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写 课 例
一、课例的结构
课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运用某些原理、方法、策略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归纳总结故事中渗透的新思想、新理念,展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指导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实践性经验和创造力,搭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课例一般由背景、课例事件、分析与启示、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几部分构成。
(1) 背景,课例问题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2) 主题,课例主题是课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如参考课例2的主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主题是课例的灵魂,或者说是课例的精髓,问题是课例主题的支脉。课例是由反映课例主题的几个课例事件组成。
(3) 问题事件,所有的课例都有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课例事件。课例事件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课例事件。课例选取问题事件要能凸显主题。问题事件的内容要真实,情景要完整,叙述要客观,要有揭示人物心理的描写,有问题产生和解决过程中的环境、人物活动、语言等的叙述,还要交待问题解决的效果。如某教学课例不仅要描述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过程,还要交代这种教学设计的结果或某种教学措施产生的效果。问题解决效果的描述不能笼统,要具体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也是反映结果有力事例。
(4) 分析与启示,是对问题事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是作者对于课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及所受到的启示。分析与启示是在问题事件基础上的议论,是有感而发,它能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分析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就事论理。分析反思要独到深入,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5)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后,你可能仍对有些问题感到困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和研究,以便对此主题有更全面的深入地认识。有待讨论的问题,一般放在课例的最后,这些问题是可供思考、分析、讨论的典型问题。
二、课例两种基本格式
1、“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课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述解决教学问题活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课例的描述一般是把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具体细腻的描述,也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还可以是概括式地教学阶段与过程叙述,这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课例的分析部分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2、“主题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
此格式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写格式,而且,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将整个课例分为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主题是反映课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课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叙述课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当然,这部分的内容不宜很长,只需提纲挈领叙述清楚即可。
(2) 情景描述 ,与“描述+分析”式中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题所反映的教学活动。
(3)问题讨论,这是根据主题与情景描述,设计的一份课例讨论前的作业单,包括理论、知识的要点、教学法和情景特点以及课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课例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能力,使学习者有章可循。不同的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手段,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学习者对课例中所提出的主题以及情景描述中提出的问题都能有自己的见解。学习者各种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就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演习”。
(4)诠释与研究,这主要是用教育理论对课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技术资料、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期望的目标学生没有答出来、偏离了,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与学生理解的程度、教学方法运用与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等问题存在着矛盾,每个矛盾的背后,必然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三、好课例的基本标准
1、鲜明的课例主题。有价值的课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育教学事例,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主题像一条主线把课例故事串起来。这个主题应当明确,能给人启示,能引人深思。
2、清晰的课例背景。课例背景是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具体写哪些背景要素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在背景部分应具体、明确地表达,对教育教学或儿童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经验、知识、能力、兴趣等,还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还可放入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思路等。
3、真实典型生动的课例事件。在这里典型的事例是指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可能会遇到,但又不太注意到的事件,而它却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教育思想的问题。选择的事件越典型,课例就越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课例事件是课例中对事例的描述部分,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为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
4、富有启发性的反思、分析和启示。作者的反思或课例分析应能简要阐明自己经历这个课例事件后的理性感悟、体验和独特认识;应运用教育理论对课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应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行为背后所具有的观念、思想、理论和规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阐述通过此课例所受到的启迪。
5、具有值得研究的课例问题。课例中应有作者对主题中某些还需继续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要与课例事件和主题有关,是作者仍感困惑,并能引起教师共鸣,能激发教师讨论与反思,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和深入地讨论研究。
四、课例与其它教育文体的区别
1、课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课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围绕同一事件,从不同的理论层面来解释。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课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
2、课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课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3、课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的全程记录。而课例是根据课例主题和课例问题有选择地记录。课例中的教学实录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一个片断,也可以是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实录,也可以存在共同问题的几节课,但他们一定都与课例研究的问题有关。这两者写作记述的主线不同,课例是按问题的产生、解决过程和解决的效果这一主线进行课例事件的写作记述;而课堂实录是按一节课的时间顺序做记述。这两者的内容要求也不同,课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4、课例与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课改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包括教育情境描述及个人思考,它们和教学课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的有感而发,不像课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写课例是为了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规
律、方法。课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的教学行为,也可以小到分析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中的行为,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