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体学研究_回顾_现状与展望_2008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综

2023-08-08 来源:易榕旅网
2010年1月第33卷第1期

󰀁󰀁󰀁󰀁外国语

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January2010󰀁󰀁󰀁Vo.l33No.1

文章编号:1004-5139(2010)01-0063-07󰀁󰀁󰀁󰀁󰀁󰀁󰀁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D

文体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2008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综述

李华东,俞东明

1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310012;2.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2008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3-24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修辞学会中国文体学研究会主办,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国内外90多所高校的1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来自英国、美国、荷兰和国内著名高校的10名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并回答了代表们的提问,120余名国内外代表在四个分会场宣读了论文。会议的主题为󰀁文体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旨在回顾文体学研究的历史,总结现状,并对下一步文体学研究进行展望。与会学者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会议征文分为十个专题,共收到113篇论文,分专题统计如文末表1。

现将讨论内容分十个专题进行综述如下:一、文体学作为学科在国内外的建设与发展

该专题收到的专论不多,却有代表性的论文一篇,即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UniversityBelfast)保罗󰀁辛普森(PaulSmipson)的󰀁文体学:过去、现在和前沿󰀁(Stylistics:Past,Present,andBacktoFront)。该论文被选为大会发言,回顾了当代文体学历史,并评价了近五年文体学主要研究方向。辛氏重点比较了文体学传统分析方法和近年流行的认知方法的区别。传统文体学研究主要关注句法(syntax)、词汇(vocabulary)和韵律(metre)等语言的核心概念;而以整合理论(blendingtheory)

二、普通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理论文体学

该专题涉及文体学的基础理论建设,收到论文11篇,代表性的论文如下:

申丹教授宣读了题为󰀁重新阅读、阐释框架与文体分析󰀁的论文,提出了被人关注甚少的第一次阅读与多次阅读之间的差异问题。她认为,有时后面的阅读与初次阅读大相径庭,同样的语言特征在不同的阅读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初次阅读往往局限于作品的表面意义,而后面的阅读可能会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探讨初始阅读和后面的阅读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我们看清语言选择的文体效果如何随着同一读者阐释框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对具有深层意义的作品进行文体分析时,不仅需要对语言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也需要不断改进阐释框架。申教授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启示󰀁为例,揭示某些语言特征的文体效果如何在后面的阅读中发生重要变化。

和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为代表的认知文体学研究则更关注(文学)阅读经验中的阐释过程(processofinterpretation)。辛氏目前担任󰀁语言与文学󰀁杂志主编。与时下流行的观点不同,根据近五年来稿分析,辛氏认为,文体学的所谓󰀁新󰀁󰀂旧󰀁传统的关系并非不可协调。不同路向(approaches)甚至可以融合产生出新的研究方法(methods)。该发言还援引了大量的互动实用的文本、图片和视频作为范例,来演示当代文体学主要分析模式。

63在谈及语言经济原则时,国内外学者或多或少都要提到语言用词量的缩减和省力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在话语运用方面,语言󰀁经济󰀁了,就是󰀁省力󰀁了,就是符合了󰀁省力󰀁原则。在题为󰀁󰀂经济表述󰀁等于󰀁省力表述󰀁吗?󰀁的论文中,河南大学徐有志教授认为,话语表达追求简约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经济表述却不见得都可以做到󰀁省力󰀁,书面表达尤为如此。对此,徐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观点:首先,󰀁经济󰀁表述是人类长期以来在优化思维的主导和制约下的语言运用随社会发展而优化的结果,这决不是󰀁省力󰀁的结果。再者,󰀁经济󰀁表达风格因表达主体个人特质不同、表达内容和体裁不同、接受主体喜好不同而出现的多样化和两极分化也决非󰀁省力󰀁说可以解释得了的。

浙江大学许力生教授在󰀁文体学是话语分析吗?󰀁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体学是不是话语分析。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有助于我们认识文体学研究的定位,看清文体学的发展走向。他认为,从历时的角度来看,文体学不是话语分析。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文体学要早于话语分析。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文体学又不能不被视为一种话语分析。而且相对于一些其它有关学科,文体学在话语分析的版图上的位置可能更接近其腹地。

