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普通高新课程信息技术网络研修

2022-10-20 来源:易榕旅游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

网络研训方案

一、目标与内容 ............................................................................................................... 2 二、机构与人员 ............................................................................................................... 4

(一)学科中心组 ......................................................................................................... 4 (二)专家团队 ............................................................................................................. 4 (三)课程团队 ............................................................................................................. 5 (四)班主任团队 ......................................................................................................... 5 (五)辅导团队 ............................................................................................................. 6 (六)服务团队 ............................................................................................................. 6 (七)团队结构图 ......................................................................................................... 7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 8 四、研训方式与流程 .......................................................................................................11 (一)研训方式 ............................................................................................................11 (二)研训流程 ........................................................................................................... 12 五、职责与管理 ............................................................................................................. 16

(一)学科中心组 ....................................................................................................... 16 (二)课程团队 ........................................................................................................... 16 (三)班主任团队 ....................................................................................................... 18 (四)辅导团队 ........................................................................................................... 19 (五)服务团队 ........................................................................................................... 19 (六)研训学员 ........................................................................................................... 20 六、考核与评价 ............................................................................................................. 21

(一)考评体系和途径 ................................................................................................ 21

(二)考评标准和方法 ................................................................................................ 22

1.优秀班级评选 ............................................................................................. 22 2.合格学员及优秀学员的评价 ........................................................................ 22

3.优秀专家 .................................................................................................... 24 4.优秀班主任 ................................................................................................. 24

5.优秀辅导教师 ............................................................................................. 25

七、保障与促进 ............................................................................................................. 27 八、研修案例................................................................................................................. 30

1

一、目标与内容

针对2011级、2012级高一新生信息技术学科授课教师组织网上研训,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教师提供学习和教学资源、交流平台以及相关研训,切实帮助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网络研训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教学资源良性增长的机制,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终身学习平台,帮助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构建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以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突破口,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

内容主要包括:

 有效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学习、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实施有效教学;

 有效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依托网站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进行网上答疑和指导;

 有效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依托网站撰写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并上传到网站,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 依托网站组织相关的竞赛和评选活动等,激发教师网上研训的积极性;

 不断积累、及时更新网上研训形成的资源,形成既可是网络的、

2

也可是物化的研究成果,方便师生学习和使用等。

 逐步实施过程性评价,对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3

二、机构与人员

信息技术学科组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省教研室的领导下开展相关研训工作。工作队伍以省教研室信息技术室为龙头,全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各级信息技术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为主体,并积极争取大专院校和国家级专家的参与。

(一)学科中心组

学科中心组承担网络研训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和协调等工作,并依据研训工作的需要,组建各类团队。

组 长:王志兵 (湖北省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 副组长:董涛 (沙市区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肖新国 (仙桃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李东华 (东风教育集团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 熊卜光 (黄冈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二)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由国家课标组成员、大学教授、各学科教研员和我省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一部分一线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的任务是完成中心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为网络研训提供课程开发、指导交流、管理评价等服务。

4

信息技术中心组和专家团队近几年开展了大量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承担了省教育厅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工作,在各级各类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程理论培训、教材培训中承担着组织和授课任务,多次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资源的评选,每年研制多套模块考试样卷供全省免费使用,利用QQ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网络教研工作,吸引了近400名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有效推动我省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的实施。(证明材料附后)专家团队的分工、组织、管理和协调等工作由中心组负责。专家团队名单(略)

(三)课程团队

依据课程需要和专家团队成员的特长,结合区域特点、“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样本校的课题研究情况,按课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专家组成员,样本校实验教师以及技术支撑人员。课程团队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员的课程需求、设计课程、视频讲课、活动设计、指导学习、根据学员反馈完善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团队由项目中心组副组长董涛牵头。

(四)班主任团队

每个班安排一个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研员(以县区为主)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建设和管理班级、指导帮助学员开

5

展学习、关注学员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解答学员在研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班级学员参与学科交流活动、协助编缉学习简报,对学员进行评价。

由于全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较少,总共只有1700人,并且包含了学校信息化服务人员数,预计参加高一年级网络研训的教师数为该数字的50%,人数过少会造成网络研训不能正常开展,依据各市州人数对班级进行了调整(见下表),这样每个班级参与研训的人数在50—100人。信息技术学科班主任和学员的组织管理评价由项目中心组副组长熊卜光牵头。分班及班主任名单略。

