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冬至的由来,2020年冬至节气精准时间,这个节气大家的饮食起居需要怎样把握呢?】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2020冬至是什么时候? 2020年冬至时间
2020年12月21日 18:02 - 2021年1月5日 11:23 阳历时刻:12月21日(星期一) 18:02:12 阴历日期: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初七 医易同修公众号送你一缕温暖阳光:
2120年的冬至,很多省市的读者们最期盼的是这种晴朗天空吧!同意的文末点小手图标点赞!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农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可见冬至又代表着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农历十一月又称为“建子之月”。
冬至三候
天文专家介绍说,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二候糜角解
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
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
冬至是一九头,每9天数一九,81天后,天气才开始转暖。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节的历史渊源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
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保健专家提醒: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因此,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至遵循3个基本原则: 1、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运动要保暖
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冬季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伸展肢体、做操,打太极拳、慢跑、轻器械的少量练习等,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运动时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尤其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锻炼也要根据每人体质、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老年人,如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中日照充足的时候,以免
诱发疾病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也应避免起得过早去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形成。
总的来说,立冬运动要坚持,保暖是关键,运动内容要因人而异。 2、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3、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常用“补冬”药缮处方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从立冬开始至冬至前后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为“补冬”。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
1、八珍汤: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功效: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
2、四神汤(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养颜、清火、利尿等诸多益处。是个性质平和的药膳 ,对于脾胃虚弱 、食欲不振 、容易腹泻、免疫力差的人和幼儿发育不佳有不错的调理效果。
3、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功效: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对女性朋友可调经止痛、养血疏筋。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
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
注意:“补冬”最好在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患有感冒而发烧或咳嗽时应避免。然而,“四神”的药性特别温和,而且富有滋养又能强化肠胃,因此即使处于感冒体力衰弱的情况下,只要有些食欲,即应多加食用。
滋补羊肉汤
【材料准备】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做法】
1、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捞出洗净。
2、加水、放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蒸2小时即可。
【功效】
大补元气,可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冬至艾灸,顺应天时补阳气
三九是一年中阴寒之气最盛之时,阴极而阳生。三九初始的冬至,此时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渐渐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此时最宜培补元阳,天人相应。此时艾灸特别适宜治疗因阳虚、寒湿引起的病症。
神阙
艾灸神厥,万病自会灭
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在此穴施灸可益气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养生家的重视。神阙穴是连接我们先天后天的一个很根本性的穴位。其上为阳,其下为阴,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是胚胎发育中腹壁的最终闭
合处。在冬至阴阳交接的时辰或此前此后的四天里艾熏神阙穴,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取穴:神阙穴位于人体之中央,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艾灸肚脐,也是古今养生家的重要修炼方法。
艾灸方法:临床上多用神阙隔姜灸和隔盐灸、悬灸。
神阙隔姜灸: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神阙隔盐灸:《类经图翼》卷八曾载有,在神阙穴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如用于保健,可取干净食盐适量,研细填满脐窝,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最好与神阙穴隔姜灸配合使用,以防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
神阙悬灸:点燃艾条的一段,距离脐中约3-5CM,灸10-15min,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操作时谨慎,切勿烫伤皮肤。
关元
艾灸关元,固本培元
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起来,使元气充足。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现代人,压力过大,虚劳烦张,对阳气的消耗很大,如果元阳之气衰弱,很容早衰,或因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入侵而很容易生病。
取穴: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也就是肚脐正下4指处。
功效:该穴位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能,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
《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
配穴:为加强补虚养生作用,可配合神阙、足三里、中脘、肺俞
等穴位。
艾灸方法:可直接选用艾条悬灸,或将艾柱插入铜盒用无烟随身灸盒温灸。具体操作方法参考神阙穴。
肾俞、至阳
取穴: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至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医易同修公众号提醒您:至阳穴属督脉,别名肺底,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冬至当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艾灸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器具温灸 万病皆损于阳气
万病皆损于阳气,在冬至一阳生的时候,借助艾灸之力,把阳气补起来。冬至前后艾灸能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起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大大增强艾灸的温补之力,阳气温通,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正气足了,第二年也会很少生病。
艾灸过度怎么办
如果出现咽痛、鼻干、口腔溃疡、失眠、眼红等虚火上浮症状,则需停止艾灸:
1. 喝点绿茶(趁热喝)、白粥、豆浆、秋梨膏、蜂蜜,清火滋润。(特别是阴阳两虚的人艾灸尤其注意)
2. 用手掌的小鱼际搓擦足部的涌泉与然谷穴,或是泡脚微微汗出,引火下行。
冬至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艾灸时应避风;应凝神静气,避免烧灼感,注意体会温热感向腹内深透,能达到腰骶透热为好;艾灸时艾条烧过的灰烬尽量保留在艾条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温热力微,为文火为补,无灰之火灼热力猛,为武火为泻,冬至灸温补养生,应用温火,但要注意艾灰脱落烧伤皮
肤。
艾灸前后不宜寒凉,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当风、进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适应虚证、寒证及阴证为主,艾灸养生,阳热、阴虚体质者亦可用之。阳热者艾灸乃从治之意,引火归元;阴虚者取其阴阳相长,《丹溪心法》有:
“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
但阳热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时间短),阴虚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时间长),取“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意。
1.冬天艾灸,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2.艾灸前后半小时内,勿饮冷水,碰冷水。 3.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4.孕妇,阴虚实热慎灸。姨妈在身的人,宫寒痛经者可以艾灸,其余慎灸。
5..艾灸期间不要生气,不要吃凉饮冷,与一息元阳安静相处,生姜红糖水帮助除瘀。
6.艾灸期间不要房事,在这天地阴阳相争的时节,做个性冷淡的艾灸者。
冬至即将数九,从冬至前开始,借纯阳之草,捣艾为绒,点燃薰灸,补足阳气,以迎数九寒天之到来。
附:@罗大伦:明天就是冬至,古人认为,冬至阴气到了最高峰,一阳始生,开始了新的周期。所以,很多地方像过年一样过冬至。这个节气,如何养生?平常百姓,主要是注意保护阳气,尽量不要触冒风寒、不要吃寒凉的食物、不要纵欲等等,以防伐伤、扰动阳气。(本文根据多方信息综合整理而成,尊重编辑劳动,转载须注明来源于“医易同修偏方针灸食疗大全”公众号,及微信号yiyitongxiu,编辑:无事闲人,小易)
觉得不错,放圈子里,能多助一人!
【小编絮语】冬至节气期间进补,以上食材药材谨供参考,最好是有中医明医针对各人体质给予具体指导,避免进补不当造成身体不
适。也有明医指出,现代人多数与古人体质状况有所不同,冬至期间已不适合大量食用羊肉。建议食用鸽子、泥鳅或黑鱼鲶鱼,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