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AnhuiInstituteofEducation
Mar.2006Vol.24No.2
叶梦得词新探
甘 松
(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61)
[摘 要]叶梦得受苏轼影响,南渡前就写有不少词风清旷的词作;南渡后,词风虽有变化,但仍然延续了此前已经形成的风格,清旷超逸是其主导词风。叶梦得是南渡之际连接苏、辛的名家词人,具有不可忽视的词史地位。 [关键词]叶梦得;石林词;清旷;超逸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6)02-0080-04
叶梦得(1077—1148)是南北宋之际著述繁富的著名学者,在文学上也造诣颇深,其《石林诗话》,《石林燕语》、《避暑录话》等都广为流传。叶梦得虽非宋词大家,却是南渡时期的著名词人。据统计分析,历代重要词话对叶梦得的评论达44项次,在两宋词人被历代词话评论次数排行榜中名列第35位;叶梦得现存词作共103首,在两宋词人存词数量排行榜中名列第48位,其词作被《乐府雅词》、《花庵词选》、《草堂诗馀》、《花草粹编》等历代重要词集选本入选频率累计达84首次,在两宋词人词作被历代重要词集选本选录数量排行榜中名列第28位[1]。可见,叶梦得是受历代词话、词选关注并在宋词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家”词人。
在现代词学研究中,叶梦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而且人们对叶梦得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误解。笔者在仔细阅读叶梦得词作文本和参考前人时贤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叶梦得的词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考察,并提出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一、被忽视的问题:叶梦得南渡前的词作词风
宋人关注《题石林词》曾说:“右丞叶公以经术文章为世宗儒,翰墨之余,作为歌词,以妙天下。……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岂近世乐
[2](P133)
府之流哉!”关注的评价简扼精要,为后世广
[4]
谱》对叶梦得的生平事迹做了详细考察并对其诗
词作品作了编年。据统计,《年谱》已编年的词作多达52首,其中南渡前编年词作有29首,这就为我们考察叶梦得南渡前的词作词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叶梦得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大观二年(1108)累迁翰林学士,次年出知汝州,不久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1115)起知蔡州,后移帅颖昌府,在任期间捕治黠吏、关心民瘼,深得民心,因违拗当权者落职南归,隐居湖州卞山。这是叶梦得南渡前的主要经历。叶梦得年轻时得到蔡京引荐,又与章姻亲,曾与北宋后期新党关系密切。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说:“叶少蕴主持王学,所著《石林诗话》,阴抑苏、黄,而其词顾挹苏氏之余波,岂此道
[5](P362)
与所问学固多歧出哉?”其实,叶梦得与苏门深有渊源,他是苏门学士晁补之的外甥,元
末年与
张耒等苏门弟子交往密切,徽宗年间和贺铸过从唱和,可以说很早的时候,叶梦得在创作上就受到苏轼的影响了。
叶梦得早期作品现存较少,40岁之前可编年的词作仅有5首,而其中最能体现“温李”婉丽之风的词作就是他18岁时所作的名篇《贺新郎》(睡起啼莺语),其余4首词的风味格调大为不同,如大观四年(1110)前后所写的《应天长・自颖上县欲还吴作》描写作者免官后舟行至颖上县所见的水乡美景,抒发归隐情怀。政和四年(1114)秋日所作的《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写仕途奔波、友
泛认同和接受,现代词学研究者论及叶梦得时也每予称引。论者往往据此简单认为,叶梦得“在北宋写
[3](P110)
的词主要以婉丽为主”,仔细考察叶梦得现存
词作,我们会发现叶梦得南渡前还写有不少陶写闲适情趣、词风闲逸清旷的作品,远非“婉丽”一词所能尽赅。王兆鹏先生的《两宋词人年谱・叶梦得年
[收稿日期] 2005-10-15
[作者简介] 甘松(1979-),男,湖北公安人,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
80人聚散,表现出洒脱的胸襟与开阔的气象。这些词作洗却绮艳,格调清脱疏放,此后的词作都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叶梦得政和六年(1116)作于蔡州任内的《八声甘州》(又新正过了)表现对春日美景的期盼向往之情,词作秀丽清新。离蔡移知颖昌,与客会别时所作《永遇乐》一阕(曾误入汲古阁本《东坡词》)写得疏旷洒脱: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指点栽成,
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揽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绿鬓朱颜,匆匆拼了,却记花前醉。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
