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6讲湿温湿重于热证治(1)

2022-06-09 来源:易榕旅网
46讲湿温湿重于热证治(1)

46讲 湿温 湿重于热证治(1)

同学们,下面咱们讲湿遏卫气,表里同病的治法。治法就是辛温宣透,芳香化湿。选用辛温芳香的药物,用辛温来透邪,用芳香来化浊,透化湿浊,使邪气从表而解。但是呢它湿邪也弥漫到里,又影响到中焦气分、上焦气分,所以还要加健脾的药,也要加辛温、苦温的药,还要配合上淡渗的药,要加行气药。这么一加呢,看这个方剂:代表方剂有两个,一个是藿朴夏苓汤,一个是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它的组成:藿香、半夏、赤茯苓、杏仁、生薏仁、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厚朴。

这里边开上的药有哪些?它不是要开上、畅中、渗下吗?开上的药,藿香、淡豆豉、杏仁,开上焦,这里边以藿香为君药,辛宣芳化。豆豉实际上它也芳香,也是芳香药,也辛温芳香,因为淡豆䜴是用苏叶和麻黄煮过的,煮黑豆嘛,为什么说淡豆豉是辛温的呢?因为在《温病条辨》里边,它有两种豆豉。一种是用淡豆豉,一种是用香豆豉。在银翘散里边它用的是淡豆豉,而且你用过表药是去豆豉,就说明它用的是辛温的,香豆豉是辛凉的,是用桑叶和青蒿炮制的,那不一样。这里边虽然没有用苏叶,淡豆豉是用苏叶煮过的,所以藿香配豆豉再加上杏仁开肺气,共同开上焦肺气,宣化湿浊。

畅中焦的药:蔻仁、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半夏和蔻仁是辛温药,而且蔻仁还芳香醒胃,厚朴苦温降浊,宣畅中焦气机。茯苓既是健脾药,又是利湿药,茯苓配猪苓、泽泻,淡渗利湿。生薏仁既能健脾,又能够利湿,所以淡渗利湿药啊是四个,茯苓、薏仁、猪苓、泽泻,其中有两个还能健脾,这个方剂并不复杂,它照顾的面啊,三焦湿热照顾了,气机照顾了,开肺气照顾到了,健脾考虑到了,很全面。但是有点缺点,它毕竟是湿邪,以上焦卫分为主,宣化的力量不够,所以可以加苏叶、加白芷这一类辛温药,因为它恶寒重啊。这个方剂虽然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但是它宣表的力量不够,还是轻,可以加,甚至于可以用藿香正气散,这是初起呀,用藿朴夏苓汤也可以,用藿

香正气散也可以,总归都是祛表里之湿,藿香正气散的宣化作用比它大。在《温病条辨》里面吴鞠通是用三仁汤,这个方子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三仁汤它是治上焦湿热,湿温病初起,在上焦。它的组成: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它是用杏仁和竹叶来宣透,杏仁配竹叶宣透上焦,开肺气,用蔻仁、厚朴、半夏辛开苦降,用薏仁来健脾,同时薏仁、滑石、通草利湿,淡渗利湿。同学们可以看这个方剂,杏仁、滑石、通草这三个药,请记住啊,三仁汤里有这三个药,他后面其它的方还有这三个药,他是用它们来通利三焦水道,这个方剂也体现了开上、畅中、渗下。

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它们两个方剂的区别在哪?都是开上、畅中、渗下。三仁汤里边有竹叶和滑石,泄热力量相对强;藿朴夏苓汤里头有藿香、和豆豉,它透泄力量强,透表力量强。在初起还是以藿朴夏苓汤为好,就是藿朴夏苓汤它芳香宣透的作用也不够,还应该再加药,我倒觉得,藿香正气散比它们要好。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里边,它初起是用三仁汤,他怎么解释呢?他说:“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 ,三个仁嘛,杏仁、蔻仁、生薏仁,这个三仁实际上是入三焦,上焦的杏仁开肺气,中焦的蔻仁燥湿行气,开郁,薏仁淡渗利湿,三仁实际上是入三焦。这个方剂,他说,“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气通畅了,气化恢复了,湿就去了,他是这么解释。通过三仁汤开肺气,通利水道,杏仁配滑石、通草通利水道,使肺气宣畅了,气机通了,湿就容易去。但是邪气毕竟是以表为主,它透泄力量不够,用三仁汤可以,咱们可以把这个方子一直用下去,从初起一直到只要它不化燥成温,不是湿热并重,都可以用三仁汤。但是初起的时候应该加上藿香、白芷、苏叶这一类宣化的药。

