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管理研究
作者:李琼
来源:《卷宗》2020年第06期
摘 要:档案式管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是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这就使得档案式管理的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阐释,进而分析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管理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保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文明正在不断地冲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分散性、民间性、地域性的特征,这就使得很多文化遗产濒临消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实物出现严重的损毁。这种严峻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 1 非物质文化遗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存在形式以物质以外的其他形式组成,并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历经数代人所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多种形式,如表演艺术、民间活动、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1]。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来划分,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等。第二类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比如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一些民俗活动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代表了人们发展的历程,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了人类的精神和技艺,具有很强的活态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也有别于其他的文化遗产。 非遗档案式管理的工作主体有很多,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这些主体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对非遗的弘扬与宣传作用,似乎并不那么突出[2]。非遗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保存归档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对其保护和传承,让非遗真正被大众所认知,来源于民间而回归于群众,这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
2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散落于民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散性,这就使其的保存与管理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国家性的综合档案馆,具有自己的职能,且都比较传统,主要对一些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档案进行保存和管理[3]。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然不适合在综合性的档案馆中保存。
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还具有一定的集体性,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公共区域,文化遗产档案中就会既包含共有部分,也包含私有部分,无论是放于国家综合档案馆,还是存放于私人性的档案馆,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经济资源。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要采用档案式管理。但在实际的档案式管理中,管理的途径过于单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法律方面予以的支持,但仅凭法律的支持与保障,未免过于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工作,并不能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管理[4]。在档案式管理中,管理手段、管理方式都比较单调,加之相关法律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管理方法 3.1 保证各项资料信息录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档案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细心。要进行档案式管理,就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资料信息,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录入关系系统中,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应严格按照该要求执行,这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对于一些活动记录材料,也要妥善记录并保存,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一项重要来源。
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单位也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及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建档。建档内容要全面,既要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相关材料,又要包含相关的书籍、媒体报道[5]。上述的这些资料信息,对于档案资料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不容忽视,工作人员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3.2 借助数据库技术,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它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处理、管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数据库,能够将其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并记录保存,进而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也能大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档案式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必不可少。针对有部分非遗档案分散性强,官方资料、民间资料相对匮乏的现状,就要对数据库进行系统的分类,特别是对于一些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如通海县的面塑、扬琴说唱、彝族山歌(五山腔、三腔、四腔)等项目,更要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对其进行保存和管理[6]。档案保护部门可以根据《档案分类法》,对这些濒危非遗项目进行分类,逐级进行编码,而后再保存。还可以考虑不同的地方特色,推出专题档案数据库,使更多的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档案式管理,對档案工作宣传和推广工作必不可少。档案式管理工作虽然是建立在已有档案的基础上,但对档案资料的编研,仍需整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档案式管理在非遗的保护中还不够成熟,很多民众对非遗的了解程度还十分有限,档案资料并没有普及,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非遗的档案式管理,并非一定要将其资料文件放入档案馆保存,因为很多非遗项目都是由传承人掌握,是一个灵活的项目。因而,档案管理也要回归于特定的环境和人物中。对此,档案管理单位可以积极策划一些受众面广的活动,如主题展览、专题讲座以及征文活动等。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要广开言路,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还可以对非遗项目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各种新颖灵活的形式来呈现非遗的面貌,鼓励跟多的人学习非遗文化,拯救濒危的非遗项目。这样无形中也是对非遗档案资料的一种推广和宣传,以便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扬和传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式管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档案式管理的应用。在档案式管理的应用过程中,要保证各项资料信息录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借助数据库技术,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使档案工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只有这样,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姗姗,赵跃.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J].中国档案,2016(6):71-73.
[2]许辉,杨洁明.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档案和数字化建设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27(1):187-18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米娟婷,王平.“一带一路”战略中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保护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2-45.
[4]朱必云,朱福栋.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12):153-153.
[5]李瑞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学园,2017(30):160-160. [6]徐小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文化月刊,2015(5):124-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