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5042综放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2021-07-11 来源:易榕旅网
第一章 工作面设计目的及原则

一、设计目的

设计目的是为了掘进25042综放工作面,形成各大生产系统,科学合理的回采煤炭资源,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2)生产技术部提供的25042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说明书,二五采区地质平面图,机运科提供的供电设计,通防科提供的一通三防设计等。 (3)其它有关资料。 2、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的井巷工程及有关设施 (2)生产适当集中,高产高效,回收率高 (3)便于瓦斯抽放及防灭火 (4)合理布置通风、运输系统 (5)良好的经济效益

(6)合理配备、尽量避免长距离单头掘进。

第二章 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范围与四邻地表的关系

25042工作面井下位于我矿二水平五采区南部,该工作面东以下顺槽为界与4F50、红13断层相邻,南以设计停采线为界与2504边切眼相邻,西以上顺槽为界与红12断层、25021工作面相邻,北

1

以切眼为界与我矿井田边界相邻。

2、工作面储量

25042综放工作面平均长为146m,推进长度985m,面积143810m2

工作面平均煤厚按5m计算,地质储量万100.67t,回收率按85%计算,可采储量85.57万t。 3、工作面埋藏深度

地面标高为+202.3m~+212.2m之间,二

1

煤层底板标高在

-225m~-326m,该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437.5m~528.5m。 二、工作面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较多。

该工作面上顺槽掘进过25041-20断层、落差H=1m、25041-21断层、落差H=0.8m、红12-1断层、落差H=4m、红12-2断层、落差H=0.8m、红12-3断层、落差H=2m、红12-4断层、落差H=1m、红12-5断层、落差H=2m、红12-6断层、落差H=1m、25041-22断层、落差H=3m、25041-23断层、落差H=2m、25041-10断层、落差H=1m、红13-4断层、落差H=11m、25041-31断层、落差H=1m、25041-32断层、落差H=2.2m、25041-39断层、落差H=2.5m。

该工作面下顺槽掘进过红13-2断层、落差H=3.5m、25041-9断层、落差H=1.5m、红13-4断层、落差H=7m、红12-2断层、落差H=5m。

中切眼过红13-2断层、落差H=3.5m、红13-4断层、落差H=11m. 联络巷过红12-1断层、落差H=1m。

红13-4断层分3次完成落差较大横穿整个工作面,断层向工作面内、外部延伸,并有增大趋势,对掘进带来较大影响。 三、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

2

伪 顶:黑色泥岩,层面含大量植物茎部化石及白云母星,随采随落,厚0.3m~0.5m,平均0.4m。(已冒落)

直接顶:黑色砂质泥岩,层面含大量植物茎部化石及白云母碎片,厚4.8m,普氏硬度系数f=6.37。(已垮落)

老 顶:灰色中粒砂岩,以石英为主,暗黑色矿物次之,具斜层理,钙质胶结,平均厚8.0m,普氏硬度系数f=10.5。(部分已断裂、已垮落)

直接底:黑色砂质泥岩,含砂量由上而下逐渐增多,厚2.0m。 老 底:深灰色中细粒砂岩,,中间夹薄层黑色泥岩及黑色泥质包裹体,层面含白云母碎片,平均厚2.0m,普氏硬度系数f=•8.53。 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据一分层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预计该工作面掘进期间瓦斯涌出量为1~3m3/min。 2、煤尘与自燃

煤尘爆炸指数16.34%,最短自然发火期119天。 3、工作面地温

本工作面地温24.6°C。 五、水文地质

1、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富水性

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太原群八层灰岩含水层,隔水层为二1煤直接顶底板砂质泥岩隔水层。 2、顶板砂岩含水层(组)

山西组顶板S10层砂岩含水层(组)为本工作面掘进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也是本工作面的主要充水因素,顶板砂岩含水层(组)位

