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书信,似已远去;书信,从未离开。古时,一封书信千里传情,承载着无数的思念;今天,短信、微信,快捷无限,使天涯成比邻。
1, 【答案】给全社会的一封信
社会大家庭的所有人们:
你们好!展信佳!
鸿雁传去我的有好,鲤鱼送来我的祝愿。在收到我--一位高三学子的书信时,你们是否感 到了一丝惊讶呢?
请大家回想一下,除去那塞满邮筒的报纸、广告单和帐务单,你们受到亲人或知己一封沉甸 甸的亲笔来信是多久之前的事?你们是否曾给他人寄去过自己写的一封信呢?也许我们习 惯于依赖现代科技,键盘一敲便传出一张电子贺卡,拇指一按便送出一封祝福短信。但是, 贺卡虽美,却感受不到屏幕那端的气息;短信虽快,却体味不到彼方熟人的温暖。一个个屏 幕像一堵堵小小的墙,以“科技”为名给人以方便,却冲淡了那份沉淀了几千年的柔软的期 待之情。难道,我们不该选择去寄一封传统书信吗?
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丝温暖。展开信纸,看见那熟悉的笔记迹,或道劲、或娟秀、或马虎、或稚气,你一定会觉得寄信人仿佛就跃然于纸上,你一定能聆听到他的声音。有诗云;
“遗我 双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的女子收到丈夫的来信是多么快乐啊。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时期,没有家书就等于和家人失去联络,心中缺失的那份安心是什么都弥补不了的。傅雷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中字里行间的训诫与关怀让我们感受到老牛舐犊的深 情。小时候,出差在外的爸爸给我寄了一封信,关心之余末尾还加了句:“故意写了个错别字,看你识不识得出?”现在想来依旧觉得温馨无比。为着这一丝温暖,我们不需要传统书信吗?
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份力量。有时候,你感到悲伤,感到迷惘,甚至潦倒度日。而一封充满力 量的信常常能让你清醒,让你乐观面对现实,让你充满勇气地活下去。犹记林觉民的《与妻 书》,生生地道出男儿铮铮铁骨与爱国炽情--为中国,为中国!字里行间是让妻子能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姨夫年轻时被分配到大西北工作,条件艰苦恶劣,当他觉得自己撑不住要打道回府时,是姨妈一封亲笔书写的信让他有信心克服困难。正因着这薄薄几页纸的鼓舞之辞,姨夫坚持着完成了任务直到返乡。战士、医生、工人、学者·· ·谁不需要一根精神的支柱呢?为着这一份力量,我们不需要传统书信吗?
是传统书信,照亮了深深的真情。
是传统书信,点燃了熄灭的激情。
让我们拿起纸笔吧,为所爱之人写一封信,送去最诚挚的问候!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二零一八年三月初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由两个内部又分别包含两个分句的句子组成。材料的关键词是“书信”,区分点是“古今”。第一句强调书信与生活的关系,第二句对比书信的不同功能。该题重视考查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能力、论证说理的思辨能力和描写刻画的表现能力,不仅有相对宽松的作文范围,而且有较为明确的评价指向。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就某一方面深入分析或者叙述相关故事,也可以将两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辩证分析或者叙述相关故事。总之,要围绕“书信”来写。
立意角度参考:
从书信的时空跨度角度,可以写书信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或与书信相关的故事,如立意为:书信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直观体现,书信承载的情感,等等。
从书信古今的不同体现形式角度,可以写书信形式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立意为:书信形式的变化,直接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书信形式多变,寄寓的核心情感永恒;书信形式的嬗变,见证了时代发展,体现了人们观念的变迁,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
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