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笔记

2021-06-27 来源:易榕旅网


七上文言文复习专题 cxl 2013.1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读准字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 拟作(nǐ)怡然(yí )土砾(lì)壑(hè) 唳(lì)

二、语境释义

1

1、通假字。 强:通“僵” (jiāng),僵硬的意思。

2、成语。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很虚弱的事物。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3、其它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

重点词语解释 余忆童稚时 余 :我 童稚 :童年

能张目对日 张目:睁开眼睛 对日:直视太阳

2

明察秋毫 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

见藐小之物 之:的

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其:它的

故时有物外之情 故:所以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私下 拟:比 于:在

则或千或百 则:就 或:有的

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项为之强 项:脖子。为:因为 之:代词这(指观蚊)僵硬。

有留蚊于素帐中 于:在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使之冲烟而飞鸣 之:它们

3

强:通“僵”,

作青云白鹤观 作:当做 观:景象,景观

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然。 唳:鸟鸣

为之怡然称快 为:因为 之:这(指戏蚊)怡然:愉快的样子

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自己的

以从草为林 以:把 为:当作

凹者为壑 壑:山沟,山谷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观之,兴正浓 兴:兴趣

盖一癞蛤蟆 盖:原来(是)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余年幼,方出神 方:正

4

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一词多义归纳 ①之: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 助词,的

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词,它们;代夏蚊

项为之强 这, 代词, 代“昂首观之”这件事

为之怡然称快 代词,代“果如鹤唳云端”

观之,兴正浓 代词,代“二虫斗草间”

驱之别院 它,代词,代癞虾蟆

心之所向 不译

②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 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

5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当作

③以:徐喷以烟 用

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把

④观: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

昂首观之 看

⑤而: 拔山倒树而来 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表承接

四、重要句子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当遇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6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这么一想,就果然真的出现了成千成百的鹤。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心神畅游在这个境界中,感到高兴满足。 5、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把(它)当做白鹤舞于青云上的景象,果真像鹤在云端鸣叫,我因为看到这感到高兴,拍手叫好。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就都被它吞下去。 7、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五、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物外之趣是

7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

六、阅读探究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作用:点明题旨,统领全文。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用原文回答: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若不用原文回答即为: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①观蚊成鹤。②神游山林。③鞭打虾蟆。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8

5、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6、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我们怎样才有“物外之趣”?

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7、评价作者儿时的性格特点。 活泼、调皮、可爱,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有好奇心。

8、本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9、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10、三个动词“捉”“鞭”“驱”的作用是什么?

9

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11、从文中找出一处体现童趣的句子,并用一两句话作简析“趣”表现在哪里。

示例: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表现:作者由乱飞的群蚊联想到“群鹤”,继而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图景,显示出童真与情趣,可见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也体现了作者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七、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

10

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子、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结合实际,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谈谈你的看法。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要学会联想与想象。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这样就可以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加上实际的例子,见上题2)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文学常识

文中的“子”在这里指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二、语境释义

1、通假字。

①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你。 ②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12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成语。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乐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死而后已:死了才停止。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3、其它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

13

重点字词解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时常 习:复习 “说”同“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 朋: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 诚实,真诚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复习

故:旧的知识 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14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诲汝知之乎 诲:教导 女:同“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 是

是知也 是:这 知:同“智”,智慧,聪明

见贤思齐焉 思:想,想要 齐:看齐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仁以为己任 以:把 为:作为

死而后已 已:停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样 凋:凋谢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可以:能够 行:奉行

15

其恕乎 其:大概,也许 恕:儒家的仁爱待人,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的 勿:不要 施:施加

一词多义归纳 1、而:

①表顺承: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表转折,但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表并列:任重而道远

④表修饰:拔山倒树而来

2、其:

16

① 其恕乎 大概,也许 表猜测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蹲其身 代词,他们的、其中的、自己的

3、之:

①知之为知之 代词: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它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代词:它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的

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5、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②可以为师矣 做,当

17

③仁以为己任 当作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你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所为吗?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有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有复习呢?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5、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碰上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柏树是最

18

后凋谢的。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空想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害。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聪明。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得到新的理解或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四、阅读探究

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

19

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共同学习,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2、第二则: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用自己的话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3、第三则:“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

20

知识的精髓。

5、第五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6、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1)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21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9、第十则: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凡事不强人所难,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果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还要要举例。)

10、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养做人三个方面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

②人不知而不愠

A.学习态度 ③温故而知新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学习方法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C.修身做人 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句子中“而”字用句子归类。

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④温故而知新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⑦任重

23

而道远⑧死而后已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表顺接:①④⑥⑧⑩ 表转接:②③⑤ 表并列:⑦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⑨

3、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②任重道远③死而后已④见贤思齐⑤不亦乐乎⑥三人行,必有我师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5、原文填空: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一、语境释义

1、通假字。 ①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 ②裁如星点 “裁”通“才”,仅仅,只。

26

2、成语。黯然缥缈:昏暗的看不分明。

历历在目: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风定天清:风停止了,天空晴朗。

▲3、其它重点实词的意思

重点词语解释 邑八景之一也 邑:县

然数 年恒 不一见。 然:但 数:几 恒:常常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同人:朋友 饮:喝酒

高插青冥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惊疑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近中无此禅院。 念:想到 近中:近处

27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不久

碧瓦飞甍 甍:屋檐 飞甍:翘起的屋檐

始悟为山市 始:才 悟:明白 为:是

未几,高垣睥睨 连亘六七里 居然城郭矣 历历在目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 睥睨:矮墙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竟然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莽莽:广大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

既而:不久

乌:同“无”,没有

28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惟:只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

楼五架, 窗扉皆洞开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楼愈高,则明渐少。 愈:越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或凭或立 逾时,楼渐低 又渐如常楼 又渐如高舍 倏忽如拳如豆 裁:同“才”,仅

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有的(人) 凭:靠着 立:站立着

逾时:过了一会儿

常 :平常 ,寻常

舍:平房

倏忽:突然

29

遂不可见 遂:于是,就

又闻有早行者 者:……的人

见山上人烟市肆 肆:店铺 市肆:集市

与世无别 别:区别

故又名“鬼市”云。 故 :所以 名:叫

三、重点翻译

1、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不多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3、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30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4、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每层楼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5、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靠着栏杆,有的站立着,姿态各不相同。 6、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四、阅读探究

1、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答、当时的人们不懂得“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说法来解释。

2、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

31

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 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山市幻景的?依据是什么?

时间顺序;忽见(孤塔耸起)→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既而(惟危楼一座,楼五架)→逾时(楼渐低)→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4、“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没有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子虚乌有_。

5、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的“插”字的表达效果。

我的赏析:写出塔尖穿进天空的雄姿,显出了孤塔的高耸。

6、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你除《山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我的积累: ①天狗吃月、腐草为萤、露结为霜等。

7、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32

我的解说:这是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当空气中各层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8、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瞬息万变、变幻莫测 。

世说新语二则

一、重点词语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重点词语解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侄们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骤:急速

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3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 乃:才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重点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

君:您

委:舍弃

家君: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顾:回头看

过了中午友人还没到,陈太丘就舍弃他离开了. 34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别人相约而行,却舍弃先离开.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的父亲约好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三、内容概括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机智,懂礼识义,正直不阿,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和率真的个性。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就要失去朋友们。

四、阅读探究

1、《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35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况且他怎么想就怎么做,个性率真,值得肯定。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而他“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也算无礼。

5、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意识到自己错了,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6

6、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王冕四岁作画; 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司马光砸缸……

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37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38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文言文重点字词

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39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一词多义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40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41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42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其子曰:代词,他的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

7、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43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44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