3

于二1煤直接顶上部,厚8.0m。根据我矿历年开采情况及矿井地质报告中提供证明二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为弱含水层,属承压裂隙水,水量较小,易于疏干。 3、底板砂岩含水层

山西组底板S9层砂岩含水层(组)是二1煤层掘进期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位于二1煤层直接底下部,平均厚度2m ,根据历年开采证明该含水层赋水性差,一般对掘进无影响。 4、C3L8灰岩含水层

太原群八层灰岩含水层为二

1

煤层掘进期间的间接充水含水

层,位于煤层下35m~40m,层厚平均4.5m,属岩容裂隙水。补给条件不好,一般是通过断层或其它构造向工作面渗水。据井下巷道揭露没有较大构造,故此C3L8灰岩水不会给本工作面掘进带来影响。 5、二1 煤直接顶、底板砂质泥岩隔水层

二1煤顶至S10层砂岩之间主要由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平均厚度5.2m,有一定的隔水作用,二1煤底至S9层砂岩之间隔水层为砂岩泥岩,平均厚约2m,较微密,应为良好的隔水层,但该岩层发育不均,个别地段沉积较薄,其隔水性受到破坏,故不作为良好的隔水层。

6、本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

二1煤层顶板S10砂岩水是二1煤掘进过程中最主要的长期充水水源,在巷掘进期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顶板滴水或淋水,但水量不大,一般不会对掘进造成较大影响。

C3L8灰岩含水层由于距二1煤间距较大,本工作面掘进,准备巷道和地质构造未揭露该含水层,故此C3L8灰岩水不会给本工作面掘进带来大的影响。

4

采空区积水:经一分层采空区分析,该工作面四探巷附近、(红12-3、红12-4)断层附近、25041中切眼上、下段采空区及采空区附近、25041下顺槽(1)和该工作面后段采空区,局部有积水,该工作面掘进时距采空区间隔0~2.5m,巷道掘进与采空区相透,积水对工作面安全掘进带来较大影响,为确保安全施工,应制定探放水设计及措施。 7、 预计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

据25041工作面的涌水情况,预计本工作面掘进最大涌水量为2~4m3/h。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

一、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

工作面平均推进长度985m。 25042综放工作面平均长为146m。

具体巷道布置见《25042综放工作面设计图》。 二、上、下顺槽及切眼支护形式:

(1)25042工作面上、下顺槽采用宽×高=4.582m×3.02mU29型钢棚支护,铺单层金属菱形网,背木18块,拉杆3根,棚距600mm。

(2)25042开切眼采用梁×腿=3.0m×2.6m的11#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支架顶梁一端带铰接头,向推进方向),每棚背木18块,撑杆6根,铺单层塑料网加菱形网,棚距500mm。

(3)切眼采用专用顶梁,顶梁长3.0m,棚梁水平,不得瓴肩架设,塑料网长度6m, 6分钢丝绳,半圆背木,荆笆片及木锚杆联合支护。切眼掘进时,在回采侧打木锚杆,其规格为L=1.6mφ38mm,木垫板紧贴煤壁。

第四章 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

一、工作面生产能力(工作面日产量)

5

A=NLSMγC

式中:L――工作面长度,m; S――截深,m;

M--采高,m;(放顶煤开采时,为每次采放总厚度)

γ――煤的视密度,m; C――工作面回采率,m;

N――采煤机进刀数;(放顶煤开采时N为日采放总进尺) A=146×0.6×5.8×1.4×0.85×4=2418t 二、工作面生产能力及其服务时间见下表:

工作地质储量万t 可采储量万t 面日产 t 工作面月产 万t 7.0 工作面 长度(m) 推进长度采高 回收容重 率 3服务时间 (月) 13 (m) (m) 985 2.4 % t/m 85 146 1.4 100.67 85.57 2418 第五章 生产系统及回采工艺

一、生产系统 1、工作面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工作面→25042下顺槽→溜煤眼→南翼四部带巷→南翼3#煤仓→南翼三部皮带→南翼二部皮带巷→南翼一部皮带→皮带石门→2#煤仓

