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州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习题

2024-01-30 来源:易榕旅网
答案:

1.下面属于B类地址的是 C 。

A、120.11.2.1 B、192.168.1.1 C、129.1.5.4 D、202.96.128.68 2.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 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

S•A=(+1-1+3+1-1+3+1+1)/8 = 1, A发送1 S•B=(+1-1-3-1-1-3+1-1)/8 = -1, B发送0 S•C=(+1+1+3+1-1-3-1-1)/8 = 0, C无发送 S•D=(+1+1+3-1+1+3+1-1)/8 = 1, D发送1

3.一个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该网络能够连接的主机数量为 C 台。 A、128 B、127 C、126 D、125

4.一台主机的IP地址配置为176.12.128.250,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248,则其默认网关可配置为 D 。

A、176.12.128.1 B、176.12.128.248 C、192.168.1.1 D、176.12.128.254 5.以太网网卡所实现的协议是 B 。

A、IP协议 B、CSMA/CD协议 C、PPP协议 D、ARP协议 6.下列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是 C 。

A、IP B、ARP C、TCP D、CSMA/CD

7.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称为 C 。 A、发送时延 B、传播时延 C、处理时延 D、往返时延

8.在连续ARP协议,发送窗口大小为3,假如下一个是5,则下面发送方的放松窗口哪个组合不是不可能的? D

A、[2,4] B、[4,6] C、[3,5] D、[6,8]

9.在分组传输过程中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C 。

A、源MAC地址 B、目的MAC地址 C、源IP地址 D、以上都不对 10.目前因特网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分层模型是 B 。 A、OSI分层模型 B、TCP/IP体系分层模型 C、五层分层模型 D、以上都不对

11.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 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B bit 的标识符。

A .23 B 32 C 256 D.24 12.以太网接口的 B 地址是不能改变的。

A、IP B、硬件 C、端口 D、以上都不对

13.循环冗余检验CRC ,p(x)=X=X4+X3+1,则M=101001,发送的帧为: A A .101001 001 B .101001 101 C .100101 001 D .101001 110

问答题

1.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 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

PPP协议主要特点是:

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

PPP不是可靠传输协议,因此不使用帧的编号。

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 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2.使用TCP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用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答:如果语音数据不是实时播放(边接受边播放)就可以使用TCP,因为TCP传输可靠。接收端用TCP讲话音数据接受完毕后,可以在以后的任何时间进行播放。但假定是实时传输,则必须使用UDP。

UDP不保证可靠交付,但UCP比TCP的开销要小很多。因此只要应用程序接受这样的服务质量就可以使用UDP。

3. 设一主机A的IP地址为IP1、MAC地址为MAC1,其ARP cache为空;主机A欲访问同一网络上的IP地址为IP2、MAC地址为MAC2的另一主机B,则主机A发起的ARP进程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描述此ARP过程。(8分)

发起的ARP进程的作用是根据主机B的IP地址IP2得到主机B的硬件地址MAC2。(2分)

在此ARP进程运行时,A向其所在的网络发送ARP请求广播报文,请求的内容是“我的IP地址是IP1,硬件地址是MAC1,我想知道IP地址为IP2的主机的硬件地址”。主机A所在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接收到此请求且都会把A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信息填入其ARP cache,但只有B会发回相应的ARP响应。(6分)

4. 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B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5. 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答:10BASE-T中的“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但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计算题

1.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 11111 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011011111 11111 00经过连续5个1在其后加0得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0111110110把连续5个1后面的0删除得000111011111 11111 110

2.假定在使用CSMA/CD协议的10Mb/s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r=100。试问这个站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如果是100Mb/s的以太网呢?

答:对于10mb/s的以太网,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为51.2微秒,要退后100个争用期,等待时间是51.2(微秒)*100=5.12ms。对于100mb/s的以太网,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为5.12微秒,要退后100个争用期,等待时间是5.12(微秒)*100=512微秒

3.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 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 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 (3)80字节。 (4)70

综合题

1.站点A和B在t=0时同时发送了数据帧。当t=225比特时间,A和B同时检测到发生了碰撞,并且在t=22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A和B在CSMA/CD算法中选择不同的r值退避。假定A和B选择的随机数分别是rA=0和rB=1。试问A和B各在什么时间开始重传其数据帧?A重传的数据帧在什么时间到达B?A重传的数据会不会和B重传的数据再次发生碰撞?B会不会在预定的重传时间停止发送数据?

答:t=0时,A和B开始发送数据

T1=225比特时间,A和B都检测到碰撞(tau)

T2=273比特时间,A和B结束干扰信号的传输(T1+48) T3=594比特时间,A 开始发送(T2+Tau+rA*512+96) T4=785比特时间,B再次检测信道。(273+Rb*512)如空闲,则B在T5=881比特时间发送数据、否则再退避。(T5=T4+96)

A重传的数据在819比特时间到达B,B先检测到信道忙,因此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停止发送

2.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C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