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是人性在无奈中的坚守

2021-03-03 来源:易榕旅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解读

杜甫是一位悲情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颠沛流离,不仅是不得志,甚至挣扎在生死边缘。

可以用残酷来形容,他的生存经历!

这是对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生存状态的描写,朝不保夕,颠沛流离!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世人总结一段话“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绝非笑话!

战争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被诗人用诗词刻画的极为深刻!

《春望》这个题目,代表了作者的愿望,希望春天再次来临,希望这个世界再一次生机勃勃。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作者用写实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个“望”字开篇,作者“望”到了什么?

曾经的大唐盛世,最核心的城市,已经不再繁华,长安城里草木丛生,说明人烟稀少,暗喻国家残破,民众流离失所。

长安尚且如此,大唐其他的地方,一定更加荒芜。

战争的破坏力极大!

建设一个大唐盛世,需要几代人为梦想付出,一场战争足以抹平一切!

作者用了一句“国破山河在”,直抒胸臆,告诉世人,山河依旧,我们还有希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直接将作者的情绪,延伸到了花和鸟!以物拟人,将所见的自然物,人格化!

触景生情,为国事而悲,为世人不得不离别而悲。

乱世让人身不由己,妻离子散,音书不通,就是最残酷的现实!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其实,都是作者的比喻手法,在烽火连天的战时,生存都难以保证,每个人都在身不由己的逃命途中。

哪里来的家书?

我们回溯一下,历史的痕迹。公元756年6月,叛军攻下长安。天下震荡,皇帝远逃。

就在世人迷惘的时候,7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另立朝廷!傲娇的李隆基,已经在实际上失去了对帝国的控制和人心。

杜甫决定做从龙之臣,投奔新主。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自己一个人去投奔肃宗。

可是,命运多舛,途中为叛军俘获,被抓到长安。

还好,杜甫的官职太小,没有引起叛军的重视,未被囚禁。尚且能够保证自由,看到长安的破败,感怀自己的人生境遇。

虽然,诗人坚信,未来的美好。

但是,依然无法回避残酷的现实,愁哇愁,不只是白了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生活太残酷,诗人开始掉头发,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绝对是极致的写实手法!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思亲!

诗人用一个“望”字,将读者的目光牵引,由近而远,由浅入深。

读者从长安城里的草木深,感到人凋零;从花溅泪,鸟惊心,感到作者牵挂和思念亲人的痛。

作者并不后悔!

国家为大,没有国,哪有家?

此时诗人,45岁,却已经满头白发!

位卑不敢忘忧国!

这就是杜甫一生的写照,也是儒家子弟,最大的坚持!

这是对历史的责任感,对人生理想的诠释!

然而,历史和生活都是极为现实和残酷的,杜甫被叛军控制了八个月,没有人能够证明他是清白的!

这是最糟心的现实!

这段时间,他除了写诗,还能做什么?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更深的层面,去体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了,关乎人性和生命的本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