(2)运料系统

副井→-51井底车场→新轨道→-250运输石门→-250南翼运输巷→25021上顺槽横川→25021边切眼→25042上顺槽→料场

6

(3)通风系统

-250南翼轨道巷→25042下顺槽→工作面→25042上顺槽→回风横川→南翼回风巷→边界回风巷→南翼总回风巷→赵荒风井→地面 (4)供水系统

南翼运输巷清水管路→25042上、下顺槽→工作面各用水地点 (5)、供电系统:

南翼1#变电所→-250南翼轨道巷→移动变电站→工作面各用电地点

(6)注浆系统

-250南翼轨道巷注浆管路→25021上顺槽横川→25021边切眼→25042上顺槽→工作面 (7)避灾路线 ①瓦斯、火灾

工作面→下顺槽→南翼四部皮带巷→南翼三部皮带巷→-250南翼运输巷→-250运输石门→新轨道→中车场→猴车道→-51井底车场→付井→地面。 ②水灾

工作面→上顺槽→25021边切眼→25021上顺槽横川→-250南翼轨道巷→-250运输石门→新轨道→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二、工作面回采工艺

1、工作面设备选型:工作面内主要设备包括采煤机械、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和端头支护设备。 2、工作面落煤、装煤和运煤

工作面落煤、装煤均使用采煤机来完成,采煤机割煤高度2.3m,工作面采用SGD-630/220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具体参数为:(1)电动

7

机型号:YSB-110;功率:2×110kw;(2)运输能力:400~500t/h(3)出厂长度:150m(4)链速:1.04m/s(5)减速机型号:6GS(Ⅱ)-110(6)联轴器:YOS-450(7)外形尺寸:长×宽×高=1500×630×220;质量:100T。 2、采煤机进刀方式

采煤机选用4MG200-W1型,生产能力为756t/h,具体参数为:(1)采高:1.2~2.6m;(2)适用于煤质硬度范围(坚固性系数):f=2~4(kg/cm3);(3)煤层倾角:0~35度;(4)截深:630~800mm;(5)滚筒直径:1.1、1.25、1.4、1.8m;(6)牵引方式:液压、双牵引、无链;(7)牵引力:2×225kN;(8)牵引速度:0~0.6m/min;(9)牵引形式:齿销;(10)滚筒中心距:8370mm;(11)机面高度:950mm;(12)卧底量:230、305、380、480mm;(13)电动机,功率:375w;台数:1;电压:1140v;(13)耗水量/水压:320L∕min;2.5P(14)喷雾灭尘方式:内、外喷雾方式(15)控顶距:2484mm(16)总重:35t。

采煤机进刀方式为中部斜切进刀。 3、放煤步距

工作面为一采一放,采放平行作业;放顶步距为0.6m。 4、工作面支护

工作面支护采用ZFH3200-14.4/26型支架支护。具体参数为:(1)支架的高度为:1440~2600mm(2)工作阻力P= 3200Pa;初撑力 P=2800KN,中心距1500mm;支架宽度1436~1600mm;底板比压1.1Pa,泵站压力30MPa,支护强度0.56Mpa,适应煤层倾角≤20°;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HDJS1-1200型双楔梁配合DZ-2.5型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

8

工作面移架方式为顺序移架。 5、顶板管理:

工作面采用ZFH3200-14.4/26型液压支架支护,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具体设备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名称 移动变电站 移动变电站 移动变电站 真空馈电开关 真空馈电开关 馈电开关 馈电开关 真空磁力启动器 真空磁力启动器 真空磁力启动器 真空磁力启动器 可逆启动器 照明信号综保 采煤机 运输机 运输机 皮带机 乳化液泵站 型号 KSGZY-500/0.7 KSGZY-500/1.2 KSGZY-1000/1.2 BKDZ-630/1.2 KBZ-400/1140、660 DW80-350/660 DW80-200/660 QJZ-300/1140 QCZ83-225/660 QCZ83-120/660 QCZ83-80/660 QCZ83-120(80)N/660 BXZ-2.5/660 MG-375 SGD-630/220 SGD630/110 DPJ800/40×2 MBR-125 数量 1 1 1 4 4 3 3 6 3 1 1 4 2 1 1 1 3 1 备注 工作面 工作面 下顺槽 下顺槽 9