西南大学刘承宇教授的󰀁语法隐喻、语义发生与文体变异󰀁一文,以英语元语言语篇为例,通过分析各种类型的语法隐喻在其中的分布情况,旨在说明语法隐喻在其中的失协和失衡的分布模式往往作为一种有动因的突显手段,成为一种文体标记,构成其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而从语义发生的三个时间框架(即群体发生、个体发生和话语发生),着重考察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级转移的逆向性,及其所体现的语言的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对文体演变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文体的群体变异、个体变异和话语变异及其复杂关系。

三、文体学各流派理论模式及方法论

该专题旨在探讨文体学各流派的理论模式与方法论。该专题收到论文9篇,其中,认知文体学流派论文6篇,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还有语料库文体学1篇,功能文体学2篇。这些文章均主要涉足理论思辨。涉及具体文本分析的,列入了其他专题。较具代表性的论文如下:

荷兰乌特列支大学的麦克󰀁伯克(MichaelBurke)教授题为󰀁认知文体学:历史、发展和近期应用󰀁(CognitiveStylistics:History,Develop󰀁mentandCurrentApplications)的大会发言试图通过文献综述回答几个关于认知文体学的根本性问题:(1)它如何起源?(2)它的本质与主流文体学有何不同?(3)它与认知诗学有何不同?(4)它与主流文体学有何关系?伯克教授认为,认知文体学之发源,来自认知语言学、文体学和认知心理学三个学科发展的影响。它与主流文体学的本质差别在于,主流文体学着眼于语言、风格等形式,采用的是从描写到解释的󰀁自下而上󰀁(bottom󰀁up)的处理模式,而认知文体学着眼于认知、情感和记忆等内容,采用的是从解释到描写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处理模式。他提出,虽然认知文体学和认知诗学从理论界定上应该有所区别,但实际研究中二者似乎并无本质差异,而且人为区分这种差异既无必要,也无益处。最后,伯克教授通过实例说明,认知文体学和主流文体学并无对立或矛盾。相反,它是主流文体学的有益补充,能够增加主流文体学的描述性和解释力。

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在题为󰀁有关认知文体学的若干认识󰀁的大会发言中,讨论了认知文体学和认知诗学的异同,认知文体学的三个理论基础,即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前景化理论的定位和价值,作为跨学科元框架的认知文体学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郭鸿教授在其󰀁认知文体学评介󰀁一文中,对认知文体学作出评介,指出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是一种󰀁溯因分析󰀁,也就是说,从已成的语篇出发,倒过去分析和

64解释语篇生成的心理过程。它揭示了很多以往被忽略的大脑反映机制,说明了读者和文本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相互作用。但它并不能解决文体学要解决的问题:解释语言结构(语言特征)与其功能(美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更深地理解和更有效地运用语言的目的。该文还论述了认知语篇分析与传统语篇分析的区别及其根本原因。

在题为󰀁语料库文体学研究方法󰀁(Approa󰀁chestoCorpusStylistics)的大会发言中,美国纽约大学大卫󰀁胡佛教授探索了语料库文体学在加强和深化传统文学和文体分析方面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适合采用语料库进行研究的文学问题。该大会发言,部分动机来自回应斯坦利󰀁费什(StanleyFish)对于文体学所做的批评。胡佛教授认为,现代技术使得大型语料库成为可能。他采用大量实例表明,这些大型语料库的确可以在词义、短语意义等方面提供证据。某些证据可以用来证明或者反对某些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他还用实例表明,语料库文体学甚至可以在同一部作品中挖掘文体变化,如书信体小说中不同写信者的不同文体风格、同一部小说中不同叙述者或人物对话风格的不同等。胡佛教授还用实例表明,语料库文体学甚至可以用于研究常年从事写作生涯的作者们不同时期的文体风格的不同,探讨其文体发展脉络。

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文体特征与语域概念󰀁一文探讨了文体特征和语域的关系。该文引述Renkema(2004)和Woods(2006)关于文体的看法,认为语域概念对于文体构建起着重要作用。该文还运用语料探讨了法律语篇和学术语篇的一些文体特征。四、文体学与相邻学科

