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35kV电容器组交接及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2023-10-01 来源:易榕旅网


××变电站××kV××电容器(串并联、集合式)间隔试验作业指导书

批 准: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编 写: 年 月 日 试验负责人:

试 验 日 期: 年 月 日 时至 年 月 日 时

××供电公司××××班

Word文档仅供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变电站35kV 及以下××电容器(串并联、集合式)间隔交接验收试验标准化作业,大修后、预防性、必要时的试验可以参照本作业指导书进行修编,保留必要的试验项目即可。

2、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作业指导书中引用,而构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本作业指导书发布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

及技术资料都会被修订,使用本作业指导书时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及技术资料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试行)及修改说明 国家电网安监[2005]255号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 电安生[1994]227号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国家电网总[2003]407号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96-1996

安徽电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试行) 电生[2005]255号 局部放电试验 GB/T 7354—200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50 –1991 安徽电网并联电容器组管理规定[2005]63号 试验仪器使用说明书

3、试验前准备工作安排 3.1 准备工作安排

√ 序号 1 2 内 容 根据试验性质,确定试验项目,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使全体工作人员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被试设备出厂和历史试验数据,分析设备状况 标 准 不缺项、漏项 明确设备状况 责任人 备 注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3 4 根据现场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填写工作票 准备试验用仪器仪表,所用仪器仪表良好,有校验要求的仪表应在校验周期内 工作票填写正确 仪器良好 3.2 人员要求

√ 序号 1 内 容 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高压试验技能,能正确操作试验设备,了解被试设备有关技术标准要求,能正确分析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电容器、电抗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缆、放电线圈、避雷器专业理论知识。 所有工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数量满足工作的要求。外来临时工作人员应进行安全措施、工作范围、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教育,工作时必须指定专人监护 责任人 备 注 2 3.3 仪器仪表和工具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名 称 温湿度计 兆欧表 介损测试仪 直流电阻测试仪 型号及编号 单 位 只 台 台 台 套 套 套 台 套 套 块 套 根 块 数 量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若干 1 误差±1℃ 2500V 介损测量准确度为1%,电容量准确度为0.5% 0.2级(应根据被试设备具体情况选择直流电阻测试仪,必要时应准备单双臂直流电阻测试仪) 输出电压高于试验电压,输出电流大于绕组的泄漏电流,通常在0.5mA 以上。电压波纹小于3% 输出电压高于试验电压 根据被试设备电压等级、容量选择合适的试验变 不小于100A 100Hz以上,试验电源要求背景噪声水平应低于标准对被试品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50%。 根据放电计数器内阻选择 0.5级 备 注 直流发生器 调频谐振耐压仪 试验变压器 回路电阻测试仪 局部放电测试仪 放电计数器测试仪 电容表 试验电源 导、地线 万用表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15 16 17 18 试验围栏 安全带 绝缘带 工具箱 盘 根 盘 箱 1 2 1 1 常用工具 3.4 危险点分析

√ 序号 1 危险点 工作人员与带电部位不能保持安全距离 性质(共/个性) 共性 危害预想 人身触电 预控措施 1)认真履行监护制度; 2)开好现场交底会,交代带电部位及应保持的距离; 1)使用前检查梯台的良好性; 2)正确放置梯台; 3)必要时设专人扶梯台; 4)使用单梯禁止站在1米线以上的梯登上,且只能站一人; 1)上下传递物件必须使用工具袋 2)禁止上下抛掷; 地面工作人员不要在高处作业下方逗留; 拆除套管接头方法正确; 专人检查接线,确认正确; 2 登高梯台使用不正确 共性 人身伤害 3 4 5 6 7 8 9 10 上下抛掷工器具等物品 高空落物伤人 损坏瓷瓶 试验接线错误 拆装引线未做好捆绑固定措施 拆除引线失去接地保护 试验设备接地不良 试验前后不对试品充分放电 共性 共性 共性 共性 共性 共性 共性 共性 高空坠落、砸伤人员、损坏设备 人身伤害 设备损坏 试验设备损坏 引线下落碰做好引线捆绑固定工作; 伤设备、人员 感应电伤人 不得拆除接地线; 人身伤害 人身伤害 试验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试验仪器与设备的接线应牢固可靠 试验前后用放电棒对试品充分放电,分散式电容器应逐只进行放电。 3.5 人员分工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1 2 3 试验负责人(安全监护人) 试验接线 仪器操作及试验数据记录 项目 工作人员 4 试验程序 4.1 开工

