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高考题型集训:第二部分 题型1.doc

2023-07-19 来源:易榕旅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典例] (2015·北京高考,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规范答题 设问 答题方向 标准答案 思路纠偏 不能由1955年联想到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限制词是“国际政治背第一 景”,关键信息是“进入”、层次 “1957年” 域的军备竞赛与美苏争霸的关系。 关键词是“我国航天”“60第二年代以来”,准确识记基础层次 知识。 题型特征

1.背景类设问类型方面:其一是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

工程;宇宙空间站。 原子弹等史实列举。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理解不准确,误将导弹、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对“航天”词语的概念内涵军备竞赛 的史实,意识不到太空领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正式形成,美苏两国争霸

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其二是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

影响类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影响类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其中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等即是指意义。

2.命题思路:以一则或几则史实性的材料和一个或几个史论作为载体入题,从不同的设问角度考查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和历史思维能力。

3.答案来源:本题型中,设问角度较为灵活,有考查历史研究方法的,有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有考查史实的,主要依靠设问角度来确定,确定好方向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 4.题型意义:这类题目,史实史论只是作为载体,实质是考查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观、历史哲学以及利用正确的历史观解读史实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题型训练

1.(2015·沭阳县银河学校月考)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2.(2015·潮州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材料三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

(3)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

(4)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两”走向“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精析

第二部分 大题规范练

题型1 背景、内容、影响类非选择题

题型训练

1.(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2)关联性: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思想:“求同存异”。积极影响:推动了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直接原因:中美关系改善。

(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 解析 第(1)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第(2)问甲午战争中日本非但侵略朝鲜,还要进一步侵略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主要从中国和朝鲜两个方面分析。第(3)问抓住亚非会议上周恩来阐述的外交政策,积极影响从对亚非会议及以后的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第(4)问从材料概括先是人民往来,用人民往来影响政府,中日关系的改善是受中美关系的影响。最后一问,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到与美国、日本等国改善关系,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可从中归纳。 2.(1)霍布斯鲍姆的论断符合实际。

理由:19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 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 (3)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

分析: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的扩张。 (4)表现: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形成为重要一极;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经济上为区域经济组织兴起:欧共体形成;东盟产生。

影响: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经济上,西欧、日本崛起,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 (1)问是开放型试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任选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但须注意问题的限定: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如果选择霍布斯鲍姆的第一个观点,首先要表明正确的观点,即符合实际,再从19世纪欧洲经济的影响力角度来分析;如果选择第二个观点,首先对以欧洲中心论者评价,再从20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状况和在世界经济地位等方面分析归纳。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理解“永久性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即给中国带来长久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归纳即可。

(3)问从材料“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可以看出美国认为冷战是由于苏联的扩展引起来的,我们分析冷战的原因的时候应该从美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遵循着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的理论进行分析。

(4)问第一小问注意“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等信息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第二小问应从对当时政治经济格局的冲击等方面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