该专题探讨文体学与相邻学科关系及相互影响,收到论文7篇,主要探讨了文体学与哲学(2篇)、翻译学(3篇)、跨文化交际(1篇)、幽默研究(1篇)的关系。其中,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教授的󰀁引语研究的语言哲学视角:理论

与问题󰀁一文系统梳理了语言哲学家对于引语这一人类言语交际中最普遍的现象的研究。他认为,引语研究历来为语言哲学家所广泛关注,先后出现了各种理论,但每一种理论都只能解释一些问题,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对各类引语做出全面的解释。辛教授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引语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从语义的角度,另一类从语用的角度。他在论文中更倾向于把引语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其主要功能作出认知语用上的解释。五、文体学与文本阐释

该专题主要讨论文体学对于文本阐释的贡献。鉴于这种阐释乃是文体学的研究目的,所以该专题与其他专题有重叠之处。本专题仅收入2篇代表性论文,盖因这两篇论文或对于传统概念有新的提法(图伦文),或对于整部作品文本阐释提出新的突破性视角(任绍曾文)。

伯明翰大学麦克󰀁图伦教授宣读了题为󰀁语言艺术:从重复到情感投入󰀁(VerbalArt:ThroughRepetitiontoImmersion)󰀁的大会发言。他重新界定了重复(repetition)的概念,把它扩展为文学语篇中出现的󰀁模式󰀁(pattern),认为任何文学模式都是某种重复(...apattern,anypattern,isbydefinitionaninstanceofsomeformofrepetition)。基于此他认为,重复便是雅克布森(RomanJakobson)在关于语言学与诗学大会上发言中指出的文学特征的核心。图伦教授又阐述了情感投入(mimersion)的概念,他认为情感投入对于文学作品阅读尤为重要。在这两个概念基础上,图伦教授以SeamusHeaney的󰀁StKevinandtheBlackbird󰀁和KathleenJamie的󰀁WaterDay󰀁两首诗为例,探讨了语言重复如何引起读者的情感投入。

浙江大学任绍曾教授在题为󰀁󰀂国王班底󰀁中的多重整合󰀁(MultipleBlendinginAllthe

󰀁

该文的一个修改后版本参见图伦教授个人网页:

http://artsweb.bham.ac.uk/MToolan/publications.htm.l

65King󰀁sMen)的大会发言中,采用认知-功能法对小说󰀁国王班底󰀁进行了文体分析。初步研究表明,在文本中󰀁痉挛󰀁(twitch)一词在及物性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这表明,作为一种行为或者一种力量,󰀁痉挛󰀁笼罩了小说人物生活的各个方面。任教授发现,󰀁痉挛󰀁一词在该小说中出现频率奇高,是BNC(大英国家语料库,即BritishNa󰀁tionalCorpus)所收录十本小说(共398,565个单词)中出现频率的83.8倍。这便使得该词具有了文体突显性(prominance)。对该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作者通过󰀁痉挛󰀁一词对人生经历进行概念化(conceptualize)和识解(construe)。整本书体现了对两个毫不相干的空间(spaces)的概念合成(conceptualintegration),或者说体现了跨越两个域(domain)的映射(mapping)。其中󰀁痉挛󰀁是源域(thesourcedomain),生活是目标域(thetargetdomain)。通过多重整合,使得小说对人物生活的描述,如他们的爱、家庭和事业,直至以悲剧般的死亡和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与󰀁痉挛󰀁一词的人格化(personification)和神明化(deification)所带来的赋予该词以超自然支配力量的效果进行了合成。在空间网络(spacenetwork)中,整合后的空间(theblendedspace)从两个空间获得输入映射(inputprojection),并发展出新的空间(emergentspace),为本书赋予了主题意义:生活无法解释,一如痉挛难以控制。简而言之,生活即痉挛。这番分析表明,痉挛模式的突显性构建了该叙述语篇的整个意义之所在,是小说作者有意为之,而这种前景化(foregrounding)则创建了小说的文体脉络。六、语言各语体特征

该专题主要用文体学理论分析非文学文本的语体特征,共收到论文25篇,涉及语体学理论基础和各类非文学文本的分析。这些非文学文本包括了法庭供词、入学拒绝信、商务英语、政治话语、庭审询问、政策性文件、科技论文、总统演说、报刊标题、英语报道、手机短信、散文、各类新闻、政治演说、辞书、书评、歌词等等。