√ 序号 1 2 内 容 工作负责人全面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与工作票一致,是否与现场设备相符 工作负责人向工作人员交待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明确工作范围 工作人员签字 3 试验电源取自设备区试验电源箱,接取电源前应先验电,确认电源电压和电源类型无误后接取,接拆电源时必须由两人进行,严禁带电拆接电源线、严禁使用“一 火一地”电源工作,使用的电源线应无老化、腐蚀、破裂,不得有中间接头或跨接。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

4.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 √ 序号 试验项目 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试验方法 测量极对壳绝缘电阻,测量时电容器两极短接接测试线,外壳接地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测量绝缘电阻外壳应接地,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2)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试验标准 1)串并联电容器每台绝缘电阻不低于2000 MΩ 2)集合电容器一般不低于5000 MΩ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1 2 电容器电容量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1)电容表选择在合适的档位 2)测量时,电容表的两根测试引线分别接至电容器每相(或组)的两端进行测量 1)串并联电容器电容值偏差不超出额定 1)拆线时要注意不要转动电容值-3%~+10%范围内 器的套管;测量完成后恢复接线 2)串并联电容器组中任意两2)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湿线路之间的电容的最大值与度 最小值之比应不超过1.02 2)集合式电容器电容值偏差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试验标准 应在额定值0%~+10%范围内 ,同时不应小于出厂值的95% 3)集合式电容器三相中每两线路端之间测得的电容值任意两线路之间的电容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10kV≤1.02,35kV≤1.01 4)集合式电容器每相用三个套管引出的电容器组,应测量两个套管之间的电容量,其值与出厂值相差在±5%范围内 1)集合式电容器极对壳试验电压为出厂值的75% 2)集合式电容器相间试验电压为0.75×2.15Un 3)并联电容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额定 电压kV 交接试验电压kV 6 19 10 26 35 63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3 电容器耐压试验 被试相两极间短接至高压,非被试相(交接、必要时) 短接接地 1)应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试验前后应充分放电 4 电容器并联电阻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电容器渗漏油检查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用自放电法测量 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应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电阻值与出厂值的偏差应在±10%范围内 5 用观察法,进行外观检查 渗漏油时停止使用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6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测量绝缘电阻时非被试端子及外壳应接地。 2)测量后应充分放电 试验标准 绝缘电阻一般不低1000MΩ。 1)交接时与出厂数据进行比较,应无明显变化 2)大修后、运行中不大于下表中的数值 温度℃ 5 10 20 30 40 运行中 2.0 2.5 3.5 5.5 7 大修后 1.5 2.5 3.0 5.0 8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放电线圈绝缘电测量时,被试绕组短接,非被试绕组短阻测量(预试、大接接地 修、交接、必要时) 7 放电线圈绕组的tgδ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建议采用正接线测试,一次绕组首尾1)拆线时要注意不要转动套管短接加压(全绝缘的10kV,分级绝缘以防渗漏油;测量完成后恢复的3 kV),二次绕组短接接测量引线 接线 2)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湿 度 8 放电线圈交流耐压试验(交接、必要时) 用感应耐压试验法 1)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2)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应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试验电压按出厂值的80%进行 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明显差异 9 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测量端子接至被测线圈的两端 (交接、必要时) 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测量时,被试绕组短接,非被试绕组短接接地 10 测量时非被试端子及外壳应接地。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拆线时要注意不要转动电抗器的套管;测量完成后恢复接线 试验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每次测试前后,应充分放电 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00 MΩ(20℃). 1)自行规定 2)与厂家及历次数据相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 1)三相绕组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 2)与上次测量值相差不大于 11 电抗器绕组电抗测量(大修、交接、测量端子接至被测线圈的两端 必要时) 电抗器绕组直流电阻 (预试、大修、交使用直流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 12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试验项目 接、必要时) 电抗器绕组的tgδ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电抗器绕组对铁芯和外壳交流耐压及相间交流耐压 (大修、交接、必要时) 氧化锌避雷器绝缘电阻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试验方法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2% 试验标准 1)20℃下的tgδ(%)值不大于:35kV及以下 1.5 2)仅对800kvar以上的油浸电抗器进行 1)油浸铁芯电抗器,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0% 2)干式空心电抗器只需对绝缘支架进行试验,试验电压同支柱绝缘子 1)35kV以上,绝缘电阻不低于2500 MΩ; 2)35kV及以下,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 MΩ;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13 被试绕组短接至高压,非被绕组短接地 每次测试前后,应充分放电 试验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14 被试绕组短接接高压,非被试绕组及外壳短接接地 试验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每次测试前后,应充分放电 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5 1)用兆欧表测量避雷器两极绝缘电阻,记录绝缘电阻值 2)用接地线对避雷器两极充分放电 1)将避雷器瓷套表面擦拭干净 2)采用高压直流发生器进行试验,高压测读表,测量电流的导线应使用屏蔽线 3)升压,在泄漏电流超过200μA时,电压升高一点,电流将急剧增大,应放慢升压速度,在电流达到1mA时,读取电压值U1mA值 