(五)辅导团队

为保证组织的持续性,每个班由班主任从学员中推荐2名县区教研员或者一线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协助做好研训活动的组织、管理、作业评价等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辅导团队由项目中心组副组长肖新国牵头。

(六)服务团队

由专家团队中具有技术特长的老师以及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组成,协助完成授课资源的建设,承担学员资源的收集、整理与评价工作。

信息技术学科服务团队由项目中心组副组长李东华牵头。

6

(七)团队结构图

学科中心组 专家团队 课程团队 (资源开发) 班主任团队 (学生管理) 辅导团队 (学习辅导) 服务团队 (技术服务)

7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信息技术研修课程以2011级、2012级高一年级教学和教师发展需要为本,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网络研训课程分为三类:同步教学类、专业理论素养类、职业技能素质类。信息技术同步教学课程为固定课程,每两周一次。专业理论素养类和职业技能素质类课程为选修课程,学员每学期至少选修2个课程并完成相关作业与测试。

2012年,在继续开展必修模块的同步研训的基础上,推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同步教学课程,同时针对课程的特点,调整分班模式和研训的组织模式。在推出选修模块的课程的过程中,尝试研究课程包的教学形式,将每一课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设计成一个课程包,供师生选用,为学生选择修习内容提供有效支撑。

1.同步教学课程

我省各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以每周一节为主,高一开设《信息技术基础》,高二开设选修模块,选修模块以《算法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为主。所选用的教材有教育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分别出版的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材,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使用面最大。“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信息技术学科课题组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技术课程标准以及三套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

8

内容,将《信息技术基础》设计成21个实践活动,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情景,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教材内容,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针对这21个实践活动收集、整理和制作运用于教师的备课资源和运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源。为网络研训的同步教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步教学课程计划如下表,课程资源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学习资源,以自制为主,收集、整理一部分,研训方式以自主学习,研讨和答疑,作业与实践为主。

9

2.专业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素质课程

专业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素质课程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计划在征求教师意愿的基础上每学期逐步推出3个,供老师们自主选择学习。规划课程(略),其中专业理论素养类包括了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职业技能素质类包括基本技能、教学技能和技术技能等方面。

2012年进入新一轮网络研训时,将从2011级不同类型和适用对象的教学设计及其他资源中选择优秀成果,补充和调整学习资源,继续组织学习、分析和研讨。

10

四、研训方式与流程

(一)研训方式

1.学习方式:网上研训、集中研训、校本研训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教研团队优势,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员收看视频课程、学习相关资料,参与案例研讨、专题讨论和网上交流互动等。利用市、县教研员组织当地学员开展集中学习,并将学习纪录上传到网络研训平台。网上研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个人模式”:教师以个人帐户登录,自行选择课程内容,后台自动记录教师的学习时间与内容;每次研修,教师可以自主学习资源、发表个人的观点与感受、上传自己的案例等内容,以便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对教师个人的评价。

(2)“小班模式”:以地、市、州(区)为单位,由班主任直接牵头组织与管理,为老师们营造集中研计与共同学习氛围。

(3)“大班模式”:全省围绕一个主题,统一组织研训的方式,实现“大资源共享”的目的。

2.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按学科组班(可以是在线虚拟班级),对于学员人数较少的学科,可视实际情况跨县区以地市为单位组班。班级规模不超过100人。每个班级设班主任1名和辅导教师2名。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由各市、县

11

教研员和优秀教师担任。

3.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学科课程专家组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二)研训流程

按照“资源-学习-研讨-作业-简报”5个基本步骤,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开展研训。

1.资源开发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课程团队研制课程资源。按教学进度编排,一个团队研制一个课程资源,做到全年教学内容全覆盖。课程资源开发比正常教学进度提前一个月,以保证研训的实效性。

每一个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学生评价建议及样本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教学素材、问题设计、研训作业设计、学习建议等,资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课件等。针对不同层次学校,至少设计3种层次(高、中、低)的教学设计和建议,尤其是开发基于农村高中的课程资源。

建立课程资源的更新机制,在学员参加网上学习和互动交流后,对学员们上传教学设计和教学建议进行筛选。采用班级推荐,专家审阅的方式,将一批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建议充实到课程资源中。

