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对学生的素质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课堂上主要是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感觉的培养,那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呢?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 理念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一定要改变观念,懂得学生心理需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有一句话说得好: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在音乐课堂上,让孩子发挥创造性,团结合作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保障,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更应向美育发展。
二、在音乐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但是,这种声音是有故事的、是有画面的、是有情绪的。音乐离不开节奏和旋律,当学生听到一段音乐,会马上感受到音乐的速度,说出它是轻快的还是沉重的,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在由节奏和旋律组成的音乐中,孩子们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将音乐转换成画面,看到这些画面,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比如:《劳动最光荣》。孩子们刚一听到轻快的节奏、悦耳的旋律,脑海中立刻会出现小动物们快乐、热闹的劳动场面,从而受到感染。在体验和想象加工的过程中,让
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认识单簧管、大管及音色,不是单纯地讲解速度的快怎样,慢又如何,通过想象,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比赛场面,从而达到了与音乐要素相融合的结果。又如在欣赏《二小放牛郎》中,在那舒缓而悲切的传述中,看到了一个聪明而勇敢的中国少年。感受到了中国少年那不可轻视的骨气。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在音乐课堂上要让孩子们的想象力飞起来。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培训
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现学生的想象性,并不是要忽视基础知识面的传授。现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一些音乐老师并没有完全领会内容,上课主要流于浮华的形式,看着很热闹,但实际却缺乏实用性。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包括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
比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老师在教授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要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它们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打一打这两个节奏,从而进一步体会这两个节奏给人会带来不同的感觉。唱功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人说小学音乐课不是培养专业的歌唱演员,不需要进行唱功的培养,我个人并不是这么认为。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更能巩固音乐感觉、提升音乐素养。上完音乐课,学生却不张嘴唱,我认为这节音乐课是失败的。同时,一些学习乐器的孩子,也要在唱好旋律的基础上,才能把音乐在乐器上表现出来,表
达出深刻的情感。否则,表现出的音乐是死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情绪可言的,因为音乐要流动起来,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四、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
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各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材编写中,也体现了我们的民族音乐重要性,每一册书上都有侧重点,教师要抓住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音乐的教育,让孩子们在这些不同民族的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性。我国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那么,就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不仅会唱这些歌,还要随着音乐舞动起来,这样,就会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音乐自信心
有很多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处于一个观众的地位,老师要让这些孩子走到舞台上,做一个演员,这就是培养孩子的音乐自信心,做好演员,就需要孩子亲自去感受音乐,亲自去表现音乐。老师要善于利用鼓励的语言,虽然孩子们表演得并不是很完美,但是,我们要用赞赏的态度去欣赏,这样,慢慢地就会让我们的孩子都会在音乐教育中得到美的教育。 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要先增强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积极,以便达到善其事。在学习中,有很多孩子“知难而退”,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音乐课也是一样,
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学生的好胜心、好强心、自尊心是在得到不断的满足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始终让孩子感受到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优化学生的心境。
要想上好音乐课,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就要抓住每一个契机,这是一个细致而长久的工作,对孩子一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感觉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促进他们去创造生活中的美。
(辽宁省瓦房店永宁中心校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