这个方剂有它的优点,但是也有缺点。三仁汤是一个祛三焦之湿非常好的方剂,三仁就入三焦,但是它毕竟透表力量不够,这些大家在临床上可以根据他的临床症状灵活加减。

在这个阶段大家千万注意,不能着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见恶寒重,麻黄、桂枝,大量的辛温发散的药上来,不行,因为它是湿浊,不是寒邪啊,所以用了辛温的药就容易出现“神昏耳聋,甚则目

瞑不欲言”。

(2)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上焦)

第二个类型,还是上焦。上焦初起不是在肺吗?它可以弥漫到中焦。如果说上焦的湿浊不能通过芳香透化而解,它可以逐渐凝聚,蒙蔽心包。因为心包也在上焦。所以咱们还是按照顺序,从上焦到中焦来,心包是属上焦的。

大家看讲义第82页,82页的中间,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它的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神识呆滞,发傻,时昏时醒,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是这么个特点,它的神志啊是时昏时醒,一阵儿清醒,一阵儿昏迷,是半昏迷状态,不是深昏迷。昏的时候说胡话,谵语,醒则神呆,清醒了以后也不像正常人一样,也是眼珠子发直、发呆,但是呢他有反应,呼之能应。而且这种症状,昼轻夜重,白天清醒的时候多,夜间神昏的时候多。

舌苔白腻或黄腻,有的病人就是白腻苔,有的就是黄腻苔,程度不一样啊。脉濡滑或者是濡滑数,白腻苔和濡滑脉并见,黄腻苔和濡滑数脉并见,为什么?这就看病变的发展。初起是湿浊重,逐渐发展,热逐渐地向外显露,可以出现湿热并重,这个证候它的特点:初起是湿重于热,所以咱们把它提到湿重于热这边来讲。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渐向热转化,湿热并重了,就是黄腻苔,濡滑数的脉,为什么滑?因为它有痰了,湿凝聚成痰了,是痰湿,所以是濡滑脉。湿重的时候是白腻苔,濡滑脉。逐渐化热出现湿热并重,是黄腻苔,濡滑数的脉。阶段不一样。

身热不扬,说明它热蕴湿中,但是它毕竟是有发热,这个发热是午后热甚,还是旺于申时,还是在申时重。

湿浊酿痰,湿浊和热它们互相郁蒸,湿郁热蒸逐渐地凝聚成痰,痰湿蒙蔽心包。痰和湿把心包蒙蔽了,所以他这个神志就失常,就不正常了。湿热酿痰把心包蒙蔽了,但是他热并不重,所以他昏迷的程度很浅,他是时昏时醒。为什么到夜间他昏迷的时候多?到白天就容易清醒呢?因为夜间温度低,阴寒盛,湿邪非温不化。白天阳气盛,湿浊就轻。夜间阴寒盛,湿浊就凝聚,所以这种病人就表现为夜间加

重,昏迷的时候可以谵语,清醒的时候也不是像正常人那样完全清醒,也是发呆,眼发直,但是你叫他他有反应,呼之能应,就是说昏迷的程度并不深。请问:这是卫气营血的哪个阶段?为什么是气不是营?因为他是湿热酿痰在气分,没有损伤营阴,热裹在湿中,它把湿熬成痰了,蒙在外头了,热邪并没有深入到营分,也没有损伤营阴,所以他舌不红绛,而且是白腻苔。脉濡滑,说明他有痰湿,但是热并不重,不明显,所以苔也不黄、脉也不数。

逐渐发展,如果阳气不虚,那么阳气和热一起驱逐邪气,热就熬湿。湿受到煎熬以后就开始变浓了。浓了以后热就出来了,舌苔就黄了,脉就出现了数象。这有个发展过程,初起是以湿为主,逐渐发展湿热并重,就这么个表现。病人处于半昏迷状态,意识朦胧,时昏时醒。

怎么治疗?是化湿为主?还是清热为主?——化湿为主,即使是湿热并重,也是化湿为主,所以是化湿清热。窍闭,神志不清要不要开窍?怎么开?是不是豁痰开窍?他这个痰是热痰吗?和热陷心包那个痰一样吗?它是湿痰,湿痰不能豁,应该用芳香的药化痰开窍,是芳香开窍,不能豁,豁痰是指热痰。化湿清热,芳香开窍。

