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散文《想北平》赏析

2021-10-07 来源:易榕旅网


散文《想北平》赏析

郭晓芳 09汉(1) 20093007

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出世,老舍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他最有影响的作品,如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都是用北京话写的,也是以北京为题材的,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通过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心理特点真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社会民俗风情画。

《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中作者用朴实而又真挚的话语描写出了他对北京那种亲如母亲的感情。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胸有成竹的说倘若以北平为背景搞创作他是不至于害怕的。但就如何表现北平,作者又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得太少了”,他又不愿单纯的只“凭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不知道的”。但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正是因为老舍先生太爱北平,所以才会忧心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北平的名胜风景太少了,担忧会因此而无法将北平的种种:古迹、风景、历史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怕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

第二段一开头作者就情不自禁地说道:“我真爱北平。”但他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文章中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让人读于此,忍不住要闭上眼睛用心去体味老舍先生对北平那种“说不出”的爱。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把他对北平的感情看是对一座城的热爱,而是把它缩小化:把它看作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并且指明这种爱不在于各种枝节形式,而在于心灵的感受。北平这个地方,有与他心灵相粘合的历史,是他梦中的牵挂,那种思念是戒不掉的。

所以第三段中作者渴望自己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灵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紧接着又感叹强调他不是诗人,正因为他不是诗人所以他道不出他心中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我想老舍先生并不是并不是达不到诗人的高度,他只是想用一种平凡朴素的文字来诠释他对北平的感情和热爱。他把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对母亲的爱,抛开华丽的辞藻,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语,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爱诠释出来。这样不仅真真切切地道出了作者对北京深沉厚重的爱,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他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爱北平的,他说:“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北京的“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在这里作者把自己与北平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他对北平的爱,与文题呼应并告诉读者他是在“想北平”。

在第三段尾作者还用心呼喊:“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但作者并不是盲目的去爱北平的,他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从城市的结构、格局、环境、生活情趣等方面,如数家珍般历数北京的好处。北京之美,“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它和太极相似,动中有静”与巴黎相比它更使人清净;生活在北平“在街上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也可以招来蝴蝶!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这些农家特色是非常方便的。总之,北京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

最后一段中作者说,“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北京虽然是大都市,是有钱人的天堂,但老舍先生仍然可以在此安享清福。所以作者抛弃华丽的辞藻,用朴素的文字去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这样平实的描写更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进了它的生活,所以作者在文中说“言语是不能

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因而他选择用平淡,简单的文字如数家珍般阐述北平的点点滴滴,去抒发自己内心深处那份炽热的感情。

读罢这篇短小的美文,深深为这位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的艺术所熏陶,叹服他的艺术底蕴和写作手法,用独特的视角以小见大,来诠释自己对一座城的爱,更为老舍先生这份真挚、深切的感情而感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