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应关涉人的幸福生活
文_李璐
摘要: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道德的结果。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是关涉人们幸福的德育,能够引领人们建构幸福生活,建构一种基于物质生活又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意义生活和道德生活。因此,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培养他们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使人们感受到幸福的教育。
关键词:德育;幸福;生活
一、德育为何应关涉人的幸福生活
1、道德和幸福相互制约,“德福一致”是幸福之原理
幸福是人生的永恒追求,不论每个人所想要的东西是金钱还是物质,是权力还是地位,是平等还是自由,他的最终目的都是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
2、引导人们构建幸福生活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德育的目的就在于让人们更好地生活
鲁洁教授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是引导生活的建构。而因为幸福是人的生活的终极价值和追求,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人的幸福生活的构建,使人们能够幸福生活就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其实不仅仅是道德教育,整个教育都应该能够给人以幸福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等更容易使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获得幸福,但这种幸福是需要道德和精神来引领的,否则就很容易偏离轨道,被金钱和权力所奴役,只有通过道德的教育和引领,人们才能真正的享受幸福。因为幸福是道德教育的目标,所以我们的德育更应该关涉人的幸福。
二、德育如何关涉人们的幸福生活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是人永恒的生活动力。虽然人人追求幸福但不一定人人都能得到幸福。幸福是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得的。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关涉人们的幸福生活呢?
1、加强幸福观的教育,使人认识幸福,合理引导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消费需求
幸福观是对幸福的总体认识,对什么是幸福的价值判断,是人生观、价值观在幸福问题上的体现。幸福是生活得动力,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价值取舍和行为准则。因此道德教育就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而幸福感来源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因此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则与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息息相
324
关。人是一个生物性存在,他有物质需求,因此,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是幸福的第一要义。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饿着肚子将幸福,但是同时幸福不能只建立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对物欲的过度追求则会导致人的异化,从而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随着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归根结底是幸福观出现了问题。人们将一切功利化了,习惯于把财富和权力与幸福、成功相联系,最大的成功也就是最多的占有物质财富,最大的幸福就是最大的物质享受。这样必然会导致精神生活的“荒芜”,从而使得幸福感下降。
幸福本身应该是美善的,真正的幸福是一种道德的幸福,不道德的人是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德国伦理学家鲍尔生指出:“对于真正善良的人来说,对于意志完全由德性支配的人来说,有德性的行为始终是最大的幸福和喜悦,即使它并不带来外在的幸福,即使它反给它的肉体带来磨难。”因此,道德教育要关涉人的幸福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正确的幸福观,把幸福提升到道德的崇高境界。
2、在道德教育中使人体验幸福,道德教育要尊重生命,顺应人性
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处于无“人”的状态,在教育方法上,通常以强制和灌输的手段压抑人性。这样的道德教育很难使人有幸福的体验。道德教育要关涉人的幸福,就要在教育中顺应人性,凸显生命,是生命的一种诗意存在。使人幸福的道德教育,一定是尊重人性,自由、民主、平等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充满爱心的平等的沟通与对话。长期以来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规范教育,把道德看成是一种规范,道德教育灌输社会规范,人成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执行者和工具,在这种道德教育中,人体验不到幸福。使人幸福的德育,必然是关注创新和创造的,它能够使道德教育焕发活力,富有灵性。使人幸福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能够唤醒生命活力的道德教育。
3、道德教育要能够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培养人们创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追求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培养人们创造幸福的能力是道德教育的目标。道德教育要使人追求幸福,就必须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确立正确的信念和信仰,使他们具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是追求幸福的根本。当代青少年的重要问
题就是缺乏或存在着信仰迷失,这也是当代道德教育所缺失的部分。因此,要教育学生追求崇高,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坚守崇高的信念和信仰。
道德教育要使人感受幸福,就必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具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感取决于人的心态,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叔本华说过,“人生的幸福与艰辛,并不取决于我们的际遇,而在于我们如何对付它,在于感受它的性质和程度”。同样的环境,会因为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性格灰暗,心胸狭窄,贪得无厌的人感受不到幸福,而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总是能轻易感受到幸福。因此道德教育要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确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积极的人格。这样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够对学生真正的起到作用,为学生带来幸福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要关涉人的幸福,就要培养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创造幸福的水平。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引领人的精神,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使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李璐(1992~),女,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
[2]冯建军.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3]走向幸福—罗素精品集[M].王雨,陈基发,编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