代表方剂: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者是至宝丹。这种病人不用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不是首选,苏合香丸是首选,为什么?因为他是湿为主,湿和热熏蒸,慢慢凝聚形成了湿痰,把心包蒙蔽住了,这时候热并不重,所以呢要用芳香的药,芳香药能化湿,化湿痰来开心包之闭。为什么用菖蒲郁金汤?菖蒲郁金汤的君药是石菖蒲和郁金,菖蒲辛温芳香,郁金辛寒,行气活血,气中血药,菖蒲能够芳香开窍,郁金能够活血行气,促进气机的流通。痰湿重,血液也不流畅啊,所以(菖蒲)在行气的同时有活血的作用,这更好。这里边加一个丹皮,也是这个作用,丹皮是辛寒药,是血分药,它(邪气)并没有入营分、血分,为什么加血分药?因为湿热裹结,热不能向外散,它就要往血分逼,为了防止这进入血分,加往外透的药,所以郁金和丹皮在这里边有透血分热的作用,但是它不是血分证啊,防止它进入血分。菖蒲和郁金是一对,这是一对药,经常一块用,行气化湿。它

里边还用了紫金片,也就是玉枢丹,紫金锭的片和竹沥,竹沥的用量不要太大,因为它太寒,也是化痰,配合着菖蒲、郁金来化痰开窍,加紫金锭呢它有避秽化浊的作用,紫金锭啊避秽解毒化浊。这四个药可以说化湿痰,通过化湿痰而开窍。山栀、竹叶、灯心、木通,导热下行,导这个热从小便而出。连翘透热。这个方剂呀它既能清热透热,又能导热,又能化痰开窍。但是它不十全十美,它芳香开窍的力量不够,是吧,芳香只有一个菖蒲,它没有那个大的力量,一般的情况下,芳香化痰可以,化浊可以,但真正让它开窍,这个方剂的力量并不够,所以要配入苏合香丸。苏合香丸属于“温开”,这和“三宝”不一样,三宝里面的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是“凉开”,和凉开对应的是温开,苏合香丸为代表方剂,它里面是大量的辛温芳香的药物,芳香燥烈的药物,它主要是燥湿化痰开窍,燥湿浊,芳香开窍。所以对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湿浊重的它最好,大量的香料,以辛温为主。所以用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用菖蒲郁金汤来祛湿、清热,用苏合香丸来开窍。因为它是湿痰,它热并不明显,不怕温。

如果这个病情逐渐地发展,过了五、六天之后了,病人仍然是这种状态,但是舌苔黄了,脉有数象了,这时候苏合香丸就不合适了,换药,换至宝丹。至宝丹是凉开,但是在“三宝”里面它以芳香为主,通过芳香走窜来开窍,不用安宫牛黄,更不用紫雪。

就是说这个证候啊它既可以见于湿重于热,又可以见于湿热并重。从哪看?从舌象上看,苔黄还是不黄。从脉象上看,脉数还是不数。以这个为指针,苔白、脉不数,用苏合香丸;苔黄、脉数,用至宝丹。

它还可不可以再发展?就这个证候,开始是湿重,逐渐是湿热并重,还能不能再发展?体质是阳盛,又大量地使用辛温燥烈的药,湿越来越少,热越来越重,最后那个湿痰就变成了热痰,凝聚成热痰,可以转化成痰热蒙蔽心包,那就用安宫牛黄丸了。所以由湿重到湿热并重到热重,这是发展过程,一般到不了那个程度,可以往那个方向发展,有那个趋势。

痰热蒙蔽心包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比较表(图表演示25:02) 咱们列个表把这两个证候比较一下。

因为在温热病里边它(痰热蒙蔽心包)是重证,在湿热病里边它(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是重证,因为它毕竟是有昏迷,这两个要比较一下。

两个证候类型,痰热蒙蔽心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首先比较病变的类别,病变的种类。痰热蒙蔽心包见于温热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见于湿热病。

从病因上来说,痰热蒙蔽心包是温热邪气;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是湿热邪气,而且初起以湿为主,湿中蕴热。

病机,痰热蒙蔽心包是怎么形成的?它是温热邪气灼液成痰,把肺里面的津液煎熬浓缩形成了痰,是热痰,热痰形成之后,蒙蔽了心包,它不光是有蒙蔽,它还有热扰,既有痰蒙又有热扰,同时还有营阴的损伤,营阴受损。热邪深入血脉,消耗了营阴,又在血脉里面扰动了心神,外面又有痰蒙;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它是湿热郁蒸,热邪蒸湿,不是煎熬津液,是把湿浓缩成痰,酿成的痰浊,痰由湿生,所以它是湿痰蒙蔽心包,不是热痰。正因为它是湿痰,所以它那个热还包裹在湿痰里面,不入血脉,不伤营阴。