作者将送别情境置于开阔的背景和恢宏的气象之中,不作儿女悲戚之态而显情深意长,令人回味无尽。
政和七年(1117)至宣和二年(1120),叶梦得镇守颖昌,成为许昌诗社的“社头”,常与韩王晋、韩宗质、韩宗武、王实、曾诚、苏过、晁将之、晁说之等诗友流连于颖昌西湖之上,酒酣赋咏,写下不少唱和次韵的词篇(参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第二章)。这些作品大都色调清丽淡雅,充满闲情逸趣。如《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描写西湖早春:“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浣溪沙・次韵王幼安、曾存之园亭席上》表现暮春景致:“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叶梦得在闲逸的生活中,有时也流露出迟暮之感和归隐之想。如《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写“对花常欲留春,恨春故遣花飞早”,但春归花落无法改变,自己只得“酒醒梦断,年年此恨,不禁相恼”。
叶梦得罢知颖昌府后,回到湖州,卜居卞山石林谷,此后基本上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直至“靖康之变”。退居时期,陶渊明成为他的异代知己,渊明的身影在他的词作中不时闪现。如《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云:“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念奴娇》(故山渐近)一词几乎全部化用陶渊明诗文语句和意境,这些词作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自己随缘自适的恬淡心境。这一时期,叶梦得吟赏湖山,啸傲林泉,和葛胜仲等友人登临饮酒(《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湖上泛舟(《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
[6]
太湖观潮(《次韵鲁卿大钱观太湖》),生活洒脱闲逸。
宣和五年(1123)所作的《定风波・七月望,赵亻卒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云:
千步长虹跨碧流。两山浮影转螭头。付与
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袅袅凉风吹汗漫。平岸。遥空新卷绛河收。却怪
女亘娥真好事。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
仲夏月夜的清凉世界令人身临其境,词人的浩兴逸怀更是让人神往,全词写景清丽壮阔,词风清旷超逸,颇得苏词神韵。
我们不难看出:叶梦得仕宦之时,吟赏湖山,不乏诗酒风流;罢职退居后则啸傲林泉,吟咏潇洒。叶梦得性喜自然,在山水田园之间陶写性情,以求得心神的超然自适,其南渡之前的不少词作,风格闲逸清旷,已经自具个人面目。
二、主导词风:“婉丽”、“雄杰”之外的清旷超逸
叶梦得南渡后词风的转变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宋人关注即评价叶梦得词“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题石林词》)。但关氏的评价长期受到一定程度的误解,论者往往夸大叶梦得南渡词风的骤变,突出其“雄杰”的一面,忽视了“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的多数作品,以致对叶梦得的审美情趣和整体词风存在模糊认识。我们认为,叶梦得南渡后某些词作虽然带有“雄杰”之气,其主导词风仍是南渡前清旷一路风格的延续和深化。
“靖康之变”后,叶梦得为国效力,历任户部尚书和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等重要职务,亲自参加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和岳飞等人同属抗战一派。受时代风云的激荡,叶梦得写出了气势充沛、豪迈悲壮的爱国词篇。如叶梦得绍兴十年(1140)视师寿州时(据《年谱》)所作的《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一词写抗敌之志,笔健气豪、声情悲慨;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写成的《念奴娇・云峰横起》寓写爱国之心,气势不凡、格调雄浑。叶梦得直接以抗敌匡复为主题的词作并不多,其爱国情怀不时在一些写景寄兴的词作中流露出来。试看建炎三年(1129)叶梦得闲居湖州时所作的《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
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作者秋晚山居,感慨自己无所作为而流光空耗,白发
81徒增,而抗敌收复之志却未消泯,希望象先隐后出的谢安那样能够为国建功。与同时代的南渡词人相比,叶梦得与张元干等词人的慷慨激越,李清照等词人的怨愁哀苦都不尽相同,其反映动乱时代、抒写爱国情怀的词作虽然透露出“雄杰”之气,但“简淡”仍是其底色和基调。
叶梦得南渡后的二十余年,近一半时间过着隐居生活,这也是叶梦得词作的多产时期。叶梦得南渡后的词作题材没有大的变化,词风沿着清旷一路继续发展,词作意境更加开阔、气韵更加超逸、词风更显老到成熟。叶梦得的清秋赏月词就写得颇有特色: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临湖海
