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2021-07-29 来源:易榕旅网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作者:高春花

来源:《前线》2019年第12期

[摘要]近代以来,在各种思想主张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为理论诉求、奋斗目标、基础前提,挽救民族危亡,建设了新中国。坚持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为精神引领、制度探索、现代化模式,凝聚各方力量,铲除反动生产关系,完成初步工业化。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政权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坚持彻底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现代化立场,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铲除一切落后腐朽势力,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前提、物质基础、主体力量。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主义; 价值追求; 历史必然; 政治抉择

[中图分类号] D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12-0012-04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千疮百孔的战争废墟上和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封锁包围中宣告成立。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取得政权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必然要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使然。恩格斯指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1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恰好印证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它以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社会理想,是指导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科学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这样……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实践永远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实践中,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归宿是社会主义。

救国救民的初心使然。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瓜分豆剖之际,不少政党置中华民族利益于不顾,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反动

派实施“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坚持内战。20世纪30年代,党带领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陕甘宁根据地,担负起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的新使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随后,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1。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篇章。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其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理想使然。确立共产主义理想需要一定的历史前提。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产生条件时指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以此理论分析党成立时的社会历史状况,不难发现,在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形成时,我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仍然为自然经济,只不过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而已。正因为在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中国共产党才选择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理想。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党把远大理想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化为行动方略,即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实现最终理想,基础前提是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必然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维护民族独立。维护民族独立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优势的求独立过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国运衰微、贫穷落后、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处境,民族独立的伟大梦想基本得以实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新中國为维护民族独立,对外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战争、中印边界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之所以能打赢战争,就在于它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旗帜,以民族利益为根本利益,凝聚起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心力,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人力,无私奉献、用之不竭的物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

了中华民族渴求的真正的独立解放。“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和旗帜,激励和引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解决了落后挨打的问题。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巩固人民解放。巩固人民解放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制度优势的求自由过程。人民解放就是把人民从异己的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挖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官僚资本主义也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价值范畴。如果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它就是积极的,如果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它就是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人民只有在积极的生产关系面前,才能求得彻底解放。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官僚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推翻了三座大山,解决了人民遭受压迫的问题。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国家富强。实现国家富强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基本模式的求发展过程。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以工业化为核心,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近代乃至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不愿意失去巨大的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倾销地,不愿意富强的中国出现在他们面前,断绝了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路。因此,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在江南一带如昙花一现,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也能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因此,这条道路,中国走不得。”1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要走现代化,必须打破常规,走后来居上的“赶超型”发展道路。

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破败不堪,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毛泽东曾感叹说:“现在我们能生产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3年,国家通过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经济建设的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在过渡时期,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1956年,党中央积极推进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我国逐步走上了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逐步走向富强,解决了贫穷挨饿的问题。 中国人民的政治抉择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要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特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亿万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巩固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汲取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建设失败的教训,坚定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这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人民绝不做西方列强的附庸。坚持民族独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前提,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和西方列强作最彻底的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将人民民主专政定为我国国体,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征程。

党和政府在用武力清除一切入侵之敌的同时,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采取不同的对策,废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维护民族独立,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选择。

人民绝不做剥削阶级的帮凶。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所有,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和剥削阶级作最彻底的斗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新解放区有三亿一千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二亿六千四百万)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无地农民向封建地主租种土地,遭受高额地租的剥削,既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也使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因缺少生产资料,遭受政治剝夺。

党和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要“在比过去大得多的地区完成土地改革”,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人口最多的土地改革。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占全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最重要的劳动资料,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民反对剥削压迫的必然选择。

人民绝不做一切落后腐朽势力的保护伞。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力量,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和一切落后腐朽势力作最彻底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国内反动势力仍在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据统计,1950年初,仅华东地区就有大小匪特武装850余股,广泛分布于皖、苏、浙、闽等地,在西南地区,仅四川和云南,就有匪特448股,此外,华北地区也有匪特3万余人。这些反动势力潜藏于社会各阶层内部,伺机盗窃暗杀、窃取国家情报,不仅威胁到人民政权,也破坏了社会稳定。

党和政府开展了反特剿匪、废除娼妓工作。从1949年下半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6个兵团、41个军共150余万兵力,执行剿匪任务。坚持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三者结合,把剿匪与建立政权、加强地方武装、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到195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肃清了成股的匪患,稳定了新中国的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暴风骤雨式的消除娼妓行动,在较短时间内废除了存在几千年的娼妓制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其转变腐朽落后思想、教育其参加社会劳动、引导其形成新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其走向新生活的能力。同一切落后腐朽势力的彻底决裂,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北京:新华书店,1949.

[4]**.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02. (作者简介:高春花,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易 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