12

2.个人学习

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包括学习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选择教学设计,确定评价方式,为互动交流做准备等。学习时间由学员个人安排,要求每月学习两次,每次学习1.5小时。

3.研讨与交流

为了提高研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研训中建立多样化交流方式。在研讨与交流中每个学员应至少提交一条有价值的发言或问题。

方式一:采用现场交流方式,由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将区域内学员进行集中,面对面研究和解决网上学习中问题,。将讨论记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其他学员学习和借鉴。

方式二:采用论坛交流方式,学员将疑问通过论坛方式发布,其他学员对问题的见解,通过回帖方式进行交流。中心组每天晚上8:30—10:30安排一位专家在线,回复学员们的疑问。

方式三:采用网上集中方式。每两周集中一次,每次的时间1.5小时。有专家对学员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组织集中的在线研讨予以解答或提出建议。集中研讨时间安排在周五早晨8:30—10:00,每两周一次。

方式四:采用视频会议及短信方式。鼓励老师开通短信研讨方式,弥补网络研讨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缺陷,每学期安排一次视频研讨。

辅导教师、班主任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不能给予明确答复要提交给专家答复或学科项目组进行答复。

课程开发专家团队、学科项目组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所有人提出

13

的问题进行答复,并提出具体措施,措施的实施在两周内展开,并跟踪措施的实施效果,随时根据实施情况改进措施,确保研训效果。

4.作业和评价

学员应根据培训要求参与研讨并提交作业,作业类型一般包括课件(素材)、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论文(反思)、报告等,作业一般在线提交或发送到指定邮箱。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负责督促本班学员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进行批改,然后推荐优秀作业。专家组按照一定比例批改和点评作业,遴选出优秀作业供学员交流。

培训平台对学员在线学习、在线研讨交流和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记录,为对学员培训成绩的综合评定提供数据。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参与培训的总体情况,审核学员的培训成绩。

5.制作和交流简报

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负责归纳学习研讨和作业中学员的主要观点,聚焦突出问题,通报学习动态,概括学习体会与经验,推荐优秀文章,生成班级简报。专家组负责编辑课程简报,解答学员学习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推荐优秀文章和作业,对学员的学习进行引领和指导。

6.教学实践与反馈

学员开始教学实践,总结实践中的经验、问题与困惑,撰写教学反思并提交到网站。

7.学生作业评价

课程团队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作业题并发布到相关作业网站。教师应把组织学生完成作业网站上的相关作业题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14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将作为评估学校和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

8.教学竞赛的组织

学科中心组在研训过程中将组织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参加竞赛活动,对活动的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

9.每学期向学员及其所在单位发布该学员网络研修情况报告。

15

五、职责与管理

(一)学科中心组

学科中心组承担着相应学科的网络研训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分工和协调等工作,依据研训工作的需要,组建各类团队,优化工作流程,搞好分工协作,指导和组织各团队开展工作,激励和引导学员学习。

学科中心组要亲自参与各团队的工作和学员的研训活动,定期组织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在研修的关键时刻、对研讨的关键问题,都要有专家的声音,在网络研修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如,主持在线研讨、发现培育典型、热点问题回应、专家和课程团队活动照片等)让学员感受到专家和学员共同学习,一起在线。

学科中心组要将网络研训和本学科日常教研工作结合起来,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实现专家与学员的沟通,建立相互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扩大学科教研骨干队伍。

(二)课程团队

每个课程要组织10人左右的课程团队,并设立一个首席专家。课程团队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员的课程需求、设计课程、视频讲课、活动设计、推送课程、指导学习、根据学员反馈完善课程等。

1.了解课程需求:在课程开发前,了解研训学员对课程的需要,应广泛征求包括听取教研员、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及有关行政部门建

16

议进行有针对性课程开发,课程即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也要考虑教师的专业化展。

2.设计制作课程:包括设计课程目标要求、课程内容文稿、课程学习各环节学习任务、课程进度安排等,在规定时间完成课程书稿的撰写。

课程设计要贴近教师、以解决新课程教学问题,改进新课程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为目标。要坚持以案例分析、问题讨论为主学习方式,吸引和引导教师全程参与课程学习,提高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远程研修结束后,要吸取集体智慧,丰富实践案例,及时修改完善课程讲稿。