复旦大学程雨民教授的󰀁语体学与语言发

展󰀁(StylisticsandtheDevelopmentofLanguage)从语言的品种角度探讨语言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他认为随着社会生活变得更为复杂,当代汉语生活用语显然没有变得更复杂。他通过引用王朔的几段话,来表明人们尽量利用面对面说话的便利,突破语言的限制,更简洁、自由、有效地表达想法。他认为这种自由表达的愿望同样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基于此,程教授提出,从语体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演变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王振华教授题为󰀁󰀂个性化󰀁与同一嫌疑犯的不同供词󰀁的论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嫌犯供词不一致的语言学生成机制。上个世纪80年代,以J.R.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把研究的中心从小句转移到对大语篇的研究(语篇语义学),创立了评价理论和篇章格律理论等。新近,Martin又发展了韩礼德的层级思想,认为语言系统(意义潜势)的实现除了󰀁实现化󰀁(real󰀁ization)和󰀁实例化󰀁(instantiation)外,还应该有󰀁个性化󰀁(individuation)。王振华的论文从实现化和实例化入手研究嫌犯供词的不一致,并从个性化的角度解读嫌犯对其供词的释义、转述、编辑,从而导致不同版本的文本的过程,在把系统功能语法应用于语篇语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山大学戴凡教授的󰀁一封入学拒绝信的文体分析󰀁一文,以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对美国一所大学的拒绝信内容的语篇功能进行文体分析,探讨写信人是如何在清晰地表达申请人受到拒绝的信息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并对申请人的能力进行肯定,以达到既不伤害申请人的进取心和到其它学校求学的信心又不令其感到还有入学希望的效果。

宁波大学于善志教授的󰀁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学习与话语得体󰀁一文,在论述语场理论与文体特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商务英语学习中语法得体和语用得体的两个得体层次。语法得体是语用得体的条件,凡是达到语用得体的话语一般都是语法得体的。语用得

66体的话语在语境中可以是显性结构也可以是隐性结构。七、文学各体裁风格

该专题涉及到文学各体裁的文体学研究。这个专题是传统文体学的核心专题,也无疑是本届研讨会收到论文最多的一个专题,共收到38篇论文。论文按照其所研究的文学体裁分,探讨诗歌、小说和戏剧三种传统文学体裁的论文分别为11篇、19篇和8篇,占本专题所有论文比例分别为29%、50%和21%。较为可喜的是,以前往往不受重视的戏剧文体研究,在本届研讨会上占有一定比例。

关西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丰田昌伦教授在题为󰀁阅读声音:重读W.H.奥登󰀁第五首歌󰀁󰀂(ReadingthroughSounds:W.H.Auden󰀁s󰀁SongV󰀁Revisited)的大会发言中,探讨了该诗中声音的表达功能。具体而言,丰田教授探讨了该诗前三节的对仗工整并不断加强修饰的音位序列。这些音位序列在第三节最后一行,即Thespotonyourskinisashockingdisease,到达高潮。在高潮部分,读者会注意到微弱的清辅音与浊辅音比邻而立,透露出一个可怕的󰀁疾病󰀁。

清华大学吕中舌教授论文󰀁罗伯特󰀁福斯特诗歌特点: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通过对福斯特几首具有代表性诗歌的分析,论证了其语言方面独特的写作技巧:如生动的描写,修辞的运用和韵律的恰到好处等。该文认为,在福斯特的世界里,生活是真实的,没有虚幻和逃避。诗歌就应该讨论真实人生的真谛,这也正是他诗歌语言如此质朴的原因之所在。

首都师范大学李冰梅教授宣读了题为󰀁诗歌语篇衔接的断裂与意象意义生成󰀁󰀁󰀁庞德󰀁在地铁车站󰀁的另一种解读󰀁的论文。该文从诗歌语篇衔接的角度,分析了埃兹拉󰀁庞德的诗歌󰀁在地铁车站󰀁在形式上出现了衔接的断裂之后,诗歌意象的呈现和意义的生成,为理解现代派诗歌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山东大学苗兴伟教授在其题为󰀁󰀂快乐󰀁语

