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比较常见,俗语十人九痔,大家也不当病治疗了,出血自己去药店买点槐角丸,痔疮等药,也能治愈。但是有些真不好治,翻看资料比较复杂,有必要系统总结一下,按六经辨证分类,探讨一下。
太阳病痔疮下血
痔疮属于大肠,肛门部位。脏腑看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治疗痔疮从太阳解表宣肺入手,就是好法。
如有咳嗽口干,舌红尿黄,便血等见证可以考虑用麻杏甘石汤荆芥炭,地榆等。通过宣肺清热止血入手效果确实。
陈忠旭医案:李某某,男,48岁。有痔疮病史,两天前肛门疼痛,痔疮脱出,行走不便。检查肛门左侧卧位,内痔脱出嵌顿11点处,痔核暗紫色,肛缘水肿,有粘液及血液渗出。诊断为内痔脱出嵌顿。处方:内服麻杏甘石汤加玄胡l0克,丹皮10克,桃仁l0克。服2剂,疼痛减轻,水肿渐消。继服上方8剂,症状消失。后随访末发。
按语:肺热移于大肠,肠络淤滞,诱发痔疮。本案叙证不祥,除此之外,当有咳嗽、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脉证为凭。治宜麻杏甘石汤清宣肺热治本,佐以玄胡、丹皮、桃仁化淤行气。此腑病治脏之法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少阳痔疮下血
少阳与肝相表里,肝藏血,肝胆火旺,必然动血,厥阴肝脉.又绕后阴.肠与胞室.又并域而居.故肝胆与大肠关系密切。
因此临床大柴胡小柴胡少阳方有机会据证应用。
如有人研究观察大柴胡汤治疗痔疮肿痛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痔疮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大柴胡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肛门疼痛、便血、肛门瘙痒、痔核脱出方面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治疗痔疮肿痛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运用.(《陕
西中医》2017年 第4期 | 徐先涛 钱正均 王旭东 )
阳明痔疮下血
阳明属于胃大肠,本是正治。如果痔疮下血等伴有便干舌红尿黄,当用承气汤加减,阴亏津液不足增液汤,脾约麻子仁丸等自不待言,临床需要加槐花地榆等加强止血。
湿热伴有下利,葛根芩连汤加丹皮赤芍地榆槐花等凉血祛瘀止血。 阳明气分热盛,日久入营,也能动血,需要犀角地黄汤或者清营汤等加减也能奏效。
叶天士治一人
某(三七) 内热。肠红发痔。当清阴分之热。
生地 炒丹皮 酒炒黄芩 炒黑槐花 柿饼灰 元参 银花 黑山栀 青龙按:叶氏曰:当清营分之热,生地丹皮元参凉血养阴,黄芩槐花银花栀子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显然气血两清从营分入手。
太阴痔疮下血
太阴脾,因此脾胃虚弱,不摄血者,人参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皆是常用之法。《金匮要略》黄土汤治疗远血,也是必须之方。
蒲辅周医案:苗某,女,58岁,患者大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流血量约1~2茶碗之多,每日2~3次,已20余日。两少腹有隐痛,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自汗、脸肿、饮食尚可,素有失眠及关节疼痛,月经已停2年,脉沉数、舌微淡无苔……。治宜温养脾肾,方用《金匮要略》黄土汤加味:熟地30克,白术18克,炙甘草18克,黑附子9克,黄芩6克,阿胶15克,黄土60克。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服2剂。
复诊时服上方已有好转,昨日大便3次,仅有1次流血,今日又便后流血1次,仍心跳气短,无头晕及自汗出,饮食尚可,眠佳,舌无苔,脉为沉数,原方再服3剂。三诊便血已很少,心跳气短亦减,舌微黄薄苔,脉如前,血虽渐止,但日久伤血,中气已伤,仍宜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黄芪15克,当归9克,干地黄12克,阿胶9克(烊),甘草6克,生地榆6克,侧柏叶6克,黄芩4.5克,槐花6克,地骨皮6克。5剂。3个月后随访,未再便血,心跳气短亦较前好转。
(《蒲辅周医案》1975:45)
少阴痔疮便血
脾胃久虚,阳气不振,除黄土汤加附子已经看出邪入少阴,病情进一步加重必然入少阴,阳虚下血,轻症附子理中汤,温阳暖脾摄血,重着,非四逆汤不办。
《医法圆通》凡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便下血不止,此是下焦无火,不能统摄,有下脱之势,急宜大剂回阳,如附子理中、回阳饮之类。
以上说得少阴寒化,热化必须黄连阿胶汤加减才能奏效。方中芩连清热泄火解毒,祛除心火,心主营属血,清心火既能凉血止血,阿胶补肾水,肾司二便。芍药柔肝,解除血管血瘀状态,因此本方治疗少阴热化痔疮下血必选之方。
厥阴痔疮下血
厥阴肝经前边已经阐述,藏血,络大肠。肝火旺必然动血,《血证论》若肝经风热内煽.而下血者.必见胁腹胀满.口苦多怒.或兼寒热.宜泻青丸治之.逍遥散.小柴胡.均可加减出入.上数方.力足平之.或用济生乌梅丸亦妙.以乌梅敛肝风.以僵蚕息肝风.风平火息.而血自宁矣.然肝风动血.宜得仲景白头翁汤之意.以清火消风较有力量.或四物汤合白头翁汤.兼补其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
另外痔疮下血,金匮还有当归赤小豆汤,养血活血清热解毒祛湿入手是常法。
彭述宪医案:刘某某,男,5l岁。工人。1973年8月6日初诊。因饮食不洁,于前月28日突下赤白痢,服呋唑酮、土霉素未效,日下10余次,赤多白少;里急后重,前日起,痔血如注(素患外痔),肛门灼热,肿痛难忍,口渴,小便色赤,舌深红、苔黄滑,脉滑数。大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 ,脓细胞 。
证属湿热毒痢,引发痔血。治宜清热祛湿,解毒止血。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赤小豆18g,当归12g,黄芩9g,金银花、生地榆、槐花、仙鹤草、马齿苋各15g。服3剂,下痢减轻,日7~8次,痔血随
之减少,里急后重,腹痛,肛热,舌红、苔黄滑,脉滑数。原方加大黄6g,推荡积滞,继进3剂,大便不爽,日行3~4次,带少量红白粘液,痔血已止,腹满纳差,舌红、苔黄,脉滑稍数。拟原方去大黄、槐花、仙鹤草,加山楂、枳壳各12g,化积畅中。继进6剂,诸症消失,大便镜检阴性。(湖南中医杂志1993;<3):7)。
我在临床对于厥阴寒热错杂治疗一例痔疮下血乌梅丸法奏效。分享如下:
患者女性45岁,痔疮割治两次,均复发,不敢再割,这次下血不止,因而来诊,除痔疮便血外,还有面白,肋痛,活动心慌心跳气短乏力,舌淡红,脉弦有力。考虑厥阴病寒热错杂,给予乌梅丸法,连梅汤加减,方药如下:
乌梅太子参麦冬黄连阿胶炮姜生地地榆仙鹤草炙甘草白芍川楝子元胡等奏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