每个课程需要提供相关课件、案例等资源。如果是视频课程,要认真做好视频讲课的脚本撰写、课程主讲和指导视频课程的编辑录制。课程视频要围绕学习主题,将专家讲课、案例分析(如课堂录像片断)、优秀教师现场互动对话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教师参与实践开放度。每个课程要有5至10份资源,至少有一次精心组织并参与的在线讨论,每个专题要有贴近教师实际的作业。

课程设计制作完成后要在课程实施之前在技术组的配合下,将课程讲稿、资源和视频、学习建议和要求等上传网站,以便学员学习。

4.指导和跟进学习。包括提出学习流程各环节任务、学习方式、要求,布置作业,推荐文章、组织在线研讨、协同班主任和辅导老师做好学员学习的跟进指导和作业评点工作。通过点评和推荐作业、编辑课程简报、组织在线研讨,梳理观点、回应问题、激发动机、跟进

17

引领反馈。要认真阅读、点评、推荐学员作业和辅导老师文章,及时做好每次在线研讨后的观点疏理、问题分析和思想引导,并就其中关键问题作必要的补充与解决方案。课程团队成员要加强与班主任、辅导老师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和引导学习,要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引导学员持续深入地学习。每天至少安排一名专家在线答疑。课程开发专家团队、学科项目组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所有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并提出具体措施,措施的实施在两周内展开,并跟踪措施的实施效果,随时根据实施情况改进措施,确保研训效果。

5.总结提升。每个课程学习完后,课程团队要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学员,积累和更新优秀资源,撰写课程简报和实施报告。

(三)班主任团队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级建设、指导帮助学员开展学习、关注学员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向学员通报学习情况,解答学员在研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班级学员参与学科交流活动、总结班级研训活动,对学员进行评价,为每个学员撰写年度研训情况报告。

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予以解决和反馈,组织学员参加各项课程研讨活动,准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并提交作业,同时针对本研修班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适合本班班情的多种形式的互动评点和交流研讨活动,让学员在交流中互动,互助,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班级研修文化和氛围。要及时做好本班研训活动总结工作,汇总本班的研修动态,推荐学员

18

的优秀作业、案例和点评,按期完成学员的评价和推荐工作。

班主任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不能给予明确答复要提交给专家答复或学科项目组进行答复。

(四)辅导团队

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主讲教师、协同班主任指导和帮助学员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主要任务是通过网络解答每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点评学员作业、推荐学员优秀作品、引发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并与班主任充分沟通,协同班主任做好学员评价工作,为每个学员撰写年度研训情况报告。

辅导教师(包括班主任)应及时阅读每名学员的作业或文章,并做出相应的点评,使全班学员每个专题的学习都能够获得及时回应和帮助;组织学员参与在线研讨和在线活动,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配合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员积极参与学习;推荐学员优秀文章和评论,总结远程培训经验,每个课程推荐学员的优秀案例或反思5至10篇,并加上推荐人点评;在学员中发现和培育典型。

辅导教师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不能给予明确答复要提交给专家答复或学科项目组进行答复。

(五)服务团队

服务团队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课程团队设计制作和上传资源,做好资源的常规管理维护工作,帮助学科专家和班主任对系统进行监

19

控,为中心组、课程团队、班主任和辅导老师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

(六)研训学员

研训学员应按课程学习要求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研讨与交流,及时发现和提炼课程学习和教学中的问题,形成新的交流主题,认真完成作业和评价,并将网络研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研训学员除了学习同步课程,还应能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爱好,每学期能选择1-2个选修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研训学员应能充分利用省信息技术作业平台组织学生完成好每一节课的测试和评价任务。

20

六、考核与评价

针对网络研训项目,主要对学科课程专家工作、辅导教师工作、班主任工作、学员等岗位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学期结束后,作为评选优秀专家团队、优秀班级、合格学员及优秀学员、优秀辅导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得依据。

(一)考评体系和途径

1.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各岗位工作要求和岗位工作职责,拟定能反映各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工作计划与执行情况、各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期终或年度工作总结、学员学习情况、突出贡献等等指标进行考评,对优秀者给予表彰。

2.考评的途径

量化考评主要通过以下基本途径:一是项目领导小组和学科中心组的考评。学科中心组通过检查督促、工作例会、资料统计分析,征求师生意见等方法,对各岗位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作出考评结论;二是学员考评。学员对课程专家、辅导教师、班主任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考评,并作出考评结论;三是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评。各岗位工作人员记载好自己平时的工作,上交资料存档。对各岗位的工作进行自我分析、评价,并对其作出阶段性的考评。考评一般每学期进行一次。