证候类型,不是病变类型了,是证候类型,这个(痰热蒙蔽心包)属于哪类证候?这个(湿痰蒙蔽心包)属于哪类证候?痰热蒙蔽心包属于气营两燔,气营两燔嘛,你可以说它是营分证,可以说是营分,(是)营分证里的气营两燔;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虽然有神志的改变,但是它和营分没有关,因为它没有损伤营阴,它是气分证。

临床表现。正因为它们的阶段不同,对人体的损伤的程度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不同。痰热蒙蔽心包的表现是: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不躁动,昏迷的程度很深,同时有痰壅气粗;(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时昏时醒,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它的表现,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时昏时醒,昏的时候可以谵语,醒的时候不谵语,但是也发傻、发呆,呼之能应。这个(痰热蒙蔽心包)呼之能应吗?痰热蒙蔽心包呼之不应,没有反应。这个(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有反应,呼之能应;这个(痰热蒙蔽心包)是24小时都是深昏迷,痰热蒙蔽心包,因为它昏迷程度很深,24小时没有清醒的时候;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昼

轻夜重。

从症状上看,程度轻重有所差别。

舌象、脉象。痰热蒙蔽心包,舌蹇短缩,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滑数;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或者,舌苔黄腻,脉濡滑数。

从舌、脉象上来看,痰热蒙蔽心包舌蹇短缩,舌体短缩,向后缩,转动不灵活,红绛舌质,苔黄燥,脉细滑数;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舌质没有变化,舌苔是白腻,脉象濡滑,这是湿重。或者是再进一步发展,热也重,湿热并重,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但是它不细,舌质不红,因为它没有入营,它是气分证。

治法。痰热蒙蔽心包,清心凉营,豁痰开窍;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清热化湿,芳香开窍,

从治法上来说,痰热蒙蔽心包,因为它是热邪深入营分,损伤营阴,所以要清心凉营,同时要滋养营阴,因为它是热痰蒙蔽了心包,蒙蔽得很厉害,胶结难解,所以要豁痰才能开窍;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因为它湿浊重,所以首要是化湿,在化湿的同时清热。因为它是湿痰,不是热痰,它也不胶结,它不那么粘,得用芳香的药,化湿开窍。化湿痰开窍,突出一个芳香。

方药。痰热蒙蔽心包,清宫汤送服“三宝”;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痰热蒙蔽心包,用清宫汤送服“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首选是安宫牛黄丸,用清宫汤凉营养阴,用安宫牛黄丸豁痰开窍;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因为它是湿痰,所以要化湿清热,用菖蒲郁金汤芳香开窍,首选是苏合香丸。如果是苔黄腻,脉数,逐渐地热象显露了,用至宝丹,不用紫雪和安宫牛黄。

这是它们两个的区别,两类不同的病变,温热类和湿热类,都有昏迷,昏迷的程度不同,为什么程度不同?因为它的病机不同,邪气不同,所以治疗自然就不同。

如果这个类型(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再发展,向从阳化热的方向发展,痰越来越浓,热越来越显露,可以转化为上面那个(痰热蒙蔽

心包)。但是没转化之前,它们两个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用药一定要很谨慎,千万不能上来就是安宫牛黄。如果舌苔白腻,脉濡数,用了安宫牛黄丸是什么后果?——冰伏湿邪,等于啊它本来是湿,凉药一下去把湿冻成冰了,这叫“冰伏”。冻成冰以后,大冰块就伏在里面了,这回昏迷的程度可就深了,而且不好解了,因为什么呢?冰伏肯定要伤阳气,心气、脾气受伤,抵抗力不足了,就难办了。所以千万不要过早地使用寒凉(药),在湿重的过程中,舌苔白腻,苏合香丸你用没有问题,不要害怕,因为他身热不扬,热蕴湿中,湿不去热不可能散,必须先把湿邪给化开,用苏合香丸没有问题,你别看体温高就用大量的寒凉药,因为热还在湿里面,热没有清着,先把湿给冻住了,后果很严重,这个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关于上焦的湿重于热的证候,基本就这么两大类,一类是在肺手太阴,上焦的太阴温病,但是它也弥漫到中、下焦,用藿朴夏苓汤或者三仁汤。如果表证比较明显,还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第二类就是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开始是湿重,所以咱们把它提上来,搁在湿重于热里面讲,逐渐发展可以变成湿热并重,在湿热并重里面咱们就不讲它了,因为在这儿已经把两类都介绍完了。

下课!

Jgh· yq3○ yq4● fk3□ fk4■ Wjx3☆ wjx4★ Jjad、xq(日期xxx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