4)然后,降压至75%U1mA电压,读取泄漏电流值 5)降压至零,断开试验电源 6)用放电杆对避雷器放电,挂接地线,更换试验接线 用兆欧表测量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 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试验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16 氧化锌避雷器直流1mA电压下U1mA及75%U1mA下的泄漏电流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1)测量后应对试品充分放电 2)升压时应呼唱 3)测量时应记录环境温度,阀片的温度系数一般为0.05~0.17%,即温度升高10度,直流U1mA电压约降低1%,必要时应该进行换算,以免出现误判断 4)注意与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直流1mA电压试验值与出厂值相比较,变化不大于±5% 2)75%U1mA下的泄漏电流值不得大于50μA 17 氧化锌避雷器底 自行规定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试验项目 座绝缘电阻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氧化锌避雷器检查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试验方法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试验标准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18 采用放电计数器测试仪检查计数器动作情况,重复3~5次 记录计数器试验动作次数 均应正确动作 1)对整体绝缘电阻参照制造厂规定或自行规定 2)断口和有机物制成的提升杆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sF6断路器:与出厂值及上次试验相比无明显变化 额定电压kV 试验 类别 <24 24~40.5 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断路器整体和测量前后充分放电 断口间绝缘电阻 试验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大修后 运行中 1000 300 2500 1000 19 断路器整体和断口间绝缘电阻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真空断路器 试验 类别 额定电压kV <24 24~40.5 2500 1000 大修后 1000 运行中 300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试验项目 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 (大修、交接、必要时) 试验方法 断路器合闸,将测量引线接至断路器导电回路两端。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接线时应做好防感应电触电和高空坠落措施,注意保持与带电设备距离 试验标准 1)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真空开关运行中自行规定,建议不大于1.2倍出厂值 3)电流应不小于100A 1)试验电压值按DL/T593规定值 2)相间、相对地及断口的耐压值相同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20 21 断路器应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 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2 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度的测量(预自行规定 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电流(交接、大修、必要时) 测量一次绕组、二次绕组,测量时非被试绕组和外壳应短接接地。测量二次绕组绝缘电阻的时间应持续60s,以替代二次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测量时非被试绕组及端子应接地。 2)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3)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应符合出厂规定值 23 绝缘电阻与初始值及历次数据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 一次绕组按出厂值的85%进行,出厂值不明的,按下列电压进行: 电压等级kV 试验电压kV 6 21 10 30 24 电流互感器交流一次绕组接高压,二次绕组与外壳短耐压试验(大修、接接地 交接、必要时) 1)断开电源,降压,绕组应充分放电并短接接地 2)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5 先将电压升至预加电压,预加电压为电流互感器局部工频交流耐压值的80%,停留10s后放电测量 将电压降至局放测量电压进行 (交接、必要时) 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1测量端子接至被测线圈的两端 固体绝缘互感器在电压为1)试验时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1.1Um/√3时,放电量不大于2)升压设备容量应足够 100pC 3)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2)在电压为1.1Um时,放电量安全距离 不大于100pC 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湿度 与初始值或出厂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26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试验项目 量 (交接、大修、必要时) 橡塑电缆绝缘电阻测量 (预试、大修、交接、必要时) 试验方法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试验标准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27 测量电缆主绝缘、外护套、内衬层绝缘电阻 1)测量绝缘电阻时非被试相应接地。 2)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3)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1)主绝缘绝缘电阻自行规定 2)外护套、内衬层绝缘电阻每千米不应低于0.5MΩ 当前者与后者之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加时,表明铜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可能被腐蚀;减少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 1)各电压等级推荐使用频率20Hz~300 Hz的谐振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及时间见下表: 电压等级 试验电压 时间 28 橡塑电缆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铜屏阻比 蔽层和导体的直流电阻 (交接、必要时) 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29 橡塑电缆主绝缘被试电缆心线悬空接高压,其他短接交流耐压试验 接地 (交接、必要时) 1)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2)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3)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5kV及以下 1.6Uο 5min 2)对26/35kV及以下的电缆允许采用超低频耐压试验,标准参照有关规程规定 3)对12/20及以下的电缆允许采用自流耐压试验,标准:交接为4.0 Uο,预试3.2Uο,时间为15 min 按制造厂规定执行 30 外护套直流耐压被试电缆钢铠悬空接试验电压,其他试验 短接接地 (交接、必要时) 1)测量前后应充分放电 2)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湿度 3)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安全距离 试验标准 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4.3 竣工