19 20 21

调度绞车 回柱绞车 液压支架 JD-25 JH-14 ZFH3200-14.4/26 2 2 96 上顺槽 上、下顺槽 工作面 三、工作面设备、及工程量

1、工作面设备:采煤机为4MG200-W1型,生产能力为756t/h,工作面采用ZFH3200-14.4/26型支架支护。

工作面运输机均为SGD-630/220,运输能力450t/h。下顺槽皮

带运输机为DSP-1063/1000型,运输能力为630t/h。

附:工作面机械设备参数表1

2、工作面煤(岩)巷工程量、施工周期

总工程量:1265米,煤巷单进100m/月,两个头同时掘进,施工周期为6.3个月 四、采煤工艺

25042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 五、工作面风量计算

根据工作面生产情况,预计25042工作面回采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10m3/min。

工作面配风量按下面公式计算: Q=Qg•K/1%

式中:Qg: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0m3/min 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35 Q=Qg•K/1%=1350m3/min

工作面上顺槽通风断面为S=11.08m2,风速V=Q/60S=2.03m3/s。符合

10

《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规定。

所以工作面风量取以上计算的最大值为1350 m3/min。工作面生产期间通风区应根据实际瓦斯涌出量调配风量。 六、劳动组织

(1)作业方式

工作面采用“三八”工作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日割煤4刀。

(2)劳动组织

全队在册186人,三个生产班3×43=129人,检修班42人,勤杂工(含材、核、办)4人,干部11人。 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工作面长度:146m; (2)推进长度: 985m; (3)采 高: 2.3m; (4)煤层倾角: 7°――13°; (5)顶板管理: 全部垮落法;

(6)采煤机型号:4MG200-W1型双滚筒无链牵引采煤机; (7) 液压支架:ZFH3200-14.4/26;

(8)支护方式: 采用ZFH3200-14.4/26型支架支护; (9)作业方式: 两采一准; (10)循环产量:604.5吨; (11)日循环数: 4个; (12)日推进度:2.4m; (13) 日产煤量: 2418吨; (14) 工作面月产:7万吨; (15) 可采储量: 85.57万吨

11

(16) 可采期: 13个月; (17) 日出勤工数:120个

(18) 工 效: 平均为19.5吨/工 (19) 乳化液消耗:300Kg/万吨 (20) 坑木消耗: 4m3/万吨 (21) 工作面风量:1350m3/min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综放工作面开采、瓦斯、煤尘和煤炭自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因此25042工作面根据2010年改版的《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制定防瓦斯、防煤尘、防煤炭自燃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瓦斯措施

1、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2、工作面塘口和上顺槽配备瓦斯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3、采煤机上应安设机载式断电仪,采煤机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当其附近20m内瓦斯浓度达到1%时报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采煤机电源。

4、工作面上、下尾巴必须及时放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尾巴可超前放一排,防止瓦斯积聚。

5、工作面生产时设置专职瓦斯检查员,严格负责检查瓦斯,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6、工作面上、下顺槽要定期指派专人进行清理,确保巷道断面,保证风流畅通。

7、工作面机电设备及电缆必须防爆。 8、下井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

12

9、通风区定期测定工作面风量,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瓦斯涌出量适当调配风量。 二、防煤尘措施