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 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顶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卷地惊风吹雨去,却看香雾轻浮。遥知清影遍南州。万峰横玉立,谁为此山留。 邂逅一欢须共惜,年年常记今秋。平生江海恨漂流。元龙真老懒,无意卧高楼。(《临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风大作,复晚晴,遂见月,与客再登》)绍兴五年(1134)八月中秋节前,叶梦得与门人徐度等人三次登南山台赏月,作下三首《临江仙》词,这是其中的二首。叶梦得登赏兴浓,晴空下“空水相浮”的澄澈与雨后“香雾轻浮”的朦胧都给他新异强烈的审美感受;二词写景逼真,气象开阔,前者侧于表达“一笑倚琼楼”的轻快逸兴,后者则流露出“平生江海恨漂流”的长久感怀。叶梦得喜写并擅写中秋月景,其《水调歌头・癸丑中秋》、《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等词作都表现出开阔的空间境界和洒脱的胸襟。明毛晋《石林词跋》曾评价说:“《石林词》一卷,与苏柳并传,绰有林下风,不作柔语歹带人,真词家逸品也”。
叶梦得词形成清旷超逸的整体风格,除深受苏轼影响之外,还与叶梦得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想密切相关。叶梦得是一个阅历丰富,吟咏潇洒的风雅文人,他早年就有隐逸情怀,喜好吟赏湖山、宴客雅集,在自然山水之间怡情养性。“靖康之变”后,随着金兵的不断南侵,张元干、朱敦儒、李清照等大多数词人都被迫走上了逃难漂泊的旅途,叶梦得也曾短暂避乱缙云,但基本上过着稳定的生活,他乐得享受战乱时代难得的平静和安逸,写出不少闲适“简淡”的词篇。随着南宋统治集团内部主战派、主和派的激烈斗争,叶梦得在变幻的政治风云中时起时废,宦海沉伏,他力图营造平淡自适的生活氛围,保持澹
[2](P134)
泊宁静的心态。叶梦得把词作为陶写之具,用以排遣胸中的郁气和消弭身心的衰疲,抒写放达出世、超然物外的情怀,其词自然具有清旷超逸之风。
叶梦得认为:“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性情,但能抒写胸中所欲言,无有不佳。”叶梦得词大多是随物感兴、抒写自我性情怀抱,显得洒脱磊落。叶梦得推崇“天然工妙”的艺术风格,反对“用巧太过”,他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
[8](P431)
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这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追求不无相合,其词清淡雅洁、疏朗流畅,清气流转,略无板滞晦密之处,体现出叶梦得对“清”美的嗜好和追求。
叶梦得早年的“婉丽”之风、南渡后的“雄杰”之气都只是不同创作阶段的艺术特色,而南渡前后一以贯之的清旷超逸却是叶梦得的主导词风。当然,叶梦得南渡后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情怀更显突出,词风也更加成熟。
三、继承与开拓:衔接苏辛的南渡名家
在现代词学研究中,宋南渡之际的词风大转变是被研究者大书的一笔,叶梦得往往作为受时代影响而词风转变的一个例证被附带提及。其实,与张元干、朱敦儒、向子
、李清照等人词风的骤变、巨变不
同,叶梦得的词风虽有新变,又与南渡前保持了相当的连贯性,这在南渡词人中是较有个性和较为独特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掘这种独特性所潜含的词史意义。
叶梦得身历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五朝,这一时期宋词发展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元词坛的主将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全面改革,在创作上“以诗为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元诸词家深受苏轼影响。随着徽宗朝形势的变化和世风的转移,一度为苏轼摒弃的绮丽词风大有重新笼罩词坛之势。张元干、向子、陈与义等词人谙尽“太平盛世”的欢乐,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词风大多香软绮丽,苏轼开拓的“诗化”创作倾向处于相对寂寞的状态,但晁补之、李之仪、叶梦得、毛滂、葛胜仲、唐庚诸人的词作还是受到苏轼影响(详参诸葛
[9]
忆兵《徽宗词坛》第三章)。叶梦得自觉学苏,是徽宗年间词坛“诗化”倾向的重要实践者,其南渡前的诸多吟咏性情之作,就颇得苏词清旷超逸的风神,王灼《碧鸡漫志》指出:“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后来学东坡者,叶少蕴、蒲大受亦得六
[10](P83)七。”可以说,叶梦得的创作是北宋末年学苏
[7](P2726)
潜流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它为南渡后骤然突现的学苏巨流作了铺垫和准备。
82在“靖康之变”的巨大影响下,许多词人纷纷转变词风。刘扬忠先生认为:“这一时期虽然较少出现堪称宗主和大师的词坛公认领袖,但一大批生活和创作年代横跨北、南宋的专业或非专业的词人(前者如张元干、向子、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等等,后者如李纲、赵鼎、王以宁、岳飞、胡铨等等),共同变承平时的欢愉柔婉之调为战乱后的悲壮慷慨之音,开启了一代新词风和新词派。”南渡后,大多数词人的词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学习苏轼的“以诗为词”。与李纲、张元干等英雄词人的慷慨悲歌和李清照等词人的怨愁哀苦不尽相同的是,叶梦得等文士词人“偏取苏轼思想中超然物外、心平气和、随缘自适的一面,作词力追苏词清旷超逸、通脱自然的主导风格,并将之发展成为南渡时期的一种基本风格。”
