足沉降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检验。
(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D为夯锤直径)且小于150mm。 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1 范围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尺量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2 横坡 ±% 坡度尺量 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2、现场从事强夯作业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必须持有从业操作合格证。 3、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控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
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4、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5、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6、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7、应定期对起吊装置、钢丝绳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磨损或断丝现象应急时进行更换。 8、强夯作业时,应对作业区周边50m范围内进行防护,并作出醒目标识及警戒,防止机械、人、蓄误入造成伤害。
9、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每次夯锤起吊时,应确认吊钩与锤挂接牢固,不能出现虚钩现象,操作手起吊时,应在周边挂钩人员离开后再进行。
10、施工作业时,必须设置专人进行强夯指挥,车辆挪动时,必须经指挥员同意才可挪动,防止机械落入夯坑。 六、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我司将决心花大力气,多投入,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树立公司形象。 1、内部管理
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抓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
开工前,对工地周围采取全封闭施工,每天定人定时间对围挡进行清洗,保证围挡清洁、美观。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持证上岗。项目经理部每周一次文明施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2、协调工作
(1)处理好施工干扰工作,尽量减少施工对附近居民生活和交通运输的干扰和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在按照合同条款和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切服从业主,一切尊重业主,同业主、监理以及相邻等单位之间建立真诚、友好、融洽、祥和的合作关系,为圆满实现本工程修建目标奠定基础。
(2)开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七、地基强夯处理应注意的事项 1、强夯前场地土层需稳定、固结
适用的强夯法回填土场地需先进行自然堆载预压,自然预压堆载时间,堆载时间要让土层稳定,处于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等要设塑料排水带砂井等排水竖井,总之在进行强夯或者强夯置换前要使场地的土层达到自然固结或者预压固结。 2、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强夯置换法可适用高度饱和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对地基变形控制不严格的工程。 3、试夯确定地基承载力、参数、场地高程
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夯后记录试验参数,夯点的累击次数,累计沉降量,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强夯结束后一周至数周,要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以判定强夯设计、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试夯后也可确定累计沉降量,可以预估试夯后场地的水平高程、场地是否需要补土或者削土。 4、大面积施工前场地条件
施工前场地要进行平整,场地表面如果有巨大的孤石要先清除,笔者曾遇到一个工程,强夯场地表面有很多花岗岩巨石,工程技术人员都比较头痛,最后决定试夯后清除表面孤石并整平场地;试夯后确定是否需要补土或者削土,使整个场地强夯后的地面高程能达到设计要求,以免强夯后地面标高偏高或者偏低,偏高则需削土,偏低则需回填土或再做地基处理,两者皆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和施工工期的延长。 5、场地地表下是否有地下水
如果强夯场地地表下有地下水,强夯过程需要有排放地下水的措施,如挖集水坑、排水沟等进行抽水排水;如果没有排除地表下的地下水,强夯过程,土体中的空隙水将无法被挤压排出、土体的空隙率将很高、密实度差,场地经强夯后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6、排查场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是否设置隔震沟
由于强夯对地面的挤压作用比较大,所以必须排查强夯区域场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市政设施情况,以面强夯破坏现有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如果有上述构筑物等,
则应设置隔震沟,由于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没有涉及强夯隔震沟如何设置的内容,笔者依据个人工程实践认为隔震沟的深度宜为强夯影响深度的倍以上或者宜现场试验决定,隔震沟的开挖需符合土方放坡稳定要求。
7、开工前检查夯锤重量、形状、面积、锤底静接地面积
由于强夯机械的型号各种各样,而且不同的夯锤其重量、面积、形状、锤底静接地面积也不相同;夯锤的重量不同、面积不同,强夯过程将造成夯锤对地面的冲击力不同,所以施工、监理人员必须检查锤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是有些工程人员不重视、不注意的。 8、施工过程夯点的布置、间距问题
强夯的夯点布置放样需符合设计要求,夯点形状、间距(一遍强夯或者二遍强夯)都需符合设计要求,夯点夯锤之间重合、叠加的部位需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如果夯点间距过大或者夯点布置形状将改变将改变地基处理的面积率,使有部分土体的地基处理效果变差。 9、检查核实夯击能
强夯的夯击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即夯锤的锤重、面积、夯锤提升高度需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冲击能,施工、监理人员需旁站核实强夯夯击能量。 10、检查记录点夯累计夯击数、最后两夯的平均沉降量
由于部分工程人员对设计条文不理解,没有重视控制核查点夯的累计夯击数和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使得场地强夯后地基处理深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土体颗粒的密实度和孔隙率也不能达到密实要求,这是我们工程人员要理解和注意的。 11、地基处理范围(宽度和长度)需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基础的受力范围为~3倍基础宽度所以建筑地基处理的范围需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能处理得到的或者无法处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地基需进行另外的地积处理(如置换法、桩基础、水泥搅拌桩等)。
12、个别土质情况不同的夯点
如果强夯过程由于土质情况不同导致累计沉降量比较大的夯点需进行回填补土、强夯处理,采用多次夯击、最后三击的平均沉降量需符合设计要求。 13、强夯点夯后需进行低夯能量的满夯
强夯点夯完成后,需推平场地、以低能量满夯,把场地表面的松土夯实,所以满夯后无需进行场地平整,这是一项施工内容和工序,无需再进行场地平整以增加建设成本。 14、强夯后检测问题
强夯后需依据《地基与基础验收规范》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每个构筑物基础地基检测不少于3点且符合设计要求,本规范不同于公路市政的强夯验收规范。 15、强夯竣工图的绘制
强夯完成后,需依据实际情况完成绘制夯点竣工图,确定强夯区域范围和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施工、监理人员需进行签章,为以后改建、扩建工程提供相关依据。 16、施工安全问题
由于强夯机械属于起重机械,在强夯起吊或者落锤过程中严禁人员站在起重臂旁边,也严禁落锤过程中工程人员靠近强夯机械,防止锤击过程中的飞溅物伤到人员。 17、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根据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做好井点降水排水,以确保施工质量。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土虚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夯,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进行强夯。 18、防震措施
(1)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强夯施工区域内,基本上可不考虑防震措施。如有不明建(构)筑物等地上设施,在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开挖防震沟进行防护(开挖深度低于其基础,防震沟较深时用细沙回填),以免强夯对其造成破坏。同时在其附近设置监测点,随时监测强夯施工时对其产生的有害影响程度。
(2)试夯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地下管线、构筑物等地下设施,如有靠近地下设施,则强夯施工时,最靠近地下设施的夯点与地下设施的最外边(靠近强夯施工区域一面)的间距≥6米,在6米范围内根据地下设施的埋深开挖防震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