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妙用字理故事有效识写汉字

2024-08-29 来源:易榕旅网
妙用字理故事 有效识写汉字

摘要: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方面的影响。可见,正确识写汉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培植对汉字的审美能力、有主动探寻汉字文化奥秘的想法、端正写好中国字的积极态度。识字教学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把字理故事讲得妙趣横生,可以有效达成正确识写汉字的目的。 关键词:识字 、结构、字义 、文化

字理,是汉字的理据性。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造字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其规律性十分明显。“立象以尽义”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每一个笔画或部件都是事物具体形态或状态的高度概括。例如,“田”字的形与义一目了然;“从”字两个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表示了跟从的意思。像这样形、义联系明显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类的汉字,它们都适宜于联想。而占汉字总数80%的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分别具有表义、表音功能,有音义两线索可循。这都说明了汉字是具有理据性的文字。汉字的理据性不仅表现在汉字字形直接与语言中的音或者义发生联系,还说明了汉字本身便具有灵动的智慧,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巧妙运用字理故事,感受汉字的音韵美、形体美、意韵美,有效达成正确识写汉字的目的:

一、一笔之差里感受音韵美。

经常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日记“令天,我和妈妈……”“今”和“令”不分是小学阶段的高频易错点,有老师和家长会用有“点”和没“点”来记,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的确只有一笔之差,但是没有方法和策略,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记忆,造成与它同族的形声字“领”“零”“岭”等汉字的错误。其实,在统编

教材中“今”字是一年级上册要求会认的字,“令”字出现在一年级下册的认字表中,这样一组一年级就出现的形近字竟然成了小学阶段的“大陷阱”,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直击要害”解决问题。

在 教学“令”这个字时,我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首先出示一个

“令”的甲骨文 ,和本课所有要认的生字,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古代文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哪个生字。然后陆续出现“令”的金文 、小篆 ,随着字形越来越接近楷体字,学生猜出了答案,在兴趣满满之时,我将了一个这样的字理故事——令,可以组词口令、命令。古代发号施令的人是口朝下站着的,听从命令的人,跪在地上,看见头了吗?看见脚了吗?(手指甲骨文)后来过了很久很久,汉字发生了变化,“口”的形状变成了“人”,跪在地下的人,虽然方向改变了,但是依然是跪着的,你看“令”字这最后的一点就是那个人的……(学生齐答:脚)

这样一来听从命令的人的脚支撑在地的画面就根深蒂固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小小的字理故事,辨别了这组字音不同的形近字,可见汉字文化的音韵美。

二、间架结构中感受形体美。

把汉字写正确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底线,能把汉字写得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抓住汉字的结构特点来写字科学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教给学生“左右结构观察上下”“上下结构观察左右”“左上半包围上盖下出”等观察方法和写作规律,收效很好。二年级下册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满”和“荡”的教学只隔一课,学生有的错把“满”写成上下结构,有的错把“荡”写成左右结构,我采用了字理古诗与借助图片两个策略解决了这个结构问题。

首先,我分别讲了“满”和“荡”的字理故事——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出示“满”字)对!“满”本义为水充满容器,饱和、满溢。(出示水装满杯的图片)再来看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出示“荡”字)是草字头,下面是一个“汤”,这个字本义是洗涤的器皿,洗涤的时候免不了摇动,所以又有摇动、震动的意思。我没看这位小朋友在大树下干什么?(出示小朋友利用大树的枝条荡秋千的图片)最后总结——装满水的“满”是三点水旁左右结构的字,荡

秋千的“荡”字是草字头上下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它们的结构特点把汉字写得正确美观。

通过抓住偏旁讲字理故事,让学生感受了汉字结构的形体美,从而把这两个结构混淆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三、说文解字间感受意韵美。

识记汉字的三个层次为“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运用汉字”。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运用省力的集中识字法,先扫清“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的障碍,然后在理解课文中理解汉字的意思。我们会发现一课十几个生字,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只读一遍,怎么能做到扫清生字障碍呢!其实从第二个层次“理解字义”(了解汉字故事)入手,不但能对词语和课文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读文的过程中扎实有效地识记了汉字。

例如在执教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时,理解“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中的“孤单”一词是一个教学重点。除了联系上下文感受“孤单”以外,我还讲了一个字理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强化了对“孤”字记忆:“孤”是个形声字,左边的“子字旁”表义为小时候失去父亲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组词为“孤儿”,你能感受到他的孤单吗?带到课文中感受一下树和喜鹊的心情吧!

这个字理故事让学生把“孤”字和小时候失去父亲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联系起来,把小孩子与“子字旁”联系在一起,达到了理解记忆的效果,可以说学生在说文解字间感受了汉字的意韵美,为课堂学习做了有效的增量。

语文学科的故事中汉字的故事年龄最长,它以中国三千多年的汉字文化为根基,以教育研究人的热情来延续。语文课标的具体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巧妙运用字理故事,有理据、有趣味,是对汉字传统文化的敬畏,是对儿童教育的关爱。如何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讲好汉字故事,还是小语人在教研路上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1】干苏婷. 字理识字在小学教学中的妙用——低年级识字教学片段

赏析[J]. 江西教育, 2018(8).

【2】范丹丹. “说文解字”的妙用[J]. 科教导刊, 2016.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