21

(二)考评标准和方法 1.优秀班级评选

评选标准

(1)90%以上(含90%)学员达到合格标准,并积极参加班内网上、网下的学习研讨活动;

(2)及时向项目组、学科中心组反馈本班信息,并能与所有学员共同分享;

(3)90%以上(含90%)学员对班级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高; (4)学科专家团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班级认同度高,学员各类作业质量较高;

(5)及时总结班级活动,总结报告对学员继续研修具有指导作用。 评选办法

(1)根据评选标准,认为符合条件的班级可以自荐,但需要提交基于事实、内容详实的自荐报告。

(2)学科专家团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团队推荐。

(3)项目组将根据以上材料,综合各方面意见,经初评形成优秀班级的名单,在研修平台上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班级经复审后将被确定为优秀班级。

2.合格学员及优秀学员的评价

合格学员和优秀学员的评价由班主任负责人主持,辅导教师和全

22

体学员民主参与。每班优秀学员比例控制在20%以内,优秀班级的优秀学员名额可扩大至30%。班级要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形成本班的优秀学员评选办法,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在认真总结远程研修学习的基础上,做好优秀学员的评选工作。 合格学员评价标准:

(1)全程参与本门课程全部专题内容的学习; (2)坚持收看全部课程视频和阅读课程电子讲稿;

(3)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的75%以上,一学期作业数不少于6篇(作业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论文等);

(4)能参与在线研讨,达到规定评论数(原则上每专题评论数不少于4条,总量达到20条)。 优秀学员评选标准:

优秀学员从合格学员中择优产生。具体要求:

(1)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达到90%(一学期不少于8篇); (2)积极参与在线研讨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每个专题均有一定数量的评论,每专题评论数不少于5条,总量不少于25条;

(3)主动协助班主任、辅导教师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能主动帮助他人,得到本班学员的广泛认可;

(4)发表的作业、文章或评论得到本班学员以及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科专家团队等有关专家的认可,文章或评论引用数、被推荐数较多。

由各班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

23

组织实施,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并将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员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实现成长的重要环节。

3.优秀专家

评选标准

(1)全程参与课程学习,按照课程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做好课程学习指导;

(2)与本学科专家团队、班主任及所在班级的学员保持良好的合作;

(3)跟进学员在线学习,每次视频发表评论数原则上不少于30条,每个专题发表的评论数不少于150条,学科研修每门课程发表的评论数不少于360条。

(4)发表的评论及相关文章质量高,推荐、引用率较高; (5)受到所在班级学员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评选办法

由项目专家组在分析各班学员问卷和本班学习全程参与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组意见,确定优秀专家推荐名单,推荐名单在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后确定。

4.优秀班主任

评选标准

(1)本班学员学习合格率达到75%以上(含75%);

24

(2)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期班级简报;

(3)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并积极落实各项工作; (4)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并能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5)积极协助本学科团队及辅导教师,做好本班学员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工作;

(6)能跟进课程学习进程,较好地完成了学员作业的评论和指导工作;

(7)能够利用网络研修的资源和任务驱动,促进本班教研或校本教研的开展;

(8)受到本班学员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评选办法

由学科领导小组在分析各班学员问卷和本班学习全程参与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组意见,最终确定名单,并在网上公示征求意见。

认为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可以自荐,但需要提交基于事实、内容详实的自荐报告。

5.优秀辅导教师

评选标准

(1)全程参与课程学习,按照课程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做好课程学习指导;

(2)与本学科专家团队、班主任及所在班级的学员保持良好的合

25

作;

(3)跟进学员在线学习,每次视频发表评论数原则上不少于10条,每个专题发表的评论数不少于20条,学科研修每门课程发表的评论数不少于100条。

(4)发表的评论及相关文章质量高,推荐、引用率较高; (5)受到所在班级学员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评选办法

由项目专家组在分析各班学员问卷和本班学习全程参与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组意见,确定优秀辅导教师推荐名单,推荐名单在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后确定。