法:Pollyanna中󰀁快乐󰀁情感的评价理论视角󰀁的论文中,通过对EleanorPorter的小说Polly󰀁anna的文体分析研究快乐情感在语篇中的体现方式。并在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说明EleanorPorter如何借助语篇语义资源来展现该小说主角Pollyanna的乐观态度。

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在题为󰀁模糊限制施为与虚构真实󰀁的论文中,认为叙事小说的施为是作者对读者的一系列书面语言行为,同时也是一系列虚构的含有真情的命题。因此,受模糊限制语修饰的虚构施为在表达作者客气的言语行为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虚构真值所持的稳妥态度。同时指出,模糊限制语及相关手法在作者-读者关系层面和呈现虚构真实过程中都有一定的积极功能。

上海外国语大学俞东明教授和左进副教授在题为󰀁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的论文中,提出了语用模糊和会话策略的理论框架,探究了这两类语用方法对于戏剧对话文体分析的潜力和可应用性。作者先区分了语法歧义的类别,探讨了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间的差异性,提出语用模糊可具体分为多重语用模糊、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和语篇性语用模糊。作者进而提出会话策略又是两个层面的:话语层次策略和语篇层次策略。最后作者选用大量选自中英戏剧文本的实例进行分析,发现通过运用上述两类语用方法的解读,戏剧中的人物刻画得到了更加深刻的揭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华东的󰀁戏剧文体研究的语用综观论󰀁一文,提出了戏剧文体分析的语用纵观论。该文采纳Verschuren的语用综观论(theviewofpragmaticsasaperspectiveonlanguage),在分析语用学与话语分析对戏剧文体研究的不同贡献基础上,提出戏剧文体分析的语用综观论。在这个新理论框架内,核心语言学被看作剧本的分析工具,语用学则被看作观察戏剧文本的一个视角。该视角着重考察剧本与剧本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该文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语用学的原理在戏剧的各

67个语言层面(比如音位层面和语义层面)对剧本的阐释都起作用。这些实例为上述理论框架提供了佐证,即语用学应当被看作剧本分析的综观视角,而不是工具。

山东财政学院周洁教授宣读了题为󰀁两位学者对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分析比较󰀁的论文。该文比较了封宗信󰀁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和李华东󰀁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这两部专著中对于戏剧舞台指令所做的研究。该文指出,封氏贡献在于阐明剧本中的舞台指令(stagedirection)和人物对话都是戏剧研究的重要素材,特别指出舞台指令在荒诞剧中的重要作用。李氏则探讨了古典戏剧中舞台指令和现代戏剧中舞台指令的使用频率、功能及语用文体研究方法、程序,为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提供了适用的工具。八、文体学与外语教学

本专题共收到13篇论文,分两个次专题,一是文体学作为学科的教学(2篇),一是用文体学方法教授外语的教学(11篇)。

首都师范大学的董启明教授在其题为󰀁英语文体学教材的编写问题漫谈󰀁的论文中,分析探讨了英语专业本科生文体学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主要有:(1)英语专业本科生文体学教材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2)英语文体学教材编写的原则;(3)介绍了刚刚出版的󰀁新编英语文体学教程󰀁的主要特点。九、文体学应用研究前景

本专题讨论文体学应用研究前景,收到4篇论文。

清华大学外语系刘世生教授在题为󰀁意义内涵与文本风格󰀁的大会发言中,认为同样的意义内涵可用不同的文体风格来表达,这种现象见诸于人们所熟悉的各种现实生活领域。基于此认识,刘教授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二者关系,并说明文体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普适性。通过借鉴韩礼德的适用语言学概念与伯克的修辞动机理论,运用中西对比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积极修

辞、消极修辞、适用修辞等概念,并得出结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中国人,应当根据具体语境酌情使用一种󰀁适用修辞学󰀁。