√ 序号 1 2 3 4 5 6 拆除试验电源线及设备短接线 检查被试设备上无遗留工器具和试验用导地线 将被试设备的一、二次接线恢复正常 清点工具,清理试验现场,拆除自设临时安全围栏 填写试验记录,运行人员验收签字 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内 容 责任人签字 5 试验总结

序号 1 试验结果 试验总结 2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6 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

符合性 评估内容 可操作性 优 良 优 良 可操作项 不可操作项 修改项 遗漏项 存在问题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改进意见

7 附录 试验记录

电容器(串并联、集合式)间隔试验原始记录 标识与编号 单 位 型 号 出厂序号 运行编号 试验参加人 审 核 1、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测量 (MΩ)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电容器电容量测量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Word文档仅供参考

试验日期 安装地点 制 造 厂 出厂日期 试验负责人 记 录 测量结果(MΩ) 实测电容量(μf) 环境湿度% 结 论 铭牌电容量(μf) 环境湿度% 误差(%)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备 注 3、电容器耐压试验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4、电容器并联电阻测量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5、电容器渗漏油检查 检查情况 6、放电线圈绝缘电阻测量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7、放电线圈绕组的tgδ测量 A相 B相 C相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施加电压(kV) A相 一次对其他(MΩ) tgδ 结 论 耐压时间(s) 环境湿度% 结 论 测量电阻值(Ω) 环境湿度% 结 论 B相 二次对其他(MΩ) 环境湿度% 结 论 电容量(pF) C相 Word文档仅供参考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8、放电线圈交流耐压试验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9、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10、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 AX对BY,CZ及地 BY对CZ,AX及地 CZ对AX,BY及地 环境温度℃ 换算温度℃ 11、电抗器绕组电抗测量 电抗值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施加电压(kV) 一次绕组(Ω) R15(MΩ) AX(mH) R60(MΩ) 环境湿度 % 使用仪器 BY(mH) 环境湿度 % 结 论 R600(MΩ) 环境湿度% 结 论 油温 ℃ CZ(mH) 吸收比 极化指数 环境湿度% 结 论 二次绕组(Ω) 环境湿度% 结 论 耐压时间(s) Word文档仅供参考 12、电抗器绕组的直流电阻 相别 数值 高压 A相(Ω) 实测值 换算值 B相(Ω) 实测值 换算值 C相(Ω) 实测值 换算值 三相不平衡率(%) 电阻值 油温(℃) 备注 13、电抗器绕组连同套管的tgδ A相 B相 C相 AX,BY。CZ及地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14、电抗器绕组对铁芯和外壳交流耐压及相间交流耐压试验 AX对BY,CZ及地 BY对CZ,AX及地 CZ对AX,BY及地 AX.BY,CZ对地 备注 15、避雷器绝缘电阻(MΩ) A相 B相 C相 Word文档仅供参考

电容量(PF) 试验电压(kV) 绕组的tgδ(%) 油温℃ 环境湿度% 电压(kV) 加压时间(s) 整 体 Word文档仅供参考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16、避雷器直流1mA电压(U1mA)及75%U1mA下的泄漏电流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17、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MΩ)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18、避雷器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 检查结果 直流1mA电压U1mA(kV) 测量结果(MΩ) A相 本体对其他(MΩ) 断口间绝缘电阻(MΩ) B相 C相 环境湿度% 环境湿度% 75%U1mA下的泄漏电流(μA) 环境湿度% 19、断路器整体和断口间绝缘电阻 A相 B相 C相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0、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1、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2、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度的测量 测量结果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3、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测量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测量电阻值μΩ 本体对其他 电压(kV) A相(Pa) 一次绕组对其他及地(MΩ) 二次绕组对其他及地(MΩ) 环境湿度% B相(Pa) C相(Pa) 环境湿度% 加压时间(s) 电压(kV) 断口间 加压时间(s) 环境湿度% 环境湿度% Word文档仅供参考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4、电流互感器交流耐压试验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5、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 测量结果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6、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 测量结果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7、橡塑电缆绝缘电阻测量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Word文档仅供参考

电压(kV) A相(pC) A相(μΩ) 主绝缘(MΩ) 环境湿度% 加压时间(s) 环境湿度% B相(pC) 环境湿度% C相(pC) B相(μΩ) 环境湿度% 外护套(MΩ) 环境湿度% C相(μΩ) 内衬层(MΩ)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备 注 28、橡塑电缆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测量结果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29、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30、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 A相 B相 C相 使用仪器 环境温度℃ 备 注 31、试验结论:

电压(kV) 电压(kV) A相 B相 环境湿度% 加压时间(s) 环境湿度% 加压时间(s) 环境湿度% C相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