[5](P361)
[5](P333)
之作主要抒写自己的闲情逸致以及随缘自适、超然
物外的心境,相对缺乏震撼人心的深度和丰富的人格魅力;南渡之后,其词中虽有表现抗敌报国的雄心豪气和无路请缨的英雄悲怨,但“简淡”的底色冲淡了时代的印记;叶词虽写得自然清新、简易畅快,但其词多应酬、应景之作,时有率易之语,显得不够含蓄有味,如李调元《雨村词话》就认为其《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词“后三句全用东坡诗,只少‘荷尽已
[10](P1429)
无擎雨盖’句耳,如此作词,太容易也。”
叶梦得是学苏派中较有成就的“名家”词人,是连接苏、辛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词史地位,值得人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 考 文 献]
[1]王兆鹏,刘尊明.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
量分析[J].文学遗产,1995,(4).
[2]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94.
[3]陈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2.
[4]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M].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4.
[5]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6]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M].台北:台北文津出版
社,1992.
[7]叶梦得.玉涧杂书[G]//吴文治.宋诗话全编.南京:江
苏古籍出版社,1998.
[8]叶梦得.石林诗话[M]//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
书局,1981.
[9]诸葛忆兵.徽宗词坛[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0]唐圭璋.词话丛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蒋哲伦.《石林词》和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J].文学评
论,1985,(5).
(责任编辑 何旺生)
值得注意的是,叶梦得也为辛
弃疾等爱国词人的创作埋下了伏笔。叶梦得词中出
现的“谢公志”、“渊明趣”就曾被辛弃疾反复咏写过,叶梦得等词人共同开启了以爱国题材大量入词的先河,“人们通常把张元干以及稍后的张孝祥视为沟通苏、辛的桥梁,自然是不错的,而对早于张元干一、二十年登上词坛的叶梦得,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实,叶梦得不仅接受苏轼的影响在先,他那寓壮怀于清旷的词风,恰恰显示了由苏词向辛词过渡的最初迹
[11](P111)
象”。
从词史的进程来看,叶梦得等南渡词人前有苏轼、周邦彦,后有辛弃疾、姜夔等词作大家,他们在词史中的创新性、开拓性相对较小,整体上属于过渡型的词人。叶梦得的继承之功(学苏)和开拓之绩(启辛)都不容忽视,比较而言,继承大于开拓。叶梦得词存在浅近率易、韵味不足等缺点。与北宋屡遭党争迫害的苏轼等元词人和南宋屡遭投降派打击的辛弃疾等辛派词人相比,叶梦得的人生道路要平坦得多,内心冲突也要平缓得多,大量的宴饮酬唱、登临游赏
ExploringYEMeng-de'sCiPoems
GANSo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huiInstituteofEducation,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YEMeng-dewasanimportantlyricswriterduringtheperiodthattheSongDynastylostitspowerinthenorthernpartofChina,butsomepeopleneglectandmisunderstand\"StoneForestCiPoems\"(Shilinci),oneofpoemcollections,tosomeextent.ThispaperpointsoutthatYEMeng-dewasinfluencedbySUShi,sosomeofYeMeng-de'sworkswereelegantandtransparentlybroad-minded.YE
Meng-dewasanimportantpoetwhoinheritedtheexcellentpoem-writingtraditionandpasseditontothelatergeneration,suchasXINQi-ji.Hisroleinthepoem-writinghistorycan'tbeneglected.Keywords:YEMeng-de;ShilinCi;elegantandbroad-mined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