复旦大学曲卫国教授在其题为󰀁培养多模态话语文体敏感性󰀁的大会发言中,报告了他在大三学生中所做的关于多模态话语识读实验,援引大量的报纸话语作为案例,论述了多模态话语中文本模态与非文本模态的关系问题。实验表明,在阅读多模态话语报纸报道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文本,缺乏对于照片的解读手段,对于照片与文本的互动缺乏敏感性,从而导致理解失误和信息流失。曲教授进而探讨了图片在新型多模态话语中的作用,图片与文本的新型关系,并对于文体学如何解释多模态话语,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方面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雪燕教授在󰀁从动态视角分析文体特征󰀁一文中指出,现代文体学是在语言学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文体分析不仅离不开语篇分析,而且分析方法也受到语言学模式影响,甚至直接建立在后者基础之上。这样有利于客观描述具体语言变体的文体特征,但所描述的特征多为静态而不是动态的,仿佛语篇只是成品而没有过程。针对这一弱点,该文提出一种动态分析视角,一方面不脱离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另一方面主张将词汇语法选择看作󰀁单变量󰀁而不是󰀁多变量󰀁,以便观察其语篇发生模式,由此去分析并发现动态的文体特征。论文对外语课堂话语进行实际分析,以展示新的动态视角之可行性及价值。十、文体学与和谐文明社会建设

这个专题探讨文体学与当下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收到论文较少,仅在个别论文中有所体现。如山东科技大学冯苗苗󰀁汉语杂志广告中性别定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一文,通过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揭示汉语杂志广告中的性别定型,旨在帮助读者发现性别定型这种隐藏的意识形态,提高与其斗争的意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督促人们对女性的创

68造性和价值重新思考,建立更加和谐的性别意识形态。华东交通大学胡丹论文󰀁别出心裁的社会批评,耐人寻味的期盼󰀁󰀁󰀁对海明威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语言风格的语用认知分析󰀁一文,通过对于海明威这篇小说进行语用认知分析,提出新的见解,指出海明威该小说的重要意义:既是别出心裁的社会批评,又是耐人寻味的期盼。通过小说人物对话和行为举止,真实展示可悲可叹的社会现实,震撼人心,引起反响,以此呼吁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和谐的社会,重塑社会价值,重建社会秩序。

从十个专题收到的论文数量来看,结合具体文本的分析居多,包含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两个方面,总共收到论文63篇,占据了56%的比例,而主要探讨理论问题的占少数。这符合规律,反映了文体学研究实际情况。探讨理论问题的论文,要么回顾文体学发展历史,归纳现状,展望未来,要么对于文体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从会议代表们论文的内容来看,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提高,研究的范围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应用研究,既有文体学纵深研究,又有文体学跨学科研究。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认知文体学的研究。这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不乏实例研究。我们发现,多数认知文体学研究者并未片面厚此薄彼,而是认为各种文体学研究路向存在互补关系,甚至可以融合产生新的研究方法。

然而,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文体学研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比如,文体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研究仍然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挖掘的领域。首先是文体学教学研究似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一门注重篇章层面自然语言分析的学科,理应对于外语教学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似乎也嫌不够。再如,文体学与和谐文明社会建设这个专题,收到的论文数量极少。这表明,当代世界文体学领域与社会政治经济

实践的结合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国内的文体学研究尚须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

表1󰀁会议论文分专题统计表󰀁

专题

󰀁󰀁一、文体学作为学科在国内外的建设与发展

󰀁󰀁二、普通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理论文体学

󰀁󰀁三、文体学各流派理论模式及方法论

󰀁󰀁四、文体学与相邻学科󰀁󰀁五、文体学与文本阐释󰀁󰀁六、语言各语体特征󰀁󰀁七、文学各体裁风格󰀁󰀁八、文体学与外语教学󰀁󰀁九、文体学应用研究前景󰀁󰀁十、文体学与和谐文明社会建设

合计

论文论文数量比例1

1%

1110%

98225381342

8%7%2%22%34%12%4%2%

113100%

参考文献:

[1]申丹.西方文体学的新发展[C].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刘世生等.文体学:中国与世界同步󰀁首届国际

文体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文选[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俞东明,曲政.文体学研究60年:中国与世界同步

[A].束定芳,刘正光,徐盛桓.中国国外语言学研究60年[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收稿日期:2009-10-08

󰀁该表系根据论文重点论题分类统计。部分论文跨

越多个专题,仅统计其重点论题所属专题。论文统计根据所收到摘要统计,个别论文未能编入摘要汇编,故未列入统计范畴。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