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08年11月,《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经红河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委员评审,批准为红河州教育局“十一五”规划第三批课题(课题编号:1153064)。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在州、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宝秀镇中心小学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主载体,切实开展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发展生命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学校“三个文明”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将我校课题组研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因所有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而声名远播,该校校长叶志平更是被网民们称为“史上最牛校长”,而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长年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有关专家表示,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在痛定思痛之余,也清醒地意识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008年8月13日,云南省教育厅召开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类学
1
校把“三生教育”作为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标志着我省生命教育正式启动。目前,学校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对如何做好学校生命教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本着实践——创新——再实践的原则,我们提出了积极在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理解生命的伟大和美好;教会孩子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所带来的“爱”、“责任”和 “意志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课题研究的农村小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内容上从生理、心理和意义三个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感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实施途径上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突出实践活动。方法上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中,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整体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最终达到感动学生的心灵,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内容是:
1、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2、探索挖掘生命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包容性和整合性。
2
3、探索总结生命教育在三维教育中有机统一的有效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构建可行的学校生命教育教学策略,探索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合力的有效途径。为我中心校生命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教学实践过程,也可为友邻学校乃至全县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做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关注个人与他人生命,认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升华生命的价值。
1、把握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是生命教育的意义取向直接指向生命的成长。生命化课堂就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应该真正体现让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一种活动的状态。生命教育应成为教学的一种情境,一种过程,教师通过案例、体验等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喜悦。生命教育不是要教训人们怎么样,而是要让学生顿悟、理解对生命的认识,需要教师虚心、耐心地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对学生说话,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的,而不是驯化和教化。
2、渗透式教育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渗透式是指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它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内容广泛,通过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讲授生命教育知识,可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生命教育资源,增强生命教育效果。生命教育实践性极强,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所以,生命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科教学及课外活动进行。此外,进行生命教育不单是学
3
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公民教育的责任。学校、家庭、课外活动中心、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等部门,应组成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综合体。
3、强调主题活动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本课题研究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主题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以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依据学校生命教育实践经验,搜集具体的资料,分析、综合、总结和验证,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
2、行动研究法:针对学校生命教育策略这一核心,对不同阶段性研究小结进行比较,针对问题,实践——创新——再实践,探索最佳的教育策略。
3、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比照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在不同阶段对生命内涵的认知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4
4、文献法:广泛收集生命教育理论,吸收、运用、了解、掌握,充实课题资料,有序开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组确立了以 “行动研究”为主的科研手段。
1、以问题为中心——着力探索对话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学校生命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为首要目标,辅之以探究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其它教学法,以弥补缺陷、扬长避短。
2、以实践为中心——以学校教育为生命教育主渠道,突出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以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以反思为基本手段——运用反思这一基本手段,对学校生命教育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即“实践——创新——实践”的过程,使我们的生命教育在实际的运作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6月至9月,以学生问卷调查、家长走访调查的形式分析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结构,收集总结我中心校《生命.生活.生存》课开展情况,结合国内、省内学校生命教育开展的情况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确定课题。主要任务是:
5
⑴、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⑵、确定实验对象和课题组人员安排。
⑶、完成课题申报表。
⑷、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前测和分析。
⑸、完成阶段计划和总结。
2、实施阶段: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举办“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开办中心校“三生教育”教育通讯,依托“三生教育”实践探究学校生命教育策略;突出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恩感恩”、“拒绝毒品”、“护林防火”等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总结生命教育在三维教育中有机统一的有效方法;大胆在各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显现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成功经验。积累资料,汇总分析,写出实践阶段的小结。具体任务是:
⑴、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以下内容的研究:
①、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②、探索挖掘生命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包容性和整合性。
③、探索总结生命教育在三维教育中有机统一的有效方法。
④、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和收集课题相关资料:
6
⑤、影像资料。
⑵、主题活动档案。包括活动设计、主题文字资料、家长反馈等。
⑶、教学研讨活动档案。包括教师教案、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等。
⑷、在实施过程中完成阶段计划、总结及论文的撰写。
3、总结阶段:2010年9月至12月,总结分析实践研究情况,总结实践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进一步完善、反思。主要任务是:
⑴、对前后期学生生命认知进行对比分析评估。
⑵、整理研究成果资料,物化课题成果。
⑶、撰写结题报告。
⑷、完善结题材料,申请验收。 (二)参加研究人员分工:
可制民,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教龄34年。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制订方案,协调和指导各研究人员的工作,撰写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
杨伟锋,小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教龄15年,宝秀中心校教导副主任。在本课题中负责课题方案的实施,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推广,撰写开题报告。
7
陈晓庆,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教龄16 年,宝秀中心校教导处副主任,省级骨干教师。本课题中负责“学校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参加此项研究的人员有各完小教研员。
王志梅,小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教龄11年。在本课题中负责“探索挖掘生命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包容性和整合性”的实践研究。参加此项内容研究的人员还有各完小教导主任等。
张学英,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教龄24年,州级骨干教师。在本课题中负责“探索总结生命教育在三维教育中有机统一的有效方法”的实践研究,参与此项内容研究的有各完小校长。