1、工作面回采前,必须按照设计施工注水钻孔,在上、下顺槽进行静压注水。

2、各运煤转载点必须安设喷雾,并设专人管理。

3、上、下顺槽在距工作面50m、100m处设置全断面净化水幕,并保证正确使用。

4、采煤机内外喷雾齐全,割煤前必须先开喷雾,并保证正常使用。 5、煤仓上口安设喷雾,煤仓不得放空。 6、工作面上下顺槽按规定要求设隔爆水袋。 7、工作面上下顺槽要定期洗尘,每1―3天洗尘一次。 8、支架应安设前后喷雾,保证每架都有,做到放煤前打开,不放煤时关闭,喷雾压力不低于0.8MPa。 9、通风区定期对工作面检测煤尘。 10、施工单位人员加强个人防护。

11、检修班按设计要求对煤壁进行高压注水。 12、工作面电气设备和电缆必须防爆。 三、防煤炭自燃措施

1、施工单位要适当提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每月不小于30m),并提高回收率,减少采空区丢煤量。

2、工作面回采期间,注浆方式为随采随注。

3、过横川时通风区要及时在横川打密闭,减少工作面向采空 区漏风。

4、工作面所用机电设备严禁出现失爆现象,皮带和电缆必须阻

13

燃。

5、下顺槽皮带机头和变电站附近10m范围内巷道采用不燃支 护。

6、工作面和上、下顺槽杜绝一切火源。

7、通风区必须保证每周测定工作面塘口有害气体成份、温度并制表汇报各业务科室及施工单位。

8、工作面每推进10m―15m要在上下尾巴全断面打一密闭墻,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9、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应按规定及时封闭。 四、提高回收率的管理规定

1、工作面回采前,矿必须成立工作面回收率管理小组。 2、地测部门必须按规定进行探煤厚,每月对工作面动用储 量、采出量进行考核,对回收率进行跟踪考核,制定管理办法,保证回收率达到85%以上。

3、施工单位应在工作面投产前,制定放顶煤回收率的奖罚制度。 4、工作面初采时,要适当放一部分顶煤,减少煤炭损失,提高回收率。

5、工作面收尾时,尽可能少丢煤,减少煤炭损失,提高回收率。 6、工作面生产期间过断层时,要适当破底。

7、在工作面转载皮带安装核子秤,严格出煤计量,准确计 算回收率。

8、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清扫支架间浮煤,减少煤炭损失。 五、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上、下顺槽超前支护不少于20m,超前替棚10m,采用三梁四柱支护,超前支护采用靠煤壁侧打一行绞接梁抬棚。

14

2、工作面过断层、橫川,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进行大型机电设备更换、拆除时,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工作面上下顺槽要派专人维护清理,防止片帮、冒顶,保证上下顺槽畅通。

15

中 泰 矿 业

25042综放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编 制: 审 核:

地 质: 科 长: 分管副总: 总 工:

中泰矿业生产技术部 二0一0年一月五日

16

目 录

第一章 工作面设计目的及原则 ............................................................ 1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 1 第二章 工作面地质概况 ........................................................................ 1 一、工作面概况 ..................................................................................... 1 二、工作面地质构造 ............................................................................. 2 三、开采技术条件 ................................................................................. 2 四、水文地质.......................................................................................... 3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 ................................................................ 5 一、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 ..................................................................... 5 二、上、下顺槽及切眼支护形式 ......................................................... 5 第四章 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 ............................................................ 5 一、工作面生产能力(工作面日产量) ................................................. 5 二、工作面生产能力及其服务时间见下表 ......................................... 6 第五章 生产系统及回采工艺 ................................................................ 6 一、生产系统.......................................................................................... 6 二、工作面回采工艺 ............................................................................. 7 三、工作面设备、及工程量 ............................................................... 10 四、采煤工艺........................................................................................ 10 五、工作面风量计算 ........................................................................... 10

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11

17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 12 一、防瓦斯措施 ................................................................................... 12 二、防煤尘措施 ................................................................................... 13 三、防煤炭自燃措施 ........................................................................... 13 四、提高回收率的管理规定 ............................................................... 14 五、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 14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