26

七、保障与促进

1.充分利用教研系统的力量

督促各地、市、县教研部门高度重视高中网络研修工作,把本项目纳入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整体工作计划和工作部署,加强培训的组织,责任明确到人,做到人员到位、联系方式到位、工作职责与监督到位。各地、市、县教研部门要重视培训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培训的动员工作,提高参训学员的参与热情;做好本地培训的组织管理与监控工作,确保各个工作环节落实到位。各地项目管理与执行机构、学科课程专家组以及技术服务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确保培训期间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2.重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

各学科要重视并落实班级管理和学员的辅导环节。要遴选有能力、有热情、会操作的骨干教师或教研员担任辅导教师及班主任。重视并强化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了解远程培训流程、技术操作、课程基本情况、教学教务管理和信息反馈等。加强培训过程中对班主任及辅导教师工作情况的监督管理。要从各方面给予班主任及辅导教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加强培训质量监控保障工作

要加强对培训实施过程的监督。通过对培训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方式和手段,对专家、技术支持服务、各级培训组织实施落实情况

27

进行监督。同时,学科课程专家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要加强信息沟通,定期将有关信息上报领导小组,做到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课程资源、班级管理及教学辅导答疑、技术支持服务等所有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培训质量。班主任要及时提醒研训学员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定期对本班学员的学习情况做统计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学员,要及时通知本人。班级内每月要有一次学习简报,简报中至少要包括学员的学习进度情况,对优秀提出表杨,对不合格学员予以警示。对多次不参加研训或者不完成研训任务的学员,经由省领导小组直接通报研训学员所在学校,并要求学校通知本人。

4.加强经费保障和管理

本项目的专项经费应做到专款专用,各学科中心组根据项目的工作要求和实际需要制定经费预算方案,合理使用经费,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经费管理。

5.重视资源建设

前期投放资源主要以课程开发团队资源为主,同时,也可附有一些经授权的参考性资源(如教材出版社提供的教学参考、课件等)及公共资源(互联网公开资源),后期资源以共同建议为主,一方面来自课程团队的资源,另一方面学员研训成果(如学员设计的案例等)。课程团队应保证资源建设的顺利完成,并确保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课程团队开发的资源需要研训活动前一周上传到网络。对学员上传的资源建立资源评价审核机制,对学员上传到研训网络平台的资源,由辅导教师负责对其进行初选,并归类、整理后提交课程开发团

28

队评价审核,合格以后才能通过审核。

6.评优与表彰

定期开展各种竞赛和评选活动。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学员、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优秀学员资源(如课件、案例、反思)等评选,每学年结束后,向学员、学员所在单位及各级教研机构发放学员个人研训情况报告和区域网络研训情况报告。

29

八、研修案例

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第一次研训内容与安排

一、研训主题

1.开学第一课

2.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研训目的

1.明确上好第一课的重要意义及要点。

2.在交流问卷调查内容的过程中,让教师明确问卷调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质作用;

3.指导教师撰写学生基础分析报告,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4.学习和设计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和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策略。

5.掌握几种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三、研训时间

90分钟

四、资源包研制专家和教师

专家:肖新国、钱峻、向辉、李志

骨干教师:黄石和仙桃两地部分骨干老师3~5名。 五、研训资源包 序号 1 2 3 4 5 类型 视频 视频 视频 视频 视频 内容 负责人 备注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当前我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现状肖新国 与形势 《问卷调查表》设计思想和策略 查情况介绍 《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的处理,指导肖新国 教师撰写学生基础分析报告 展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机室管理、学钱峻 生进入机房与上机实践、教师教学)等标准的片断。 《信息及特征》(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标和教材分析 谢全华 李志 肖新国 向辉 《问卷调查表》在黄石、仙桃等实际调向辉 6 7 8

视频 PPT 40分钟 30

网络资源 《问卷调查》动态网站 9 10 11 12 13 14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学生基础分析报告范例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3套) 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的方式 学习建议和要求 钱峻 钱峻 钱峻 肖新国 肖新国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套) 钱峻 六、研训方式

教师自主学习资源、主讲教师讲授、在线互动与答疑、课后作业评价反馈 七、互动交流建议

1.组织老师对《问卷调查》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调查表。 2.研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调查结果。

3.在《信息及其特征》的3套教学设计中,哪一套最适合自己?如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4.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3套教学设计中,哪一套最适合自己?如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5.网上研训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要求? 八、研训作业

1.教师组织本校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然后提交调查原始数据。

2. 提交学生基础分析报告。 3.提交《开学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3个教学设计或实录。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