梁蕊,小学壹级教师,大专学历,教龄13年。在本课题中负责“生命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并在各阶段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研究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表现为一是学生的生命观得到转变,生命意识有所增强,通过生命教育课堂主讲,学科渗透助讲,主题班会专讲,学生理解了生命的涵义,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据问卷调查,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知晓率为90.11%。另外,学生的学幼安投保率逐年提高,连续两年为95%以上。二是通过作文,书画、体育竞技等相关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已展出学生作文34篇,书画作品23幅。三是通过开展“禁毒防艾”、“未成年人教育”,“疾
8
病预防”等活动,在校园内,寄宿制生生活习惯日渐好转,各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学生无携带管制刀具进学校,打架斗殴等安全事故发生。三年来,学校开展各种活动17次,家长会8次,家访270多人次,受教育师生达3347人次。
(二)、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年的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表现为一是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由尊重学生个人变为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个性差异,注重人格塑造,几年来,学校无体罚事件发生,师生之间其乐融融,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二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教师们想方设法,摒弃“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采用游戏,小品表演等让课堂“活”起来,注重课堂生成,以文本为桥梁,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让生命之花在师生精神的交锋中含苞怒放。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撰写了优秀论文、教案168篇,其中31篇在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13篇在县级及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
(三)、突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年的实践研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一是更新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师生平安。三年来,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学校共计投资40余万无,拆除及修善危房6300㎡;投资7万多元,加固防盗栏500多个平方米;投资2万余元,购置警务器械49件;为师生的安全生活与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二是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学校“三个文明”建设。学校先后制定了《宝秀中心小学“三生教育” 实施方案》,《宝秀中心小学教师论文评审办法》,为学校顺利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制度文化保证。学校本着“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树能育人”的原则,充分发挥黑板报、校园广播和宣传
9
橱窗的主阵地作用,把有关“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经验,信息等内容,多形式,全方位地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生命教育”的理念时刻与师生同在,在警示的同时,引领其行为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三年来,共计出黑板报7期,广播宣传240多次,橱窗张贴画册357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高玮希望小学被列为“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并正在积极申报州级“平安校园”。郑营小学、草皮街小学、兰梓营小学、正街小学等四所完小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这些精神文明的取得和传承,将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成果分析
生命,是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社会存在。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因此,课题组以学生为根本,紧扣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并在学生中实践分析,总结出了“生命化课堂启动――渗透式教育推动――实践活动驱动”的生命教育实施模式,把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变为不断领悟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相信,这一模式,对兄弟学校的生命教育研究会有借鉴和推动作用。
(一、)确定生命教育的目标
课题组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了生命教育在各年段要达到的目标。低段(1-2)年级,知道生命的来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中段(3-4)年级,知道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会尊重别人的生命。高段(5-6)年级,初步知道欣赏生命,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10
(二)、“生命化”课堂启动
“什么是生命?”“生命从那里来?”“生命的价值在哪儿?”这些理论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生命化”课堂这个大舞台,为学生讲解,让学生的生命教育从这里启航。“生命化”课堂,是指客观、实在的生命教育课堂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激发师生精神共鸣的课堂。生命教育课堂也就是“三生教育”课堂。其中,又以“生命教育”的部分为重点,依纲靠本,授予学生关于生命的知识。比如《生命只有一次》这课,教学时,从孩子们玩电子游戏入手,讨论:人死了是不是还能活过来?人会有几条命吗?等问题,让学生从他们的视角,他们的阅历来谈一谈,最后用大量实例来说明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故事屋里的故事进一步说明生命不可以重来。“行动舞台”,通过对家长的采访,让学生知道: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它是父母给予的,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人。
充满生命活力的,能激发师生精神共鸣的课堂,是指教师在其它学科中,能充分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或巧借课堂生成,把属于生命教育的教材,但学生未意识到的有生命内涵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比如《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内容后,在探讨文中的母亲得了绝症,为什么还坚强的照顾着儿子时?老师就借机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是一种责任,自杀或杀人都是一种愚蠢至极的行为,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好。年轻的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所有爱我们的人,为社会,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渗透式教育推动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开设的各个学科领域,仅靠“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是单一的,还要借助相关学科这个动力阀,才能更系统,更全面的实施生命教育。在研究中,课题组把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11
体育等列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把语文、音乐、美术等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的学科列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比如:在体育上,在学生分组练习篮球这个教学环节,因为人员多,对抗性强,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易激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老师就科学地有步骤地组织了教学,在课前,就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上课时,除了教给学生打篮球的技巧,让学生在运动中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外,还特别交待学生安全注意事项,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活动中,学生都能自我保护,碰撞时也有互相保护的意识,结果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学生的物质生命得到保护,精神生命得到张扬。
(四)、实践活动驱动
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课题组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组织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场景式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一是开展专题讲座。学校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精心组织,认真安排,聘请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讲解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知识,探究生命的可贵、明确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等形式,积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多与孩子沟通,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三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青少年教育基地(宝山公园)、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利用上级关工委提供的艺术欣赏
12
(书画展),专题讲座(延安精神进校园)等活动,陶冶学生的精神灵魂;利用在赤瑞湖、秀山、水族生物馆和农村田间地头的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影视的观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防震避险)、角色体验(当歹徒冲进校园时)、实地训练(紧急救护)、志愿服务(我是小小交通员)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自我保护和人道主义救助精神。总之,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前景及展望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其研究和发展永无止境。宝秀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小组,将把课题研究的成果作为新的起点,沿着“生命化课堂启动――渗透式教育推动――实践活动驱动”的生命教育的实施模式,一是把这次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镇大力推广,让全镇师生共享课题研究的成果。二是继续探索、创新“三维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争取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成长”的良好氛围,让全县乃至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生命教育。三是联系宝秀镇的镇情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生命教育地方教材,在全镇小学中推广使用。
总之,宝秀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小组,坚决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继续躬耕于校园的这片沃土,探究生命教育的奥秘,唱响生命的主旋律,为创建和谐校园前赴后继。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