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传统建筑对现在影响

2023-10-07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传统建筑对现代的影响

班级:08建筑理科一班

姓名:陈凤娇

学号:05号

指导老师:王健

中国传统建筑对现代的影响

建筑师创造的一种空间场所,在构成室内空间的同时,也构成了室外空间;在形成了人的活动领域的同时,也限定了人的视觉界限。所以,从建筑本体论的角度看,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建筑的生命力在于空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复合。空间的延续是指空间的流动延伸与交融,空间的复合是指空间构成的多样、变化与叠加。虽然,中国古代将建筑的审美价值建立于伦理之上、自然之中,将建筑的形态与自然的形态相关联,将建筑的品格与人格德行相联系,而赋予了中国建筑从单体到群体的空间内涵,即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但正是这种注重人与自然交流和感受自然的建筑空间,强调人的精神价值和存在价值的建筑空间,构成了中国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通,和相互之间彼此伸延、连续的空间关系,是室内外空间产生和谐的过度而达到完全的统一。如果说,中国单体建筑从构造至造型,虽匠心独具却相差甚微,但其同样匠心独具的空间形态,却是含蓄而丰富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

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

魅力。

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建筑大至一座宫殿小至一座住宅,都不是之一做单体建筑,二十至多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体。中国单体建筑的形态特征,要在群体序列中来获得,也就是说,单体建筑的存在,首要是其在建筑群体中的位置,其次才是其体量和形式,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有清晰而独立的形象。因此,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不在于单座建筑构成的庞然大物,而是靠群体的组合来呈现。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中国建筑的规整式空间形式,主要表现在以庭院为组合单元的宫殿、宅邸、坛庙等组群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上。由于庭院组合既有平面上的可延续性,又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性,不仅能满足不同建筑类型的使用要求,还能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灵活地改变空间形态,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成为中国建筑空间的布局的基本模式。在中国规整式空间的建筑中,以各地的四合院最为典型,其中又以明清北京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中国院落式建筑形式历史是非常悠久;四合院建筑形式是中国很多地方的主要民居形式,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四合院建筑的设计、施工,形成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这与当地的政治、文化的强烈气氛分不开。江南四合院体现文人和市民的情趣,北方各地四合院则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同时北京四合院处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自然它的形式透出帝王都城的气派和风格。

第二,四合院体现了和谐、平衡。建筑形式相互间呼应,有聚有散,主次分明……一提起四合院,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那幅立体的标难四合院图。实际生活的四合院远远要比所谓“标准的”更丰富多彩,之间形式有机的整体,气势恢宏,规模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秩序,体现着群体的和谐与平衡。

第三,内敛式的组合方式。小到小四合房其甚三合房,大到几进的深宅大院,其至皇宫,无不呈现出内向收敛的趋势、这也是单体围合组成群体的必然结果。四合院是封闭的内院式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有一种安全感和领地感,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居室是人类与自然的隔离界线,西方建筑就以此为根本风格,而四合院的封闭仅仅是相对的,它绝不将自己完全独立于环境之外而孤立存在。中国规整式建筑空间形态所具有的这种连续过渡和模糊性质,体现的是虚在中、实在四周的“外

实内虚”的空间理念,能满足人多样复杂的心理要求,能为人们提供多种活动的场所,如宴会、典礼、游戏、纳凉等。它相对于外界空间来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同时,由因为是位于单座建筑之外的围合的露天空间,家庭成员又可以在此进行相对公共或者公开的交往活动,可以认为是公共或半私密的空间。所以,四合院的空间结构,具有公共、半公共和私密性三个层次。人在其中,不仅可以体会到内外模糊不定的空间特性,又能感受到内外空间互为过度的连续性。

第四,木质材料的广泛使用。表明其在四合院建筑中的重要价值,木材是四合院房原的结构材料,它也在房屋内外装饰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其实整个中国的建筑传统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文化。如果你去参观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你就会发现,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商人也都遵从着那种建立在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人文哲学。到了苏州园林中,人们在惊叹步移景异的如画如梦的鬼斧神工之中去体验中国历代文化经营所创造出的建筑哲学。

在意象言这一系列中,意是通过象与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庭院意境的继承与创新也应从象与言着手。即保留传统的庭院的空间类型以蕴含其中的意(继承),创新庭院空间要素一引入新意(创新)。

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如香山饭店,香山饭店是贝律铭先生为探索适合中国现代建筑所作的一次尝试,一系列大小不一的院落组合的设计中的精髓所在。香山饭店庭院空间融入了中国传统庭院的三种类型;主要借鉴了中国江南园林中小型庭院和名居中的三合院;用地边缘的围墙与客房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封闭庭院,它的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合院的变体,加上优美自然景色的引入,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意象要素。同时,墙要素和屋顶要素从材料到形式到图案均摆脱了传统的局限。墙面仅以平面化的图案阐述历史,其中四季厅虽为中庭,但其布置则是则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式的,与西方中庭的共享空间相比颇具异趣,全无西方

中庭那种错综复杂的流动空间,可以称为有顶的四合院,与东馆中庭通透流动的空间有明显区别。所以其意境亦是中国四合院的。从香山饭店的庭院设计可以看出,它从环境着手,在环境的约定下找出中国如何将传统融入现代主义的一条可能选择的道路。因此,在香山饭店中,“墙和庭院———这两者共同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重新诠释。

第二个是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类四合院”的探索,它是“以‘独门独户’为基础,以各个公共院落为单位,以街坊里巷为联系,以公共之‘家’为中心,构成了新社区的网络系统,这是胡同体系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它是通过对传统城市肌理与四合院名居的研究,发展了一种在“基础院落”基础上的组合体系,继承了传统城市“街—巷—院—家”的空间序列。四合院之美就在于作为城市细胞的住宅简单而又有规律的韵律美。在统一的合院体系内,四合院住宅作为城市肌理结构的简单背景,烘托出城市公共建筑的璀璨。菊儿胡同工程就探索了一条城市新陈代谢中“有机更新”的途径。运用四合院这种与北京成自相似的结构,保持城市整体的结构美和城市对人的亲切感,从而代替行列式公寓那种崖岸不亲、格格不入的城市格局。传统四合院在当代生活中逐渐衰落,由四合院到大杂院到杂而无院,而行列式住宅又隔绝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成为不近人情的环境。菊儿胡同工程从这方面的矛盾出发,从当代生活的角度寻求人情味的回归,在传统庭院的私密性与当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取得兼而得之的平衡。从菊儿胡同工程可以看出,它从城市的结构和当代生活着手,找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使它适与当今生活的需要,在历史文化环境中,任具有时代的气息,却又保持了就有城市的结构与质地”。

庭院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对传统庭院意境的继承和创新。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现在已经都淡化了,而这个淡化都是一些殖民化的结果,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做出来的一些住宅,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原来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文明的关系的丧失呢?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创造我们居所环境的时候,忽略了我们传统文化宝贵的地方。因为我们以前的居所和空间可以保持一定量的人和人的交流的关系。建筑是一种

生活的艺术,建筑师不但不能逃避现代生活,而且必须深刻进入生活,体会生活,很现实的度量生活。成功的建筑师必须是生活的阐释者,生活的艺术家,能掌握时代的精神。除了对文化的继承,对传统的挖掘,除了建筑的外观和物质的东西上,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延续和继承。

中国传统建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现在的我们在流连于已成为文物保护对象的红墙碧瓦或已废弃而逐渐消失的残垣断壁之间时,不仅能欣赏到它们独具匠心的布局、千姿百态的造型、精巧优美的装饰,也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人世间的治乱兴衰,也引发着我们对宇宙、历史、人生的种种感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